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會開得很成功,也很熱烈,每個參會人員都踴躍發言,聲嘶力竭地努力論證確實是《永樂大典》正本無疑。至於《文匯閣四庫全書》,反倒關心的人很少,成為了無足輕重的搭頭。到最後,大家隻剩下兩個問題:</p>
這兩套書是哪兒來的?</p>
以後這兩套書,特別《永樂大典》正本,咱們還能見著嗎?</p>
徐生洲表示:兩套書是海外財團匿名贈送的,有係統大爺偽造的報關單為證。至於以後,學校將成立“古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積極推進對《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的整理研究,及時發布整理研究成果,造福學界,嘉惠士林!現在學校麵向海內外誠聘各類英才,歡迎有誌之士前來共襄盛事!</p>
聽完之後,一大半學者心都變得拔涼拔涼的:完了!完了!這是要吃幹抹淨才放出來跟大家再見的節奏啊!關鍵這學校還是民辦的,真要鐵了心把寶貝鎖起來,一般人還真拿它沒辦法。</p>
還有一少部分心思活泛的,已經在權衡加入這所民辦院校的利弊。</p>
壞處是丟了旱澇保收的編製,徹底絕了評長江學者等頭銜的可能。別說老婆、孩子以後出門見到親戚朋友沒底氣,就是自己,也要有好些年不敢見以前的同事、學生。</p>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而且同樣讓人眼熱,比如待遇搞、環境好,還能分房,關鍵是有《永樂大典》正本啊!陳寅恪先生在《陳垣<敦煌劫餘錄>序》裏這樣說過:</p>
“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謂之預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p>
現在的學術新潮流是什麽?必須是《永樂大典》正本!看看圍脖、威信上為這事都鬧成什麽樣了?如今隻要是學文史哲的,絕對三句話離不開《永樂大典》。可以這麽講,留在原單位,能保住十年、二十年的名頭;投奔神州科技職業學院,那是要留下五十年、一百年後的名頭!</p>
你會怎麽選?</p>
鑒定會雖然已近結束,但影響還在不斷擴大,很多事情也剛剛開始。一大早剛上班,陶文霞就帶著好幾撥客人找了過來,個個來頭都很大,比如燕大圖書館館長任博三。他開門見山就問道:“徐校長,我們可以見見那位捐贈人嗎?”</p>
“有事?”</p>
任博三道:“我們燕大圖書館的同仁,包括我自己,對那位捐贈人都是滿懷景仰之情!可以這麽說,他為保存我國重要古籍文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p>
更重要的是,他不求名、不求利,免費把《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這兩套國之瑰寶免費捐贈給國內,足見其赤忱之意、拳拳之心。”</p>
徐生洲輕笑道:“作為受贈方,我們對那位捐贈人也是心懷感激。隻可惜對方是匿名捐贈,我們也不知道他是誰。如果以後有機會、有可能,我會向他轉達你們的謝意。”</p>
“你們聯係不上他嗎?我們燕大經過慎重考慮,覺得這位捐贈人在保存我國古籍文獻和促進中西方文化領域合作交流方麵作出了傑出貢獻,完全可以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或名譽教授榮譽稱號。雖然這些頭銜不足以表彰他傑出貢獻之萬一,卻能向各位支持我們文化發展事業的友好者釋放出我們的善意。”</p>
陶文霞冷笑道:“任館長,您這是拋磚引玉,以小博大吧?”</p>
任博三一時語塞。</p>
國立圖書館古籍特藏部張文清主任乘機問道:“徐校長,你們有沒有考慮把這兩套古籍交由咱們國圖來保管?畢竟咱們國圖保存條件是國內最好的,保管經驗也是最豐富的,還能讓古籍得到最廣大、最合理的應用。這兩部典籍都是獨一無二的國寶,任何一點損害,都是我們對古人精神財富的巨大犯罪。萬一要是發生遺失、黴變、蟲蛀、水火——”</p>
徐生洲還沒說什麽,陶文霞先毛了:“嗬嗬,張主任,你們國圖有敦煌遺書、《文津閣四庫全書》,還有數不清的宋元善本、海內秘藏,以及數以十萬計的明清古籍在發黴長毛,等著修複整理,就不用惦記咱們這點小家小業了吧?”</p>
張文清連連搖頭:“哎呀,小陶你這就說得不對了!《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怎麽也不算是小家小業吧?以前我們國圖的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文津閣四庫全書》號稱‘四大專藏’,現在看來,《四庫全書》你們也有一套,還保存的更完好;至於《永樂大典》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隻有區區兩三百冊,還是副本,你們呢?是保存完好的全套正本。比起來還真是有幾分汗顏啊!”</p>
沉康元樂了:“張主任,你們都有了‘四大專藏’,還惦記別人的東西幹什麽?我倒是覺得可以把這兩套書交給我們金陵圖書館代為保管。我們金陵圖書館的古籍保存條件絕對是國內領先、國際一流,不僅有利於古籍的保存,也便於學校的日常監管和利用,以後我們館、校之間可以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深入推進以《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為中心的明清典籍文化研究,打造南方的文化高地。”</p>
徐生洲明白,金陵圖書館就是想和國圖別苗頭。</p>
張文清語氣有些不善:“沉老師,你應該知道《四庫全書》原本有七部,為什麽北四閣能保存下來三部,南三閣隻能保存下來半部不到?因為南方不適宜保管文獻啊!”</p>
據記載,《四庫全書》修好之後,共抄寫七部,分藏在“北四閣”文淵閣(京城故宮)、文朔閣(奉天故宮)、文源閣(京城圓明園)、文津閣(承德避暑山莊),“南三閣”文宗閣(京口金山寺)、文匯閣(廣陵天寧寺)、文瀾閣(臨安聖因寺)中。</p>
但這幾部書的命運都很悲催。</p>
“北四閣”之一的文源閣被英法聯軍燒園子的時候一起燒毀了,“南三閣”則全軍覆滅於太平軍戰爭中,其中臨安的文瀾閣本,經藏書家丁氏兄弟搶救,找迴了原書的四分之一,又經過乙卯、癸亥二次補抄,算是勉強恢複舊觀。</p>
“現在是一部半了!”沉康元糾正道,因為《文匯閣四庫全書》已經再次出世,“雖然咱們南三閣隻剩下一部半,但原本在之江的,現在還在之江;原本在江南的,現在還在江南。可你們北四閣剩下的三部,有一部是在原地的嗎?”</p>
這就戳北四閣的肺管子了!</p>
如沉康元所言,北四閣剩下的三部《四庫全書》都挪了窩。文淵閣(京城故宮)那套被運輸大隊長搬到了呆灣,文津閣(承德避暑山莊)那套被搬到了京城的國圖,而文朔閣(奉天故宮)那套則因戰備被搬到了拉麵省,為了這事兒,奉天和拉麵省打了幾十年官司,想把自己的東西要迴來,結果還是沒轍!</p>
張文清又對徐生洲喻之以利:“你們把《永樂大典》正本交由國圖保管,《文匯閣四庫全書》你們留著,到下一次評定珍貴古籍的時候,我們會優先推薦你們學校圖書館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這在全國民辦高校中,絕對是獨一份,如何?”</p>
陶文霞對他拋出的餡餅很是不屑一顧:“愛給不給,不給我還不稀罕呢!很多圖書館能評上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是他們圖書館的驕傲。而我們能評上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那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光榮!我倒想看看,我們圖書館有《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還沒評上的話,你們倒時候如何服眾?!”</p>
</p>
已經有意到神州科技職業學院工作的方為,此時幽幽地說道:“我倒是覺得放在私人圖書館更好,至少我們這些臭老九還能打打秋風、飽飽眼福,要是入了你們的公藏,那可就是‘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嘍!不等你們敲骨吸髓、吃幹抹淨,我們連個影兒都看不見。”</p>
會議室內馬上有人附和道:“一點沒錯!上次我寫篇文章,需要借閱國圖珍藏的南宋嘉熙三年刻本《押韻釋疑》,你猜我去借閱的時候,他們怎麽說嗎?他們說,我們自己還沒研究完呢,不能外借!因為那是海內孤本,隻能去求他們。我就問他們,預計什麽時候能研究完?他們說得倒好,說等研究完了,自然會影印出版的。”</p>
“你們還有我慘?我上次去國圖借閱一部清代的古籍,借倒是借到了,但是,不能拍照,不能複印,隻能拿白紙、鉛筆進去一個字一個字抄。整整十五卷啊!”</p>
一時間,國圖被眾人群起而攻之。足見天下苦秦久矣!</p>
留美圖書館的副館長賈德寬是個儒雅的中年人,此時說道:“徐校長,我們尊重貴校獲得的捐贈品,同時對這兩部重要典籍也沒有任何非分之想,隻是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尤其是《永樂大典》正本,意義更加重大,應當盡快公布出來,以便學界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們學校校友基金會願意提供500萬元資金,同時免費為《永樂大典》正本製作電子版——”</p>
陶文霞被氣笑了:“學術乃天下之公器?賈館長你還真敢說啊!當初你們學校著名的‘留美簡’鑒定之後,也是萬眾矚目,你們倒是公開啊,讓大家去研究啊!結果呢?沒有!你們反倒急吼吼成立了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招兵買馬研究了十幾年,等吃幹抹淨才出版整理本。這是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麽?”</p>
此刻的陶文霞就像護食的小母雞,逮誰懟誰,簡直戰鬥力爆棚。</p>
這兩套書是哪兒來的?</p>
以後這兩套書,特別《永樂大典》正本,咱們還能見著嗎?</p>
徐生洲表示:兩套書是海外財團匿名贈送的,有係統大爺偽造的報關單為證。至於以後,學校將成立“古文獻整理與研究中心”,積極推進對《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的整理研究,及時發布整理研究成果,造福學界,嘉惠士林!現在學校麵向海內外誠聘各類英才,歡迎有誌之士前來共襄盛事!</p>
聽完之後,一大半學者心都變得拔涼拔涼的:完了!完了!這是要吃幹抹淨才放出來跟大家再見的節奏啊!關鍵這學校還是民辦的,真要鐵了心把寶貝鎖起來,一般人還真拿它沒辦法。</p>
還有一少部分心思活泛的,已經在權衡加入這所民辦院校的利弊。</p>
壞處是丟了旱澇保收的編製,徹底絕了評長江學者等頭銜的可能。別說老婆、孩子以後出門見到親戚朋友沒底氣,就是自己,也要有好些年不敢見以前的同事、學生。</p>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而且同樣讓人眼熱,比如待遇搞、環境好,還能分房,關鍵是有《永樂大典》正本啊!陳寅恪先生在《陳垣<敦煌劫餘錄>序》裏這樣說過:</p>
“一時代之學術,必有其新材料與新問題。取用此材料,以研求問題,則為此時代學術之新潮流。治學之士,得預於此潮流,謂之預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預者,謂之未入流。此古今學術史之通義,非彼閉門造車之徒,所能同喻者也。”</p>
現在的學術新潮流是什麽?必須是《永樂大典》正本!看看圍脖、威信上為這事都鬧成什麽樣了?如今隻要是學文史哲的,絕對三句話離不開《永樂大典》。可以這麽講,留在原單位,能保住十年、二十年的名頭;投奔神州科技職業學院,那是要留下五十年、一百年後的名頭!</p>
你會怎麽選?</p>
鑒定會雖然已近結束,但影響還在不斷擴大,很多事情也剛剛開始。一大早剛上班,陶文霞就帶著好幾撥客人找了過來,個個來頭都很大,比如燕大圖書館館長任博三。他開門見山就問道:“徐校長,我們可以見見那位捐贈人嗎?”</p>
“有事?”</p>
任博三道:“我們燕大圖書館的同仁,包括我自己,對那位捐贈人都是滿懷景仰之情!可以這麽說,他為保存我國重要古籍文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p>
更重要的是,他不求名、不求利,免費把《永樂大典》《四庫全書》這兩套國之瑰寶免費捐贈給國內,足見其赤忱之意、拳拳之心。”</p>
徐生洲輕笑道:“作為受贈方,我們對那位捐贈人也是心懷感激。隻可惜對方是匿名捐贈,我們也不知道他是誰。如果以後有機會、有可能,我會向他轉達你們的謝意。”</p>
“你們聯係不上他嗎?我們燕大經過慎重考慮,覺得這位捐贈人在保存我國古籍文獻和促進中西方文化領域合作交流方麵作出了傑出貢獻,完全可以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或名譽教授榮譽稱號。雖然這些頭銜不足以表彰他傑出貢獻之萬一,卻能向各位支持我們文化發展事業的友好者釋放出我們的善意。”</p>
陶文霞冷笑道:“任館長,您這是拋磚引玉,以小博大吧?”</p>
任博三一時語塞。</p>
國立圖書館古籍特藏部張文清主任乘機問道:“徐校長,你們有沒有考慮把這兩套古籍交由咱們國圖來保管?畢竟咱們國圖保存條件是國內最好的,保管經驗也是最豐富的,還能讓古籍得到最廣大、最合理的應用。這兩部典籍都是獨一無二的國寶,任何一點損害,都是我們對古人精神財富的巨大犯罪。萬一要是發生遺失、黴變、蟲蛀、水火——”</p>
徐生洲還沒說什麽,陶文霞先毛了:“嗬嗬,張主任,你們國圖有敦煌遺書、《文津閣四庫全書》,還有數不清的宋元善本、海內秘藏,以及數以十萬計的明清古籍在發黴長毛,等著修複整理,就不用惦記咱們這點小家小業了吧?”</p>
張文清連連搖頭:“哎呀,小陶你這就說得不對了!《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怎麽也不算是小家小業吧?以前我們國圖的敦煌遺書、趙城金藏、《永樂大典》、《文津閣四庫全書》號稱‘四大專藏’,現在看來,《四庫全書》你們也有一套,還保存的更完好;至於《永樂大典》就更不用說了,我們隻有區區兩三百冊,還是副本,你們呢?是保存完好的全套正本。比起來還真是有幾分汗顏啊!”</p>
沉康元樂了:“張主任,你們都有了‘四大專藏’,還惦記別人的東西幹什麽?我倒是覺得可以把這兩套書交給我們金陵圖書館代為保管。我們金陵圖書館的古籍保存條件絕對是國內領先、國際一流,不僅有利於古籍的保存,也便於學校的日常監管和利用,以後我們館、校之間可以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深入推進以《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為中心的明清典籍文化研究,打造南方的文化高地。”</p>
徐生洲明白,金陵圖書館就是想和國圖別苗頭。</p>
張文清語氣有些不善:“沉老師,你應該知道《四庫全書》原本有七部,為什麽北四閣能保存下來三部,南三閣隻能保存下來半部不到?因為南方不適宜保管文獻啊!”</p>
據記載,《四庫全書》修好之後,共抄寫七部,分藏在“北四閣”文淵閣(京城故宮)、文朔閣(奉天故宮)、文源閣(京城圓明園)、文津閣(承德避暑山莊),“南三閣”文宗閣(京口金山寺)、文匯閣(廣陵天寧寺)、文瀾閣(臨安聖因寺)中。</p>
但這幾部書的命運都很悲催。</p>
“北四閣”之一的文源閣被英法聯軍燒園子的時候一起燒毀了,“南三閣”則全軍覆滅於太平軍戰爭中,其中臨安的文瀾閣本,經藏書家丁氏兄弟搶救,找迴了原書的四分之一,又經過乙卯、癸亥二次補抄,算是勉強恢複舊觀。</p>
“現在是一部半了!”沉康元糾正道,因為《文匯閣四庫全書》已經再次出世,“雖然咱們南三閣隻剩下一部半,但原本在之江的,現在還在之江;原本在江南的,現在還在江南。可你們北四閣剩下的三部,有一部是在原地的嗎?”</p>
這就戳北四閣的肺管子了!</p>
如沉康元所言,北四閣剩下的三部《四庫全書》都挪了窩。文淵閣(京城故宮)那套被運輸大隊長搬到了呆灣,文津閣(承德避暑山莊)那套被搬到了京城的國圖,而文朔閣(奉天故宮)那套則因戰備被搬到了拉麵省,為了這事兒,奉天和拉麵省打了幾十年官司,想把自己的東西要迴來,結果還是沒轍!</p>
張文清又對徐生洲喻之以利:“你們把《永樂大典》正本交由國圖保管,《文匯閣四庫全書》你們留著,到下一次評定珍貴古籍的時候,我們會優先推薦你們學校圖書館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這在全國民辦高校中,絕對是獨一份,如何?”</p>
陶文霞對他拋出的餡餅很是不屑一顧:“愛給不給,不給我還不稀罕呢!很多圖書館能評上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是他們圖書館的驕傲。而我們能評上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那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的光榮!我倒想看看,我們圖書館有《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還沒評上的話,你們倒時候如何服眾?!”</p>
</p>
已經有意到神州科技職業學院工作的方為,此時幽幽地說道:“我倒是覺得放在私人圖書館更好,至少我們這些臭老九還能打打秋風、飽飽眼福,要是入了你們的公藏,那可就是‘一入侯門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嘍!不等你們敲骨吸髓、吃幹抹淨,我們連個影兒都看不見。”</p>
會議室內馬上有人附和道:“一點沒錯!上次我寫篇文章,需要借閱國圖珍藏的南宋嘉熙三年刻本《押韻釋疑》,你猜我去借閱的時候,他們怎麽說嗎?他們說,我們自己還沒研究完呢,不能外借!因為那是海內孤本,隻能去求他們。我就問他們,預計什麽時候能研究完?他們說得倒好,說等研究完了,自然會影印出版的。”</p>
“你們還有我慘?我上次去國圖借閱一部清代的古籍,借倒是借到了,但是,不能拍照,不能複印,隻能拿白紙、鉛筆進去一個字一個字抄。整整十五卷啊!”</p>
一時間,國圖被眾人群起而攻之。足見天下苦秦久矣!</p>
留美圖書館的副館長賈德寬是個儒雅的中年人,此時說道:“徐校長,我們尊重貴校獲得的捐贈品,同時對這兩部重要典籍也沒有任何非分之想,隻是學術乃天下之公器,尤其是《永樂大典》正本,意義更加重大,應當盡快公布出來,以便學界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們學校校友基金會願意提供500萬元資金,同時免費為《永樂大典》正本製作電子版——”</p>
陶文霞被氣笑了:“學術乃天下之公器?賈館長你還真敢說啊!當初你們學校著名的‘留美簡’鑒定之後,也是萬眾矚目,你們倒是公開啊,讓大家去研究啊!結果呢?沒有!你們反倒急吼吼成立了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招兵買馬研究了十幾年,等吃幹抹淨才出版整理本。這是學術乃天下之公器麽?”</p>
此刻的陶文霞就像護食的小母雞,逮誰懟誰,簡直戰鬥力爆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