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無罪者
大明:先斬後奏,截胡徐妙雲 作者:社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長長舒了一口氣後,朱楨感歎事情終結,大團圓結局,奈何殿堂上傳來父皇朱元璋一句威嚴之音。</p>
“楚王。”</p>
“啊?是的,父皇!不知道有什麽事情呢?”朱楨被嚇了一跳。</p>
“少年出英雄,當真不愧是吾兒。楚王屢屢立有功勳,匡扶朝政,又有才學文武,理應早早分憂國事。”</p>
“所以……”朱楨額頭滲汗,他似乎察覺到有什麽麻煩事要到來了。</p>
“往後隨同你眾位兄長一同參與早朝吧,也好讓你早些觸及國之要事。”</p>
此言一出,如若是晴天雷電霹靂交響,眾人呆住了!</p>
明朝皇子們要想參與國事,往往要在束發之年,也就是十六歲左右的年齡,而這也算早了。若是明中時期後甚至要到了及冠之年,而且還僅僅隻限於皇太子才能參與。</p>
但現在?依朱元璋的意思是要讓僅僅十二歲的朱楨參與朝政之事,這比當初皇太子朱標的時間還早啊!</p>
一下子群臣議論,反應激烈。</p>
“楚王年歲還小,這般早就參與國事,是不是不合禮數啊?”</p>
“想當初皇太子參與國事也才十五歲啊,楚王足足比皇太子還要早三年了!而且五皇子年長楚王三年不也沒有參與國事嗎?”</p>
“看來聖上是有心栽培楚王啊!也難怪了,楚王天資聰慧,縱然行動怪異,但能力超群,無人能及啊!”</p>
臣子們多是驚駭,但也沒有反對,畢竟朱楨最近的事跡行為確實超出眾人所料,這如何看也不像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能展現出來的。</p>
卻是這時有一人跑出來勸說,是右丞相胡惟庸。</p>
“陛下三思,楚王還未束發,這般歲數應在書堂受少師教導,學禮儀、國策、詩文,這般才能助其成長,而非揠苗助長。”</p>
在胡惟庸之後,又有三四個臣子一同附和,他們都不建議過早讓朱楨議論國家政事。</p>
聽起來胡惟庸等人似乎是為了朱楨著想,害怕朱楨過早參與國事而荒廢了學業。</p>
可朱楨卻清楚,胡惟庸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彈劾自己?正是胡惟庸所為!</p>
至於打掉的戶部尚書李建超?那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即便鏟除掉,但胡惟庸仍然會針對自己的。</p>
隻不過此時朱楨卻是想順了胡惟庸等臣子們的意,因為參與朝政實在是太麻煩了!若非必要,他才不參與了!</p>
古代參加朝政非常繁瑣,得在天還未亮時就要洗漱更衣,坐上馬車早早來到中朝大殿,而且一參加就得花上三個時辰。像朱楨這些居住在皇宮裏的王爺其實還好,若是那些住在京師外的官員那才辛苦了,起床後還要坐上兩個時辰的馬車趕來。</p>
作為穿越者的朱楨最愛睡懶覺了,天未亮就要他起床?那可是比現代上班還要辛苦的啊!</p>
為此朱楨十分有禮地作婉拒:“謝謝父皇恩準,但兒臣年歲尚小,許多事情都還不懂,若是貿貿然參與國事商討隻會耽誤了國事。”</p>
三皇子朱棡:“是啊父皇,六弟也太早參與了,並不利於他的發展。”</p>
禦史大夫陳寧:“聖上三思。”</p>
之後又有數名官員前來進諫,如此下來朱元璋總算是收迴成命了。</p>
時間流轉,早朝結束後朱楨已然迴到後宮的楚王宮殿中,整個人十分疲憊地趟在正殿的一張梨木躺椅上。</p>
“王爺,王爺……”</p>
在朱楨耳邊傳來陣陣粗獷之音,待得他睜開雙眼一看,發現是虎背熊腰的都督府參將,吳山!</p>
朱楨本要小憩睡覺,吳山的驀然出現明顯是把他嚇到了,他當即發問:“吳山……你怎麽在這裏啊?”</p>
“哈哈,王爺說的是什麽話啊?這不是你讓我來的嗎?”</p>
“讓你來的?”朱楨仔細一想才想起來,早朝結束時他似乎是讓吳山過來楚王宮殿這裏來。</p>
至於讓吳山過來有何事?自然是得問話了!</p>
此前朱楨交代吳山搜集李建超的罪證,除了李建超的罪證外,還有其頂頭上司胡惟庸的罪證!</p>
沒錯,右丞相與戶部尚書官官相護,彼此勾結,既然李建超有問題,胡惟庸肯定也有問題的!既然選擇把李建超給鏟除掉,自然也要把胡惟庸鏟除了,免得以後有小人想要謀害自己。</p>
結果呢?結果吳山僅僅是揪出了指控李建超的證人,卻沒找到指控胡惟庸的罪證。</p>
朱楨坐在正殿太師椅上,冷冷哼著:“吳參將,你這叫作辦事不力啊……”</p>
一下子吳山就傻眼了,要知道他乃是朱楨的“武學師傅”,現在他這當師傅的居然被徒弟教訓了?而且還是一個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小孩子?</p>
不過想到朱楨精明不凡,又是皇族身份,吳山也就忍了,轉而露出委屈模樣道;“王爺,這也怪不得我啊……”</p>
“怎麽就不怪你呢?”</p>
“王爺也不想想看右丞相是什麽人,他的狐狸尾巴哪可能這麽容易被我揪出來啊。”</p>
胡惟庸乃是朝廷右丞相,身居高位,受皇上信任,除了權力大外還是一個非常狡猾精明之人,哪怕是行不法之事也會小心翼翼,為此他已經提前清除掉與下級官員們錢權交易之事。</p>
這個胡惟庸做事還真是滴水不漏啊,看來想要逮住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但要將對方繩之以法,卻也不難,隻不過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罷了。</p>
作為穿越者的朱楨知曉,在洪武十三年間將會爆發“胡惟庸案”,其導火索就是胡惟庸兵變!</p>
沒錯,再過數月現任左丞相李善長將會告老還鄉,到時右丞相胡惟庸將會拜封“左丞相”的官職,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這時開始胡惟庸達到了權力頂峰,野心膨脹。</p>
為此胡惟庸不願屈居人之下,隱隱生出想要取代朱元璋的想法,當然,他也僅僅是這麽想而已,並不敢大羅旗鼓地行動。在暗地裏他會勾結朝廷的將軍武臣,聯絡外敵,暗暗形成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p>
“楚王。”</p>
“啊?是的,父皇!不知道有什麽事情呢?”朱楨被嚇了一跳。</p>
“少年出英雄,當真不愧是吾兒。楚王屢屢立有功勳,匡扶朝政,又有才學文武,理應早早分憂國事。”</p>
“所以……”朱楨額頭滲汗,他似乎察覺到有什麽麻煩事要到來了。</p>
“往後隨同你眾位兄長一同參與早朝吧,也好讓你早些觸及國之要事。”</p>
此言一出,如若是晴天雷電霹靂交響,眾人呆住了!</p>
明朝皇子們要想參與國事,往往要在束發之年,也就是十六歲左右的年齡,而這也算早了。若是明中時期後甚至要到了及冠之年,而且還僅僅隻限於皇太子才能參與。</p>
但現在?依朱元璋的意思是要讓僅僅十二歲的朱楨參與朝政之事,這比當初皇太子朱標的時間還早啊!</p>
一下子群臣議論,反應激烈。</p>
“楚王年歲還小,這般早就參與國事,是不是不合禮數啊?”</p>
“想當初皇太子參與國事也才十五歲啊,楚王足足比皇太子還要早三年了!而且五皇子年長楚王三年不也沒有參與國事嗎?”</p>
“看來聖上是有心栽培楚王啊!也難怪了,楚王天資聰慧,縱然行動怪異,但能力超群,無人能及啊!”</p>
臣子們多是驚駭,但也沒有反對,畢竟朱楨最近的事跡行為確實超出眾人所料,這如何看也不像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能展現出來的。</p>
卻是這時有一人跑出來勸說,是右丞相胡惟庸。</p>
“陛下三思,楚王還未束發,這般歲數應在書堂受少師教導,學禮儀、國策、詩文,這般才能助其成長,而非揠苗助長。”</p>
在胡惟庸之後,又有三四個臣子一同附和,他們都不建議過早讓朱楨議論國家政事。</p>
聽起來胡惟庸等人似乎是為了朱楨著想,害怕朱楨過早參與國事而荒廢了學業。</p>
可朱楨卻清楚,胡惟庸這些人才是真正的“幕後黑手”,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彈劾自己?正是胡惟庸所為!</p>
至於打掉的戶部尚書李建超?那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即便鏟除掉,但胡惟庸仍然會針對自己的。</p>
隻不過此時朱楨卻是想順了胡惟庸等臣子們的意,因為參與朝政實在是太麻煩了!若非必要,他才不參與了!</p>
古代參加朝政非常繁瑣,得在天還未亮時就要洗漱更衣,坐上馬車早早來到中朝大殿,而且一參加就得花上三個時辰。像朱楨這些居住在皇宮裏的王爺其實還好,若是那些住在京師外的官員那才辛苦了,起床後還要坐上兩個時辰的馬車趕來。</p>
作為穿越者的朱楨最愛睡懶覺了,天未亮就要他起床?那可是比現代上班還要辛苦的啊!</p>
為此朱楨十分有禮地作婉拒:“謝謝父皇恩準,但兒臣年歲尚小,許多事情都還不懂,若是貿貿然參與國事商討隻會耽誤了國事。”</p>
三皇子朱棡:“是啊父皇,六弟也太早參與了,並不利於他的發展。”</p>
禦史大夫陳寧:“聖上三思。”</p>
之後又有數名官員前來進諫,如此下來朱元璋總算是收迴成命了。</p>
時間流轉,早朝結束後朱楨已然迴到後宮的楚王宮殿中,整個人十分疲憊地趟在正殿的一張梨木躺椅上。</p>
“王爺,王爺……”</p>
在朱楨耳邊傳來陣陣粗獷之音,待得他睜開雙眼一看,發現是虎背熊腰的都督府參將,吳山!</p>
朱楨本要小憩睡覺,吳山的驀然出現明顯是把他嚇到了,他當即發問:“吳山……你怎麽在這裏啊?”</p>
“哈哈,王爺說的是什麽話啊?這不是你讓我來的嗎?”</p>
“讓你來的?”朱楨仔細一想才想起來,早朝結束時他似乎是讓吳山過來楚王宮殿這裏來。</p>
至於讓吳山過來有何事?自然是得問話了!</p>
此前朱楨交代吳山搜集李建超的罪證,除了李建超的罪證外,還有其頂頭上司胡惟庸的罪證!</p>
沒錯,右丞相與戶部尚書官官相護,彼此勾結,既然李建超有問題,胡惟庸肯定也有問題的!既然選擇把李建超給鏟除掉,自然也要把胡惟庸鏟除了,免得以後有小人想要謀害自己。</p>
結果呢?結果吳山僅僅是揪出了指控李建超的證人,卻沒找到指控胡惟庸的罪證。</p>
朱楨坐在正殿太師椅上,冷冷哼著:“吳參將,你這叫作辦事不力啊……”</p>
一下子吳山就傻眼了,要知道他乃是朱楨的“武學師傅”,現在他這當師傅的居然被徒弟教訓了?而且還是一個身高不足一米五的小孩子?</p>
不過想到朱楨精明不凡,又是皇族身份,吳山也就忍了,轉而露出委屈模樣道;“王爺,這也怪不得我啊……”</p>
“怎麽就不怪你呢?”</p>
“王爺也不想想看右丞相是什麽人,他的狐狸尾巴哪可能這麽容易被我揪出來啊。”</p>
胡惟庸乃是朝廷右丞相,身居高位,受皇上信任,除了權力大外還是一個非常狡猾精明之人,哪怕是行不法之事也會小心翼翼,為此他已經提前清除掉與下級官員們錢權交易之事。</p>
這個胡惟庸做事還真是滴水不漏啊,看來想要逮住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p>
但要將對方繩之以法,卻也不難,隻不過現在時機還不成熟罷了。</p>
作為穿越者的朱楨知曉,在洪武十三年間將會爆發“胡惟庸案”,其導火索就是胡惟庸兵變!</p>
沒錯,再過數月現任左丞相李善長將會告老還鄉,到時右丞相胡惟庸將會拜封“左丞相”的官職,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是這時開始胡惟庸達到了權力頂峰,野心膨脹。</p>
為此胡惟庸不願屈居人之下,隱隱生出想要取代朱元璋的想法,當然,他也僅僅是這麽想而已,並不敢大羅旗鼓地行動。在暗地裏他會勾結朝廷的將軍武臣,聯絡外敵,暗暗形成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