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對號入座【2/2】
華娛:高衙內他想當影帝 作者:貧道非常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書接上文:
說句老實話,高飛真不知道桐化哪裏來的自信?
她所謂的懂曆史,無非就是以漢武帝時期的兩大托孤重臣為模板,進行一些臆測改編罷了。
畢竟但凡正常上過曆史課的華夏人,都不難看出來她筆下的那位【神醫傳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謀略過人+貌比潘安+豪富之家】這個疊加了多重光環的才子孟玨,就是漢武帝去世前任命的三大托孤重臣之一的桑弘羊!
隻是讓高飛不了解的是,桐化為什麽要將霍光這種寧可廢帝另立,到死也沒有篡位登基的忠臣寫成奸佞小人。
反倒是桑弘羊這個因為擁立燕王劉旦而被處死的罪臣,在她筆下倒成了癡情才子。
就為了標新立異,所以便能隨意的顛倒黑白,指鼠為鴨嗎?過了吧!
其實這也是桐化最遭人詬病的地方。
雖然學界對曆史上的某些人物、事件大多都有不同的解讀。
但是對於霍光這個曆史人物,國內大部分學者對他的評價都是正麵的。
可以說他是能臣,也可以說他是權臣,但唯獨不能說他是奸臣!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身為冠軍侯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幾乎是被漢武帝從小撫養長大的。
不過霍光的脾性卻和他那個光芒耀眼到讓世人刺目的哥哥不同。
雖然他從小是在漢武帝身邊長大,但卻養成了一副小心謹慎的性子。
或許也正是因為他這個性子,才讓他後來的成就不輸於他的那個哥哥。
要知道霍光權勢最盛時,幾乎比曹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他的權勢都有一些勉強。
一生廢立兩帝的履曆,足以讓他的權勢無需任何修飾。
不過也正是因為霍光的行為與殷商伊尹廢太甲事跡相似,故後世權臣廢立皇帝時,往往都被稱作“行伊霍之事”。
故此後世帝王每每聽到這個詞的時候,幾乎都會立刻產生應激反應。
但霍光的悲哀之處就在於,被漢武帝養大的他對漢室太愚忠了。
雖然權利大到可以兩次廢立皇帝,可他卻依舊對劉家忠心耿耿。
結果等霍光死後,被他一手送上皇位並且坐穩江山的漢宣帝,轉眼便將霍氏族滅了。
自此,出了霍光與霍去病這兩位千古英才的霍氏一族,就這樣斷子絕孫,絕戶了。
即便後來漢朝曆代皇帝都承認霍氏一族對大漢有大功,但親手讓功臣絕後也是事實。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霍光的經曆對後世的權臣們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畢竟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落的一個滅族的下場,這換了誰都會覺得憋屈!
說實在的,但凡當初漢宣帝給霍家留條活路,留一個希望。
說不定後來曹操代漢自立的決心都不會那麽堅定!
隻是霍光用舉族之人的性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權臣可以當。
但既想權臣,又想當忠臣,那就隻能不得好死了!
兩相對比之下,曹操恐怕不想代漢自立都不行了。
當然了,霍光是忠是奸,本來隻是史學家的話題。
對於家而言,打著創作自由的旗號進行一些改編其實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但桐化萬不該不知天高地厚的放言說“當今的年輕人太不懂曆史了,我要給大家科普科普”!
因為此言一出,史學家不想較真都不行了。
畢竟這個時候要是再不迴應,那麽史學界的話事人就當真成了桐化了。
所以真不怪那些專家學者過激,實在是桐化戳到別人肺管子了。
說通俗一點,這就相當於一個隻會兩句中文的老外,在中國人麵前說他的中文沒有自己的正宗一樣!
這要是都能忍,那不如幹脆死了算球,反正活著也是浪費空氣。
隻是桐化一時失言不要緊,卻連累了曆史類題材的古裝劇全體都倒黴了!
《雲中歌》被罵的狗血噴頭就不說了,連同期播放的《班淑傳奇》也被觀眾各種挑刺。
即便於媽幾次公開表示,他就是戲說曆史,並不想教育觀眾什麽。
但依舊沒什麽用,照樣被上綱上線的批了一通。
氣得於媽私下裏沒少罵桐化害人不淺。
不過於媽這迴被罵的其實也不冤枉。
因為就像桐化直接汙蔑抹黑霍光一樣,於媽也直接拿真實曆史人物胡亂改編。
比如《班淑傳奇》中的鄧太後,在於媽的筆下簡直成了蕩婦。
什麽太後愛護衛,護衛不愛太後,然後太後就和護衛的雙胞胎哥哥睡了之類的離譜劇情,於媽竟然這麽堂而皇之的寫出來了。
要知道鄧太後的生平在史書上課是記載的清清楚楚的。
而後世學界對她的評價,甚至要比對霍光的看法還要統一。
中國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皇後之冠”!
這就是後世史家對鄧太後的蓋棺定論。
畢竟在鄧太後以“女君”之名親政的十六年裏,漢朝不禁成功平定羌亂、剿滅海盜、征服烏桓、鮮卑、南匈奴等外患、使的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
在鄧太後臨朝稱製期間,漢朝還重新設立西域副校尉,恢複了對西域的羈縻統治;並將九真郡外的夜郎蠻夷納入版圖,擴張領土1840裏。
時人稱之為“興滅國,繼絕世”。
甚至反觀鄧太後的某些舉措,倒有些穿越者的意思。
首先她在25歲的時候,因為皇帝的暴斃就不得不臨朝聽政了。
並且她在兼通天文、算數的同時,還曾經資助蔡倫改進造紙術。
又特征張衡入朝,研製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並且從官方層麵推動天文、曆數、醫學等領域的發展。
同時還注重教育,開拓性地創立男女同校學堂,為女子提供學堂教育。
後來她還專門命朝廷官員矯正文字,推動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問世。
如果說王莽是古代疑似的男性穿越者的話,那麽鄧太後則是疑似的女性穿越者了。
畢竟她的生平放在晉江網上都可以當大女主的模板了,連改都不用改就能直接用!
說不定某些文科女作者想的都未必有她這個古人做得齊全!
從這方麵來說,她這個穿越者倒是要比王莽成功多了。
而和她這位女君相比,除了開國皇帝劉秀之外,東漢大部分皇帝反倒都有些不稱職。
當然,鄧太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和西漢的呂後一樣,鄧太後的權欲之心也十分重。
自從她臨朝聽政之後,便逐漸將權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垂拱而治。
軍政大權別說是外戚和權臣了,就連皇帝都沒辦法沾染。
甚至麵對朝臣提出的“還政“要求,她直接選擇用肉體毀滅的手段。
專權、貪權二字用在鄧太後的身上,那是一點都不過分。
……
不過話又說迴來,正是看到了於媽的遭遇,導演楊陽才越發擔心起來。
“高老師,要不咱們稍微改改劇本吧?”
真怪不得楊陽慫,實在是鄧太後和《夢華錄》中皇後劉娥的經曆太像了。
甚至鄧太後還隻是臨朝聽政。
但劉娥可是沿著聽政,攝政,臨朝稱製,登基開國這條路線一步步走下去的。
如果不是宋朝和唐朝的外部環境不一樣,使得劉娥在最後一步卡住了,那麽她估計就是另一個武則天了。
這也是為什麽《夢華錄》這個本子會以“太白晝現,女主昌”這個童謠來開場。
因為劉娥是真得在學武皇,準備當女帝!
而見楊陽這麽一說,身為製片人劉藝菲也忍不住麵露猶豫之色。
就像《班淑傳奇》中鄧太後和護衛哥倆愛來愛去一樣。
《夢華錄》中的皇後劉娥也不是什麽傳統的淑女!
劉娥十多歲就成了一名歌女不說,後來還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
然後這名銀匠又貪戀錢財,選擇把老婆劉娥賣給了當時的蜀地指揮使張耆。
也正是因為張耆把劉娥獻給了趙恆,才有了後來的劉皇後!
所以劉藝菲在看了網上對《班淑傳奇》的一些評論,很難不對號入座。
畢竟觀眾罵於媽的評論,簡直可以無縫銜接轉到他們這個項目上!
其實《夢華錄》中夜宴圖裏畫的三個人,就是張耆、龔美和劉娥。
正是因為夜宴圖裏很明顯地記錄了劉娥與龔美之間的關係。
劇中才會有傳言說劉娥在嫁給皇帝趙恆前就已經失貞了。
故此顧千帆才不得不千方百計的要找到夜宴圖進行銷毀,以此保住當朝皇後劉娥的名聲。
(⊙o⊙)…額~說實在的。
如果不是高飛親耳聽高俅說過一些皇室密辛,他其實都不敢相信史書上的這些記載。
畢竟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大宋和漢代開放的風氣已經大不相同了。
要知道在漢朝時,對女子貞潔並沒有那麽看重。
所以漢景帝妻子王皇後能在嫁給平民金王孫為妻並生一女之後,還能再進入東宮服侍太子,並且最後被立為皇後。
當時漢朝的大臣也沒誰說皇後已經失貞,不堪為後!
但是在大宋,基本上女子入宮首先就要求是貞潔處女,否則第一關就過不去!
可現實往往就是比還離譜,曆史也是如此!
據高飛所知,劉娥確確實實是一位“二婚”皇後!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照樣沒有影響她君臨天下十幾年。
可以說相比於鄧太後,以一介歌女之身險些成為女帝的劉娥的經曆更為傳奇。
畢竟鄧太後本就出身世家大族,起點要比劉娥高多了。
念及此處,思量再三的高飛當即果斷的搖了搖頭道:
“不用管別人怎樣,咱們沒必要改。”
“畢竟咱們又沒有像於症那樣顛倒黑白、虛構事實!”
說句老實話,在《夢華錄》裏高飛已經算是個劉娥留麵子了。
要知道劉娥成為宋朝第一個臨朝稱製的女主之後,當初反對她當皇後的重臣下場可都不怎麽好。
比如堪稱“北宋於謙”的名相寇準,最後就是被劉娥一貶再貶,最後在海南島病死的。
而見高飛如此強硬,一旁的劉藝菲頓時忍不住有些擔心問道:
“那觀眾如果像罵《班淑傳奇》那樣說我們呢?”
劉藝菲倒不是害怕挨罵,而是她深知周易影視能有今天的口碑不容易。
所以其實她要比高飛自己更在乎“周易出品”這四個字的含金量。
卻沒想到高飛聞言卻直接幹淨利落道:
“那就和他們對罵就是了!”
“要換做是其他曆史背景,我說不定還怕他們幾分。”
“但是在北宋題材這塊,我讓他們一起上都行!”
見此情形,房間內的眾人先是一愣,隨後竟然莫名的覺得高飛說得有道理。
畢竟自家老板在宋朝這塊的研究,這段時間他們可是親眼見識過的。
而在總局發文表示“不能用個人臆想取代曆史定論”,要嚴防曆史虛無主義的情況之下,影視圈一眾劇組不是在匆匆忙忙的改劇本,就是忙著重新補拍。
唯獨隻有《夢華錄》劇組在高飛一意孤行的堅持之下,選擇頭鐵的繼續拍攝下去……
(本章完)
說句老實話,高飛真不知道桐化哪裏來的自信?
她所謂的懂曆史,無非就是以漢武帝時期的兩大托孤重臣為模板,進行一些臆測改編罷了。
畢竟但凡正常上過曆史課的華夏人,都不難看出來她筆下的那位【神醫傳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謀略過人+貌比潘安+豪富之家】這個疊加了多重光環的才子孟玨,就是漢武帝去世前任命的三大托孤重臣之一的桑弘羊!
隻是讓高飛不了解的是,桐化為什麽要將霍光這種寧可廢帝另立,到死也沒有篡位登基的忠臣寫成奸佞小人。
反倒是桑弘羊這個因為擁立燕王劉旦而被處死的罪臣,在她筆下倒成了癡情才子。
就為了標新立異,所以便能隨意的顛倒黑白,指鼠為鴨嗎?過了吧!
其實這也是桐化最遭人詬病的地方。
雖然學界對曆史上的某些人物、事件大多都有不同的解讀。
但是對於霍光這個曆史人物,國內大部分學者對他的評價都是正麵的。
可以說他是能臣,也可以說他是權臣,但唯獨不能說他是奸臣!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身為冠軍侯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幾乎是被漢武帝從小撫養長大的。
不過霍光的脾性卻和他那個光芒耀眼到讓世人刺目的哥哥不同。
雖然他從小是在漢武帝身邊長大,但卻養成了一副小心謹慎的性子。
或許也正是因為他這個性子,才讓他後來的成就不輸於他的那個哥哥。
要知道霍光權勢最盛時,幾乎比曹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來形容他的權勢都有一些勉強。
一生廢立兩帝的履曆,足以讓他的權勢無需任何修飾。
不過也正是因為霍光的行為與殷商伊尹廢太甲事跡相似,故後世權臣廢立皇帝時,往往都被稱作“行伊霍之事”。
故此後世帝王每每聽到這個詞的時候,幾乎都會立刻產生應激反應。
但霍光的悲哀之處就在於,被漢武帝養大的他對漢室太愚忠了。
雖然權利大到可以兩次廢立皇帝,可他卻依舊對劉家忠心耿耿。
結果等霍光死後,被他一手送上皇位並且坐穩江山的漢宣帝,轉眼便將霍氏族滅了。
自此,出了霍光與霍去病這兩位千古英才的霍氏一族,就這樣斷子絕孫,絕戶了。
即便後來漢朝曆代皇帝都承認霍氏一族對大漢有大功,但親手讓功臣絕後也是事實。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霍光的經曆對後世的權臣們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畢竟一生忠心耿耿,死後卻落的一個滅族的下場,這換了誰都會覺得憋屈!
說實在的,但凡當初漢宣帝給霍家留條活路,留一個希望。
說不定後來曹操代漢自立的決心都不會那麽堅定!
隻是霍光用舉族之人的性命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權臣可以當。
但既想權臣,又想當忠臣,那就隻能不得好死了!
兩相對比之下,曹操恐怕不想代漢自立都不行了。
當然了,霍光是忠是奸,本來隻是史學家的話題。
對於家而言,打著創作自由的旗號進行一些改編其實也不是什麽稀罕事。
但桐化萬不該不知天高地厚的放言說“當今的年輕人太不懂曆史了,我要給大家科普科普”!
因為此言一出,史學家不想較真都不行了。
畢竟這個時候要是再不迴應,那麽史學界的話事人就當真成了桐化了。
所以真不怪那些專家學者過激,實在是桐化戳到別人肺管子了。
說通俗一點,這就相當於一個隻會兩句中文的老外,在中國人麵前說他的中文沒有自己的正宗一樣!
這要是都能忍,那不如幹脆死了算球,反正活著也是浪費空氣。
隻是桐化一時失言不要緊,卻連累了曆史類題材的古裝劇全體都倒黴了!
《雲中歌》被罵的狗血噴頭就不說了,連同期播放的《班淑傳奇》也被觀眾各種挑刺。
即便於媽幾次公開表示,他就是戲說曆史,並不想教育觀眾什麽。
但依舊沒什麽用,照樣被上綱上線的批了一通。
氣得於媽私下裏沒少罵桐化害人不淺。
不過於媽這迴被罵的其實也不冤枉。
因為就像桐化直接汙蔑抹黑霍光一樣,於媽也直接拿真實曆史人物胡亂改編。
比如《班淑傳奇》中的鄧太後,在於媽的筆下簡直成了蕩婦。
什麽太後愛護衛,護衛不愛太後,然後太後就和護衛的雙胞胎哥哥睡了之類的離譜劇情,於媽竟然這麽堂而皇之的寫出來了。
要知道鄧太後的生平在史書上課是記載的清清楚楚的。
而後世學界對她的評價,甚至要比對霍光的看法還要統一。
中國曆史上最出色的女政治家之一,“皇後之冠”!
這就是後世史家對鄧太後的蓋棺定論。
畢竟在鄧太後以“女君”之名親政的十六年裏,漢朝不禁成功平定羌亂、剿滅海盜、征服烏桓、鮮卑、南匈奴等外患、使的危機四伏的東漢王朝轉危為安。
在鄧太後臨朝稱製期間,漢朝還重新設立西域副校尉,恢複了對西域的羈縻統治;並將九真郡外的夜郎蠻夷納入版圖,擴張領土1840裏。
時人稱之為“興滅國,繼絕世”。
甚至反觀鄧太後的某些舉措,倒有些穿越者的意思。
首先她在25歲的時候,因為皇帝的暴斃就不得不臨朝聽政了。
並且她在兼通天文、算數的同時,還曾經資助蔡倫改進造紙術。
又特征張衡入朝,研製渾天儀、地動儀等儀器,並且從官方層麵推動天文、曆數、醫學等領域的發展。
同時還注重教育,開拓性地創立男女同校學堂,為女子提供學堂教育。
後來她還專門命朝廷官員矯正文字,推動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問世。
如果說王莽是古代疑似的男性穿越者的話,那麽鄧太後則是疑似的女性穿越者了。
畢竟她的生平放在晉江網上都可以當大女主的模板了,連改都不用改就能直接用!
說不定某些文科女作者想的都未必有她這個古人做得齊全!
從這方麵來說,她這個穿越者倒是要比王莽成功多了。
而和她這位女君相比,除了開國皇帝劉秀之外,東漢大部分皇帝反倒都有些不稱職。
當然,鄧太後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和西漢的呂後一樣,鄧太後的權欲之心也十分重。
自從她臨朝聽政之後,便逐漸將權利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不是垂拱而治。
軍政大權別說是外戚和權臣了,就連皇帝都沒辦法沾染。
甚至麵對朝臣提出的“還政“要求,她直接選擇用肉體毀滅的手段。
專權、貪權二字用在鄧太後的身上,那是一點都不過分。
……
不過話又說迴來,正是看到了於媽的遭遇,導演楊陽才越發擔心起來。
“高老師,要不咱們稍微改改劇本吧?”
真怪不得楊陽慫,實在是鄧太後和《夢華錄》中皇後劉娥的經曆太像了。
甚至鄧太後還隻是臨朝聽政。
但劉娥可是沿著聽政,攝政,臨朝稱製,登基開國這條路線一步步走下去的。
如果不是宋朝和唐朝的外部環境不一樣,使得劉娥在最後一步卡住了,那麽她估計就是另一個武則天了。
這也是為什麽《夢華錄》這個本子會以“太白晝現,女主昌”這個童謠來開場。
因為劉娥是真得在學武皇,準備當女帝!
而見楊陽這麽一說,身為製片人劉藝菲也忍不住麵露猶豫之色。
就像《班淑傳奇》中鄧太後和護衛哥倆愛來愛去一樣。
《夢華錄》中的皇後劉娥也不是什麽傳統的淑女!
劉娥十多歲就成了一名歌女不說,後來還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
然後這名銀匠又貪戀錢財,選擇把老婆劉娥賣給了當時的蜀地指揮使張耆。
也正是因為張耆把劉娥獻給了趙恆,才有了後來的劉皇後!
所以劉藝菲在看了網上對《班淑傳奇》的一些評論,很難不對號入座。
畢竟觀眾罵於媽的評論,簡直可以無縫銜接轉到他們這個項目上!
其實《夢華錄》中夜宴圖裏畫的三個人,就是張耆、龔美和劉娥。
正是因為夜宴圖裏很明顯地記錄了劉娥與龔美之間的關係。
劇中才會有傳言說劉娥在嫁給皇帝趙恆前就已經失貞了。
故此顧千帆才不得不千方百計的要找到夜宴圖進行銷毀,以此保住當朝皇後劉娥的名聲。
(⊙o⊙)…額~說實在的。
如果不是高飛親耳聽高俅說過一些皇室密辛,他其實都不敢相信史書上的這些記載。
畢竟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大宋和漢代開放的風氣已經大不相同了。
要知道在漢朝時,對女子貞潔並沒有那麽看重。
所以漢景帝妻子王皇後能在嫁給平民金王孫為妻並生一女之後,還能再進入東宮服侍太子,並且最後被立為皇後。
當時漢朝的大臣也沒誰說皇後已經失貞,不堪為後!
但是在大宋,基本上女子入宮首先就要求是貞潔處女,否則第一關就過不去!
可現實往往就是比還離譜,曆史也是如此!
據高飛所知,劉娥確確實實是一位“二婚”皇後!
不過即便是如此,也照樣沒有影響她君臨天下十幾年。
可以說相比於鄧太後,以一介歌女之身險些成為女帝的劉娥的經曆更為傳奇。
畢竟鄧太後本就出身世家大族,起點要比劉娥高多了。
念及此處,思量再三的高飛當即果斷的搖了搖頭道:
“不用管別人怎樣,咱們沒必要改。”
“畢竟咱們又沒有像於症那樣顛倒黑白、虛構事實!”
說句老實話,在《夢華錄》裏高飛已經算是個劉娥留麵子了。
要知道劉娥成為宋朝第一個臨朝稱製的女主之後,當初反對她當皇後的重臣下場可都不怎麽好。
比如堪稱“北宋於謙”的名相寇準,最後就是被劉娥一貶再貶,最後在海南島病死的。
而見高飛如此強硬,一旁的劉藝菲頓時忍不住有些擔心問道:
“那觀眾如果像罵《班淑傳奇》那樣說我們呢?”
劉藝菲倒不是害怕挨罵,而是她深知周易影視能有今天的口碑不容易。
所以其實她要比高飛自己更在乎“周易出品”這四個字的含金量。
卻沒想到高飛聞言卻直接幹淨利落道:
“那就和他們對罵就是了!”
“要換做是其他曆史背景,我說不定還怕他們幾分。”
“但是在北宋題材這塊,我讓他們一起上都行!”
見此情形,房間內的眾人先是一愣,隨後竟然莫名的覺得高飛說得有道理。
畢竟自家老板在宋朝這塊的研究,這段時間他們可是親眼見識過的。
而在總局發文表示“不能用個人臆想取代曆史定論”,要嚴防曆史虛無主義的情況之下,影視圈一眾劇組不是在匆匆忙忙的改劇本,就是忙著重新補拍。
唯獨隻有《夢華錄》劇組在高飛一意孤行的堅持之下,選擇頭鐵的繼續拍攝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