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有些事情,都會提前在暗地裏協商一番。</p>


    直到大家達成了統一的意見之後,才會拿到朝堂之上說事。</p>


    往往他們說出來的話,曆史上的宋徽宗跟宋欽宗都無法反駁。</p>


    畢竟,那可是大臣們費盡心思,又聯合多方智慧總結出來的話術。</p>


    所以,每次早朝,宋朝的皇帝都會被文臣一陣輸出之後,變得愈發懵比。</p>


    然後稀裏糊塗的就下達了很多不成熟的政策。</p>


    還有一個原因。</p>


    大家之所以不敢輕易對皇帝發難。</p>


    也是嚐到了皇帝的威力。</p>


    因此在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說服皇帝之前,他們不敢隨便開腔。</p>


    生怕被伶牙俐齒的皇帝找到邏輯,然後來一個憤怒的反駁。</p>


    到時候如果皇帝反駁對了,他又當如何?</p>


    與其冒著那樣的風險,倒不如都乖乖的。</p>


    等著散朝之後,在聚集在誰誰家裏,共商大計!!</p>


    “李彥迴。”</p>


    “臣在。”</p>


    “金賊圍城之際,你統籌汴梁城內一應軍需物資,朕全部看在眼裏,今日朕封你為內閣宰輔,位列三公,退唐告為副相。”</p>


    趙爍簡單的一句話,便宣布了兩個大佬的人生。</p>


    一個上去了,而且是突飛猛進。</p>


    一個下來了。</p>


    從丞相變成了副丞相。</p>


    其實是右丞相。</p>


    加上排在前麵的左丞相的話,唐告直接從一把手降為了三把手。</p>


    這……</p>


    眾多官員麵麵相覷。</p>


    果然啊,趙爍每次上朝,殺手鐧都在最後頭。</p>


    這一道調令,刷新了所有人的固有思維。</p>


    半個月前,李彥迴隻是軍備司的主簿。</p>


    一下子被趙爍提升為開封府尹。</p>


    隨著李彥迴破獲了軍備司的貪腐案件,把鄆王趙楷扯了出來。</p>


    說實話,他對趙爍確實有用。</p>


    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p>


    可即便有用,也不能把他直接從三品,提升到一品大員吧?</p>


    內閣宰輔是三公製,算是大宋朝廷做官的巔峰。</p>


    當然除了那些封了爵位的人。</p>


    李彥迴居然進入內閣,還力壓了唐告?</p>


    這!</p>


    文官們五味雜陳,此時年歲較大的唐告還在告病休養。</p>


    相信早朝一退,這個消息就會傳到他的耳中。</p>


    不知道他該作何感想?</p>


    文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渾然不知所措。</p>


    現在的局麵已經很複雜了。</p>


    趙爍在不知不覺之間,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已經把原本擰成一股繩的文官士大夫集團的精神領袖給扳倒了。</p>


    沒錯,唐告被降了職。</p>


    意味著以後在朝堂之上,文臣的話語權就被削弱了。</p>


    再加上趙爍重用武將,全新提拔的還都是能征善戰的將軍。</p>


    大宋朝以文馭武的政策,顯然是要發生大變了。</p>


    “張柏均。”</p>


    “末將在。”</p>


    “朕著升你為兩淮節度使。”</p>


    “末將謝主隆恩。”</p>


    “李綱。”</p>


    “臣在!”</p>


    “朕酌提你為汴梁城四壁守護使,持節杖,與武德司共同擔當京畿固防要職。”</p>


    “臣領命。”</p>


    一係列的點兵點將,趙爍快速做了安排。</p>


    剩下那些目瞪口呆的文官們,那就繼續讓他們呆著吧。</p>


    汴梁城內目前趙爍眼中頗為重要的事,當然是要交給賞識的人去做。</p>


    那樣對君對國都有利而無害。</p>


    隻不過,相比起汴梁城文德殿內的火熱氣氛,現在最膽顫心驚的人,應該就是駐紮在北京城的徐國公趙棣了。</p>


    還有那位躲在汴梁城內好些日子不曾出門的康王趙構。</p>


    現在趙構已經受到了金兀術攻打北京的情報。</p>


    他很害怕。</p>


    害怕自己在麵前栽培的義軍被金兀術打散了。</p>


    到時候他就真的在朝堂上沒有政治資本了。</p>


    而比趙構更加忐忑的趙棣則是一臉生無可戀。</p>


    事實上他到現在還搞不明白,自己一直擁兵數十萬,在外圍觀望宋金對戰。</p>


    結果現在連一個吃瓜群眾也不讓他做。</p>


    突然之間,金國的精銳鐵騎,就一股腦的全部朝著他所在的北京城來了……</p>


    媽媽呀……</p>


    趙爍坐在皇宮內的龍椅上,略微腦補一下也大概猜到了此刻趙棣跟九皇妹趙構的內心寫照。</p>


    就在他要宣布退朝的時候。</p>


    被趙爍提升為吏部左侍郎的蔣榮挺身而出。</p>


    “陛下,臣有事啟奏。”</p>


    “說。”</p>


    “如今金賊已經敗退,可據我軍準確情報,金軍的先鋒精銳騎兵正在猛攻北京城。”</p>


    “臣以為,朝廷應該趁此機會,即可鞏固北境邊防,同時急招天下義軍以及兩河原本的朝廷兵馬入駐汴梁城。”</p>


    “據臣所知,河北除宗澤義軍之外,還有朝廷的北道總管楊明以及山東的宣府趙北山。”</p>


    </p>


    “讓他們盡快揮師渡河,拱衛京畿。”</p>


    emm……</p>


    好主意!</p>


    趙爍欣賞的看著蔣榮。</p>


    瞧瞧!</p>


    這個之前還被趙楷玩弄於鼓掌之中的莽夫現在漲見識了。</p>


    連蔣榮都能看出,接下來朝廷的重點就是重新布防,其他人自然也就心知肚明了。</p>


    不過蔣榮能有這麽大的進步,趙爍也不覺得意外。</p>


    因為,他這位皇帝督導守軍瓦解了金賊兩次攻城的猛烈攻勢。</p>


    從而導致,現在大宋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將們意見空前的一致。</p>


    雖然這個時間窗口不會很長,但是文武表麵上是齊心協力的。</p>


    這就是趙爍統籌全局,鞏固邊防的最好天時跟人和。</p>


    否則錯過這個時間窗口,等著以後趙爍跟武將們正在北方緊鑼密鼓的籌備防禦軍鎮的關鍵節點上,肯定會有人反應過來的文官出來搗亂,重新指責朝廷群兵黷武的策略的。</p>


    到時候恐怕還得跳出許多崇洋媚外的投降派。</p>


    至於當前的北京府。</p>


    朝堂上的絕大多數官員都覺得沒有必要去守。</p>


    更不需要派兵支援。</p>


    北京府內不過兩三萬守軍,能不能在金軍的包圍下穩住陣腳,就全靠他們的造化了。</p>


    即便是北京城淪陷,被金軍占領,那也無傷大雅。</p>


    因為北京城毗鄰太原軍鎮。</p>


    太原已經被金軍經略起來了,那麽近的距離,即便大宋派兵去守,也守不住。</p>


    其實文官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他們壓根不知道,現在鎮守北京城的義軍統帥趙棣,已經今非昔比,比以前闊氣多了。</p>


    畢竟當初給徐國公趙棣下令的人是趙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奉天為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鐵血後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鐵血後裔並收藏奉天為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