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冷血的帝王,溫存的父親!
三國:曹操和劉備扶我登基 作者:牛奶糖糖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賢良師定下日期,六月就起義了。”張牛角無奈的望著身邊的褚飛燕。“可這幽州依舊像是鐵板一塊,我太平道始終插不進去。”</p>
言及此處時,張牛角顯得十分無奈。</p>
他是張角派遣負責幽州內部太平道的擴張與六月起義的。</p>
可…</p>
現如今的幽州,儼然…已經是天師道的天下,乃至於,百姓們抗擊胡虜的鬥誌昂然,怕是這邊的起義,已經胎死腹中了。</p>
故而,張牛角打算加入白馬義從,以白馬義從副統領的身份再行滲透,卻…卻因為一個白袍小將,一番苦心又白費了。</p>
“六月?起義?”</p>
褚飛燕還是第一次聽到具體起義的月份,他的一雙童孔瞪大。</p>
“不是今年歲末麽?為何改的這麽急?提前了整整半年…”</p>
唉…</p>
張牛角歎出口氣,“還不是‘那位先生’決定的,這些年,大賢良師能夠做大到如此地步,可少不得‘那位先生’的幫扶,偏偏如今,幽州這邊兩擊胡虜,風向就要變了,起義之事宜早不宜遲!”</p>
“那位先生是忌憚那玉林觀主柳羽?”褚飛燕接著問。</p>
張牛角點了點頭。“這‘玉林柳郎’邪乎得很,幽州這麽個破地方,愣是讓他搞得有聲有色,都快成塞外江南了!再這麽搞下去,怕是誰也攔不住,他們天師道的崛起,到那時候,太平道就是再想起義…難了…難了…”</p>
“那咱們這邊…”褚飛燕凝眉…</p>
“如實稟報神上使即可。”張牛角無奈搖頭,“非我等不用心,奈何此間幽州軍民同心,我等無能為力呀!”</p>
聽到這,褚飛燕也凝起了眉。</p>
張牛角見到兄弟這副模樣,安慰道。“不過也無妨,這玉林柳郎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大賢良師與那位先生又豈會允許這麽一個家夥存活於世上!”</p>
這…</p>
話裏有話呀!</p>
褚飛燕連忙追問,“大賢良師與那位先生打算暗殺麽?”</p>
“不!”張牛角擺手,“若是能暗殺,早就殺了,哪會留他這麽久!哼…這次,大賢良師可是不惜玉石俱焚!”</p>
霍…</p>
褚飛燕還很好奇,可他閉上了嘴巴,他知道,再往深去問…他不該問,哪怕問了,大哥張牛角也不會迴答。</p>
倒是張牛角輕輕的拍了拍褚飛燕的肩膀。</p>
“賢弟啊,你、我需做好準備,這天下就要大亂了!”</p>
看著大哥那篤定的眼神,褚飛燕能體會到一些…</p>
——山雨欲來風滿樓。</p>
隻是,褚飛燕與張牛角都不會知曉…</p>
如果這個世道上沒有“玉林柳郎”,那麽…幽州太平道的發展將一帆風順,那支張牛角與褚飛燕麾下,與白波軍齊名的“黑山軍”早已初露崢嶸。</p>
隻不過…</p>
現在的情況是,本“寒不敢衣,饑不敢食”參加黃巾、做黑山軍的百姓、農人們,如今一個個…前赴後繼的去盧龍塞做了礦工。</p>
每日的俸祿,比之做富豪大戶的“佃農”不知道翻了多少倍?</p>
挖礦,嗯,真香。</p>
…</p>
…</p>
夜,大漢宮廷。</p>
天子劉宏在蹇碩的陪同下,在皇宮中散步。</p>
說是散步,一連三天,他始終在思索與羽兒的那番對話…</p>
羽兒提出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理念太過超前,“科舉製”替代“察舉製”的選人製度更是一項巨大的革新。</p>
當然…</p>
這其中會有巨大的難題…以及“破綻”。</p>
比如,科舉…誰握有出題的權利,如何讓文化普及,文化普及需要的‘讀書平民化’成本與代價。</p>
最簡單去說,如今平民百姓不是沒有途徑去看書,隻是因為書籍“居高不下”的價格,讓所有百姓都望而卻步。</p>
要知道,如今的書籍可都是“刀筆吏”一刀一刀刻在竹簡上,繪製成書籍…</p>
一個家庭中,莫說是藏書三千卷,就是藏書三十卷,那都是大戶、豪族。</p>
故而…</p>
難題又繞了迴來,能讀書的隻有氏族…</p>
隻有關東氏族。</p>
那麽問題來了,哪怕是“科舉”選拔人才,可比拚下來,能勝出的依舊是關東的氏族子弟,這便與他劉宏的初衷完全違背。</p>
文化普及,難得是“普及”二字,既要有量,又要有質,價格還不能昂貴…這在這個時代太難了,也太超前了。</p>
這些難題,羽兒考慮過麽?或者說…這也是他“文化普及”計劃中的一部分?</p>
正直惆悵…</p>
一個小黃門低著頭跑來,在蹇碩的耳邊言語了什麽,旋即…將一個小木盒遞給了蹇碩,蹇碩連忙接過,示意讓小黃門離去,他則快步走到劉宏的身前。</p>
“陛下,這是玉林觀柳觀主托荀侍中帶給陳王的禮物!”</p>
陳王?</p>
禮物?</p>
聽到這兒,劉宏會心一笑,他的身份,羽兒也是看透不說透啊。</p>
劉宏笑著打開了木盒,卻見其中的是…紙。</p>
沒錯…是紙。</p>
說起來,劉宏對“紙”並不陌生。</p>
其實在西漢時期就有造紙術,隻不過造價高昂。</p>
而到了東漢元興元年,蔡倫再一次的改進了造紙術,可以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完成造紙,成本降下來一大截,如今的大漢專門的“紙坊”便是使用的“蔡侯紙”的工藝。</p>
隻不過,蔡侯紙的“質地”粗糙。</p>
故而,並沒有取代竹簡成為書寫的工具</p>
而柳羽送給劉宏的紙,是“左伯紙”</p>
劉宏起初還沒覺得有什麽不同,可伸手去摸,當捧起來這紙張時,登時他渾身顫粟了一下,繼而雙眼放光。</p>
“紙竟能做到如此質地?”劉宏提起一張“左伯紙”,不可思議的去撫觸這薄薄紙張的每一處。</p>
這與蔡侯紙完全不同…</p>
韌性足,質量極佳。</p>
當然,天子劉宏哪裏會知道,《三輔決錄》中記載過:“工欲畚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藝筆、左伯紙,及臣呂,皆古法,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盡徑丈之勢,方寸千官。”</p>
“《文房四譜)》卷四《紙譜》也有記載:——“左伯字子邑,漢末益能為之。”</p>
單單這兩條記載,就足夠說明“左伯紙”的質量。</p>
——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p>
或許在宋元明清時期,這樣的紙張不算什麽?可…在大漢,這種質地的紙張,可是一個巨大的發明。</p>
“這是…羽兒做出來的?”</p>
劉宏壓低了聲音,用隻有他和蹇碩能聽到的話語問道。</p>
“是。”蹇碩如實道:“荀侍中言,說這紙張采用的乃是來州的麻料極桑皮原料,比之以往‘蔡侯紙’選用的樹皮、麻頭、敝布、魚網造價要低廉十倍,且‘齊魯之地桑麻千畝’,造紙原料豐富而且質地更佳。”</p>
蹇碩笑著繼續補充,“柳觀主讓荀侍中問陳王,這個生意,陳王可否有興趣?”</p>
“哈哈…”</p>
這話直接把劉宏給逗樂了。</p>
方才還在想,科舉是好,“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理念也好,終究缺乏一些推廣的工具。</p>
紙便是其中重中之重的。</p>
偏偏,蔡侯紙因為造價與質地的原因,不適合傳播,羽兒直接就送來這全新的紙張,還是一門生意。</p>
“哈哈哈哈…”</p>
“有興趣。”劉宏笑了起來,“陳王對這左伯紙可太有興趣了。”</p>
言及此處,他下令。</p>
“你告訴荀侍中,讓他帶話給柳觀主,就說這個紙坊,陳王投了!哈哈哈…”</p>
一邊暢然大笑,劉宏一掃方才的陰霾,大步流星向前踏步。</p>
倒不是因為這“左伯紙”讓他心情悵然,也不是因為多了一處新的生意,而是…劉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以“科舉”取代“察舉製”為目標,羽兒已經行動…或者說,他很早之前就開始了這個行動。</p>
離開了禦花園…</p>
劉宏的心情不錯,在蹇碩的陪同下,繼續在皇宮中走著。</p>
皇宮的夜晚,其實是靜悄悄的,巡邏的侍衛在這個時辰也早已離開後宮,畢竟說到底,是皇室是不可能允許那些“血氣方剛”的侍衛在深夜值守,要是來個監守自盜,那可就是青青一片草原了。</p>
走著走著,走到了一處宮殿附近。</p>
劉宏覺得有些熟悉,卻又不是他經常臨幸妃嬪的宮闕…</p>
蹇碩抬頭看了看,道:“陛下,這是呂良人曾住過的宮闕…南宮的清涼殿!”</p>
噢…</p>
蹇碩的話讓劉宏的表情一下子又沉了起來,他像是又想到了什麽。</p>
要知道,在漢代,皇帝後宮的女人是有著明確“待遇”概念的,她們的“待遇”與朝廷的官員一樣,都是以“糧食”的數量為計量。</p>
皇後與皇帝相同,下麵的婕妤與親王相同,再往下“經娥”對應的是“列候”,“容華”對應的是“中二千石”的關中侯。</p>
“良人”是在第五級“美人”之後的第六級,相當於“千石”俸祿的郡守…</p>
可,哪怕是良人,在宮廷中地位已經不算低了,下麵還有“八子”、“七子”、“長使”、“少使”…</p>
比如西漢第十一任皇帝,後宮女人數量達到了巔峰的“四萬人”,比漢武帝時期多了一倍,因為女人太多了,九級的身份就不夠了,於是又加了“</p>
昭儀””、“五常”、“順常”、“舞涓”、“共和”等十一個稱謂,共計十五等。</p>
最末尾是“中家人子”,待遇僅僅隻有“鬥食”!</p>
從這個角度去看,跟前輩比起來,劉宏這一任的後宮…還遠遠不夠,望塵莫及。</p>
“原來是呂良人的住所…”劉宏低吟一句…</p>
他迴憶起了,當初入皇宮…</p>
那時候他還小,僅僅才十三歲,在河間做“君侯”…雖頂著“君侯”的稱號,奈何家道早已中落,窮啊…</p>
可哪怕如此,他的母親董太後依舊盡其所能,更是不惜花重金選入填房丫鬟,為小劉宏進行啟蒙。</p>
這在古代很常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p>
但凡與繁育子嗣有關的,古人都會不惜重金。</p>
當然…</p>
劉宏僅僅十三歲,按理說十四歲時才會開始這項啟蒙。</p>
可…</p>
劉宏小時候皮啊,十三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再加上填房丫鬟又生的俊美,他如何能把持得住。</p>
後來機緣巧合,被選為天子,恰恰這個填房丫鬟又懷了子嗣。</p>
可以說,這也是一個意外。</p>
若劉宏沒有成為天子,其母親董氏多半是要逼迫這丫鬟打掉的,可如今成為天子了,那就不一樣了。</p>
於是,那填房丫鬟搖身一變,成為了呂良人,並且誕下劉宏的皇長子,劉宏為其取名“劉羽”!</p>
而呂良人與劉羽便是住在眼前的這“清涼殿”。</p>
似乎是迴想起了這些往事,劉宏顯得有些猶豫,腳步向前輕輕的遞了一步,下一刻…卻又收了迴來。</p>
他想去看看,又不敢去。</p>
如此來迴幾次,半晌,劉宏微微一聲歎息,終究是朝著其中走了過去。</p>
蹇碩連忙打開“清涼殿”的門…</p>
哪怕這一方宮闕已經沒了主人,但還是有宮女、宦官值守著…點點燈光,也讓人能將周圍看清楚。</p>
“參見陛下。”</p>
一幹三十多歲的宮人,有宦官,有宮女紛紛跪倒。</p>
“抬起頭來。”劉宏輕吟…</p>
這些宮人不敢違拗聖意,連忙抬頭。</p>
劉宏一個個的看過他們的麵頰,已經沒有印象了…他記得,當初黨錮之禍…呂良人與皇長子劉羽便是死在了這清涼殿。</p>
這是他劉宏的第一個女人,也是他劉宏的第一個兒子…那時的劉宏幾乎震怒。</p>
他下過命令,不許動這“清涼殿”的任何一處,他想要通過這些似曾相識的景,迴憶起往昔…</p>
隻是…</p>
近十年來,國事蜩螗,他鮮有來過這裏。</p>
這些宮人,多半便是曾經伺候呂良人與皇長子的那些宮人吧?</p>
“都出去吧,朕想一個人靜靜。”</p>
劉宏擺擺手。</p>
很快,整個“清涼殿”內隻剩下了劉宏與蹇碩。</p>
“蹇校尉,你也退下吧。”劉宏再次說道。</p>
“陛下,觸景生情,還是讓臣護送著吧。”蹇碩迴道。</p>
劉宏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p>
夜深人靜,光線幽暗…</p>
正廳中擺放著“呂良人”與“皇長子羽”的靈牌,劉宏一把將“皇長子羽”的靈牌給摘下,交給了蹇碩。</p>
蹇碩心領神會,趕忙收好。</p>
劉宏的目光則是望向“呂良人”的靈牌。</p>
腦海中,依舊能迴憶起…她的樣子。</p>
“君侯,這孩子…是不是無法保全了?”</p>
“君侯要做天子麽?那這孩子…是不是有希望留下來了?”</p>
“君侯,他在肚子裏拍我了,他想他的爹爹呀。”</p>
“君侯,你若是無事就晚上來陪陪他吧,盡管在肚子裏,可…他…他聽到你說話就會動,很活潑的。”</p>
</p>
曾經在河間…他劉宏與呂良人生活的場景,不斷的在腦中閃爍。</p>
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是哭的淚眼婆娑。</p>
“你…你為朕生了一個好兒子啊!你為大漢生了一個了不起的未來君王!”</p>
“如今,羽兒都迴來了,你卻走了,若是以後…朕與羽兒相認時,他問朕他娘在哪?朕…朕該如何向他解釋呢?”</p>
“他要是怪朕,朕…朕…要…如何…如何對他講!”</p>
說到最後。</p>
“滴嗒”的淚滴滑落而下…</p>
這一刻,冷血的帝王變成溫存的丈夫,溫存的父親!</p>
…</p>
…</p>
言及此處時,張牛角顯得十分無奈。</p>
他是張角派遣負責幽州內部太平道的擴張與六月起義的。</p>
可…</p>
現如今的幽州,儼然…已經是天師道的天下,乃至於,百姓們抗擊胡虜的鬥誌昂然,怕是這邊的起義,已經胎死腹中了。</p>
故而,張牛角打算加入白馬義從,以白馬義從副統領的身份再行滲透,卻…卻因為一個白袍小將,一番苦心又白費了。</p>
“六月?起義?”</p>
褚飛燕還是第一次聽到具體起義的月份,他的一雙童孔瞪大。</p>
“不是今年歲末麽?為何改的這麽急?提前了整整半年…”</p>
唉…</p>
張牛角歎出口氣,“還不是‘那位先生’決定的,這些年,大賢良師能夠做大到如此地步,可少不得‘那位先生’的幫扶,偏偏如今,幽州這邊兩擊胡虜,風向就要變了,起義之事宜早不宜遲!”</p>
“那位先生是忌憚那玉林觀主柳羽?”褚飛燕接著問。</p>
張牛角點了點頭。“這‘玉林柳郎’邪乎得很,幽州這麽個破地方,愣是讓他搞得有聲有色,都快成塞外江南了!再這麽搞下去,怕是誰也攔不住,他們天師道的崛起,到那時候,太平道就是再想起義…難了…難了…”</p>
“那咱們這邊…”褚飛燕凝眉…</p>
“如實稟報神上使即可。”張牛角無奈搖頭,“非我等不用心,奈何此間幽州軍民同心,我等無能為力呀!”</p>
聽到這,褚飛燕也凝起了眉。</p>
張牛角見到兄弟這副模樣,安慰道。“不過也無妨,這玉林柳郎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大賢良師與那位先生又豈會允許這麽一個家夥存活於世上!”</p>
這…</p>
話裏有話呀!</p>
褚飛燕連忙追問,“大賢良師與那位先生打算暗殺麽?”</p>
“不!”張牛角擺手,“若是能暗殺,早就殺了,哪會留他這麽久!哼…這次,大賢良師可是不惜玉石俱焚!”</p>
霍…</p>
褚飛燕還很好奇,可他閉上了嘴巴,他知道,再往深去問…他不該問,哪怕問了,大哥張牛角也不會迴答。</p>
倒是張牛角輕輕的拍了拍褚飛燕的肩膀。</p>
“賢弟啊,你、我需做好準備,這天下就要大亂了!”</p>
看著大哥那篤定的眼神,褚飛燕能體會到一些…</p>
——山雨欲來風滿樓。</p>
隻是,褚飛燕與張牛角都不會知曉…</p>
如果這個世道上沒有“玉林柳郎”,那麽…幽州太平道的發展將一帆風順,那支張牛角與褚飛燕麾下,與白波軍齊名的“黑山軍”早已初露崢嶸。</p>
隻不過…</p>
現在的情況是,本“寒不敢衣,饑不敢食”參加黃巾、做黑山軍的百姓、農人們,如今一個個…前赴後繼的去盧龍塞做了礦工。</p>
每日的俸祿,比之做富豪大戶的“佃農”不知道翻了多少倍?</p>
挖礦,嗯,真香。</p>
…</p>
…</p>
夜,大漢宮廷。</p>
天子劉宏在蹇碩的陪同下,在皇宮中散步。</p>
說是散步,一連三天,他始終在思索與羽兒的那番對話…</p>
羽兒提出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理念太過超前,“科舉製”替代“察舉製”的選人製度更是一項巨大的革新。</p>
當然…</p>
這其中會有巨大的難題…以及“破綻”。</p>
比如,科舉…誰握有出題的權利,如何讓文化普及,文化普及需要的‘讀書平民化’成本與代價。</p>
最簡單去說,如今平民百姓不是沒有途徑去看書,隻是因為書籍“居高不下”的價格,讓所有百姓都望而卻步。</p>
要知道,如今的書籍可都是“刀筆吏”一刀一刀刻在竹簡上,繪製成書籍…</p>
一個家庭中,莫說是藏書三千卷,就是藏書三十卷,那都是大戶、豪族。</p>
故而…</p>
難題又繞了迴來,能讀書的隻有氏族…</p>
隻有關東氏族。</p>
那麽問題來了,哪怕是“科舉”選拔人才,可比拚下來,能勝出的依舊是關東的氏族子弟,這便與他劉宏的初衷完全違背。</p>
文化普及,難得是“普及”二字,既要有量,又要有質,價格還不能昂貴…這在這個時代太難了,也太超前了。</p>
這些難題,羽兒考慮過麽?或者說…這也是他“文化普及”計劃中的一部分?</p>
正直惆悵…</p>
一個小黃門低著頭跑來,在蹇碩的耳邊言語了什麽,旋即…將一個小木盒遞給了蹇碩,蹇碩連忙接過,示意讓小黃門離去,他則快步走到劉宏的身前。</p>
“陛下,這是玉林觀柳觀主托荀侍中帶給陳王的禮物!”</p>
陳王?</p>
禮物?</p>
聽到這兒,劉宏會心一笑,他的身份,羽兒也是看透不說透啊。</p>
劉宏笑著打開了木盒,卻見其中的是…紙。</p>
沒錯…是紙。</p>
說起來,劉宏對“紙”並不陌生。</p>
其實在西漢時期就有造紙術,隻不過造價高昂。</p>
而到了東漢元興元年,蔡倫再一次的改進了造紙術,可以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完成造紙,成本降下來一大截,如今的大漢專門的“紙坊”便是使用的“蔡侯紙”的工藝。</p>
隻不過,蔡侯紙的“質地”粗糙。</p>
故而,並沒有取代竹簡成為書寫的工具</p>
而柳羽送給劉宏的紙,是“左伯紙”</p>
劉宏起初還沒覺得有什麽不同,可伸手去摸,當捧起來這紙張時,登時他渾身顫粟了一下,繼而雙眼放光。</p>
“紙竟能做到如此質地?”劉宏提起一張“左伯紙”,不可思議的去撫觸這薄薄紙張的每一處。</p>
這與蔡侯紙完全不同…</p>
韌性足,質量極佳。</p>
當然,天子劉宏哪裏會知道,《三輔決錄》中記載過:“工欲畚其事,必先利其器。用張藝筆、左伯紙,及臣呂,皆古法,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盡徑丈之勢,方寸千官。”</p>
“《文房四譜)》卷四《紙譜》也有記載:——“左伯字子邑,漢末益能為之。”</p>
單單這兩條記載,就足夠說明“左伯紙”的質量。</p>
——厚薄均勻,質地細密,色澤鮮明。</p>
或許在宋元明清時期,這樣的紙張不算什麽?可…在大漢,這種質地的紙張,可是一個巨大的發明。</p>
“這是…羽兒做出來的?”</p>
劉宏壓低了聲音,用隻有他和蹇碩能聽到的話語問道。</p>
“是。”蹇碩如實道:“荀侍中言,說這紙張采用的乃是來州的麻料極桑皮原料,比之以往‘蔡侯紙’選用的樹皮、麻頭、敝布、魚網造價要低廉十倍,且‘齊魯之地桑麻千畝’,造紙原料豐富而且質地更佳。”</p>
蹇碩笑著繼續補充,“柳觀主讓荀侍中問陳王,這個生意,陳王可否有興趣?”</p>
“哈哈…”</p>
這話直接把劉宏給逗樂了。</p>
方才還在想,科舉是好,“上品無寒門,下品無氏族”的理念也好,終究缺乏一些推廣的工具。</p>
紙便是其中重中之重的。</p>
偏偏,蔡侯紙因為造價與質地的原因,不適合傳播,羽兒直接就送來這全新的紙張,還是一門生意。</p>
“哈哈哈哈…”</p>
“有興趣。”劉宏笑了起來,“陳王對這左伯紙可太有興趣了。”</p>
言及此處,他下令。</p>
“你告訴荀侍中,讓他帶話給柳觀主,就說這個紙坊,陳王投了!哈哈哈…”</p>
一邊暢然大笑,劉宏一掃方才的陰霾,大步流星向前踏步。</p>
倒不是因為這“左伯紙”讓他心情悵然,也不是因為多了一處新的生意,而是…劉宏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以“科舉”取代“察舉製”為目標,羽兒已經行動…或者說,他很早之前就開始了這個行動。</p>
離開了禦花園…</p>
劉宏的心情不錯,在蹇碩的陪同下,繼續在皇宮中走著。</p>
皇宮的夜晚,其實是靜悄悄的,巡邏的侍衛在這個時辰也早已離開後宮,畢竟說到底,是皇室是不可能允許那些“血氣方剛”的侍衛在深夜值守,要是來個監守自盜,那可就是青青一片草原了。</p>
走著走著,走到了一處宮殿附近。</p>
劉宏覺得有些熟悉,卻又不是他經常臨幸妃嬪的宮闕…</p>
蹇碩抬頭看了看,道:“陛下,這是呂良人曾住過的宮闕…南宮的清涼殿!”</p>
噢…</p>
蹇碩的話讓劉宏的表情一下子又沉了起來,他像是又想到了什麽。</p>
要知道,在漢代,皇帝後宮的女人是有著明確“待遇”概念的,她們的“待遇”與朝廷的官員一樣,都是以“糧食”的數量為計量。</p>
皇後與皇帝相同,下麵的婕妤與親王相同,再往下“經娥”對應的是“列候”,“容華”對應的是“中二千石”的關中侯。</p>
“良人”是在第五級“美人”之後的第六級,相當於“千石”俸祿的郡守…</p>
可,哪怕是良人,在宮廷中地位已經不算低了,下麵還有“八子”、“七子”、“長使”、“少使”…</p>
比如西漢第十一任皇帝,後宮女人數量達到了巔峰的“四萬人”,比漢武帝時期多了一倍,因為女人太多了,九級的身份就不夠了,於是又加了“</p>
昭儀””、“五常”、“順常”、“舞涓”、“共和”等十一個稱謂,共計十五等。</p>
最末尾是“中家人子”,待遇僅僅隻有“鬥食”!</p>
從這個角度去看,跟前輩比起來,劉宏這一任的後宮…還遠遠不夠,望塵莫及。</p>
“原來是呂良人的住所…”劉宏低吟一句…</p>
他迴憶起了,當初入皇宮…</p>
那時候他還小,僅僅才十三歲,在河間做“君侯”…雖頂著“君侯”的稱號,奈何家道早已中落,窮啊…</p>
可哪怕如此,他的母親董太後依舊盡其所能,更是不惜花重金選入填房丫鬟,為小劉宏進行啟蒙。</p>
這在古代很常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p>
但凡與繁育子嗣有關的,古人都會不惜重金。</p>
當然…</p>
劉宏僅僅十三歲,按理說十四歲時才會開始這項啟蒙。</p>
可…</p>
劉宏小時候皮啊,十三歲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再加上填房丫鬟又生的俊美,他如何能把持得住。</p>
後來機緣巧合,被選為天子,恰恰這個填房丫鬟又懷了子嗣。</p>
可以說,這也是一個意外。</p>
若劉宏沒有成為天子,其母親董氏多半是要逼迫這丫鬟打掉的,可如今成為天子了,那就不一樣了。</p>
於是,那填房丫鬟搖身一變,成為了呂良人,並且誕下劉宏的皇長子,劉宏為其取名“劉羽”!</p>
而呂良人與劉羽便是住在眼前的這“清涼殿”。</p>
似乎是迴想起了這些往事,劉宏顯得有些猶豫,腳步向前輕輕的遞了一步,下一刻…卻又收了迴來。</p>
他想去看看,又不敢去。</p>
如此來迴幾次,半晌,劉宏微微一聲歎息,終究是朝著其中走了過去。</p>
蹇碩連忙打開“清涼殿”的門…</p>
哪怕這一方宮闕已經沒了主人,但還是有宮女、宦官值守著…點點燈光,也讓人能將周圍看清楚。</p>
“參見陛下。”</p>
一幹三十多歲的宮人,有宦官,有宮女紛紛跪倒。</p>
“抬起頭來。”劉宏輕吟…</p>
這些宮人不敢違拗聖意,連忙抬頭。</p>
劉宏一個個的看過他們的麵頰,已經沒有印象了…他記得,當初黨錮之禍…呂良人與皇長子劉羽便是死在了這清涼殿。</p>
這是他劉宏的第一個女人,也是他劉宏的第一個兒子…那時的劉宏幾乎震怒。</p>
他下過命令,不許動這“清涼殿”的任何一處,他想要通過這些似曾相識的景,迴憶起往昔…</p>
隻是…</p>
近十年來,國事蜩螗,他鮮有來過這裏。</p>
這些宮人,多半便是曾經伺候呂良人與皇長子的那些宮人吧?</p>
“都出去吧,朕想一個人靜靜。”</p>
劉宏擺擺手。</p>
很快,整個“清涼殿”內隻剩下了劉宏與蹇碩。</p>
“蹇校尉,你也退下吧。”劉宏再次說道。</p>
“陛下,觸景生情,還是讓臣護送著吧。”蹇碩迴道。</p>
劉宏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p>
夜深人靜,光線幽暗…</p>
正廳中擺放著“呂良人”與“皇長子羽”的靈牌,劉宏一把將“皇長子羽”的靈牌給摘下,交給了蹇碩。</p>
蹇碩心領神會,趕忙收好。</p>
劉宏的目光則是望向“呂良人”的靈牌。</p>
腦海中,依舊能迴憶起…她的樣子。</p>
“君侯,這孩子…是不是無法保全了?”</p>
“君侯要做天子麽?那這孩子…是不是有希望留下來了?”</p>
“君侯,他在肚子裏拍我了,他想他的爹爹呀。”</p>
“君侯,你若是無事就晚上來陪陪他吧,盡管在肚子裏,可…他…他聽到你說話就會動,很活潑的。”</p>
</p>
曾經在河間…他劉宏與呂良人生活的場景,不斷的在腦中閃爍。</p>
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已經是哭的淚眼婆娑。</p>
“你…你為朕生了一個好兒子啊!你為大漢生了一個了不起的未來君王!”</p>
“如今,羽兒都迴來了,你卻走了,若是以後…朕與羽兒相認時,他問朕他娘在哪?朕…朕該如何向他解釋呢?”</p>
“他要是怪朕,朕…朕…要…如何…如何對他講!”</p>
說到最後。</p>
“滴嗒”的淚滴滑落而下…</p>
這一刻,冷血的帝王變成溫存的丈夫,溫存的父親!</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