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霍維奇那裏的多個反製預案,可以動用了。


    楊世偉貪贓枉法、內幕交易的情報,本身就是他們在過去好幾年間調查而來的消息,是組合拳中的一招。


    而在這個基礎上,年輕人弄來的那份楊世偉作為帝國代表簽字的備忘錄,就是個意外驚喜,在隨後的反製手段中,將會發揮一些作用來。


    顧航的命令,明確下達給了聯盟外交部。


    這部分的工作,將由薩利霍維奇來領銜負責。


    但執行方肯定不隻是外交部。


    聯盟這個蓄勢待發的機器,整個都轟隆隆的開動了起來。


    從行政部門、到經濟部門、到軍事部門、到法務部門、到情報部門,該行動的,全麵都要行動。


    不過,事情從執行,到發酵,到引爆,再到最後的結果反饋,中間都需要時間來沉澱。具體的執行人既然已經確定下來了,這件事情顧航也就沒有親自再盯著,等匯報即可。


    當下,他最先要親身處理的,是又一次的聯盟政府工作報告大會。


    這個基本每年都會開,顧航也當然都要出席。


    有些年景的大會,重要性一般,有些年的大會則很重要。


    其中首推就是要說十五年前,顧航從神聖泰拉帶著簽訂完畢的《聯盟計劃》迴來的時候。


    那場會議報告,基本確定了聯盟接下來的發展方向。


    而到如今,也是個非常重大的時間節點。


    一方麵,是接連的發展計劃都成功實現了,借由帝國中央拖欠聯盟的戰爭費用完全被抵扣完畢,聯盟最重要的一段發展時期已經結束,是時候迴望一下這十五年間的總體發展狀況到底如何。


    另一方麵,也是聯盟觀察到了整個帝國政壇的變化,聯盟接下來的外部政治環境,正在惡化。到了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上,就很像是走到了十字路口上,縱使聯盟,也非常需要一次關鍵性的整體會議,來統一思路,確定路線,搞明白未來應該怎麽做。


    在這場會議的前半部分,還是以政府報告為主。


    帝國當下掌握的聯盟的情報,確實是‘正確’的。


    聯盟的年生產總值,確實達到了五十萬億。


    他們也正是因為這項數據,所以才有那份數據錯漏百出的文件,向聯盟提出了每年五萬億的稅額。


    但是,之所以這個‘正確’二字,要被打上引號,那是因為五十萬億這個數字,隻是神聖泰拉的情報部門估算的幾個數字之一,並且是最高的一個。


    主流被認可的數字,是三十萬億到三十五萬億之間。


    這已經是相當高的一個數字了,幾乎是同體量宙域的三倍左右。


    帝國方麵仍舊維持著一些常識帶來的慣性。


    他們想不到有什麽辦法,能夠讓一個十二萬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保持十五年的超高速增長,生產總值翻上五倍。


    那就是一件挑戰常識的事情。


    實際上,三十萬億,都已經很挑戰了。


    他們一直認為,聯盟厲害的地方,主要是在於他們高效的政治體製,所帶來的在征收稅務上,有著出色的效率。


    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帝國中央才製定出來了楊世偉後麵提到的那個他真正想要執行的數字,也就是2.5萬億稅幣。


    在帝國中央看來,這已經是給聯盟讓了5000億的價值了,沒有確切的按照帝國稅10%的稅率征收。再結合起來聯盟出色的稅務征收效率和體製優勢,聯盟應該收入還是會很多才對。這已經充分考慮到了聯盟實力強大,以及考慮到了對顧航這位高領主的尊重,顧航和他的聯盟,應當要對此感恩戴德才對。


    這就是雙方在認知上的差異。


    拋開帝國那邊不說,聯盟實質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國有企業經營收入加起來,其實每年能夠達到十萬億左右。


    正如帝國中央考慮的一樣,聯盟體製對於收取勞動力的剩餘價值,效率相當之高。


    而這還不是頭。


    與北方、南方、以及翎澤星的貿易,參與的各個商會也都是能賺錢的。其中,作為稅收的部分,已經納入到了稅收收入部分,但是其中聯盟下屬的各個商會,還賺了很大的一筆。


    尤其是在翎澤星上。


    所有這些賺到的錢,在交完稅後也全都是要上交到聯盟手中的。光這部分,每年還有個一萬億左右。


    總計11萬億的財政收入之中,除了上交帝國稅的部分之外,其餘的聯盟可一點都不會留,會再投入到聯盟建設中,這裏麵又以經濟建設為主。


    而當下,快速的、瘋狂的、完全以經濟導向的建設周期,也要宣告結束了。


    並不說經濟建設就不管了。相反,經濟建設仍然還是會是政府最主要的工作。


    隻不過,在目前這個時間節點上,在未來形勢很有可能發生中單轉變的情況下,聯盟要多花很多錢,在其他的方麵。


    甚至,該做好的極端準備,也都好做好。


    談到極端狀況的話,聯盟可是有戰時法令這種東西的。


    最近十五年,戰時法令似乎都成了聯盟新一代人有些陌生的記憶了。可是,在聯盟五十多年的曆史上,戰時法令開啟的時間,占據了一半以上。


    當下的聯盟民眾,一直都保持著比較高水平的生活。當然,具體的生活水平怎麽樣,那取決於各個星域自身的發展情況。其中龍鷹星域肯定是生活水平最高的,甚至人均年消費能夠達到將近7稅幣的樣子。哪怕其中很多都是在公共服務方麵,但總體水平擺在這裏,日子過得是相當舒坦。


    如果聯盟開動戰時法令,各類消費品開始限製,各類民用工廠開始全力往軍用工廠,或者是其他聯盟所需要的方向轉化的時候,聯盟還能夠再多榨出來十萬億的財政,用於戰爭。


    當然,現在暫時還用不上這一手。


    隻是將目前的財政支出調整了方向。


    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在軍事建設方麵。


    在過去十五年間,聯盟雖然在裁軍,在削減軍費。但是,軍隊的建設也並沒有踏步不前。


    僅有的資源,是用在了刀刃上了的:對於現有裝備,進行更新換代,組建更具有戰鬥力的模範部隊、實驗部隊。


    而累積下來的這些經驗,作用會很明顯。當聯盟需要擴大軍事力量的時候,隻需要砸錢砸資源下來,那過去十五年的軍事進步,就全部都可以迅速的兌現出來。


    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是如此。


    陸軍方麵,其實改動相對比較少。主要是建設了幾個不同等級的師、集團軍、集團軍群。


    都會分為abcd,四個等級。


    其中的d級,是行星防衛軍標準。但每個星球的防衛軍,都需要有一定比例的c、b等級的師、軍數量,具體看星球的經濟情況,由聯盟政府與聯盟軍方共同製定。


    c級則是按照鐵鎧戰爭時期的聯盟標準,打造出來的師一級單位。c級集團軍就是全部由c類師構成的集團軍,一般編製下總計由26個師構成,其中20個大步兵師,5個裝甲合成旅,1個骷髏師。


    一個大步兵師的造價大約是135萬稅幣的樣子;一個裝甲合成旅造價500萬稅幣;骷髏師造價1000萬稅幣。


    c類大步兵師的主體單位就是一線作戰步兵,但不配備全部的摩托化裝備,戰術機動基本就是靠兩條腿跑,在星球內進行幾百公裏、幾千公裏的戰略機動,那就要搭其他車輛了。基本是依靠集團軍或者軍群所屬的裝甲履帶列車之類的玩意兒。


    除了12個一線作戰的步兵團之外,師一般還配備有8個炮兵營,作為重點火力;後勤、工兵、通訊這些也有8個營;另外還配備一個防空團、一個航空中隊。


    再加上師部,總計4.4萬人。


    如此一個大步兵師,其實作戰能力完全對標一個標準的星界軍師團。甚至,比一般的星界軍還要更能打一點。


    所謂的能打,還不僅僅隻是指火力更猛點、額外有防空和航空隊伍,同時也是指兵員素質上。


    c類師可以保證60%以上的t5級士兵覆蓋度。


    c類的裝甲合成旅,人數上少了很多,1.4萬人左右。但擁有1000輛左右的裝甲車,從步戰車到裝甲運兵車到防空車到輪式突擊炮到通訊指揮車……應有盡有。而更主要的戰鬥力,則是來源於320輛雄獅坦克,以及40輛獅王坦克。


    各合成營、坦克營的保障連、後勤部隊、工兵部隊且丟到一邊不說,合成旅也有航空兵中隊和防空營。


    這五個裝甲合成旅,就是一個c類集團軍最主要的進攻力量。


    另外那個骷髏師,則有6萬人,裝備上基本等於一個大步兵師加一個裝甲旅的合成,主要是可以用於獨立作戰,並且步兵中的爆彈機槍、等離子槍、熱熔噴射器之類的武器明顯增多,還有下轄特種旅,主要是在負責最困難艱巨的任務,乃至於空降、特種作戰。


    這些加起來,6200萬,再加上集團軍直屬的軍部、幾個航空大隊、軍屬戰略火力之類的東西,總造價要上到7500萬了。


    c類集團軍群,則由這樣的20個集團軍構成,兩千萬人,同時由更多的戰略火力、戰略機動設施、工程隊伍、多個戰略航空總隊。


    聯盟對於師一級單位的要求,就是要獨立或者協作的負責單一戰鬥區域的目標,一般戰鬥寬度不會小於40公裏,一般在70到100公裏左右。


    這是烈度正常的情況下。必要時候,非得需要堆疊大量部隊,形成更多的批次戰鬥,或者堆積更多的部隊正麵戰鬥,這個數字是會變動的。


    具體要看戰術要求。


    打敵人重火力猛的時候,那肯定不能隨便堆疊,那是送人頭,比如對抗人類叛徒。但是對付蟲群這樣的敵人的時候,那就得堆密一點,尤其是火力要密集,不然根本攔不住數量無窮無盡的蟲群正麵衝擊。綠皮獸人則大概在這個的中間。


    對於集團軍的要求,則是主導一個星球劃分的一塊區域的戰鬥;集團軍群則基本可以獨立負責一顆星球整個的作戰需要。


    當然,這些也全部都是要看戰爭烈度的。


    到了啟示錄級戰役的程度,那別說師了,集團軍的消耗速度也是按照天來計算的。一個集團軍群下去,搞不好十天半個月就打廢了,並且有可能重點戰場就集中在幾百公裏的寬度。


    都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


    但非要說個正常狀況、理想狀況,那就是這樣分級的。


    c類集團軍群,基本就可以對標一個帝國正常的星界軍兵團了,往往還會強不少。


    而到b類師,大步兵師會有更多的外骨骼裝甲,等離子炮和熱熔炮開始列裝,哨兵機甲的數量也會增多,師屬航空中隊的戰機級別也會更高,比如把風隼多換出來一些麒麟戰機出來,整體的機動能力和堅守能力會大幅度增加。


    人數還是4.4萬左右,但是總造價會直接飆升到450萬,差不多是c類師的三倍了。


    b類裝甲師,則在c類的基礎上,將獅王坦克的數量提升到120台,並且還會裝備30台聖劍坦克——這是比獅王坦克還要更大、更強的重型坦克。整個的造價,會提升到1500萬。


    而b類集團軍,則會在c類集團軍的基礎上,要求b類師的數量占比達到50%以上。b類集團軍群,也要求b類集團軍的數量占比50%以上。


    這種b類的師、集團軍、軍群,戰鬥力聯盟就是往那些知名的星界軍軍團去對比的。


    基本可以吊打正常的星界軍部隊。


    甚至,很多富有的星際戰士戰團,自己嫡係的輔助軍水平,也就這樣了。


    而到了a類師,那就真頂了。步兵全員外骨骼,甚至有不少比例的反饋式動力甲;戰機上龍象戰機也不少,戰鬥力堪稱彪炳。


    並且,在兵源上,全員t4,t3級別的數量也不少。


    裝甲師方麵,聖劍坦克更多了,並且還配備了有泰坦。


    a類集團軍則要求8個以上a類師,剩餘全部b類師。


    a類集團軍群同理。


    聯盟在打造a類陸軍部隊時候的標準,就是要建造出帝國中最強大的凡人部隊,超過絕大部分星界軍——包括那些知名的星界軍兵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行星總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心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心布並收藏從行星總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