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華還以為徐生洲問他是怎麽擬定待遇的,連忙迴答道:“是這樣的,我們人事處調查了解了近年來金陵各大高校引進同層次人才的待遇標準,又參考了其他地區的一些辦法舉措。考慮到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在薪酬待遇、購房補貼、科研啟動經費等方麵擇優就高,並適當上漲20%-50%,相比之下才能顯得更有競爭力。當然,這些都是我們初步意見,最終還要請校長您定奪!”</p>


    怪不得個個都要削尖腦袋評傑青、評長江,實在是待遇與普通的教授、研究員有天壤之別!</p>


    </p>


    而且各大高校之間也太卷了,瞧瞧開出的價碼,直接就是普通職業(職業技術)學院全年辦學經費的十分之一,完全堵死了普通職業(職業技術)學院下場玩票的可能。當然,這也充分說明傑青、長江確實是個好東西,因為好東西的唯一缺點就是貴。市場規律不就是這樣嗎?稀缺物資的價格會一直上漲,直至供需關係重新平衡。</p>


    還有就是,見鬼的係統又坑了我!每引進1人,起步獎勵才給500點積分和200萬辦學經費。這要是引進十個、八個傑青/長江級別的大牛,我得虧成什麽樣!</p>


    徐生洲一邊肚裏碎碎念,一邊往後翻,然後就看到人事處擬定的下一步準備重點接觸的人員名單。</p>


    何興華在邊上介紹:“徐校長,我們大致統計了一下,咱們國家傑青從1994年開始評選,最開始一屆僅49人,後來逐年增多,2010年以後基本穩定在每年200人,當然公示後會拿下一兩個、兩三個,近年來又增加至每年300人。這麽多年下來,總人數已經突破了5000。五千人看起來是不少,但這不僅包括各大高校,還有各個科研院所,其中中科院係統就要占據總數的五分之一左右。即便在院校之間也是貧富懸殊、苦樂不均,像燕大在校傑青超過300人,留美也有近300人,加起來占總數的八分之一。但更多的普通雙非高校,連1名傑青都沒有。”</p>


    徐生洲歎息道:“以前都說‘八二法則’,即20%的富豪占據80%的財富,而80%的平民隻擁有剩下的20%財富。在傑青這件事上,可能比例是九一。”</p>


    徐生洲的直覺沒錯。</p>


    據統計,以高校為依托申請的傑青項目中,近94%的獲得者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而排名前十的高校,更是占據了“傑青”項目總資助數量的45.73%,幾乎是半壁江山。</p>


    何興華又接著介紹:“長江學者從1998年開始評選,也是經曆了從少到多的過程,因為最近幾屆名單不再公布,隻能了解個大概,總數應該在特聘教授3200人、講座教授1100人、青年學者1000人的規模。我們在統計之後,剔除了當選院士、榮升領導、英年早逝等情況,再剔除工作、生活等都比較順心順意,近期發文比較多的,又剔除需要平台較大、團隊協作的,還有短期內沒有跳槽打算的……林林總總篩選下來,就圈定了您手裏的那份下一步準備重點接觸的人員名單。”</p>


    名單上隻有11人,其餘都被人事處以各種理由杠掉了。</p>


    名單後麵還附有簡曆,徐生洲翻開第一個人的簡曆,就驚唿一聲“好家夥”,原來此人是1954年出生,算起來已經快七十歲。重金把他請過來,是要把學校當成養老院嗎?</p>


    再翻開第二個人的簡曆,年輕一些,是1956年的。有了前麵那位老兄襯托,反倒不那麽突兀了。</p>


    然而即便有前麵兩個人墊底,翻開第三個人的簡曆時,徐生洲還是忍不住直接好家夥,因為他對這人印象非常深刻。那還是在他上大一的時候,突然就爆出一個大瓜,某位長江的小三要上位,帶著證據、挺著肚子直接找到原配,要求原配讓位。正宮娘娘也是剛,轉身就把證據和錄音發到了網上。上網不要緊,結果炸出了小四和小五:</p>


    “咦,原來我不是轉正考察對象,而是候補的候補。”</p>


    “好巧,我也是!”</p>


    於是心態崩了的小四、小五也相繼在網上自曝,內容包括但不局限於視頻、照片、聊天記錄,當時鬧得沸沸揚揚。瓜實在太大,把一群吃瓜群眾噎得直翻白眼,其中就包括剛上大學的徐生洲。但他在驚訝之餘,也很佩服:大牛就是大牛,不僅學術做得好,連時間管理都是專業級別的!</p>


    這種時間管理大師要是來了神州科技職業學院,學院裏的那些女生又放得開,就好比幹柴遇到烈火,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還不得把學校變成他的後宮?這可是會鬧出人命的!</p>


    絕對不行。</p>


    第四個人是挪用科研經費,被判了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現在應該還在緩刑考驗期。相比之前那位而言,又更能接受一點。錢,咱又不是沒有,多給你一點就是,別挪用科研經費了行嗎?</p>


    第五個,咦?怎麽又是作風問題?</p>


    第七個,嗯?還是?大牛們都是這麽精力旺盛嗎?</p>


    好在第八個很正常,1977年出生,現在正是當打之年,履曆、論文都很漂亮,是某位院士的得意弟子,目前正在院士主政的夏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裏任教授、博導,去年剛評上的傑青。本來這才是傑青的常態,但放在這堆簡曆裏就顯得非常突兀。徐生洲甚至懷疑是不是何興華弄錯了:“這位,是什麽情況?”</p>


    何興華不好意思地搓搓手:“我也是聽了些傳言,具體怎樣可能還要看後續調查。”</p>


    “先說說看?”</p>


    “我女兒不是在夏中大學讀書嗎?但她在地理科學學院,偶爾聽生命科學學院的人說起,這位叫陳康彥的傑青非常厲害,科研能力也非常強,但在院裏混得很不如意,因為院士的兒子跟他在同一個院裏,院裏申報的所有課題,都要用院士兒子的名義,否則院裏就不同意申報。課題申報以後,經費是院士兒子拿著,科研是其他人做,到最後發表論文、申報獎項,又必須把院子兒子排在第一位,目的就是推院士兒子上位。現在院士兒子已經是優青,下一步就是傑青,可院士兒子根本就不是搞科研的料兒,倒對各種歪門邪道挺在行的,必須有人給他當牛做馬撐場麵,院士就選中了陳康彥。所以陳康彥非常痛苦!”</p>


    徐生洲覺得很不可思議:“那這個陳康彥可以跳槽啊!”</p>


    “痛苦的原因之一,就是這位院士還很年輕,在學界擁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時候能夠決定課題申報、學科評估、獎項評選等事項的成敗。這就出現了一個死結,不怕這位院士影響力的大學,多半學校裏已經有了多位傑青,還不至於為一位傑青去得罪一位院士。而迫切需要一位傑青來撐腰的大學,多半又是非常忌憚這位院士影響力的。而且陳康彥對那位院士是既敬又畏,加上他本人性格也比較軟弱一些,故而才左右為難。”</p>


    徐生洲立即拍板:“你馬上去接觸一下這個陳康彥,條件就按你們擬定的來,另外再加上咱們學校的副校長職位。必要的時候,我去跟他親自談!”</p>


    “其他的人選呢?”何興華問道。看來他是想多路出擊,力求有所收獲。</p>


    徐生洲把後麵幾份簡曆也看了一遍,最後選定一位1958年出生的數學傑青、一位1956年出生的化學長江,還有那位挪用科研經費的地理長江,共計四個人,不知道最後收成如何。</p>


    天下學校,苦“挖牆腳”久矣!</p>


    但輪到自己去挖牆腳的時候,感覺隻有一個字:爽!</p>


    何興華帶著莫曉彤直奔夏中大學所在的江城,入住酒店之後,連自己的女兒都沒有聯係,就開始在仲夏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樓下踩點,還探討了見麵後如何搭訕。挖牆腳就像偷城,自然要跟鬼子進村那樣——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p>


    等到次日傍晚,何興華看到陳康彥拖著疲憊的腳步走出生命科學學院大樓,連忙帶著莫曉彤快步迎了上去,在對方走到私家車之前攔住了他,非常客氣地問道:“請問您是陳康彥陳教授嗎?”</p>


    “我是。你們是?”陳康彥雖然很疑惑,但脾氣很好。估計這也是那位院士選他的原因之一吧?</p>


    何興華滿臉堆笑:“陳教授,你好,我們是神州科技職業學院的,我叫何興華,她叫莫曉彤,這是我們的名片。”名片上隻寫著學校名稱、地址、電話,還有他們的名字,卻沒有標明部門是,更沒有說自己是人事處處長、副處長。</p>


    陳康彥確信自己既沒有聽過金陵地界上還有這麽個學校,也從沒有見過這兩個人:“你好,何老師、莫老師。你們找我,是有什麽事情嗎?”</p>


    莫曉彤一臉難以啟齒的表情,難為情地說道:“啊,確實是有點事情想麻煩陳教授,隻是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現在又是飯點兒,我們在學校門口的楚漁軒訂了個包廂,不如我們邊吃邊聊吧?放心,不會耽誤您太多時間的。可以嗎?”</p>


    楚漁軒,陳康彥是知道的,就在夏中大學校門的斜對過,中檔稍微偏上一點的消費,因為味道很不多,學校師生經常去那裏打個牙祭,陳康彥也去過不少次,但不擔心他們兩人玩什麽花招。一時間又抹不開麵子拒絕,便點了點頭:“好吧。”</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最強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事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事公並收藏史上最強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