第295章 楊昭,病倒了?
隋唐:訂婚李秀寧,開局大雪龍騎 作者:清風明月夜12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封德彝暗笑一聲,他的計劃已經成功了。
江南一帶的官員早就和他還有盧杞通過氣,這件事他們也拿了不少的好處。
同時心裏也早就已經有了斷定。
沒有名單,就意味著沒有證據。
戶部尚書又是韋衝的孫子,本就是大家的政敵。
對付起來,絲毫沒有壓力。
他們人多,還不是說什麽就說什麽。
至於砍頭,事情沒有查清楚之前,韋待價是沒有性命之憂。
朝中大部分人也都是士族,這種事,都會幫忙遮掩一二。
陛下到時候就算是讓韋待價去查,也查不出個什麽名堂。
出事的,也隻能是韋待價一人。
大不了就是不斷扯皮,你戶部也不幹淨。
大家都是一類人。
楊昭注意到了封德彝的眼神,心中已經有了定奪。
看來光是靠著韋待價一人,是不行了。
誰來添把火?
“陛下,老臣認為,戶部尚書有瀆職之嫌,無論結果如何,韋待價難辭其咎,應當施以懲罰。”
一道渾厚的聲音傳來,眾人看去,封德彝等人眼中一喜。
是國舅蕭瑀!
楊昭眉頭一皺,神情不悅。
“國舅,此時尚未明朗,朕妄下結論,天下群臣,該如何看朕。”
對於自己母親的弟弟,他可沒什麽好臉色。
在他眼裏,蕭瑀就是貪官汙吏的頭子。
若不是母後的弟弟,他第一個要斬的,就是蕭瑀!
從前蕭瑀不怎麽插手朝中事物,楊昭也就當他不存在。
如今自己還沒說話,他出來顯擺來了?
怎麽?
用身份壓自己?
“國舅所言極是,陛下,無論結果如何名單是丟失還是從未記錄,都是戶部的紕漏,應嚴懲韋待價。”
禮部侍郎兼大理寺少卿的崔融出列,義正言辭的說道。
“臣附議!”
身後跟著一眾群臣。
“徐公,你說呢?”
楊昭再次把目光看向徐茂公。
後者想了想,說道:
“迴陛下,臣以為,事態尚未查清,眼下當務之急乃是漕運擴建一事。”
“陛下,百姓已經全部安置妥當,正等運河開鑿之日。”
魏征也是在一旁補充道。
楊昭深吸一口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淡淡道:
“先用這五十萬兩白銀,關於銀兩缺少之事,三司會審,朕給你們三個月時間,查不出來,統統革職!”
“退朝!”
封德彝等人麵麵相覷,他們有些疑惑,這般大事,竟然虎頭虎尾的就結束了。
對於自己的這位陛下,他們很早就知道城府極深,很不簡單。
退朝後,封德彝等人在府中書房議事。
“國舅,此時,陛下是否另有打算?”
封德彝討好般的詢問道。
因為蕭瑀本身就是一個喜好財寶之人,平常和封德彝,盧杞等人算是臭味相投,交往頻繁。
其中,也不乏嚐嚐送名畫珍寶的結果。
蕭瑀有些煩悶,呐呐的說道:
“不知。”
他身為國舅,朝堂之上,他都說話了,自己這個侄子是一點麵子都沒有給他。
怎麽能讓他高興呢。
心想著,到時候需要去蕭皇後那裏說一說。
都是皇上了,怎麽連個敬重長輩都不懂?
封德彝等人不知道這些,隻是感覺出了蕭瑀性情不是很好。
當下也沒有再多嘴。
盧杞說道:3sk.
“今日,朝堂之上,徐茂公和魏征的表現有些不太對經,我們是不是該有所防範。”
他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
要說前麵徐茂公是為了避嫌,魏征是為了不牽連。
士族的事情,說不準。
但後麵國舅都發話了,連革職查辦都沒說。
提了一嘴懲罰。
徐茂公這時候岔開話題,有點不恰時宜。
崔融皺著眉頭,頷首表示讚同,
“不光如此,就連蘇威和裴炬等人一句話都沒有說。”
平常的時候,蘇威可是看誰不爽上去就咬誰。
今天則是格外的安靜。
此時,封德彝仿佛是想到了什麽,說道:
“韋待價的身份想必陛下也早就已經知道了,如此一來,不排除今天隻是演戲給我們看。”
“不管是從漕運還是捐銀,陛下已經開始對士族開始打壓。”
這一點,不光是封德彝,盧杞和崔融也發現了。
隻是暫時沒有牽扯到他們的利益,暫時也就不想管。
尤其是崔融,他是關隴集團的崔家,不是普通的士族。
陛下就算是再怎麽針對,也不會到他頭上。
可今天不同,陛下的表現,讓他已經產生了危險感。
“不行,這件事,我們還需從長計議。”
“一定要提前知道他們有什麽對策,我們也好有個應對。”
最終,幾人商量的結果就是盯著徐茂公、魏征、蘇威、裴炬等人。
甚至連同韋待價也需要防範。
事情轉眼過了七天。
每日上朝,眾官員都是膽戰心驚,說話也是小心翼翼。
因為到目前為止,銀兩的缺失一點進展都沒有,讓陛下龍顏大怒。
稍有不慎,就是嚴懲不貸。
值得一提的是,戶部尚書韋待價被楊昭革職查辦。
讓封德彝等人心中鬆了口氣。
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楊昭和戶部的人聯合起來對付他們。
現在局勢明朗,陛下確實什麽都不知道。
這幾天,他們也安靜了下來,首先是不想去觸黴頭,其次是他們也有恃無恐。
過分的表現,反而會露出馬腳。
還有就是,他們觀察徐茂公等人的表現,一切如常,並沒有什麽反常的舉動。
更是沒有想要調查的心思。
這點雖然他們也開會表示疑惑,最後大家都沒有在意。
想到有可能是徐茂公自身的原因,不想牽扯進來。
亦或者,這裏麵,還有他的份!
這一點對他們來說,無疑就是好消息。
期間,楊昭去了一躺仁壽宮,和蕭皇後說明了一下那天蕭瑀的事情。
“這個蠢貨,昭兒,莫要管他,你隻管去做你的事情,若是最後和他真的有關係,砍了也無妨!”
這是蕭皇後的原話。
不過楊昭不會真的這麽做,哪怕是結果和蕭瑀有關係,他會流放邊疆,永世不得迴朝。
畢竟是母後的親弟弟,還是皇家宗室的人。
罪不至死。
轉眼又過了三天。
這日早朝之前,所有官員都接到一個消息。
楊昭,病倒了。
江南一帶的官員早就和他還有盧杞通過氣,這件事他們也拿了不少的好處。
同時心裏也早就已經有了斷定。
沒有名單,就意味著沒有證據。
戶部尚書又是韋衝的孫子,本就是大家的政敵。
對付起來,絲毫沒有壓力。
他們人多,還不是說什麽就說什麽。
至於砍頭,事情沒有查清楚之前,韋待價是沒有性命之憂。
朝中大部分人也都是士族,這種事,都會幫忙遮掩一二。
陛下到時候就算是讓韋待價去查,也查不出個什麽名堂。
出事的,也隻能是韋待價一人。
大不了就是不斷扯皮,你戶部也不幹淨。
大家都是一類人。
楊昭注意到了封德彝的眼神,心中已經有了定奪。
看來光是靠著韋待價一人,是不行了。
誰來添把火?
“陛下,老臣認為,戶部尚書有瀆職之嫌,無論結果如何,韋待價難辭其咎,應當施以懲罰。”
一道渾厚的聲音傳來,眾人看去,封德彝等人眼中一喜。
是國舅蕭瑀!
楊昭眉頭一皺,神情不悅。
“國舅,此時尚未明朗,朕妄下結論,天下群臣,該如何看朕。”
對於自己母親的弟弟,他可沒什麽好臉色。
在他眼裏,蕭瑀就是貪官汙吏的頭子。
若不是母後的弟弟,他第一個要斬的,就是蕭瑀!
從前蕭瑀不怎麽插手朝中事物,楊昭也就當他不存在。
如今自己還沒說話,他出來顯擺來了?
怎麽?
用身份壓自己?
“國舅所言極是,陛下,無論結果如何名單是丟失還是從未記錄,都是戶部的紕漏,應嚴懲韋待價。”
禮部侍郎兼大理寺少卿的崔融出列,義正言辭的說道。
“臣附議!”
身後跟著一眾群臣。
“徐公,你說呢?”
楊昭再次把目光看向徐茂公。
後者想了想,說道:
“迴陛下,臣以為,事態尚未查清,眼下當務之急乃是漕運擴建一事。”
“陛下,百姓已經全部安置妥當,正等運河開鑿之日。”
魏征也是在一旁補充道。
楊昭深吸一口氣,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淡淡道:
“先用這五十萬兩白銀,關於銀兩缺少之事,三司會審,朕給你們三個月時間,查不出來,統統革職!”
“退朝!”
封德彝等人麵麵相覷,他們有些疑惑,這般大事,竟然虎頭虎尾的就結束了。
對於自己的這位陛下,他們很早就知道城府極深,很不簡單。
退朝後,封德彝等人在府中書房議事。
“國舅,此時,陛下是否另有打算?”
封德彝討好般的詢問道。
因為蕭瑀本身就是一個喜好財寶之人,平常和封德彝,盧杞等人算是臭味相投,交往頻繁。
其中,也不乏嚐嚐送名畫珍寶的結果。
蕭瑀有些煩悶,呐呐的說道:
“不知。”
他身為國舅,朝堂之上,他都說話了,自己這個侄子是一點麵子都沒有給他。
怎麽能讓他高興呢。
心想著,到時候需要去蕭皇後那裏說一說。
都是皇上了,怎麽連個敬重長輩都不懂?
封德彝等人不知道這些,隻是感覺出了蕭瑀性情不是很好。
當下也沒有再多嘴。
盧杞說道:3sk.
“今日,朝堂之上,徐茂公和魏征的表現有些不太對經,我們是不是該有所防範。”
他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
要說前麵徐茂公是為了避嫌,魏征是為了不牽連。
士族的事情,說不準。
但後麵國舅都發話了,連革職查辦都沒說。
提了一嘴懲罰。
徐茂公這時候岔開話題,有點不恰時宜。
崔融皺著眉頭,頷首表示讚同,
“不光如此,就連蘇威和裴炬等人一句話都沒有說。”
平常的時候,蘇威可是看誰不爽上去就咬誰。
今天則是格外的安靜。
此時,封德彝仿佛是想到了什麽,說道:
“韋待價的身份想必陛下也早就已經知道了,如此一來,不排除今天隻是演戲給我們看。”
“不管是從漕運還是捐銀,陛下已經開始對士族開始打壓。”
這一點,不光是封德彝,盧杞和崔融也發現了。
隻是暫時沒有牽扯到他們的利益,暫時也就不想管。
尤其是崔融,他是關隴集團的崔家,不是普通的士族。
陛下就算是再怎麽針對,也不會到他頭上。
可今天不同,陛下的表現,讓他已經產生了危險感。
“不行,這件事,我們還需從長計議。”
“一定要提前知道他們有什麽對策,我們也好有個應對。”
最終,幾人商量的結果就是盯著徐茂公、魏征、蘇威、裴炬等人。
甚至連同韋待價也需要防範。
事情轉眼過了七天。
每日上朝,眾官員都是膽戰心驚,說話也是小心翼翼。
因為到目前為止,銀兩的缺失一點進展都沒有,讓陛下龍顏大怒。
稍有不慎,就是嚴懲不貸。
值得一提的是,戶部尚書韋待價被楊昭革職查辦。
讓封德彝等人心中鬆了口氣。
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楊昭和戶部的人聯合起來對付他們。
現在局勢明朗,陛下確實什麽都不知道。
這幾天,他們也安靜了下來,首先是不想去觸黴頭,其次是他們也有恃無恐。
過分的表現,反而會露出馬腳。
還有就是,他們觀察徐茂公等人的表現,一切如常,並沒有什麽反常的舉動。
更是沒有想要調查的心思。
這點雖然他們也開會表示疑惑,最後大家都沒有在意。
想到有可能是徐茂公自身的原因,不想牽扯進來。
亦或者,這裏麵,還有他的份!
這一點對他們來說,無疑就是好消息。
期間,楊昭去了一躺仁壽宮,和蕭皇後說明了一下那天蕭瑀的事情。
“這個蠢貨,昭兒,莫要管他,你隻管去做你的事情,若是最後和他真的有關係,砍了也無妨!”
這是蕭皇後的原話。
不過楊昭不會真的這麽做,哪怕是結果和蕭瑀有關係,他會流放邊疆,永世不得迴朝。
畢竟是母後的親弟弟,還是皇家宗室的人。
罪不至死。
轉眼又過了三天。
這日早朝之前,所有官員都接到一個消息。
楊昭,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