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淮。”
“奴才在。”
“給高俅傳旨,他該出動出動了。”
“是!”
另一邊高俅得到旨意也沒有耽擱。
急忙讓他的金牌打手張希頓親自走一趟襄陽城。
就在武德司風風火火去襄陽城抓人的時候,汴梁城的朝堂內,趙爍已經擋不住那些狂風暴雨般的奏折了。
襄陽跟保定城的軍民暴亂,已經成了汴梁城的輿論主流。
以楊明為首的那些文官士大夫們一個勁的要求趙陛下撤銷宗澤和張叔夜的職位。
並且讓與能力的人去北京城接替總督。
那是‘有能力的人’呢?
大臣們一致認為是徐國公!
對!
就讓徐國公去!
徐國公趙棣前年金軍第一次南下圍攻汴梁城的時候,他是被九皇妹托付在外麵統籌天下的勤王義軍的。
為此他還自封自己為兵馬總督。
最風光的時候,麾下坐擁百萬大軍。
在北京城就掌控了整個北方。
大臣們把徐國公趙棣讚美的從頭到腳,因此都嚷嚷著應該讓徐國公去。
此時住在國公府內的趙棣還渾然不知。
直到他麾下提拔起來的頭號馬仔汪伯彥迴到了汴梁城。
“國公冕下,您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
“啊?什麽事?”
“你現在應該即刻去覲見當朝陛下,迅速跟自己撇清關係。”
趙棣聽的一頭霧水,啥情況啊?
老子自從去年住進新的宅院內,還沒怎麽出過門呢。
趙棣疑惑不解的放下手中把玩的玉如意,問道:“你這是何意?誒,你不是在兩淮屯田嗎?怎麽跑到汴梁城了?你是什麽時候迴來的?”
“國公大人,下官是不吃不喝趕路兩日才迴來了,現在朝中群臣都在針對宗澤和張叔夜,他們都是在架您呢,想要拿著您當擋箭牌,讓您去北京城擔任總督。”
“這……”
“這是啥時候的事情啊?本王怎麽不知道?”趙棣聽了大吃一驚。
這事可做不得。
自己在王府內劃水,怎麽劃著劃著,一口黑鍋就從腦門子上麵壓下來了?
可是轉念一想,當即說道:“這對本王而言是好事,本王之前在北京城駐紮過,熟悉那邊的地形,再者金賊已經退去,本王何嚐不能去北京城那邊刷一波武勳?”
“哎呀,國公冕下!您真的是糊塗了。”
“嗯?你不得出口放肆。”
“國公冕下,這是非常時期,那些官員們明擺著是拿著您去針對宗澤還有張叔夜的。”
“此話何意?你且細細說來。”
“國公大人啊,您想想,這個時候,張叔夜負責的禁軍有暴亂,那宗澤負責的襄陽跟保定也出了亂子,這些事情聯係起來,必然是有隱情的!”
“你是說……”
“那些給陛下上奏折吹捧您去接任的官員們沒安好心啊,他們想要奪取宗澤跟張叔夜在北方的治軍權!”
聽聞此言,趙棣頓時汗流浹背。
他懂了,緊張又激動的握著汪伯彥的手說道:“你真是本王的心腹,今日聽你一席話,本王是醍醐灌頂。”
“王爺,您趕緊去文德殿覲見吧,否則時間長了,陛下可是會懷疑您的。”
“是,本王這就去覲見。”
趙棣也顧不得其他了。
急忙往文德殿內趕去。
“陛下,徐國公求見。”
文德殿內,李淮語氣平靜的傳話道。
趙爍點了點頭:“宣他覲見。”
“是。”
片刻後,徐國公步履焦急的走了進來。
他抬頭看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趙爍,便道:“陛下,臣弟拜見陛下。”
“徐王弟,今日為何來此?”
“陛下,臣弟近來感覺心情抑鬱,有所不適,想迴鳳陽老家修養。”
徐國公這樣的話,讓趙爍大感意外。
這又是鬧的哪一出?
他現在的禦案之上,就堆砌著百官推薦趙棣去北京城做督軍的奏折。
可是徐國公趙棣卻想要迴家鄉。
宋朝趙氏族人,本就從鳳陽崛起。
自從太祖建立大宋之後,將皇族的家安置在汴梁城。
經過這麽些年,很多皇族子孫已經忘記老家在哪了。
徐國公突然提出這麽一出,明擺著是要遠離汴梁城這個是非之地了。
一旦離開,那他的地位必定一落千丈。
等等!
為何要去鳳陽?難道不想著去北京城述職嗎?
趙爍想了半天,笑容滿麵看著徐國公趙棣,說道:“徐王弟要離京?”
趙棣繼續說道:“陛下,臣弟感念先祖,想迴鳳陽安享晚年。”
“這是為何?”
“臣弟前些日子感了風寒。”
“沒關係,朕有禦醫,不過你不能離開汴梁城。”
“還請陛下明示。”
“如今汴梁城內很多事情需要你做,朕還指望著徐王弟配合康王一起統籌皇族的資產呢。”
“陛下,臣……”
“你是不是聽到了什麽風聲?”
“臣弟……”
“你隻要行的端做得正,沒有人能汙蔑你,迴去吧,朕還需要你。”
皇帝已經把話說的這麽直白了,趙棣隻好閉嘴。
誠惶誠恐的退出文德殿。
可是朝廷上的官員士大夫們仍然是不停的推薦趙棣。
看著那些奏折,趙爍隱隱有些頭疼。
接下來的半個月之內。
徐國公直接關閉了他的王府大門,任何人避而不見。
自己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索性兩耳不聞窗外事。
不過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徐國公趙棣也寫了一首打油詩,毫不客氣的抨擊那些想要把他退到火堆上炙烤的官員。
罵罵咧咧的說他們良心敗壞。
說他們閉著眼睛瞎扯淡!
總而言之,徐國公的態度很明確。
此事跟他無關!
一時間那些上奏折的官員們都懵比了。
他們看來,徐國公肯定是想要去北京城統軍的。
可是鑒於徐國公對他們的態度極為惡劣,甚至還罵他們。
於是那些官員們話鋒一轉,開始吹捧九皇妹。
九皇妹在這半個月內已經聽到了風聲,敏銳的發現,這就是一起圍攻北方軍鎮大佬的政治事件。
所以當他聽到有人推薦自己的時候,他的反應比徐國公趙棣還要強烈。
他立刻親自執筆,寫了一份‘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奏折,托人呈遞給陛下。
“奴才在。”
“給高俅傳旨,他該出動出動了。”
“是!”
另一邊高俅得到旨意也沒有耽擱。
急忙讓他的金牌打手張希頓親自走一趟襄陽城。
就在武德司風風火火去襄陽城抓人的時候,汴梁城的朝堂內,趙爍已經擋不住那些狂風暴雨般的奏折了。
襄陽跟保定城的軍民暴亂,已經成了汴梁城的輿論主流。
以楊明為首的那些文官士大夫們一個勁的要求趙陛下撤銷宗澤和張叔夜的職位。
並且讓與能力的人去北京城接替總督。
那是‘有能力的人’呢?
大臣們一致認為是徐國公!
對!
就讓徐國公去!
徐國公趙棣前年金軍第一次南下圍攻汴梁城的時候,他是被九皇妹托付在外麵統籌天下的勤王義軍的。
為此他還自封自己為兵馬總督。
最風光的時候,麾下坐擁百萬大軍。
在北京城就掌控了整個北方。
大臣們把徐國公趙棣讚美的從頭到腳,因此都嚷嚷著應該讓徐國公去。
此時住在國公府內的趙棣還渾然不知。
直到他麾下提拔起來的頭號馬仔汪伯彥迴到了汴梁城。
“國公冕下,您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
“啊?什麽事?”
“你現在應該即刻去覲見當朝陛下,迅速跟自己撇清關係。”
趙棣聽的一頭霧水,啥情況啊?
老子自從去年住進新的宅院內,還沒怎麽出過門呢。
趙棣疑惑不解的放下手中把玩的玉如意,問道:“你這是何意?誒,你不是在兩淮屯田嗎?怎麽跑到汴梁城了?你是什麽時候迴來的?”
“國公大人,下官是不吃不喝趕路兩日才迴來了,現在朝中群臣都在針對宗澤和張叔夜,他們都是在架您呢,想要拿著您當擋箭牌,讓您去北京城擔任總督。”
“這……”
“這是啥時候的事情啊?本王怎麽不知道?”趙棣聽了大吃一驚。
這事可做不得。
自己在王府內劃水,怎麽劃著劃著,一口黑鍋就從腦門子上麵壓下來了?
可是轉念一想,當即說道:“這對本王而言是好事,本王之前在北京城駐紮過,熟悉那邊的地形,再者金賊已經退去,本王何嚐不能去北京城那邊刷一波武勳?”
“哎呀,國公冕下!您真的是糊塗了。”
“嗯?你不得出口放肆。”
“國公冕下,這是非常時期,那些官員們明擺著是拿著您去針對宗澤還有張叔夜的。”
“此話何意?你且細細說來。”
“國公大人啊,您想想,這個時候,張叔夜負責的禁軍有暴亂,那宗澤負責的襄陽跟保定也出了亂子,這些事情聯係起來,必然是有隱情的!”
“你是說……”
“那些給陛下上奏折吹捧您去接任的官員們沒安好心啊,他們想要奪取宗澤跟張叔夜在北方的治軍權!”
聽聞此言,趙棣頓時汗流浹背。
他懂了,緊張又激動的握著汪伯彥的手說道:“你真是本王的心腹,今日聽你一席話,本王是醍醐灌頂。”
“王爺,您趕緊去文德殿覲見吧,否則時間長了,陛下可是會懷疑您的。”
“是,本王這就去覲見。”
趙棣也顧不得其他了。
急忙往文德殿內趕去。
“陛下,徐國公求見。”
文德殿內,李淮語氣平靜的傳話道。
趙爍點了點頭:“宣他覲見。”
“是。”
片刻後,徐國公步履焦急的走了進來。
他抬頭看了一眼坐在龍椅上的趙爍,便道:“陛下,臣弟拜見陛下。”
“徐王弟,今日為何來此?”
“陛下,臣弟近來感覺心情抑鬱,有所不適,想迴鳳陽老家修養。”
徐國公這樣的話,讓趙爍大感意外。
這又是鬧的哪一出?
他現在的禦案之上,就堆砌著百官推薦趙棣去北京城做督軍的奏折。
可是徐國公趙棣卻想要迴家鄉。
宋朝趙氏族人,本就從鳳陽崛起。
自從太祖建立大宋之後,將皇族的家安置在汴梁城。
經過這麽些年,很多皇族子孫已經忘記老家在哪了。
徐國公突然提出這麽一出,明擺著是要遠離汴梁城這個是非之地了。
一旦離開,那他的地位必定一落千丈。
等等!
為何要去鳳陽?難道不想著去北京城述職嗎?
趙爍想了半天,笑容滿麵看著徐國公趙棣,說道:“徐王弟要離京?”
趙棣繼續說道:“陛下,臣弟感念先祖,想迴鳳陽安享晚年。”
“這是為何?”
“臣弟前些日子感了風寒。”
“沒關係,朕有禦醫,不過你不能離開汴梁城。”
“還請陛下明示。”
“如今汴梁城內很多事情需要你做,朕還指望著徐王弟配合康王一起統籌皇族的資產呢。”
“陛下,臣……”
“你是不是聽到了什麽風聲?”
“臣弟……”
“你隻要行的端做得正,沒有人能汙蔑你,迴去吧,朕還需要你。”
皇帝已經把話說的這麽直白了,趙棣隻好閉嘴。
誠惶誠恐的退出文德殿。
可是朝廷上的官員士大夫們仍然是不停的推薦趙棣。
看著那些奏折,趙爍隱隱有些頭疼。
接下來的半個月之內。
徐國公直接關閉了他的王府大門,任何人避而不見。
自己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索性兩耳不聞窗外事。
不過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徐國公趙棣也寫了一首打油詩,毫不客氣的抨擊那些想要把他退到火堆上炙烤的官員。
罵罵咧咧的說他們良心敗壞。
說他們閉著眼睛瞎扯淡!
總而言之,徐國公的態度很明確。
此事跟他無關!
一時間那些上奏折的官員們都懵比了。
他們看來,徐國公肯定是想要去北京城統軍的。
可是鑒於徐國公對他們的態度極為惡劣,甚至還罵他們。
於是那些官員們話鋒一轉,開始吹捧九皇妹。
九皇妹在這半個月內已經聽到了風聲,敏銳的發現,這就是一起圍攻北方軍鎮大佬的政治事件。
所以當他聽到有人推薦自己的時候,他的反應比徐國公趙棣還要強烈。
他立刻親自執筆,寫了一份‘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奏折,托人呈遞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