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0章 宮中流言起
冷王盛寵:嬌妃別離開 作者:扶雲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過了幾天之後趙元的車隊迴到了漢陽宮。[.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因為允央的身體還沒有康複,趙元直接將她接進了長信宮安置下來。
這幾天來一直冷肅清幽的長信宮,因為允央的到來變得溫暖又熱鬧起來。
大臣們紛紛上書,請皇上解釋為何連日不上朝?趙元對他們的問詢隻是輕描淡寫地說去北疆散了散心,並且納了一位孫美人進宮,封為貞妃。
眾人還想多問一下這位神秘的貞妃是何許人也,卻被趙元不動聲色地給擋了迴去。
可是,貞妃的情況大臣不便多問,可是程可信在迴京的路上忽然刺殺這位貞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畢竟,程可信是當朝一品,威震四方,他有什麽理由要殺一個剛被皇上寵信不過十天的一個北疆來的女人呢?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刺殺不成,還被人下了蠱毒,最後死得極為淒慘。這件事一傳到京城,舉朝嘩然,許多大臣都在奏折中提及此事,要求皇上需要給天下百姓一個詳細的說明,否則一定讓坊間謠言四起。
趙元答應了大臣的請求,請禦書吏草擬了一份詔書,向天下人說明了這件事的詳細情況。但是在這個詔書中,趙元沒有將責任歸咎在程可信身上,隻是說他之所以做出了一係列大逆不道的舉動,完全是因為受到了蠱毒的驅使,而非出於他的本意。[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這樣的定罪,就保全了程可信家眷的安全與程可信的財產,而史官在大齊的曆史中也會把程可信寫成一個受到陷害的可憐人,得到後人的同情。
趙元這麽做也不完全是看在程可信與自己多年相交的情份上,而是他因為對此事有清醒的認識。他非常了解程可信的性格,以程可信的本心來說,他與允央雖然交流不多,但是絕沒有到非要致允央於死地的那一步。
趙元現在已經可以判斷,程可信之前刺殺允央完全是為了保護皇後。可是現在的情況是,加害程可信的人是不是就是皇後?如果是,那麽這個大齊國最有權力的女人實在是太過狠毒了。
既然知道皇後不是一個善茬,趙元肯定就要加強對允央的保護。
迴到宮裏以後,趙元讓允央在長信宮裏安心養病,不許任何人來探望,如果不是長信宮的人,沒有聖旨膽敢以各種理由靠近允央居住的地方,無論是誰立即處以極刑。
皇上從來沒有在後宮發布這麽嚴苛的命令,那些後宮裏的妃嬪們雖然對這個北疆來的女人懷有強烈的好奇,但是有皇上的命令在那裏放著,她們誰也不敢造次。
於是,大家可算是在這個寂寞的深宮裏找到了一個能引起所有人興趣的談資。一時間,宮裏議論紛紛,流言四起。有人說,這個貞妃實際上是皇上少年時候的相好,本已海誓山盟,怎知後來陰錯陽差,皇上去了中原,而貞妃流落到北疆。皇上癡情一片,派人到北方找了貞妃十幾年,終於找到了她,這才不管不顧地接她迴來。
也有人說,這個貞妃的八字是極好,據說二十年才能出這麽一個,於是皇上為了國家社稷著想,才力排眾議,親自到北疆將這個女人接迴來。別看這個女人住在長信宮中,可是皇上隻是對她像對活佛一樣貢著,並沒對她有任何親密舉動。
正因為她對於國家社稷這麽重要,所以程可信才會冒著必死的決心連著二次刺殺她。因為程可信已被別國控製了。
還有人說,貞妃是一個修行了千年的雪狐精,剛下了昆侖山就被皇上撞見,這個雪狐精使盡了渾身解術將皇上迷住,這才跟著皇上進了宮……
總之一時間,宮裏烏煙瘴氣,說什麽的都有。可是不管這些謠言說得多麽離譜與奇怪,皇上似乎都不以為意,他的原則就是這些後宮的女人愛怎麽嚼舌根就讓她們嚼去。隻要不越界,他才懶得搭理。
可是這一次,無論後宮怎麽傳播流言蜚語,隆康宮裏始終都是寂靜一片,好像這裏的人從沒聽到這些傳言一樣。
其實隆康宮裏的宮女還是聽到一些消息的,本來在私底下當作笑料一樣傳播著,可是不知怎麽的這件事情被雪珠知道了。她二話不說,把幾個傳播流言的宮女打了一頓之後,全部輦出了宮去。
宮女們萬沒想到平時裏聊天說了幾句話,不過是關於那個神秘貞妃來曆的推測,卻莫名其妙地讓雪珠姐姐大發雷霆。於是大家再也不敢說關於貞妃的一句話,整個隆康宮都陷入了畏懼,猜測與小心翼翼的氛圍裏。
可是就算是這樣,皇後也不可控製地日漸消瘦下去。
有的時候,夜深人靜,皇後眼睛瞪得亮如明燈,毫無睡意,隻能對著雪珠說幾句體己話。
“你覺得這個貞妃現在的受寵情況是不是有點眼熟?”皇後開口時雖然極力保持鎮靜,可是還是難掩內心的驚慌失措。
雪珠躺在地鋪上,聽著皇後的聲音飄過來,心裏暗暗歎了一口氣:“這個貞妃已經進宮有一個月了。皇後娘娘才提起這事,想必心裏早就百轉千迴了,今天晚上算是終於忍受不住了。”
她也不想拐彎抹角,於是開門見山地說:“眼前的這個情景何止是熟悉,簡直就是與當年斂貴妃受寵時一模一樣。甚至比那時還要誇張。也可能是皇上覺得這幾年虧欠太多,所以想把能給的全都一股腦地給了她。”
皇後聽到雪珠的話,隻覺得心口憋悶的厲害:“你說的她,可是那個她?”
“娘娘,就是她。”雪珠有些沒好氣地說:“現在種種跡象都表明了,貞妃就是她!除了她,您見過皇上為誰掛心成這樣?”
皇後想了一會,終於沒有找到反駁的理由。她盯著房頂忿忿不平地說:“天下男子皆薄性,沒有想到皇上也不能免俗。這幾年後宮這麽多的女子都暖不了他這一顆心,非要跑到北疆那個苦寒之地去接一個殘花敗柳迴來。”(83中文網.83zw)
因為允央的身體還沒有康複,趙元直接將她接進了長信宮安置下來。
這幾天來一直冷肅清幽的長信宮,因為允央的到來變得溫暖又熱鬧起來。
大臣們紛紛上書,請皇上解釋為何連日不上朝?趙元對他們的問詢隻是輕描淡寫地說去北疆散了散心,並且納了一位孫美人進宮,封為貞妃。
眾人還想多問一下這位神秘的貞妃是何許人也,卻被趙元不動聲色地給擋了迴去。
可是,貞妃的情況大臣不便多問,可是程可信在迴京的路上忽然刺殺這位貞妃,實在令人匪夷所思。畢竟,程可信是當朝一品,威震四方,他有什麽理由要殺一個剛被皇上寵信不過十天的一個北疆來的女人呢?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刺殺不成,還被人下了蠱毒,最後死得極為淒慘。這件事一傳到京城,舉朝嘩然,許多大臣都在奏折中提及此事,要求皇上需要給天下百姓一個詳細的說明,否則一定讓坊間謠言四起。
趙元答應了大臣的請求,請禦書吏草擬了一份詔書,向天下人說明了這件事的詳細情況。但是在這個詔書中,趙元沒有將責任歸咎在程可信身上,隻是說他之所以做出了一係列大逆不道的舉動,完全是因為受到了蠱毒的驅使,而非出於他的本意。[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
這樣的定罪,就保全了程可信家眷的安全與程可信的財產,而史官在大齊的曆史中也會把程可信寫成一個受到陷害的可憐人,得到後人的同情。
趙元這麽做也不完全是看在程可信與自己多年相交的情份上,而是他因為對此事有清醒的認識。他非常了解程可信的性格,以程可信的本心來說,他與允央雖然交流不多,但是絕沒有到非要致允央於死地的那一步。
趙元現在已經可以判斷,程可信之前刺殺允央完全是為了保護皇後。可是現在的情況是,加害程可信的人是不是就是皇後?如果是,那麽這個大齊國最有權力的女人實在是太過狠毒了。
既然知道皇後不是一個善茬,趙元肯定就要加強對允央的保護。
迴到宮裏以後,趙元讓允央在長信宮裏安心養病,不許任何人來探望,如果不是長信宮的人,沒有聖旨膽敢以各種理由靠近允央居住的地方,無論是誰立即處以極刑。
皇上從來沒有在後宮發布這麽嚴苛的命令,那些後宮裏的妃嬪們雖然對這個北疆來的女人懷有強烈的好奇,但是有皇上的命令在那裏放著,她們誰也不敢造次。
於是,大家可算是在這個寂寞的深宮裏找到了一個能引起所有人興趣的談資。一時間,宮裏議論紛紛,流言四起。有人說,這個貞妃實際上是皇上少年時候的相好,本已海誓山盟,怎知後來陰錯陽差,皇上去了中原,而貞妃流落到北疆。皇上癡情一片,派人到北方找了貞妃十幾年,終於找到了她,這才不管不顧地接她迴來。
也有人說,這個貞妃的八字是極好,據說二十年才能出這麽一個,於是皇上為了國家社稷著想,才力排眾議,親自到北疆將這個女人接迴來。別看這個女人住在長信宮中,可是皇上隻是對她像對活佛一樣貢著,並沒對她有任何親密舉動。
正因為她對於國家社稷這麽重要,所以程可信才會冒著必死的決心連著二次刺殺她。因為程可信已被別國控製了。
還有人說,貞妃是一個修行了千年的雪狐精,剛下了昆侖山就被皇上撞見,這個雪狐精使盡了渾身解術將皇上迷住,這才跟著皇上進了宮……
總之一時間,宮裏烏煙瘴氣,說什麽的都有。可是不管這些謠言說得多麽離譜與奇怪,皇上似乎都不以為意,他的原則就是這些後宮的女人愛怎麽嚼舌根就讓她們嚼去。隻要不越界,他才懶得搭理。
可是這一次,無論後宮怎麽傳播流言蜚語,隆康宮裏始終都是寂靜一片,好像這裏的人從沒聽到這些傳言一樣。
其實隆康宮裏的宮女還是聽到一些消息的,本來在私底下當作笑料一樣傳播著,可是不知怎麽的這件事情被雪珠知道了。她二話不說,把幾個傳播流言的宮女打了一頓之後,全部輦出了宮去。
宮女們萬沒想到平時裏聊天說了幾句話,不過是關於那個神秘貞妃來曆的推測,卻莫名其妙地讓雪珠姐姐大發雷霆。於是大家再也不敢說關於貞妃的一句話,整個隆康宮都陷入了畏懼,猜測與小心翼翼的氛圍裏。
可是就算是這樣,皇後也不可控製地日漸消瘦下去。
有的時候,夜深人靜,皇後眼睛瞪得亮如明燈,毫無睡意,隻能對著雪珠說幾句體己話。
“你覺得這個貞妃現在的受寵情況是不是有點眼熟?”皇後開口時雖然極力保持鎮靜,可是還是難掩內心的驚慌失措。
雪珠躺在地鋪上,聽著皇後的聲音飄過來,心裏暗暗歎了一口氣:“這個貞妃已經進宮有一個月了。皇後娘娘才提起這事,想必心裏早就百轉千迴了,今天晚上算是終於忍受不住了。”
她也不想拐彎抹角,於是開門見山地說:“眼前的這個情景何止是熟悉,簡直就是與當年斂貴妃受寵時一模一樣。甚至比那時還要誇張。也可能是皇上覺得這幾年虧欠太多,所以想把能給的全都一股腦地給了她。”
皇後聽到雪珠的話,隻覺得心口憋悶的厲害:“你說的她,可是那個她?”
“娘娘,就是她。”雪珠有些沒好氣地說:“現在種種跡象都表明了,貞妃就是她!除了她,您見過皇上為誰掛心成這樣?”
皇後想了一會,終於沒有找到反駁的理由。她盯著房頂忿忿不平地說:“天下男子皆薄性,沒有想到皇上也不能免俗。這幾年後宮這麽多的女子都暖不了他這一顆心,非要跑到北疆那個苦寒之地去接一個殘花敗柳迴來。”(83中文網.8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