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楊廣南下,太子楊昭監國
隋唐:訂婚李秀寧,開局大雪龍騎 作者:清風明月夜123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大隋例行朝會。
一大早,眾文武就齊聚在大興殿,等待朝會開始。
在楊廣還沒有到之前,眾人就議論紛紛,聊著昨日冊封太子的事情。
“想不到啊,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大隋就發生了這些大事。”
虞世基感慨道。
之前的大隋後繼無人,而且還有內憂外患。
現在再看,後繼有人而且才能不錯。
內憂外患雖然沒有杜絕,但已經削弱了不少。
大隋非但沒有氣數將盡的樣子,反而有重新走向強盛的趨勢。
像虞世基這樣的文武,自然由衷的感覺到高興。
就在此時,一陣腳步聲傳來,打斷了眾人的談論。
緊接著,身著朝服的楊廣,就從皇室禦用的大殿側門通道走了出來。
楊廣身後還跟著一人,自然就是楊昭來。
“臣,參見陛下。”
見到楊廣出現,眾文武停止議論,紛紛高唿道。
“免禮。”
楊廣坐在了龍椅上,才淡淡的說道。
楊昭則是側身站立,在麵對眾文武的同時,也能夠麵對楊廣。
這就是太子才有的專門站立姿勢,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味在裏麵。
朝會開始,眾文武例行匯報,近期大隋的相關國事。
楊廣靜靜聽著,直到所有事情匯報結束。
“諸位卿家,可還有何事稟報?”
聽完之後,楊廣掃視下方眾人問道。
眾文武相互對視,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所有事情匯報結束,基本上也沒有其他的大事。
“好,朕要宣布一件事。”
楊廣微微頷首,聲音變得低沉了幾分。
眾文武聞言,保持著拱手姿勢,等待著楊廣宣布。
這個時候的文武,也各自有各自的猜測。
但他們的猜測,和楊廣要宣布的事情,一點都不沾邊。
“朕準備南下。”
楊廣直接說道。
眾文武聞言,先是一愣,似乎沒有反應過來。
“陛下,這使不得!”
等反應過來後,虞世基等人連忙說道。
這個時候要南下,不是開玩笑是什麽?
大隋才剛剛有點起色,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然好局麵極有可能受到影響。
“陛下,連番征戰才結束,現在正是需要您帶領大隋的時候啊。”
裴矩也跟著說道。
反對的文武不少,基本上都是以國事為重,需要楊廣處理和解決為主。
也有人說,南下隻是白白耗費人力和物力,有失於民心。
聽了這些話,楊廣神情依舊平靜,似乎早就預料到眾文武會這樣說。
“朕南下是為了視察南方。”
楊廣淡淡說道。
“可是陛下,國事怎麽辦?”
虞世基問道。
“朕既然有這個選擇,自然也想好了國事該如何。”
楊廣迴道。
“殿下,這個時候您應該勸勸陛下。”
裴矩把目光,放在了楊昭的身上。
或許楊廣會不顧眾文武反對,毅然南下。
但要是楊昭出來勸諫,說不定就可以勸住楊廣。
畢竟楊昭是皇室皇長子,還是未來的帝王。
“昭兒。”
楊廣突然看向楊昭。
“兒臣在。”
楊昭出列應道。
“朕南下期間的政事,便交給你來處理。”
楊廣吩咐道。
“啊?”
裴矩愣了下來。
感情楊昭要把國事交給楊昭處理,好空閑下來南下。
怎麽一看,就有種楊廣南下遊玩的感覺。
“諾。”
楊昭直接應道。
“陛下,殿下才剛剛進入朝堂,處理國事方麵的經驗難免不足。”
蘇威說道。
他反對的原因有兩點。
正如他所說,楊昭的確沒有處理國事的經驗。
如果把所有國事交給楊昭處理,難免會出現什麽差錯。
楊昭過早的就接管國家大事,會導致太子一脈的勢力增長擴大。
這不利於楊廣的統治,以及一些世家的發展,
特別是一些北方士族,和隴西士族的人。
楊玄感和宇文述的事情,就是楊昭主張處理的。
東宮和這些士族,還是有一種猜忌對立的感覺。
“這段時間的奏折,都是昭兒處理的。”
楊廣淡淡說道。
一句話,就讓蘇威啞口無言。
虞世基等人也才恍然大悟,難怪這段時間的奏折處理的很快,解決方案也很完美。
他們還以為楊廣變得勤政起來,原來是楊昭處理的。
“楊昭能文能武,國事上天賦異稟,將國事交給他朕甚是放心。”
楊廣繼續說道。
“陛下,可是南下會引起民憤啊。”
這一次是裴蘊走了出來。
他也是朝中大官之一,掌握了部分大權。
“朕南下不勞民傷財,隻是帶著部分精銳前往,怎麽就會激起民憤了?”
楊廣反問道。
他又不是沿途享樂,弄得民不聊生。
一時間,眾文武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反對的各個理由,都被楊廣輕鬆化解。
現在這些文武,都找不到反對的理由,甚至不給楊廣去的借口了。
楊昭也指望不上,畢竟他的態度已經拿出來,默默認同楊廣此次南下。
“莫非殿下和陛下,有什麽其他的安排?”
來護兒暗自猜測。
他是見過楊昭手段,如果南下不行,他必定會出來勸諫。
但楊昭沒有,除了這個可能之外,來護兒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這件事就怎麽定下,傳朕之令。”
楊廣眼神一凝。
“武將來護兒,和黃門侍郎裴矩,以及虞世基等人隨朕南下。”
他直接吩咐道。
“諾。”
被叫到名字的人,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都不得不應下這個差事。
“另外,再調五萬驍果衛,以及三十五萬常規軍跟隨南下。”
楊廣繼續下令。
共計四十萬兵力,其中五萬還是精銳,這個陣容可不簡單。
如果兵力少了,將會影響到楊昭計劃。
這個兵力不多不少,加上有驍果衛在,完全合適。
“諾。”
黃門侍郎裴矩應下。
他的臉色在這個時候,也變得好看了一些。
至少這個陣容南下,不會出現什麽危險。
而且楊廣南下,也有利於南方世家的發展。m.23sk.
“這段時間的國事,就交給太子了。”
楊廣看著楊昭說道。
裴矩再次書寫詔令,等楊廣示意吩咐完了之後,他才把詔令傳達下去。
“這段時間趕緊準備,越快越好。”
楊廣起身,特意吩咐了一句。
“諾。”
眾文武應道。
見此,楊廣才滿意的從側門離開。
一大早,眾文武就齊聚在大興殿,等待朝會開始。
在楊廣還沒有到之前,眾人就議論紛紛,聊著昨日冊封太子的事情。
“想不到啊,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大隋就發生了這些大事。”
虞世基感慨道。
之前的大隋後繼無人,而且還有內憂外患。
現在再看,後繼有人而且才能不錯。
內憂外患雖然沒有杜絕,但已經削弱了不少。
大隋非但沒有氣數將盡的樣子,反而有重新走向強盛的趨勢。
像虞世基這樣的文武,自然由衷的感覺到高興。
就在此時,一陣腳步聲傳來,打斷了眾人的談論。
緊接著,身著朝服的楊廣,就從皇室禦用的大殿側門通道走了出來。
楊廣身後還跟著一人,自然就是楊昭來。
“臣,參見陛下。”
見到楊廣出現,眾文武停止議論,紛紛高唿道。
“免禮。”
楊廣坐在了龍椅上,才淡淡的說道。
楊昭則是側身站立,在麵對眾文武的同時,也能夠麵對楊廣。
這就是太子才有的專門站立姿勢,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意味在裏麵。
朝會開始,眾文武例行匯報,近期大隋的相關國事。
楊廣靜靜聽著,直到所有事情匯報結束。
“諸位卿家,可還有何事稟報?”
聽完之後,楊廣掃視下方眾人問道。
眾文武相互對視,最後還是搖了搖頭。
所有事情匯報結束,基本上也沒有其他的大事。
“好,朕要宣布一件事。”
楊廣微微頷首,聲音變得低沉了幾分。
眾文武聞言,保持著拱手姿勢,等待著楊廣宣布。
這個時候的文武,也各自有各自的猜測。
但他們的猜測,和楊廣要宣布的事情,一點都不沾邊。
“朕準備南下。”
楊廣直接說道。
眾文武聞言,先是一愣,似乎沒有反應過來。
“陛下,這使不得!”
等反應過來後,虞世基等人連忙說道。
這個時候要南下,不是開玩笑是什麽?
大隋才剛剛有點起色,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不然好局麵極有可能受到影響。
“陛下,連番征戰才結束,現在正是需要您帶領大隋的時候啊。”
裴矩也跟著說道。
反對的文武不少,基本上都是以國事為重,需要楊廣處理和解決為主。
也有人說,南下隻是白白耗費人力和物力,有失於民心。
聽了這些話,楊廣神情依舊平靜,似乎早就預料到眾文武會這樣說。
“朕南下是為了視察南方。”
楊廣淡淡說道。
“可是陛下,國事怎麽辦?”
虞世基問道。
“朕既然有這個選擇,自然也想好了國事該如何。”
楊廣迴道。
“殿下,這個時候您應該勸勸陛下。”
裴矩把目光,放在了楊昭的身上。
或許楊廣會不顧眾文武反對,毅然南下。
但要是楊昭出來勸諫,說不定就可以勸住楊廣。
畢竟楊昭是皇室皇長子,還是未來的帝王。
“昭兒。”
楊廣突然看向楊昭。
“兒臣在。”
楊昭出列應道。
“朕南下期間的政事,便交給你來處理。”
楊廣吩咐道。
“啊?”
裴矩愣了下來。
感情楊昭要把國事交給楊昭處理,好空閑下來南下。
怎麽一看,就有種楊廣南下遊玩的感覺。
“諾。”
楊昭直接應道。
“陛下,殿下才剛剛進入朝堂,處理國事方麵的經驗難免不足。”
蘇威說道。
他反對的原因有兩點。
正如他所說,楊昭的確沒有處理國事的經驗。
如果把所有國事交給楊昭處理,難免會出現什麽差錯。
楊昭過早的就接管國家大事,會導致太子一脈的勢力增長擴大。
這不利於楊廣的統治,以及一些世家的發展,
特別是一些北方士族,和隴西士族的人。
楊玄感和宇文述的事情,就是楊昭主張處理的。
東宮和這些士族,還是有一種猜忌對立的感覺。
“這段時間的奏折,都是昭兒處理的。”
楊廣淡淡說道。
一句話,就讓蘇威啞口無言。
虞世基等人也才恍然大悟,難怪這段時間的奏折處理的很快,解決方案也很完美。
他們還以為楊廣變得勤政起來,原來是楊昭處理的。
“楊昭能文能武,國事上天賦異稟,將國事交給他朕甚是放心。”
楊廣繼續說道。
“陛下,可是南下會引起民憤啊。”
這一次是裴蘊走了出來。
他也是朝中大官之一,掌握了部分大權。
“朕南下不勞民傷財,隻是帶著部分精銳前往,怎麽就會激起民憤了?”
楊廣反問道。
他又不是沿途享樂,弄得民不聊生。
一時間,眾文武都沉默了下來。
他們反對的各個理由,都被楊廣輕鬆化解。
現在這些文武,都找不到反對的理由,甚至不給楊廣去的借口了。
楊昭也指望不上,畢竟他的態度已經拿出來,默默認同楊廣此次南下。
“莫非殿下和陛下,有什麽其他的安排?”
來護兒暗自猜測。
他是見過楊昭手段,如果南下不行,他必定會出來勸諫。
但楊昭沒有,除了這個可能之外,來護兒想不到其他的可能性。
“這件事就怎麽定下,傳朕之令。”
楊廣眼神一凝。
“武將來護兒,和黃門侍郎裴矩,以及虞世基等人隨朕南下。”
他直接吩咐道。
“諾。”
被叫到名字的人,無論支持還是反對,都不得不應下這個差事。
“另外,再調五萬驍果衛,以及三十五萬常規軍跟隨南下。”
楊廣繼續下令。
共計四十萬兵力,其中五萬還是精銳,這個陣容可不簡單。
如果兵力少了,將會影響到楊昭計劃。
這個兵力不多不少,加上有驍果衛在,完全合適。
“諾。”
黃門侍郎裴矩應下。
他的臉色在這個時候,也變得好看了一些。
至少這個陣容南下,不會出現什麽危險。
而且楊廣南下,也有利於南方世家的發展。m.23sk.
“這段時間的國事,就交給太子了。”
楊廣看著楊昭說道。
裴矩再次書寫詔令,等楊廣示意吩咐完了之後,他才把詔令傳達下去。
“這段時間趕緊準備,越快越好。”
楊廣起身,特意吩咐了一句。
“諾。”
眾文武應道。
見此,楊廣才滿意的從側門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