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也知道,大宋雖然外強中幹,也有很大的戰略緩衝。</p>
可是,宋朝在權力防守兩年之後,也成為了強弩之末。</p>
說白了,都是坐在老虎凳上的螞蚱。</p>
彼此都堅持不了太久。</p>
因此完顏吳乞買認為他們隻要一鼓作氣的繼續南征的話。</p>
最長兩年時間,便可將整個宋朝版圖收入麾下。</p>
但是……</p>
金帝現在不敢冒這個險了。</p>
因為他之前聽過宗望給自己分析的戰略。</p>
覺得自己如果情盡全力跟宋朝一決雌雄的話。</p>
那麽金國西邊的蒙古部落將會迅速發展成為金國的掘墓人。</p>
所以,完顏吳乞買在結束了早朝之後,便支開了其他人,隻留下了他的心腹完顏宗望。</p>
“宗望。”</p>
“陛下有何指示。”</p>
“這是粘罕的密報,你怎麽看?”</p>
宗望故作不知道的看了看,假模假樣的看向完顏吳乞買,問道:“陛下打算繼續對宋朝用兵嗎?”</p>
完顏吳乞買沒有直接迴應,而是說道:“讓其他人也看看。”</p>
宗望隨後將粘罕的請戰書轉交給身後的兩個弟弟。</p>
完顏宗幹看完之後,眉頭緊皺,說道:“陛下,相國大人生死未知,當派太醫探望。”</p>
“朕已經做了。”</p>
“陛下聖明。”</p>
“宗望,對於粘罕的請戰,你怎麽看?我朝應不應該給他籌集大軍?”</p>
宗望故作思索,片刻後說道:“粘罕說的我倒是可以支持。”</p>
“畢竟戰爭本就是損耗國力的不詳之因,我朝損失巨大,那宋朝打了兩年,也是損失巨大,現在的局麵就好比兩個巨人掰手腕,都憋著最後一口氣,隻要我們趁勢一鼓作氣,那宋朝就崩潰了。”</p>
“這隻是理論上,我想聽你更加深入的說法。”完顏吳乞買除了宗望之外,並沒有值得深信之人。</p>
他現在已經不喜歡聽理論了。</p>
因為理論有時候不準確。</p>
粘罕南下的時候,理論上是要一鼓作氣直接擒拿宋朝的皇族到五國城的,可結果呢?</p>
金兀術南下的時候,理論上他的拐子馬跟鐵浮屠是馳騁大宋,無法阻擋的。</p>
結果又怎樣?</p>
還有完顏宗輔那一路,以及完顏複那一路。</p>
所以,金帝完顏吳乞買這一次便理智了很多。</p>
他要聽宗望講出更加全麵也更加深入的理由。</p>
一個足以說服他的理由。</p>
宗望若有所思,接著便道:“臣雖然沒有南下,可是臣派遣的細作已經深入宋朝的河北、山東以及西北一線,就連兩淮地區也深入很多。”</p>
“目前臣知道的情況是,宋朝的官員們大多數並不支持朝廷繼續跟我們作戰。”</p>
“此外,宋朝境內存在著很大的結構缺陷。”</p>
“哦?”完顏吳乞買頓時來了精神:“宗望,你且細細說來。”</p>
完顏宗望微微頷首,接著說道:“宋朝北方被我金國兩年征戰,已經變成了名存實亡的無人區。”</p>
“那裏的宋朝百姓也全部無家可歸,就連土地也逐漸荒涼貧瘠。”</p>
“因此,他們並沒有我朝那樣豐富的糧草儲備,無法支撐更加持久的對戰。”</p>
“其次,大宋內部很多官員已經不看好宋廷的未來了。”</p>
“他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甚至已經不少人朝著我方表達了投誠的意向。”</p>
“最後就是目前宋朝仰仗的兩淮地區,其實已經失去了天下糧倉的桂冠了,因為宋朝的子民正在大量的進入兩淮,跟兩淮的土著爭搶糧食,數以百萬計算的災民,會直接點燃兩極分化的巨大矛盾,此外,也能夠擾亂宋朝的內部秩序。”</p>
“綜合這些因素,現在確實是我金國大舉南下的最好時機。”</p>
完顏吳乞買點了點頭,說道:“那朕就同意粘罕的請戰?”</p>
“不,陛下,臣覺得粘罕的請戰有些貿然,也有些不妥。”</p>
這下完顏吳乞買被整懵了。</p>
“這是為何?”</p>
“隻因為目前我朝已經對宋朝的綜合情況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了。”</p>
“啊?可是你方才說的那些情況就是你從情報之中獲取的啊?”</p>
“沒錯,但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卻超出了我們的情報的勘察範疇。”</p>
“例如完顏宗輔駐紮在宋朝山東軍鎮的大軍潰敗,那他如何得知宋朝那個撰寫《抗金策論》的皇帝駕崩了呢?又該如何確認宋徽宗複位?”</p>
“而粘罕在潞州城會戰,以及潼關大戰之中,跟《抗金策論》的皇帝碰撞,在我們看來,宋朝皇帝在潞州城死了。”</p>
</p>
“這樣推理非常符合當下的處境,但是!問題也同樣出在這裏。”</p>
“因為這些情報是宗輔傳來的,但是他傳出情報之後,就遭遇了宋朝軍隊的圍攻,釀成慘敗了。”</p>
這個時候宗磐站出來發言:“這百分百是宋朝慣用的迷惑之策。”</p>
“對。”宗望說道:“宋朝那個皇帝隻是被我粘罕跟宗輔認為駕崩了,他們在西北軍的防線,在陳興漢的率領下,依然堅挺。而宗輔潰敗,必然是在宋朝中北地區遭遇了宋軍的主力。”</p>
“如此看來,宋朝軍隊有多少?”</p>
“恐怕數量不下於五十萬!”</p>
“別忘了,我們還匯總了劉成儒傳來的軍報,阜城那邊的宋軍同樣不容忽視,最關鍵的是宋朝的保定軍鎮,北京城以及成安郡,到如今都巍峨不倒。”</p>
“宗望,按照你的意思,宋朝的兵源儲備跟我金國相差不多?”</p>
“不錯!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多。”</p>
“除此之外,宋朝軍中必然有作戰的天才,否則不可能讓我軍的情報體係出現如此紊亂的局麵。”</p>
“而且我肯定,宋朝軍中那個軍事天才是擅長打襲擊的閃電戰天才。”</p>
宗望的語氣極為沉重,也極為肯定。</p>
“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以臣看來,宋朝能夠在五個路線都占據到優勢,就不止是他們運氣好了。”</p>
“試想一下,宋朝糧食沒有我們多,軍餉沒有我們充足,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還能打如此高效的表現,這說明宋朝的很多情況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掌握,我們應該緩一緩,大量派遣哨探去宋朝內部打探情況,事後在決定戰與不戰。”</p>
可是,宋朝在權力防守兩年之後,也成為了強弩之末。</p>
說白了,都是坐在老虎凳上的螞蚱。</p>
彼此都堅持不了太久。</p>
因此完顏吳乞買認為他們隻要一鼓作氣的繼續南征的話。</p>
最長兩年時間,便可將整個宋朝版圖收入麾下。</p>
但是……</p>
金帝現在不敢冒這個險了。</p>
因為他之前聽過宗望給自己分析的戰略。</p>
覺得自己如果情盡全力跟宋朝一決雌雄的話。</p>
那麽金國西邊的蒙古部落將會迅速發展成為金國的掘墓人。</p>
所以,完顏吳乞買在結束了早朝之後,便支開了其他人,隻留下了他的心腹完顏宗望。</p>
“宗望。”</p>
“陛下有何指示。”</p>
“這是粘罕的密報,你怎麽看?”</p>
宗望故作不知道的看了看,假模假樣的看向完顏吳乞買,問道:“陛下打算繼續對宋朝用兵嗎?”</p>
完顏吳乞買沒有直接迴應,而是說道:“讓其他人也看看。”</p>
宗望隨後將粘罕的請戰書轉交給身後的兩個弟弟。</p>
完顏宗幹看完之後,眉頭緊皺,說道:“陛下,相國大人生死未知,當派太醫探望。”</p>
“朕已經做了。”</p>
“陛下聖明。”</p>
“宗望,對於粘罕的請戰,你怎麽看?我朝應不應該給他籌集大軍?”</p>
宗望故作思索,片刻後說道:“粘罕說的我倒是可以支持。”</p>
“畢竟戰爭本就是損耗國力的不詳之因,我朝損失巨大,那宋朝打了兩年,也是損失巨大,現在的局麵就好比兩個巨人掰手腕,都憋著最後一口氣,隻要我們趁勢一鼓作氣,那宋朝就崩潰了。”</p>
“這隻是理論上,我想聽你更加深入的說法。”完顏吳乞買除了宗望之外,並沒有值得深信之人。</p>
他現在已經不喜歡聽理論了。</p>
因為理論有時候不準確。</p>
粘罕南下的時候,理論上是要一鼓作氣直接擒拿宋朝的皇族到五國城的,可結果呢?</p>
金兀術南下的時候,理論上他的拐子馬跟鐵浮屠是馳騁大宋,無法阻擋的。</p>
結果又怎樣?</p>
還有完顏宗輔那一路,以及完顏複那一路。</p>
所以,金帝完顏吳乞買這一次便理智了很多。</p>
他要聽宗望講出更加全麵也更加深入的理由。</p>
一個足以說服他的理由。</p>
宗望若有所思,接著便道:“臣雖然沒有南下,可是臣派遣的細作已經深入宋朝的河北、山東以及西北一線,就連兩淮地區也深入很多。”</p>
“目前臣知道的情況是,宋朝的官員們大多數並不支持朝廷繼續跟我們作戰。”</p>
“此外,宋朝境內存在著很大的結構缺陷。”</p>
“哦?”完顏吳乞買頓時來了精神:“宗望,你且細細說來。”</p>
完顏宗望微微頷首,接著說道:“宋朝北方被我金國兩年征戰,已經變成了名存實亡的無人區。”</p>
“那裏的宋朝百姓也全部無家可歸,就連土地也逐漸荒涼貧瘠。”</p>
“因此,他們並沒有我朝那樣豐富的糧草儲備,無法支撐更加持久的對戰。”</p>
“其次,大宋內部很多官員已經不看好宋廷的未來了。”</p>
“他們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甚至已經不少人朝著我方表達了投誠的意向。”</p>
“最後就是目前宋朝仰仗的兩淮地區,其實已經失去了天下糧倉的桂冠了,因為宋朝的子民正在大量的進入兩淮,跟兩淮的土著爭搶糧食,數以百萬計算的災民,會直接點燃兩極分化的巨大矛盾,此外,也能夠擾亂宋朝的內部秩序。”</p>
“綜合這些因素,現在確實是我金國大舉南下的最好時機。”</p>
完顏吳乞買點了點頭,說道:“那朕就同意粘罕的請戰?”</p>
“不,陛下,臣覺得粘罕的請戰有些貿然,也有些不妥。”</p>
這下完顏吳乞買被整懵了。</p>
“這是為何?”</p>
“隻因為目前我朝已經對宋朝的綜合情況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斷了。”</p>
“啊?可是你方才說的那些情況就是你從情報之中獲取的啊?”</p>
“沒錯,但是最近發生的事情,卻超出了我們的情報的勘察範疇。”</p>
“例如完顏宗輔駐紮在宋朝山東軍鎮的大軍潰敗,那他如何得知宋朝那個撰寫《抗金策論》的皇帝駕崩了呢?又該如何確認宋徽宗複位?”</p>
“而粘罕在潞州城會戰,以及潼關大戰之中,跟《抗金策論》的皇帝碰撞,在我們看來,宋朝皇帝在潞州城死了。”</p>
</p>
“這樣推理非常符合當下的處境,但是!問題也同樣出在這裏。”</p>
“因為這些情報是宗輔傳來的,但是他傳出情報之後,就遭遇了宋朝軍隊的圍攻,釀成慘敗了。”</p>
這個時候宗磐站出來發言:“這百分百是宋朝慣用的迷惑之策。”</p>
“對。”宗望說道:“宋朝那個皇帝隻是被我粘罕跟宗輔認為駕崩了,他們在西北軍的防線,在陳興漢的率領下,依然堅挺。而宗輔潰敗,必然是在宋朝中北地區遭遇了宋軍的主力。”</p>
“如此看來,宋朝軍隊有多少?”</p>
“恐怕數量不下於五十萬!”</p>
“別忘了,我們還匯總了劉成儒傳來的軍報,阜城那邊的宋軍同樣不容忽視,最關鍵的是宋朝的保定軍鎮,北京城以及成安郡,到如今都巍峨不倒。”</p>
“宗望,按照你的意思,宋朝的兵源儲備跟我金國相差不多?”</p>
“不錯!甚至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多。”</p>
“除此之外,宋朝軍中必然有作戰的天才,否則不可能讓我軍的情報體係出現如此紊亂的局麵。”</p>
“而且我肯定,宋朝軍中那個軍事天才是擅長打襲擊的閃電戰天才。”</p>
宗望的語氣極為沉重,也極為肯定。</p>
“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夠百戰百勝,以臣看來,宋朝能夠在五個路線都占據到優勢,就不止是他們運氣好了。”</p>
“試想一下,宋朝糧食沒有我們多,軍餉沒有我們充足,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還能打如此高效的表現,這說明宋朝的很多情況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掌握,我們應該緩一緩,大量派遣哨探去宋朝內部打探情況,事後在決定戰與不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