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滄州的李綱率軍原地駐守待命,張叔夜在滄州休整之後,即可入駐洛城,務必要趕在粘罕大軍兵臨洛城城下之前到達。”</p>
“是。”</p>
李淮正要離開,粘罕又道:“等等。”</p>
“陛下有何吩咐?”</p>
“另外你順道去北大營傳遞軍令。”</p>
“迅速整合汴梁城內的全部禁軍,朕要禦駕親征,入駐洛城跟金國的南王粘罕決一死戰。”</p>
“陛下……”</p>
李淮似乎沒有想到趙爍會這麽剛。</p>
這簡直是曆史王朝之中最剛的皇帝,也是最爺們的皇帝。</p>
“不必顧慮,朕親征,自有分寸,不破敵軍,誓不還都。”</p>
這一句誓言,可謂是振聾發聵。</p>
李淮身形一怔,急忙離開文德殿去傳令。</p>
隨後趙爍召見了高俅。</p>
讓高俅鎮守京城。</p>
又給祁玉下了一道密令,讓他派遣內衛盯著高俅。</p>
畢竟高俅這為足球隊的全明星還是有前科的。</p>
趙爍自然不會放心。</p>
安頓完汴梁城內的事務之後。</p>
趙爍又給潞州城的守將傳遞密令。</p>
讓他提前籌備兵力,嚴陣以待,以防粘罕狗急跳牆,強攻潞州城。</p>
總而言之,趙爍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p>
就是不能讓粘罕順順利利的返迴北方。</p>
因為陳興漢率領的西北軍,雖然還有三十萬之眾。</p>
但是他那邊斷然無法抵擋金國全軍壓境的巨大壓力。</p>
到時候,西北軍會崩潰的。</p>
西北地區會淪陷的。</p>
最要緊的是,一直作壁上觀的西夏人也會趁大宋西北淪陷的時候,悍然發兵跟金國結盟。</p>
那樣的話趙爍隻能走曆史上九皇妹的那一條可恥的劃江而治的老路。</p>
這是趙爍無法接受的事情。</p>
所以他要用盡一切辦法,將粘罕牢牢的牽製在大宋的腹地。</p>
讓他無力支援西北軍。</p>
這樣東西兩邊作戰,也能互相緩解壓力。</p>
拖延的時間就會變長。</p>
長久作戰,是有利於宋朝的。</p>
隨著趙爍在皇城下令。</p>
第三天的黎明時分,張叔夜便親率麾下的五萬大軍躍過黃河,大軍在河畔稍做休整,便馬不停蹄的奔向洛城。</p>
就在同一天,趙爍親率三萬汴梁城內的禁衛軍也入駐了洛城。</p>
加上原本洛城內的兩萬守軍。</p>
正好十萬之眾。</p>
趙爍這位大宋朝的皇帝禦駕親臨,掌兵的權力當然是非他莫屬。</p>
可趙爍不是那種虛榮的人。</p>
他知道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p>
張叔夜統軍作戰的能力,毋庸置疑。</p>
隻不過這十萬大軍,如今成了整個大宋朝士氣最為高漲的軍團。</p>
就是因為皇帝從汴梁城移駕軍事重鎮。</p>
這件事情的意義極為重大。</p>
除此之外,張叔夜又讓洛城郡守征集他麾下的私募兵勇。</p>
郡守雖然尷尬,沒想到張叔夜直接就捅破軍團大佬之中的潛規則。</p>
卻也急忙發布告令。</p>
短短一天之內,洛城的守軍就達到了十五萬。</p>
當然,在軍事行動的對外口號上,張叔夜臉不紅麵不燥的發布討賊檄文。</p>
號稱大宋皇帝親征,禦王師五十萬要跟粘罕決一死戰。</p>
這樣的吹牛逼,直把趙爍聽的臉色滾燙。</p>
卻也暗暗的為張叔夜豎起大拇指,稱讚一聲:“好活,當賞。”</p>
當天夜裏,趙爍吃過晚飯之後就將張叔夜召集到自己的營房。</p>
商議接下來的行軍部署。</p>
最終張叔夜主動請纓率軍在城外布置防線。</p>
以求在必要的時候瘋狂的阻擊來犯的金軍。</p>
第五天一早。</p>
先鋒刺探軍情的傳令兵便策馬進入洛城。</p>
按照哨兵的反饋的情報。</p>
粘罕已經繞開河南的嵩山地界,順著洛河逆流而上。</p>
不過他們並不是水軍,而是陸軍。</p>
粘罕這個人極為狂野。</p>
按照兵法來說,依山傍水行軍是兵家之大忌。</p>
因為很容易被包圍。</p>
從而喪失了撤退的路線。</p>
可是粘罕明知如此,卻偏偏這麽做。</p>
他之所以每次喜歡兵行險著,就是反其道而為。</p>
既能讓麾下大軍隨時都拿出背水一戰的氣勢,也能讓宋朝捉摸不透他的戰略意圖。</p>
甚至大多數宋朝將領還會以為金人在河對岸也有援兵。</p>
等到第五天深夜的時候,傳令兵再度前來匯報。</p>
說粘罕的大軍已經出現在城東二十裏之外。</p>
這個距離對於兩股大規模的集團軍來說,已經相當靠近了。</p>
與此同時,粘罕也從哨兵口中得到了反饋。</p>
他們在洛城東邊的十八裏處,遭遇了宋軍。</p>
“你可看的仔細?”</p>
粘罕激動的抓著傳令兵的肩膀問道。</p>
“迴稟大王,末將看到的確實是宋軍。”</p>
“他們有多少人?”</p>
“從軍陣規模看,灶台過千,人數差不多一萬多人。”</p>
“且懸掛著‘張’字大纛旗!”</p>
“姓張的將領?”</p>
粘罕詫異一句,旋即眉梢一挑,眸光之中閃爍著幾分欣喜:“張叔夜,肯定是張叔夜!”</p>
旁邊的陸昭陽神色大喜:“大王,張叔夜可是宋軍大帥,素有軍中魁首的美譽。”</p>
“若是能生擒了他,宋軍必然朝野震動。”</p>
“是啊,沒錯。”粘罕臉頰緊繃,眉梢緊促。</p>
原本疲憊不堪的眼睛裏糅雜著幾分野望。</p>
現在要是真能生擒張叔夜,那正在西北鏖戰的完顏複也就安全了。</p>
曆史上,雙方互相換迴被俘主帥的事情屢見不鮮。</p>
也正好可以借助換俘的機會,迅速陳兵到宋朝西北。</p>
如果完顏複已經被西北軍俘虜,那就交換人質,完了在跟宋軍在西北決戰。</p>
</p>
如果完顏複還沒有被俘,那就殺了張叔夜,以寒大宋軍心。</p>
同樣還是揮師跟西北軍決戰。</p>
無論怎麽選,他都不會虧!</p>
此時的粘罕臉上浮現出得意的笑容。</p>
“不對。”陸昭陽搖了搖頭。</p>
粘罕哂然笑道:“有何不妥?”</p>
陸昭陽說道:“大王,在下覺得這裏麵有詐啊。”</p>
“勿要吞吞吐吐,速說來聽聽。”</p>
“按照我軍情報,洛城這邊的守軍隻有兩萬,而張叔夜是在山東督軍的,他怎麽突然到了這裏?”</p>
發現粘罕沒有迴應,陸昭陽繼續說道:“該不會宋軍已經提前獲悉了我軍動向?”</p>
“不!這不可能。”粘罕果斷的搖頭:“大宋豈能知道我們要撤迴去支援西北?”</p>
“是。”</p>
李淮正要離開,粘罕又道:“等等。”</p>
“陛下有何吩咐?”</p>
“另外你順道去北大營傳遞軍令。”</p>
“迅速整合汴梁城內的全部禁軍,朕要禦駕親征,入駐洛城跟金國的南王粘罕決一死戰。”</p>
“陛下……”</p>
李淮似乎沒有想到趙爍會這麽剛。</p>
這簡直是曆史王朝之中最剛的皇帝,也是最爺們的皇帝。</p>
“不必顧慮,朕親征,自有分寸,不破敵軍,誓不還都。”</p>
這一句誓言,可謂是振聾發聵。</p>
李淮身形一怔,急忙離開文德殿去傳令。</p>
隨後趙爍召見了高俅。</p>
讓高俅鎮守京城。</p>
又給祁玉下了一道密令,讓他派遣內衛盯著高俅。</p>
畢竟高俅這為足球隊的全明星還是有前科的。</p>
趙爍自然不會放心。</p>
安頓完汴梁城內的事務之後。</p>
趙爍又給潞州城的守將傳遞密令。</p>
讓他提前籌備兵力,嚴陣以待,以防粘罕狗急跳牆,強攻潞州城。</p>
總而言之,趙爍的戰略意圖非常明確。</p>
就是不能讓粘罕順順利利的返迴北方。</p>
因為陳興漢率領的西北軍,雖然還有三十萬之眾。</p>
但是他那邊斷然無法抵擋金國全軍壓境的巨大壓力。</p>
到時候,西北軍會崩潰的。</p>
西北地區會淪陷的。</p>
最要緊的是,一直作壁上觀的西夏人也會趁大宋西北淪陷的時候,悍然發兵跟金國結盟。</p>
那樣的話趙爍隻能走曆史上九皇妹的那一條可恥的劃江而治的老路。</p>
這是趙爍無法接受的事情。</p>
所以他要用盡一切辦法,將粘罕牢牢的牽製在大宋的腹地。</p>
讓他無力支援西北軍。</p>
這樣東西兩邊作戰,也能互相緩解壓力。</p>
拖延的時間就會變長。</p>
長久作戰,是有利於宋朝的。</p>
隨著趙爍在皇城下令。</p>
第三天的黎明時分,張叔夜便親率麾下的五萬大軍躍過黃河,大軍在河畔稍做休整,便馬不停蹄的奔向洛城。</p>
就在同一天,趙爍親率三萬汴梁城內的禁衛軍也入駐了洛城。</p>
加上原本洛城內的兩萬守軍。</p>
正好十萬之眾。</p>
趙爍這位大宋朝的皇帝禦駕親臨,掌兵的權力當然是非他莫屬。</p>
可趙爍不是那種虛榮的人。</p>
他知道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p>
張叔夜統軍作戰的能力,毋庸置疑。</p>
隻不過這十萬大軍,如今成了整個大宋朝士氣最為高漲的軍團。</p>
就是因為皇帝從汴梁城移駕軍事重鎮。</p>
這件事情的意義極為重大。</p>
除此之外,張叔夜又讓洛城郡守征集他麾下的私募兵勇。</p>
郡守雖然尷尬,沒想到張叔夜直接就捅破軍團大佬之中的潛規則。</p>
卻也急忙發布告令。</p>
短短一天之內,洛城的守軍就達到了十五萬。</p>
當然,在軍事行動的對外口號上,張叔夜臉不紅麵不燥的發布討賊檄文。</p>
號稱大宋皇帝親征,禦王師五十萬要跟粘罕決一死戰。</p>
這樣的吹牛逼,直把趙爍聽的臉色滾燙。</p>
卻也暗暗的為張叔夜豎起大拇指,稱讚一聲:“好活,當賞。”</p>
當天夜裏,趙爍吃過晚飯之後就將張叔夜召集到自己的營房。</p>
商議接下來的行軍部署。</p>
最終張叔夜主動請纓率軍在城外布置防線。</p>
以求在必要的時候瘋狂的阻擊來犯的金軍。</p>
第五天一早。</p>
先鋒刺探軍情的傳令兵便策馬進入洛城。</p>
按照哨兵的反饋的情報。</p>
粘罕已經繞開河南的嵩山地界,順著洛河逆流而上。</p>
不過他們並不是水軍,而是陸軍。</p>
粘罕這個人極為狂野。</p>
按照兵法來說,依山傍水行軍是兵家之大忌。</p>
因為很容易被包圍。</p>
從而喪失了撤退的路線。</p>
可是粘罕明知如此,卻偏偏這麽做。</p>
他之所以每次喜歡兵行險著,就是反其道而為。</p>
既能讓麾下大軍隨時都拿出背水一戰的氣勢,也能讓宋朝捉摸不透他的戰略意圖。</p>
甚至大多數宋朝將領還會以為金人在河對岸也有援兵。</p>
等到第五天深夜的時候,傳令兵再度前來匯報。</p>
說粘罕的大軍已經出現在城東二十裏之外。</p>
這個距離對於兩股大規模的集團軍來說,已經相當靠近了。</p>
與此同時,粘罕也從哨兵口中得到了反饋。</p>
他們在洛城東邊的十八裏處,遭遇了宋軍。</p>
“你可看的仔細?”</p>
粘罕激動的抓著傳令兵的肩膀問道。</p>
“迴稟大王,末將看到的確實是宋軍。”</p>
“他們有多少人?”</p>
“從軍陣規模看,灶台過千,人數差不多一萬多人。”</p>
“且懸掛著‘張’字大纛旗!”</p>
“姓張的將領?”</p>
粘罕詫異一句,旋即眉梢一挑,眸光之中閃爍著幾分欣喜:“張叔夜,肯定是張叔夜!”</p>
旁邊的陸昭陽神色大喜:“大王,張叔夜可是宋軍大帥,素有軍中魁首的美譽。”</p>
“若是能生擒了他,宋軍必然朝野震動。”</p>
“是啊,沒錯。”粘罕臉頰緊繃,眉梢緊促。</p>
原本疲憊不堪的眼睛裏糅雜著幾分野望。</p>
現在要是真能生擒張叔夜,那正在西北鏖戰的完顏複也就安全了。</p>
曆史上,雙方互相換迴被俘主帥的事情屢見不鮮。</p>
也正好可以借助換俘的機會,迅速陳兵到宋朝西北。</p>
如果完顏複已經被西北軍俘虜,那就交換人質,完了在跟宋軍在西北決戰。</p>
</p>
如果完顏複還沒有被俘,那就殺了張叔夜,以寒大宋軍心。</p>
同樣還是揮師跟西北軍決戰。</p>
無論怎麽選,他都不會虧!</p>
此時的粘罕臉上浮現出得意的笑容。</p>
“不對。”陸昭陽搖了搖頭。</p>
粘罕哂然笑道:“有何不妥?”</p>
陸昭陽說道:“大王,在下覺得這裏麵有詐啊。”</p>
“勿要吞吞吐吐,速說來聽聽。”</p>
“按照我軍情報,洛城這邊的守軍隻有兩萬,而張叔夜是在山東督軍的,他怎麽突然到了這裏?”</p>
發現粘罕沒有迴應,陸昭陽繼續說道:“該不會宋軍已經提前獲悉了我軍動向?”</p>
“不!這不可能。”粘罕果斷的搖頭:“大宋豈能知道我們要撤迴去支援西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