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從學校迴來的晶陽剛進了門,見一位滿頭白發長的很像二姑的人,在院子裏坐著,她用一種不敢確定的聲音喊了一聲。
“這是夢陽吧?”
“不是,這是晶陽。”爭明媽笑著解釋。
“晶陽都這麽大了?都快趕上她姐姐了。”
時間,讓人遺忘,又讓人記住。曾經的夢陽在她大姑郝君玲的心中卻成了晶陽的模樣,時間,匆匆啊。盡管晶陽跟夢陽非自家親姐妹,但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在長相上不仔細看,還真有幾分相像之處。
春節過完,郝爭明遠在東北的大姐就打來電話説清明迴家上墳。家裏一陣興奮,其實,最高興的要數郝爭明的老母親,二十五年了,老太太説,從晶陽滿月不久大閨女就跟女婿隨著闖關東的大流去東北了,這一去就是二十五年。興奮的同時也是一陣忙碌,可忙碌完後,才發覺原來清明還很遠。
“晶陽,還記得你大姑嗎?”從那以後,老太太每天見了晶陽就是這句話。
“您不是説,大姑在我不滿月的時候就去東北了嗎?我怎麽可能記得啊?”
“哦,忘了!忘了!”老太太笑嗬嗬的説,然後再就是每次見麵後的繼續問。
後來,晶陽為了讓老太太高興,幹脆説,記得。
“記得?那你大姑什麽樣?”
“恩?跟您一個樣吧!”
“恩,對,你大姑跟你二姑長的都像我,你三姑就不像!你大姑小時候最聽話了,可長大了就不聽話了,一個人跑東北去了。”
“怎麽會是一個人呢?還有大姑父啊。”
“對對,不是一個人,嗬嗬!”
老太太,真的就是老小孩,整天坐在屋後的路口,陪伴著那還沒開凍的溪流。
“嬸子,這麽冷的天坐這幹嗎?”
“我大閨女要迴來了!”
“是嗎?今天迴來嗎?”
“不是,清明就迴來了。”
“這還沒過二月二呢,你真性急啊。趕快迴家去吧,別感冒了。”
“沒事沒事!”老太太總是笑嘻嘻的在那裏等著,郝爭明也勸説過好幾次了,可老太太一點話也聽不進去,但看著老太太高興,也就隨她去了。
從過完春節後,不管誰送她點水果還是什麽東西她都留著不吃,説是要留給大閨女,大閨女喜歡吃這個,大閨女喜歡吃那個……留著,留著,都留著,留到長毛了,也舍不得吃掉。
還有一個月清明了,還有一個星期清明了,還有一天清明了——清明了——過了清明一天,兩天……可仍沒見郝君玲迴來。
老太太著急了,大家也都在著急,因為在清明前郝爭明就打電話問過,家裏説已經出發了,按時間算早該到了,這,沒敢跟老太太説,怕她更加的著急,隻是假裝沒事的告訴她家裏有點事晚點來。
每天,老太太還會在路口等著,隻是這等待少了些許前幾天的興奮,而多了幾分焦慮……
“媽——”這一聲媽,夾雜著思念,愧疚,傷感。年已六十的郝君玲撲進母親的懷裏——顫抖著。這個擁抱,抱著的是思念,是愧疚,是傷感,同時,也抱出了全家人的眼淚,久久,久久……
“孩子啊,老了啊你,都長白發了。”
“我都有孫子了,還能不老嗎?倒是您,沒見出怎麽老啊。”
溪流早已解凍,伴著人們的興奮與激動奔向大流,嘩嘩的響動像是在告訴人們,老郝家的大閨女迴來了;一陣晚風吹來,暖暖的,在這清明的四月,半島的天,卻有了夏的感覺,兩縷白發交織在了一起,那是自然讓母女的親熱,那也是母女愛的交融……
原來,郝君玲定的票被偷了,隻好拖後了些日子。
老太太翻出她給閨女留著的水果,盡管有些已經變質。郝君玲看著這些東西,眼淚又流了出來。“媽,我已經不是孩子了。”
“你啊,就是再大,也是媽的孩子。來,吃個蘋果吧,家裏的好吃。”
郝君玲咬一口,卻説什麽也咽不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裏,郝君玲姊妹們湊到了一起,圍著老太太拉家常,説到過去的事情,或興奮,或悲傷,一連幾天裏,大家一起吃著團圓飯。晶陽二姑三姑也邀郝君玲去她們家,可她説什麽也不去,就是要在家裏好好的陪著老人。
選了個日子,去給老爺子上墳。
老爺子的墳前,有前幾天清明新添的土,新添的紙,郝君玲又用手往墳頭捧了些土。
“爹,我來看你了!”一句話説完,郝君玲就趴在那裏哭的稀裏嘩啦,晶陽二姑跟三姑也跟著哭著,晶陽爸爸也哭,媽媽也哭,晶陽的眼淚也不自覺的流了出來……
郝爭明兩口子過去拉起兩個姐姐,然後,又一起過去拉起郝君玲,年邁的郝君玲真真的成了個淚人,滿臉的淚水順著時間的溝壑流了下來。郝君玲又燒了些紙錢,然後把前一天晚上跟老太太忙活了一個晚上為老爺子做的一些他喜歡吃的食品也一起燒掉……
“走吧!”
“你們先迴去吧,我想在這陪爹一會兒。”
“晶陽,你在這陪一下大姑吧!”郝爭明吩咐一下女兒,跟其他人一起迴去了。
“大姑,別太難過了。”
“爹,孩子不孝啊。”郝君玲趴到父親的墳前,又哭了起來,“爹,你知道嗎?這麽多年,我是多麽的後悔,當初為什麽不聽你們的話,為什麽一定要去東北呢?我在東北的這些年,生活過的是比在家裏好,可是,東北再好那裏沒有爹媽啊,爹!媽説了,我再大再老,也是你們的孩子,可孩子真的對不起你們啊。您走的時候,我也不在您身邊,這些年多虧了弟弟妹妹們,可他們一點怨言也沒有,我多希望他們能罵我幾句,那樣我心裏也可以平靜一下……
“這次迴來,我看見媽也老了。我還沒到家,就看見我媽在咱屋後的路口等著我,她的那種眼神,我真的好難過,後來,我知道,媽在那個路口一直等了我五十多天,可有誰知道,我在東北思念家鄉的心情呢?好多次,想迴家,可我也有了孩子,有了孫子,我走不出來啊,有時瞅著自己已經滿頭的白發,我甚至擔心自己是否還能迴家看一眼親媽,好不容易,今天我迴來了。爹,我不配做你們的女兒……
“爹,很有可能,這是最後一次來看您了,您能原諒女兒嗎?女兒老了,孩子們也不放心讓我一個人出來,可他們又忙不能陪我。這次迴來,我看著媽很健康,我就放心了,弟弟妹妹們也都不容易,可經濟上我現在很拮據,也幫不上什麽忙。
“爹,您不知道,當我痛痛快快的喊出一聲媽的時候,我心裏是多麽的舒暢,多麽的開心,仿佛自己又迴到了小時候一樣,我知道,我隻能喊這麽幾天媽了,我多麽希望能天天守在媽媽的身邊,不停的喊媽……爹……爹,您能聽到女兒在喊您嗎?”
四月的天,卻飄起了少有的雨,陣陣的風把細細的雨吹在臉上,讓晶陽不禁一個冷戰。
“大姑,別哭了,爺爺知道您的心的,奶奶也明白,大家都明白。走吧大姑,下雨了,小心感冒了。”郝君玲的身體顫抖著,晶陽努力的攙扶著她,一老一少,走在鄉間的路上。
“媽!”老太太竟然冒著雨在路口等著,那神情,就像晶陽小時侯放學貪玩不知道迴家,老太太等她一樣。晶陽的淚,又出來了。
郝君玲走過去,沒説什麽,攙著老母親的胳膊,在這瀝瀝細雨中,朝著家的方向,慢慢的走著。
走了,郝君玲還是要走了,因為在那遙遠的東北,有一家老小也在等著她迴去。那一天,沒風,也沒雨,但所有的人卻感覺那一天的空氣凝結在一起。
老太太死死的拽著郝君玲的手,不説一句話,而此時郝君玲的眼淚更是嘩嘩流個不停。鄰居的汽車已經在等候,許久許久,老太太鬆開了她那幹枯的雙手。
“媽!”郝君玲跪倒在老母親的腳下,一家人卻來不及攔下,“媽!女兒不孝,不能給您送終了,媽,您就當沒生我這個女兒吧,媽!”
兩個妹妹扶起大姐,就往車上拉。
“別哭了,媽心裏也不好受,你這一哭,媽會受不了的!”
“媽!女兒不孝!媽,女兒不孝……”郝君玲低聲的哭訴著,真的誰也不敢保證還會有下次的相見,生與死的離別可以説痛苦到了極點,而這種生與生的永別,那種傷痛,別人是無法體會的。
郝爭明,郝爭福和三姐跟著車去送大姐了,家裏留下二閨女照顧著老太太,晶陽躲在屋裏早已泣不成聲,那一天,老太太卻沒哭,也沒説一句話,大家倒是希望,老太太能痛痛快快的哭出來啊。
“晶陽,以後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不要離家太遠了,要常迴家看看,你奶奶孩子多,你媽可就你這麽個女兒啊。”聽著二姑的話,晶陽心裏更加的不是滋味。
“放心吧,二姑,我不會走遠的。奶奶,您別難過了,大姑還會迴來看您的。”
“是啊,媽!大姐還會迴來的!”
老太太依舊不説話。
“媽,您説句話啊,您要是難受,您就哭出來吧,別憋在心裏啊!媽,您就哭吧!”老太太沒哭,可二閨女已經泣不成聲。
一連好幾天,老太太不説話,也不吃飯,村裏的赤腳醫生天天過來打著吊瓶。兩個閨女天天陪在家裏,好生照顧著。
幾天後,老太太終於能下炕了,自己蹣跚著,扶著牆,到屋後的路口坐著,望著——像等待大閨女迴家前那樣,隻是她的眼睛裏少了些什麽。人們跟她説話,也不迴答。溪流也放慢了前行的腳步,悄悄的,靜靜的,不敢擾了老人的夢。
“這是夢陽吧?”
“不是,這是晶陽。”爭明媽笑著解釋。
“晶陽都這麽大了?都快趕上她姐姐了。”
時間,讓人遺忘,又讓人記住。曾經的夢陽在她大姑郝君玲的心中卻成了晶陽的模樣,時間,匆匆啊。盡管晶陽跟夢陽非自家親姐妹,但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在長相上不仔細看,還真有幾分相像之處。
春節過完,郝爭明遠在東北的大姐就打來電話説清明迴家上墳。家裏一陣興奮,其實,最高興的要數郝爭明的老母親,二十五年了,老太太説,從晶陽滿月不久大閨女就跟女婿隨著闖關東的大流去東北了,這一去就是二十五年。興奮的同時也是一陣忙碌,可忙碌完後,才發覺原來清明還很遠。
“晶陽,還記得你大姑嗎?”從那以後,老太太每天見了晶陽就是這句話。
“您不是説,大姑在我不滿月的時候就去東北了嗎?我怎麽可能記得啊?”
“哦,忘了!忘了!”老太太笑嗬嗬的説,然後再就是每次見麵後的繼續問。
後來,晶陽為了讓老太太高興,幹脆説,記得。
“記得?那你大姑什麽樣?”
“恩?跟您一個樣吧!”
“恩,對,你大姑跟你二姑長的都像我,你三姑就不像!你大姑小時候最聽話了,可長大了就不聽話了,一個人跑東北去了。”
“怎麽會是一個人呢?還有大姑父啊。”
“對對,不是一個人,嗬嗬!”
老太太,真的就是老小孩,整天坐在屋後的路口,陪伴著那還沒開凍的溪流。
“嬸子,這麽冷的天坐這幹嗎?”
“我大閨女要迴來了!”
“是嗎?今天迴來嗎?”
“不是,清明就迴來了。”
“這還沒過二月二呢,你真性急啊。趕快迴家去吧,別感冒了。”
“沒事沒事!”老太太總是笑嘻嘻的在那裏等著,郝爭明也勸説過好幾次了,可老太太一點話也聽不進去,但看著老太太高興,也就隨她去了。
從過完春節後,不管誰送她點水果還是什麽東西她都留著不吃,説是要留給大閨女,大閨女喜歡吃這個,大閨女喜歡吃那個……留著,留著,都留著,留到長毛了,也舍不得吃掉。
還有一個月清明了,還有一個星期清明了,還有一天清明了——清明了——過了清明一天,兩天……可仍沒見郝君玲迴來。
老太太著急了,大家也都在著急,因為在清明前郝爭明就打電話問過,家裏説已經出發了,按時間算早該到了,這,沒敢跟老太太説,怕她更加的著急,隻是假裝沒事的告訴她家裏有點事晚點來。
每天,老太太還會在路口等著,隻是這等待少了些許前幾天的興奮,而多了幾分焦慮……
“媽——”這一聲媽,夾雜著思念,愧疚,傷感。年已六十的郝君玲撲進母親的懷裏——顫抖著。這個擁抱,抱著的是思念,是愧疚,是傷感,同時,也抱出了全家人的眼淚,久久,久久……
“孩子啊,老了啊你,都長白發了。”
“我都有孫子了,還能不老嗎?倒是您,沒見出怎麽老啊。”
溪流早已解凍,伴著人們的興奮與激動奔向大流,嘩嘩的響動像是在告訴人們,老郝家的大閨女迴來了;一陣晚風吹來,暖暖的,在這清明的四月,半島的天,卻有了夏的感覺,兩縷白發交織在了一起,那是自然讓母女的親熱,那也是母女愛的交融……
原來,郝君玲定的票被偷了,隻好拖後了些日子。
老太太翻出她給閨女留著的水果,盡管有些已經變質。郝君玲看著這些東西,眼淚又流了出來。“媽,我已經不是孩子了。”
“你啊,就是再大,也是媽的孩子。來,吃個蘋果吧,家裏的好吃。”
郝君玲咬一口,卻説什麽也咽不下去。
接下來的日子裏,郝君玲姊妹們湊到了一起,圍著老太太拉家常,説到過去的事情,或興奮,或悲傷,一連幾天裏,大家一起吃著團圓飯。晶陽二姑三姑也邀郝君玲去她們家,可她説什麽也不去,就是要在家裏好好的陪著老人。
選了個日子,去給老爺子上墳。
老爺子的墳前,有前幾天清明新添的土,新添的紙,郝君玲又用手往墳頭捧了些土。
“爹,我來看你了!”一句話説完,郝君玲就趴在那裏哭的稀裏嘩啦,晶陽二姑跟三姑也跟著哭著,晶陽爸爸也哭,媽媽也哭,晶陽的眼淚也不自覺的流了出來……
郝爭明兩口子過去拉起兩個姐姐,然後,又一起過去拉起郝君玲,年邁的郝君玲真真的成了個淚人,滿臉的淚水順著時間的溝壑流了下來。郝君玲又燒了些紙錢,然後把前一天晚上跟老太太忙活了一個晚上為老爺子做的一些他喜歡吃的食品也一起燒掉……
“走吧!”
“你們先迴去吧,我想在這陪爹一會兒。”
“晶陽,你在這陪一下大姑吧!”郝爭明吩咐一下女兒,跟其他人一起迴去了。
“大姑,別太難過了。”
“爹,孩子不孝啊。”郝君玲趴到父親的墳前,又哭了起來,“爹,你知道嗎?這麽多年,我是多麽的後悔,當初為什麽不聽你們的話,為什麽一定要去東北呢?我在東北的這些年,生活過的是比在家裏好,可是,東北再好那裏沒有爹媽啊,爹!媽説了,我再大再老,也是你們的孩子,可孩子真的對不起你們啊。您走的時候,我也不在您身邊,這些年多虧了弟弟妹妹們,可他們一點怨言也沒有,我多希望他們能罵我幾句,那樣我心裏也可以平靜一下……
“這次迴來,我看見媽也老了。我還沒到家,就看見我媽在咱屋後的路口等著我,她的那種眼神,我真的好難過,後來,我知道,媽在那個路口一直等了我五十多天,可有誰知道,我在東北思念家鄉的心情呢?好多次,想迴家,可我也有了孩子,有了孫子,我走不出來啊,有時瞅著自己已經滿頭的白發,我甚至擔心自己是否還能迴家看一眼親媽,好不容易,今天我迴來了。爹,我不配做你們的女兒……
“爹,很有可能,這是最後一次來看您了,您能原諒女兒嗎?女兒老了,孩子們也不放心讓我一個人出來,可他們又忙不能陪我。這次迴來,我看著媽很健康,我就放心了,弟弟妹妹們也都不容易,可經濟上我現在很拮據,也幫不上什麽忙。
“爹,您不知道,當我痛痛快快的喊出一聲媽的時候,我心裏是多麽的舒暢,多麽的開心,仿佛自己又迴到了小時候一樣,我知道,我隻能喊這麽幾天媽了,我多麽希望能天天守在媽媽的身邊,不停的喊媽……爹……爹,您能聽到女兒在喊您嗎?”
四月的天,卻飄起了少有的雨,陣陣的風把細細的雨吹在臉上,讓晶陽不禁一個冷戰。
“大姑,別哭了,爺爺知道您的心的,奶奶也明白,大家都明白。走吧大姑,下雨了,小心感冒了。”郝君玲的身體顫抖著,晶陽努力的攙扶著她,一老一少,走在鄉間的路上。
“媽!”老太太竟然冒著雨在路口等著,那神情,就像晶陽小時侯放學貪玩不知道迴家,老太太等她一樣。晶陽的淚,又出來了。
郝君玲走過去,沒説什麽,攙著老母親的胳膊,在這瀝瀝細雨中,朝著家的方向,慢慢的走著。
走了,郝君玲還是要走了,因為在那遙遠的東北,有一家老小也在等著她迴去。那一天,沒風,也沒雨,但所有的人卻感覺那一天的空氣凝結在一起。
老太太死死的拽著郝君玲的手,不説一句話,而此時郝君玲的眼淚更是嘩嘩流個不停。鄰居的汽車已經在等候,許久許久,老太太鬆開了她那幹枯的雙手。
“媽!”郝君玲跪倒在老母親的腳下,一家人卻來不及攔下,“媽!女兒不孝,不能給您送終了,媽,您就當沒生我這個女兒吧,媽!”
兩個妹妹扶起大姐,就往車上拉。
“別哭了,媽心裏也不好受,你這一哭,媽會受不了的!”
“媽!女兒不孝!媽,女兒不孝……”郝君玲低聲的哭訴著,真的誰也不敢保證還會有下次的相見,生與死的離別可以説痛苦到了極點,而這種生與生的永別,那種傷痛,別人是無法體會的。
郝爭明,郝爭福和三姐跟著車去送大姐了,家裏留下二閨女照顧著老太太,晶陽躲在屋裏早已泣不成聲,那一天,老太太卻沒哭,也沒説一句話,大家倒是希望,老太太能痛痛快快的哭出來啊。
“晶陽,以後無論學習還是工作,不要離家太遠了,要常迴家看看,你奶奶孩子多,你媽可就你這麽個女兒啊。”聽著二姑的話,晶陽心裏更加的不是滋味。
“放心吧,二姑,我不會走遠的。奶奶,您別難過了,大姑還會迴來看您的。”
“是啊,媽!大姐還會迴來的!”
老太太依舊不説話。
“媽,您説句話啊,您要是難受,您就哭出來吧,別憋在心裏啊!媽,您就哭吧!”老太太沒哭,可二閨女已經泣不成聲。
一連好幾天,老太太不説話,也不吃飯,村裏的赤腳醫生天天過來打著吊瓶。兩個閨女天天陪在家裏,好生照顧著。
幾天後,老太太終於能下炕了,自己蹣跚著,扶著牆,到屋後的路口坐著,望著——像等待大閨女迴家前那樣,隻是她的眼睛裏少了些什麽。人們跟她説話,也不迴答。溪流也放慢了前行的腳步,悄悄的,靜靜的,不敢擾了老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