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邊州市,應該是一年之中最美麗的。這個季節,大氣汙染大大減輕,空氣相對幹淨。幾場綿綿秋雨之後,黃河水勢大漲。這時,步行穿過樹木蔥綠的街道,越過大片大片綠茵茵的草坪,來到黃河岸邊,遠眺南北兩山,俯視滔滔黃河,的確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王在原大約搞了三個多月的假煙生意,一來受到良心的譴責,心裏越來越不安;二來越來越意識到這是違法行為,心裏的恐懼感越來越重。


    終於,王在原決定金盆洗手。


    最近,王在原認識了張豔。


    張豔在邊州大學校長辦公室下屬的檔案室工作。一米六六的個頭,身材稍胖,圓臉,大眼睛,雙眼皮,一頭下耳齊的黑發,硬而發亮。初識張豔,王在原覺得她性格成熟而不乏活潑,又很會關心體貼人。王在原暗自欣慰,以他現有的條件,能夠找到張豔這樣的女朋友,的確應該是三生有幸。因此,王在原認識張豔,是他生活的一個轉折點。


    這天,王在原正式終止了假煙生意,來到黃河岸邊的水車園,獨自漫步在一片磁磚貼成的平地上,左邊是散開著各種鮮花的草坪樹林,右邊是滾滾滔滔的黃河。遙望前方,氣派宏大的黃河大橋隱隱在望;後邊是寬闊穩固的黃河新橋,再後是隱隱約約的黃河鐵橋。王在原一邊漫步,一邊看各種知名或不知名的鳥兒飛來飛去,看一個個巨大的水車慢悠悠地轉動,將黃河水不斷地輸送出去。


    這時,王在原想徹底整理一下思緒,重新開始新的生活。王在原想起這幾年流浪落魄的生活,心裏真是百感交集。在最為艱難的時候,王在原常常是囊中空空,饑腸轆轆。因為貧窮至極,王在原覺得過去十分要好的同學或朋友,對他的態度也似乎有了某種微妙的變化。有一次,王在原向牛兵借錢,牛兵雖然借給了他,但同時又責備道:“老王啊,你怎麽老是身上沒錢?”本來,王在原向牛兵借錢的次數比較多,這本無可厚非,但從此以後,王在原很少在牛兵跟前再提借錢的事。有一次,王在原奔波一天,黃昏迴到住地,一摸口袋,才意識到自己身無分文。正當他百無聊賴時,眼前一亮,發現地上有10元錢。王在原一點也沒多想,即刻揀起錢,買了一包方便麵,一塊麵包,一根火腿腸,一包香煙。迴到房中飽餐一頓後,王在原渾身閑散地躺在床上,燃起一支香煙,在煙霧繚繞中,慢慢品味流浪的滋味。


    現在,王在原和張豔的婚期越來越近。在王在原的心裏,想找一個穩定的事業單位的念頭越來越強烈。這幾年,各地大中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大批企業職工紛紛下崗。王在原心想,若要獨立經商,一沒資金,二缺乏社會關係,尤其在官場缺乏路子。王在原深深明白,在如今的社會,官場上沒有一定的路子而要經商,那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王在原和張豔結婚後不久,王在原正式調入了邊州市第三十八中學,重新迴歸到講台。三十八中雖然遠在市區邊緣,但畢竟是事業單位,收入穩定,王在原對此還是心滿意足的。


    王在原剛到三十八中時,同事小梅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事小梅與眾有些不同。小梅有時像個孩子一樣,性情單純;有時又讓人覺得她身上似乎有一股傲岸之氣,令人難以接近。


    王在原記得他剛到三十八中的第一天,坐在辦室裏,驀然發現,對麵有一雙大眼睛撲閃撲閃地朝他這邊望著。這雙撲閃撲閃的大眼睛,便是老王的同事小梅。小梅主動過來,以她那種既灑脫又熱情的方式,向王在原介紹學校情況。說笑間,王在原對三十八中的情況已經有了一個全麵的了解;同時,一些不必要的顧慮也很快在他的心裏煙消雲散了。


    小梅看似文靜,而一旦活潑起來,那頭烏亮的黑發,那雙動人的大眼睛,那一串串歡快清亮的笑聲,那舒展優美的姿態,整個地,簡直如五月間盛開的一朵牡丹,美麗而迷人。同事小梅,給辦公室帶來了蓬勃的朝氣,給王在原帶來了不少快樂。


    後來,王在原和小梅的友情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有時,王在原幫小梅修改論文並查閱有關教學資料;有時,小梅會給王在原的兒子買一兩件衣服。尤其有一次,小梅懷了孕,竟然叫了王在原跟她一塊兒去醫藥商店買試紙。這讓王在原真正感到了小梅對他的信任。


    漸漸地,王在原會在心裏不由自主地想起小梅。尤其有一年過春節,王在原在老家,對小梅的思念竟然像濃雲密霧一般在他的心頭不斷襲來,使得王在原不由自主地走出家門,來到一座山岡,一會兒徘徊,一會兒遠望……


    其實,小梅的真正魅力,還在於那種既熱心又負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上。小梅有著一顆極強的事業心,她不僅聰明善良,而且業務過硬。無論是學生家長,還是同事,或者單位領導,對她常常是讚不絕口。有時,她甚至還會不止一次地收到學生和家長的感謝信以及賀年卡哩。


    同事小梅天生麗質,卻從不著意收拾打扮,而且她從不因勢媚人,或以勢壓人;對於貪婪、勢利、自私、欺人等不良現象,則非常鄙視。因此,不少人覺得小梅天性傲慢。而王在原以為,同事小梅,品質不凡,她“傲”得真實,“傲”得自然。


    王在原在找工作和調動方麵還是很有一套經驗的。


    王在原出身農村,家境不好,他深刻地明白,凡事都得靠自己。所以,長期以來,王在原養成了廣交朋友、辦事肯動腦筋的習慣。


    早在上大三時,王在原就已動起了畢業分配找工作的腦子。他明確意識到,留邊州市根本不可能,於是下定了迴靖西市的決心。


    吉人自有天相。王在原的中學同學權勇,雖然好吃懶做,經常參與打架鬥毆、搶劫犯毒的勾當,但為人向來豪爽,也不欺負農村學生。權勇中等個,羅圈腿,兩片厚嘴唇向外翻出。就是在微笑時,兩個眼睛裏也好像在露著兇光。權勇上初中時,專門練過武術,身手非常利索,就是五六個男子也不容易對付他。那時,由於王在原學習非常好,權勇經常巴結他,以便抄襲作業。因此,他們的關係越來越好。權勇的爸當時是靖西市教育局的一把手,也是靖西地區赫赫有名的語文教育專家;權勇的媽是革命烈士的後代,又是研究地方革命史的專家。由於王在原經常去權勇家,再加他為人誠實,好學上進,權勇的爸媽對他很有好感。同時也希望王在原能對權勇產生一些良好的影響,所以,待他幾乎如同自己的兒子。


    有一次,王在原到權勇家,吃過晚飯後,權勇爸很有點神秘似地把王在原叫到他的書房,單獨跟他談話。王在原預感到可能有什麽大事。果然,權勇爸說:“小王啊,權勇年齡也大了,整天東遊西逛太不像話!我想讓他參加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自學考試,你的專業學得很不錯,希望你以後多幫助他。”當時,王在原還不能完全明白,權勇爸的這一番話究竟有多少言外之意,但他明確意識到,這對自己的畢業分配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於是,他滿口答應。


    以後的事實是,權勇的每門功課都由王在原替考,至於準考證以及考場監考的事,均由權勇爸一手辦妥。後來,一切順利,門門過關。權勇爸每次見到王在原,那張大方臉整個是滿麵春光,一張大嘴幾乎笑到了耳根。王在原暗想,自己的畢業分配,在靖西市教育局已不成問題。


    接下來,就是尋找單位的問題。


    王在原在大三時,跟牛兵合作賣過一陣《聖經》。


    有一次,王在原背著幾十本《聖經》,來到靖西市那所大專院校。開始,隻能像沒頭的蒼蠅亂撞,碰到哪推銷到哪,但效果並不理想。後來,在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王在原找到中文係教古代漢語的一位中年女教師。談話間,王在原才發現,這位善良的老師竟然連《聖經》是一部什麽書也不知道。王在原


    給她認真地介紹說,《聖經》是基督教的經典,是一部偉大的著作,在哲學、文學、史學、倫理學等方麵均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這個老師聽得有些高興,就給王在原提供了一條極有價值的信息。她說,主持教學的副院長金副教授是教外國文學的,而且學術造詣頗深,讓王在原找找他,看看學院圖書館要不要;如果要的話,那在數量上肯定是比較可觀的。而且這位老師還熱心地告訴王在原,說金副院長這迴正在辦公室。


    於是王在原大步流星地來到金副院長的辦公室門口,先做了一迴深唿吸,讓心情平靜下來;然後輕輕敲了兩下門。很快,金副院長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道不寬不窄的縫,接著,從裏麵探出一個滾圓碩大的腦袋來,兩個又大又厚的鏡片之下,兩個大眼珠子一眨不眨地望向王在原。


    王在原趕緊問:“請問您就是金院長嗎?”王在原有意省略了那個“副”字,隻聽金院長應聲道:“啊,啊,進來說吧,小夥子。”


    王在原進去後,金副院長先是很客氣地讓座,接著問抽不抽煙,然後問王在原有什麽事。王在原把預先想好的關於介紹《聖經》的話一口氣說完。隻聽金副院長問道:“書帶了嗎,小夥子?”當時,王在原帶的《聖經》有兩種,一種是16k的大本子,另一種是大32k的小本子。王在原一聽,趕緊拿出大的一種,雙手恭恭敬敬地呈給金副院長。金副教授很認真地看了看書的上下左右裏外,然後問了問價格,說學院圖書館正缺《聖經》,他自己也沒有,給教學帶來了不少麻煩。最後,金副院長表態,說他自己要一本,然後他再寫個條子,讓王在原去找圖書館館長。王在原一聽,心裏備感欣慰,超乎機智地拿出一本大本子的《聖經》,雙手恭恭敬敬地呈給金副院長,說這是贈送給他的。金副院長先是客氣了一番,然後就接受了王在原的請求。


    接下來,事情就簡單得多了。王在原很快找到圖書館館長,由於有金副院長的條子,館長一口氣要了二十本。《聖經》是沒有標價的,當時,在教會中,大32k型的是每本7元,16k的是每本10元。王在原他們把小本子以15元的價格出售,大本子以25元出售。這次王在原既結識了金副院長,又賺到了300元人民幣——那時的300元可是數目不小的一筆錢哩,真可謂一舉兩得。


    後來,不論逢年過節,還是平時,王在原隻要有機會,就去拜訪金副院長,或者帶些自家的土特產,或者帶點煙酒之類的禮物。金副院長為人厚道,也常常挽留王在原,在家做客吃飯。金副院長出身農村,又身兼行政與教學兩種工作,頗好煙酒。所以,王在原的小小投資,為加深他和金副院長之間的感情和友誼,的確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再後來,王在原逐漸了解到,金副院長個人經曆很不平凡。在“文革”中,金副院長曾是邊州市各高校大學生造反聯合組織的頭頭,在當年還是名動一時的風雲人物哩。這時,金副院長正春風得意,不久很有可能升任學院正院長。知道了這些,王在原心裏更多了幾分敬佩與欣慰。


    與其說王在原推銷《聖經》是為了賺錢,倒不如說是他在為畢業分配鋪路子,果然,大四畢業後,王在原在權勇爸和金副院長的共同幫助下,很順利地被分配到靖西市的這所學院。應該說,這是王在原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轉折。


    由於王在原辦事辦法多,腦子靈,所以這次調入邊州市第三十八中學還是很順利的。他先從大學朋友、老鄉甄續跟前了解到,三十八中正缺語文教師,然後由甄續把他推薦到白校長跟前。經過談話了解和查看個人資料,經過學校行政會研究,沒過多久,王在原就正式調入了三十八中。從王在原準備調動到拿什麽禮物拜訪白校長以及給白校長撰寫省政協會議上的發言稿,這些前期準備工作,基本上都是在甄續的一手幫助策劃下而完成的,至於後期的上會研究,那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子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侯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侯川並收藏遊子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