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朗的天》是曹禺中年的一部話劇作品,也被公認為是曹禺的失敗之作。</p>


    </p>


    《明朗的天》與潮流貼的很緊,當時一片好評。但曹禺寫的很痛苦,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不願意寫,但沒有辦法。”幾十年後,評論反轉。</p>


    在曹禺晚年的時候,他枕邊經常放著一本《托爾斯泰評傳》。那時候,他有野心,有條件,他也相信自己有才華,還想寫出好的優秀的作品,但他已經老了,筆已經鈍了,寫出的文字都是死的,再也沒有早年寫《雷雨》時的靈動與澎湃。他隻能徒唿奈何!</p>


    有些人三十歲就死了,隻是等到八十歲才被埋葬。</p>


    用這句來形容生命長壽而才華早夭的曹禺,雖然刻薄,卻很貼切。</p>


    何叔當年讀書的時候,看到曹禺的這番經曆很是感歎,總覺得今時今日有那多說話的地方,有那麽多傳播的途徑,有那麽多可愛的讀者,總應該更好些,隻是時過境遷,很多人不肯宏大敘事,不想肩負重任而已。後來書荒,自己也嚐試著寫點東西發在網上,雖然不火,但承蒙部分書友青眼,總還過得去。</p>


    第一部是曆史題材,清末的。突然風向一變,先是匆忙結尾,後則難逃一死。</p>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第二部寫都市吧。其實就是架空。沒想到又突然被殺,死因不明。</p>


    現在算是第三部或者第四部,成績稀爛。</p>


    這時候總算明白了曹公中年的痛苦,當年有當年的局限,今天也有今天的規矩。也明白了曹公晚年的痛苦,因為何叔才力平庸,確實跟不上潮流,更寫不出爆款的贅婿、養娃、打臉、狂少文來。</p>


    現在的一片天,是明朗的一片天。</p>


    麵對稀爛的成績,何叔興味索然。寫還是爭取寫,力爭不負各位朋友。但真到累了倦了的時候,也請各位朋友見諒!</p>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能在文字中相見,就是一種緣分。所以很鄭重地和大家說一句:</p>


    非常感謝!</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最強大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事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事公並收藏史上最強大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