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國立騎士團’,帶著‘騎士團’三個字,但其實早就是泰坦軍團的定位了。
其中確實有大量的騎士機甲沒錯,但最主力的,還是眾多泰坦。
從軍閥級到戰犬級,浩浩蕩蕩幾十台。
輔以三倍數量的各級別騎士機甲。像是主宰級騎士機甲,其大小已經快要比擬戰犬級泰坦了。
他們縱橫在平野上,步伐每次落地,都會帶來沉重的震顫,仿若地震。
其上裝載的巨炮,使得戰場上激光、宏炮、火箭彈肆意飛濺。
同時,它們巨大的身形,亦是最好的掩護。伴隨在它們身邊,一同前進的坦克、裝甲車,肆無忌憚的向前開火。
在突擊的裝甲部隊後方,集結起來的十萬火炮,以不惜炮管壽命的速度,將各類炮彈,密集的往敵人的陣地中發射。
此次進攻的寬度,僅限於在十公裏左右的範疇。
在這個寬度下,如此密集的火力,讓鐵鎧的防線出現了大幅度的動搖。
陣地上的反抗力量,幾乎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
當坦克車碾過塹壕時,躲在藏兵洞、塹壕拐角處的敵兵,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抵抗。而後,再當步兵突擊上來,開始逐條戰壕清剿敵人的時候,他們一旦有反抗的跡象,馬上就有坦克炮、甚至泰坦炮轟過來。再怎麽結實的藏兵洞,也擋不住這樣炸。
那些設立的碉堡、那些近距離支援的火力點,全都一個個被無情的拔除。
在這個時候,鐵鎧方麵的遠程火力,也發威了。
不亞於帝國方數量的火炮,將打擊目標覆蓋到了進攻的國立騎士團頭上、還有後方已經開火的帝國方火炮陣地上。
火炮當然是有用的。
僅僅是兩輪的打擊,就有不少帝國方的坦克遭到摧毀,後方的火炮陣地也有損失。
但是最關鍵的泰坦,受損程度並不高。
泰坦和騎士機甲的敏捷行動,讓他們盡管大,但卻反而比那些坦克更不容易被命中;其上所配備的能量護盾、甚至是軍閥級所使用的虛空盾,更是讓他們除非短時間內被非常多的火力集中命中,否則很難受到實質性傷害。
而鐵鎧一方發動反擊的炮兵陣地,很快也遭到了摧毀。
帝國方的火炮也砸了過去不說,突擊的泰坦,也有足夠的能力,將火力傾瀉過去。
再退一步說,地麵上的陣地無法抵擋帝國方裝甲部隊的突擊的前提下,以騎士機甲的速度和越野能力,距離前線四十公裏遠的地方,狂奔之下一個小時出頭就到了。
鐵鎧的炮兵指揮官也明白這一點,但是在更上級的強硬要求之下,他還是盡可能多打了兩輪火力。
最終當然是沒有意義的,這段十五公裏長的陣地,被全麵突破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同時,也就因為這多打了兩輪的火力,導致了炮兵陣地轉移有點來不及了。
本來就在遠火的對轟之中有損失,那也就罷了,畢竟他們也有戰果。但被數十台騎士機甲突到臉上,那可真就完了大蛋。
在貼臉的距離上,火力強大的炮兵陣地,根本沒有什麽反抗的能力。
他們隻能頂著巨大的傷亡,分散逃跑。
現在跑,還能趁著騎士機甲數量不多,沒法顧忌到所有逃離的人。要是再拖延一段時間,等待同樣行動很快的機動部隊上來了,那可真就一個都逃不掉。
在整個過程之中,叛軍方麵,最為強大的星際戰士,始終都沒有出現。
星際戰士固然厲害,然而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再精銳的星際戰士又能怎麽樣呢?
麵對十萬門火炮的齊聲轟鳴、地毯式覆蓋性轟炸,星際戰士挨炮了也要死。
他們可不像是泰坦那樣,每一台都擁有能量護盾和虛空盾,可以一定程度上硬抗火炮。
他們也不能像是騎士機甲那樣,頂著猛烈的火力持續向前突進。
甚至,他們要是正麵擋在了鋼鐵洪流前麵,也一樣要被碾碎。在這個場景下,星際戰士也跟高級步兵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別。
星際戰士就不是這麽用的。
星際戰士的用法,在當天夜裏鐵鎧也有所表現。
他們在夜間,組織了一次滲透打擊。
星際戰士們組成了總計數十個三人小隊,快速滲透進了帝國方的陣線之後,開始大肆屠殺。
也不是毫無目標的光殺人。
毀滅彈藥庫、抓了活口後問出騎士機甲和泰坦的操作員的營地後進行屠殺、毀滅炮兵陣地……
他們來的快,又如鬼魅;撤離的時候,揚長而去,擋又擋不住。
往往,帝國方也會發起類似的報複行動,或者是駐守當地,跟滲透進來的鐵鎧戰士進行作戰。
在這條三百公裏長的戰線上,類似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而這一次,情況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動用如此之多的騎士機甲與泰坦,將一處15公裏長的防線突破之後,那肯定是為了下一步進攻繼續蓄積力量的,是一項影響整場戰爭局勢的大戰略,怎麽會容得如此破壞呢?
帝國一方的星際戰士,早就也安排了過來。
在白天的大規模進攻之後,他們沒有現身。
有鋼鐵洪流橫推過去,倒也用不著星際戰士們下場。
但是在夜間的這種特種攻防作戰中,麵對滲透進來的星際戰士尖兵,也就隻有同樣水平的他們才能夠對抗了。
己方的星際戰士數量要少於滲透進來的鐵鎧戰士,大約隻有一半左右的樣子。
然而,真打起來,卻有聲有色的。
戰果最為輝煌的,就是一個不死鳥小隊和一個奧陶庇斯小隊。
他們都是三人一組的編製,每個小組都至少消滅了數倍於自己的鐵鎧戰士。
天亮之後,他們在一起比較戰果,奧陶庇斯戰團略勝一籌,他們的戰果是17人,另一邊的那個不死鳥小隊,僅僅隻有14人,少了三個。
但是,不死鳥三人小隊在戰後保持了完整,雖然三人都帶傷吧,但好歹全部都活了下來;相反,另一邊的那個奧陶庇斯小隊,在一晚上的戰鬥之後,有一位戰鬥兄弟,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從這個角度來看,卻又不好說最後到底是誰贏誰輸了。
兩個戰團之間這種良性的較量,已經持續有一段時間了。
一開始,奧陶庇斯的戰士們是相當高傲、冷漠的。
在與其他戰團的配合、交流之中,他們向來都是如此。
更好的裝備、更好的待遇、更強的個人實力……他們是來自帝國中央的嫡係戰團,除了那些有著光榮曆史的初創戰團,會讓他們高看一眼之外,其他的人,他們都不怎麽放在眼中。
然而,不死鳥戰團打出來的戰果表現,卻讓他們在不服氣之餘,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強力的競爭對手。
雖然,在殘酷的戰爭時期,兩個戰團的中高層軍官們,都在約束手下的驕兵悍將們,嚴禁私下死鬥、決鬥,哪怕隻是切磋練武都不行。
有那個力氣,不如留在戰場上,用來殺敵,那不更好?
但在擁有同樣的敵人的情況下,拿鐵鎧的人頭當做是比較的工具,卻是很好用的。
雙方往往戰果是能夠打出來差不多的。
那還說什麽?
嘴巴上肯定是不可能服氣的,但是心裏,都毫無疑問的將對方當做了跟自己同一檔次的存在。
相比之下,另一個戰團,也就是血鯊戰團,也足夠讓人側目。
他們或許在戰鬥力上,比起鐵鎧和奧陶庇斯來說,會有一點點差距。然而,這個戰團尤其擅長的快速突擊打擊的戰術傳統,卻讓他們在各種對於敵人重點目標的打擊上,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戰果。
在防範己方遭受滲透、特種作戰的方麵,他們表現平平;但如果派遣他們去執行類似的任務,卻能隱隱比奧陶庇斯和不死鳥還要更加高效一些。
對比這三個表現得非常出色的戰團之外,剩下的七個戰團,就都表現平平,屬於正常水平,跟鐵鎧五五開甚至還要稍差一些了。
這七個戰團,除了龍王之矛之外,另外六個都是各自隻來了百來個、兩百人左右的、在太陽遠征軍組建的時候,被他們母團派過來支援的部隊。
星際戰士們之間的對抗也非常重要,且非常殘酷。
兩邊總有些前線指揮中心,忽然在關鍵時刻被消滅的狀況;各種斬首戰術層出不窮;關鍵的戰略要點,被星際戰士們快速拿下……往往隻要幾十個人,甚至幾個人,就能夠對一場雙方參與人數上萬的戰鬥,產生勝負手一般的影響。
而他們自己之間的相互廝殺,也讓雙方都在快速減員著。
打到現在,帝國方的星際戰士,已經有超過五百人陣亡了。
而另一邊,確認被擊殺的鐵鎧戰士數量,必定已經過千。這些戰果之中,又有一多半,是被不死鳥、奧陶庇斯、血鯊們所擊殺。一方麵,這三個戰團的數量最多,另一方麵,也是他們的戰鬥能力很強的表現。
雙方加起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死了一千五百名以上的星際戰士,可見戰爭烈度之高。
連星際戰士都這麽死,更不要說普通部隊了。
數千萬人,在這個不算特別大的平原上相互廝殺,每分鍾死在子彈、火炮、轟炸下的人,都是以百來計算的。
一個月的戰鬥,帝國方總計犧牲的戰士,已經超過兩百萬人。
根本沒有什麽次要戰鬥、主要戰鬥的差別。一段陣地,雙方就咬死了不斷爭奪,填進去無數的炮彈、炸彈,再輔以戰士的鮮血、坦克和裝甲車的殘骸……壕溝都給填滿了!
哪怕是以精銳著稱的太陽軍團、聯盟陸軍,都在這樣的恐怖傷亡之下,有士氣動搖的情況發生。
或許在整體戰線上還好說,但落到戰鬥最激烈的那一個師、那一團上,犧牲比例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50%、70%。
剩下活著的人,士氣崩潰也是很正常的。
就算是鐵軍,構成部隊的人也不是真的鐵。
但是,也沒人會失了智逃跑。哪怕士氣崩潰了,也不至於拋棄陣地跑路。
跑了更沒得活。
且不說後麵的軍法處置有多令人生畏,就算是每時每刻、不分晝夜都在兇殘發生戰鬥的環境,也讓他們沒法跑。
老老實實守在自己的陣地上,或許還能多活一會兒;往後跑,怕不是下一秒就要中槍、中炮倒地。
除了防炮洞、塹壕裏,往後可能幾公裏的距離,都是敵人的炮火打擊範圍,根本沒法跑。
而另一邊的鐵鎧,倒是沒有什麽士氣問題的擔憂。
那些腦子已經被完全寄生的感染者,是不畏生死的。
但是,同樣的,他們也沒有主觀能動性,死板、僵硬、笨拙。哪怕他們跟人類部隊一樣,手持類似的武器、帶著類似的護具裝甲,但也隻能夠按照指揮官的命令行事。這固然讓他們組織度、紀律度拉滿,但卻也就沒有了‘人性’,無法在戰場上展現出獨屬於人類的勇猛情懷,無法創造‘奇跡’,而且還經常會被抓到一個錯誤,就付出巨大的犧牲,然後又不知道變通。
讓他們衝一個陣地,擺著一把重爆彈槍,他們就真愣生生的往上衝。按照上級指揮官的命令,確實硬衝能衝下來也不虧,可當忽然有側麵的火力打擊到來的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躲的,就被成片成片的消滅,在上級來新的命令之前,一線執行戰鬥任務的部隊是不知道變通的。
也正因如此,在帝國方承受了數以百萬的傷亡之後,對麵的感染者大軍所承受的傷亡數量,隻會更高,甚至能去到兩倍左右的差別。
而且,感染者還沒有吃屍體、迴收生物質重新孵化新兵力的能力。死了真就死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萬洲星慢慢耗下去,最後撐不住的,將會是鐵鎧……嗎?
不是的。
還有個巨大的變量,來自於天上。
雙方的戰艦,總是在不斷的嚐試來進行支援。
一次兇猛的軌道轟炸,就能讓地麵戰鬥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
其中確實有大量的騎士機甲沒錯,但最主力的,還是眾多泰坦。
從軍閥級到戰犬級,浩浩蕩蕩幾十台。
輔以三倍數量的各級別騎士機甲。像是主宰級騎士機甲,其大小已經快要比擬戰犬級泰坦了。
他們縱橫在平野上,步伐每次落地,都會帶來沉重的震顫,仿若地震。
其上裝載的巨炮,使得戰場上激光、宏炮、火箭彈肆意飛濺。
同時,它們巨大的身形,亦是最好的掩護。伴隨在它們身邊,一同前進的坦克、裝甲車,肆無忌憚的向前開火。
在突擊的裝甲部隊後方,集結起來的十萬火炮,以不惜炮管壽命的速度,將各類炮彈,密集的往敵人的陣地中發射。
此次進攻的寬度,僅限於在十公裏左右的範疇。
在這個寬度下,如此密集的火力,讓鐵鎧的防線出現了大幅度的動搖。
陣地上的反抗力量,幾乎被壓製得抬不起頭來。
當坦克車碾過塹壕時,躲在藏兵洞、塹壕拐角處的敵兵,根本沒有辦法出來抵抗。而後,再當步兵突擊上來,開始逐條戰壕清剿敵人的時候,他們一旦有反抗的跡象,馬上就有坦克炮、甚至泰坦炮轟過來。再怎麽結實的藏兵洞,也擋不住這樣炸。
那些設立的碉堡、那些近距離支援的火力點,全都一個個被無情的拔除。
在這個時候,鐵鎧方麵的遠程火力,也發威了。
不亞於帝國方數量的火炮,將打擊目標覆蓋到了進攻的國立騎士團頭上、還有後方已經開火的帝國方火炮陣地上。
火炮當然是有用的。
僅僅是兩輪的打擊,就有不少帝國方的坦克遭到摧毀,後方的火炮陣地也有損失。
但是最關鍵的泰坦,受損程度並不高。
泰坦和騎士機甲的敏捷行動,讓他們盡管大,但卻反而比那些坦克更不容易被命中;其上所配備的能量護盾、甚至是軍閥級所使用的虛空盾,更是讓他們除非短時間內被非常多的火力集中命中,否則很難受到實質性傷害。
而鐵鎧一方發動反擊的炮兵陣地,很快也遭到了摧毀。
帝國方的火炮也砸了過去不說,突擊的泰坦,也有足夠的能力,將火力傾瀉過去。
再退一步說,地麵上的陣地無法抵擋帝國方裝甲部隊的突擊的前提下,以騎士機甲的速度和越野能力,距離前線四十公裏遠的地方,狂奔之下一個小時出頭就到了。
鐵鎧的炮兵指揮官也明白這一點,但是在更上級的強硬要求之下,他還是盡可能多打了兩輪火力。
最終當然是沒有意義的,這段十五公裏長的陣地,被全麵突破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同時,也就因為這多打了兩輪的火力,導致了炮兵陣地轉移有點來不及了。
本來就在遠火的對轟之中有損失,那也就罷了,畢竟他們也有戰果。但被數十台騎士機甲突到臉上,那可真就完了大蛋。
在貼臉的距離上,火力強大的炮兵陣地,根本沒有什麽反抗的能力。
他們隻能頂著巨大的傷亡,分散逃跑。
現在跑,還能趁著騎士機甲數量不多,沒法顧忌到所有逃離的人。要是再拖延一段時間,等待同樣行動很快的機動部隊上來了,那可真就一個都逃不掉。
在整個過程之中,叛軍方麵,最為強大的星際戰士,始終都沒有出現。
星際戰士固然厲害,然而在這種大規模戰場上,再精銳的星際戰士又能怎麽樣呢?
麵對十萬門火炮的齊聲轟鳴、地毯式覆蓋性轟炸,星際戰士挨炮了也要死。
他們可不像是泰坦那樣,每一台都擁有能量護盾和虛空盾,可以一定程度上硬抗火炮。
他們也不能像是騎士機甲那樣,頂著猛烈的火力持續向前突進。
甚至,他們要是正麵擋在了鋼鐵洪流前麵,也一樣要被碾碎。在這個場景下,星際戰士也跟高級步兵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別。
星際戰士就不是這麽用的。
星際戰士的用法,在當天夜裏鐵鎧也有所表現。
他們在夜間,組織了一次滲透打擊。
星際戰士們組成了總計數十個三人小隊,快速滲透進了帝國方的陣線之後,開始大肆屠殺。
也不是毫無目標的光殺人。
毀滅彈藥庫、抓了活口後問出騎士機甲和泰坦的操作員的營地後進行屠殺、毀滅炮兵陣地……
他們來的快,又如鬼魅;撤離的時候,揚長而去,擋又擋不住。
往往,帝國方也會發起類似的報複行動,或者是駐守當地,跟滲透進來的鐵鎧戰士進行作戰。
在這條三百公裏長的戰線上,類似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在發生。
而這一次,情況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動用如此之多的騎士機甲與泰坦,將一處15公裏長的防線突破之後,那肯定是為了下一步進攻繼續蓄積力量的,是一項影響整場戰爭局勢的大戰略,怎麽會容得如此破壞呢?
帝國一方的星際戰士,早就也安排了過來。
在白天的大規模進攻之後,他們沒有現身。
有鋼鐵洪流橫推過去,倒也用不著星際戰士們下場。
但是在夜間的這種特種攻防作戰中,麵對滲透進來的星際戰士尖兵,也就隻有同樣水平的他們才能夠對抗了。
己方的星際戰士數量要少於滲透進來的鐵鎧戰士,大約隻有一半左右的樣子。
然而,真打起來,卻有聲有色的。
戰果最為輝煌的,就是一個不死鳥小隊和一個奧陶庇斯小隊。
他們都是三人一組的編製,每個小組都至少消滅了數倍於自己的鐵鎧戰士。
天亮之後,他們在一起比較戰果,奧陶庇斯戰團略勝一籌,他們的戰果是17人,另一邊的那個不死鳥小隊,僅僅隻有14人,少了三個。
但是,不死鳥三人小隊在戰後保持了完整,雖然三人都帶傷吧,但好歹全部都活了下來;相反,另一邊的那個奧陶庇斯小隊,在一晚上的戰鬥之後,有一位戰鬥兄弟,永遠的閉上了雙眼。從這個角度來看,卻又不好說最後到底是誰贏誰輸了。
兩個戰團之間這種良性的較量,已經持續有一段時間了。
一開始,奧陶庇斯的戰士們是相當高傲、冷漠的。
在與其他戰團的配合、交流之中,他們向來都是如此。
更好的裝備、更好的待遇、更強的個人實力……他們是來自帝國中央的嫡係戰團,除了那些有著光榮曆史的初創戰團,會讓他們高看一眼之外,其他的人,他們都不怎麽放在眼中。
然而,不死鳥戰團打出來的戰果表現,卻讓他們在不服氣之餘,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強力的競爭對手。
雖然,在殘酷的戰爭時期,兩個戰團的中高層軍官們,都在約束手下的驕兵悍將們,嚴禁私下死鬥、決鬥,哪怕隻是切磋練武都不行。
有那個力氣,不如留在戰場上,用來殺敵,那不更好?
但在擁有同樣的敵人的情況下,拿鐵鎧的人頭當做是比較的工具,卻是很好用的。
雙方往往戰果是能夠打出來差不多的。
那還說什麽?
嘴巴上肯定是不可能服氣的,但是心裏,都毫無疑問的將對方當做了跟自己同一檔次的存在。
相比之下,另一個戰團,也就是血鯊戰團,也足夠讓人側目。
他們或許在戰鬥力上,比起鐵鎧和奧陶庇斯來說,會有一點點差距。然而,這個戰團尤其擅長的快速突擊打擊的戰術傳統,卻讓他們在各種對於敵人重點目標的打擊上,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戰果。
在防範己方遭受滲透、特種作戰的方麵,他們表現平平;但如果派遣他們去執行類似的任務,卻能隱隱比奧陶庇斯和不死鳥還要更加高效一些。
對比這三個表現得非常出色的戰團之外,剩下的七個戰團,就都表現平平,屬於正常水平,跟鐵鎧五五開甚至還要稍差一些了。
這七個戰團,除了龍王之矛之外,另外六個都是各自隻來了百來個、兩百人左右的、在太陽遠征軍組建的時候,被他們母團派過來支援的部隊。
星際戰士們之間的對抗也非常重要,且非常殘酷。
兩邊總有些前線指揮中心,忽然在關鍵時刻被消滅的狀況;各種斬首戰術層出不窮;關鍵的戰略要點,被星際戰士們快速拿下……往往隻要幾十個人,甚至幾個人,就能夠對一場雙方參與人數上萬的戰鬥,產生勝負手一般的影響。
而他們自己之間的相互廝殺,也讓雙方都在快速減員著。
打到現在,帝國方的星際戰士,已經有超過五百人陣亡了。
而另一邊,確認被擊殺的鐵鎧戰士數量,必定已經過千。這些戰果之中,又有一多半,是被不死鳥、奧陶庇斯、血鯊們所擊殺。一方麵,這三個戰團的數量最多,另一方麵,也是他們的戰鬥能力很強的表現。
雙方加起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死了一千五百名以上的星際戰士,可見戰爭烈度之高。
連星際戰士都這麽死,更不要說普通部隊了。
數千萬人,在這個不算特別大的平原上相互廝殺,每分鍾死在子彈、火炮、轟炸下的人,都是以百來計算的。
一個月的戰鬥,帝國方總計犧牲的戰士,已經超過兩百萬人。
根本沒有什麽次要戰鬥、主要戰鬥的差別。一段陣地,雙方就咬死了不斷爭奪,填進去無數的炮彈、炸彈,再輔以戰士的鮮血、坦克和裝甲車的殘骸……壕溝都給填滿了!
哪怕是以精銳著稱的太陽軍團、聯盟陸軍,都在這樣的恐怖傷亡之下,有士氣動搖的情況發生。
或許在整體戰線上還好說,但落到戰鬥最激烈的那一個師、那一團上,犧牲比例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50%、70%。
剩下活著的人,士氣崩潰也是很正常的。
就算是鐵軍,構成部隊的人也不是真的鐵。
但是,也沒人會失了智逃跑。哪怕士氣崩潰了,也不至於拋棄陣地跑路。
跑了更沒得活。
且不說後麵的軍法處置有多令人生畏,就算是每時每刻、不分晝夜都在兇殘發生戰鬥的環境,也讓他們沒法跑。
老老實實守在自己的陣地上,或許還能多活一會兒;往後跑,怕不是下一秒就要中槍、中炮倒地。
除了防炮洞、塹壕裏,往後可能幾公裏的距離,都是敵人的炮火打擊範圍,根本沒法跑。
而另一邊的鐵鎧,倒是沒有什麽士氣問題的擔憂。
那些腦子已經被完全寄生的感染者,是不畏生死的。
但是,同樣的,他們也沒有主觀能動性,死板、僵硬、笨拙。哪怕他們跟人類部隊一樣,手持類似的武器、帶著類似的護具裝甲,但也隻能夠按照指揮官的命令行事。這固然讓他們組織度、紀律度拉滿,但卻也就沒有了‘人性’,無法在戰場上展現出獨屬於人類的勇猛情懷,無法創造‘奇跡’,而且還經常會被抓到一個錯誤,就付出巨大的犧牲,然後又不知道變通。
讓他們衝一個陣地,擺著一把重爆彈槍,他們就真愣生生的往上衝。按照上級指揮官的命令,確實硬衝能衝下來也不虧,可當忽然有側麵的火力打擊到來的時候,他們也不知道躲的,就被成片成片的消滅,在上級來新的命令之前,一線執行戰鬥任務的部隊是不知道變通的。
也正因如此,在帝國方承受了數以百萬的傷亡之後,對麵的感染者大軍所承受的傷亡數量,隻會更高,甚至能去到兩倍左右的差別。
而且,感染者還沒有吃屍體、迴收生物質重新孵化新兵力的能力。死了真就死了。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萬洲星慢慢耗下去,最後撐不住的,將會是鐵鎧……嗎?
不是的。
還有個巨大的變量,來自於天上。
雙方的戰艦,總是在不斷的嚐試來進行支援。
一次兇猛的軌道轟炸,就能讓地麵戰鬥發生一次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