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長信啟祥軒
冷王盛寵:嬌妃別離開 作者:扶雲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崔琦麵色沉重地低下頭:“皇上思慮縝密,臣自愧不如。<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這次,在消滅隱遁派的關鍵一役中赤穀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朕不能視而不見。崔愛卿說說,朕該如何獎賞他們?”趙元細長的雙眸凝神望著崔琦,似乎很期待他提出與眾不同的建議。
“皇上,恕臣鬥膽直言,雖然赤穀人此次立了大功,但是臣卻以為不可對他們賞賜過厚。”崔琦神情嚴肅地說。
“哦。”趙元表情放鬆了起來,眉眼舒展。他愜意地用指尖輕彈了一下桌麵:“承認赤穀人立了大功,卻不給他們大功的賞賜,崔愛卿是如何想的?”
崔琦神情凜然道:“赤穀人之所以答應幫助大齊並不是出於友邦情誼,也非俠肝義膽,而是看中了大齊的實力,希望日後能夠攀附大齊,利用大齊的兵力為他們對抗契丹。”
“既然他們目的是這個,那臣以為大齊隻要滿足他們的這個要求就可以了。不必勞師動眾地耗費錢財去犒賞赤穀人的軍隊。”
崔琦的說法,正中趙元的下懷,大齊國庫本就不充實,若是再拿出大筆銀子去酬謝異族之人,實在是讓趙元有些舍不得。
既然赤穀人想要個承諾,那大齊就給他們個承諾,再給足他們麵子,此事就算是到此為止了。
拿定主意後,趙元又問道:“崔愛卿,雖然大齊給了赤穀人承諾,但是與他們所立的戰功相比,總歸顯得簡單了些。<strong></strong>天下之人或許會因此而認為朕極盡功利,待人涼薄。”
“皇上不必憂心。”崔琦神情堅定地說:“大齊給了赤穀人同進同退的承諾,已是大恩。若為了彰顯皇恩浩蕩,皇上您可以專門賜爵位給斯幹與升恆兩兄弟,這樣的額外厚封,一可以顯示皇上恩澤遠布,二則能讓天下人認為赤穀人部落的分布地區已是大齊的附屬之地。就算契丹人對赤穀人虎視眈眈,但因為有大齊在這裏,他們就算想與赤穀人開戰,也要三思而後行。”
趙元聽罷點點頭:“好,朕就將此事全權交於崔愛卿來處理。你去擬兩個一等候的名稱,給朕過目。之後,朕就下旨,將赤穀人的斯幹與升恆兩人召集到洛陽,到時候,舉辦了一盛大的加封典禮,一定要給足赤穀人麵子,也給足大齊麵子。”
崔琦得了趙元的旨意,出宮準備去了。
趙元一大早得了這麽好的消息,神情朗闊,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他對著殿外說:“傳膳。”
劉福全帶人手腳麻利地在西配殿裏給皇上擺好了早膳。趙元進來一看,唇角微微一漾:“你們今天給朕擺的都是什麽,又是點心又是瓜果冰碗的,真不像是給朕準備的,倒像是給貴妃備下的。”
劉福全見趙元忽然提起了允央,不由得低頭笑了笑。然後趁給趙元布菜時,不經意地提了一句:“聽說,昨天貴妃娘娘去了一趟禦釀坊,還查了禦釀坊的賬簿。”
“還有這等事?”趙元端著冰碗,用小銀勺盛了一塊酥梨肉放入嘴裏:“這個富貴閑人,一向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向來不管這些茶米油鹽的瑣事,怎麽會忽然跑去查人家的賬簿?”
“聽說是因為謝容華前一天吃了禦酒坊的送去醪糟後,上吐下瀉,都起不了床了。貴妃娘娘氣不過,才去禦釀坊去查原因。”劉福全老老實實地迴答。
趙元邊吃邊說:“按祖製來說,應是皇後掌管後宮,可是現在皇後不在宮中,允央以位份來說,這段時間裏,她自己完全可以統領六宮。她去禦釀坊的事,絲毫沒有僭越之嫌。”
劉福全見趙元的語氣,似是站在允央這邊的,於是趕緊附和道:“皇上,貴妃娘娘正是這樣做的。娘娘不僅仔細查了禦釀坊的賬簿,還將苦口婆心地訓導了管事太監一通。希望他以後嚴守規矩,再不能做些欺上瞞下的事來。”
趙元放下手裏的冰碗,若有所思地說:“她本是去興師問罪的,為何最後卻隻是不痛不癢地說了這麽幾句。以她的性子,必定是覺得自己已有不足在先,才會失了懲戒別人的底氣。”
劉福全不太明白趙元的意思,就算明白了他也不能妄加評論允央,所以隻好在一旁陪著笑,頻頻點頭,不敢說話。
趙元看著劉福全的表情,自己卻先樂了:“你似是常愛在朕麵前提起貴妃,怕朕忘了她,是吧?”
劉福全見皇上今早心情好到不行,嘴角總是上翹,便大著膽子說了一句:“貴妃娘娘素來待人和善,宮裏人都很愛和她親近。老奴也是常聽人說起貴妃娘娘,因而才會不經意間提起。不過,說起來,老奴以為當初將貴妃送入浣洗局時,已是責罰過重。如今娘娘已經在外麵顛簸了這麽久,雖然有謝容華相伴,但說來說去,還是迴到淇奧宮,娘娘才最自在。”
這話雖然聽著婉轉,但劉福全言語間卻是在說趙元當初對允央責罰過重了。趙元聽完,並沒有生氣,反而點了下頭:“你說的沒錯!不過,這麽好的主意為什麽今天才提?不過,朕卻要給貴妃整理出一個新的去處,讓她自己選擇。”
說完,趙元起身在這間屋子裏轉了一圈,然後迴頭對劉福全道:“你把這間屋子整理出來,就按貴妃的喜好來布置。朕起個新名字,就叫啟祥軒吧。”
劉福全被趙元的話弄得有點不知所措:“皇上,您讓老奴布置啟祥軒,老奴自當盡心竭力。隻是以貴妃娘娘性子,一向不喜出風頭,如果讓貴妃娘娘久住在長信宮,貴妃娘娘隻怕會不情願吧?皇上有什麽法子能讓娘娘棄淇奧宮而選啟祥軒呢?”
趙元胸有成竹地說:“放心,不需要朕用什麽法子,貴妃一定會選長信宮的啟祥軒。”
劉福全還是一臉的將信將疑,但他還是沉沉地應了一聲:“是,皇上。”
“這次,在消滅隱遁派的關鍵一役中赤穀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朕不能視而不見。崔愛卿說說,朕該如何獎賞他們?”趙元細長的雙眸凝神望著崔琦,似乎很期待他提出與眾不同的建議。
“皇上,恕臣鬥膽直言,雖然赤穀人此次立了大功,但是臣卻以為不可對他們賞賜過厚。”崔琦神情嚴肅地說。
“哦。”趙元表情放鬆了起來,眉眼舒展。他愜意地用指尖輕彈了一下桌麵:“承認赤穀人立了大功,卻不給他們大功的賞賜,崔愛卿是如何想的?”
崔琦神情凜然道:“赤穀人之所以答應幫助大齊並不是出於友邦情誼,也非俠肝義膽,而是看中了大齊的實力,希望日後能夠攀附大齊,利用大齊的兵力為他們對抗契丹。”
“既然他們目的是這個,那臣以為大齊隻要滿足他們的這個要求就可以了。不必勞師動眾地耗費錢財去犒賞赤穀人的軍隊。”
崔琦的說法,正中趙元的下懷,大齊國庫本就不充實,若是再拿出大筆銀子去酬謝異族之人,實在是讓趙元有些舍不得。
既然赤穀人想要個承諾,那大齊就給他們個承諾,再給足他們麵子,此事就算是到此為止了。
拿定主意後,趙元又問道:“崔愛卿,雖然大齊給了赤穀人承諾,但是與他們所立的戰功相比,總歸顯得簡單了些。<strong></strong>天下之人或許會因此而認為朕極盡功利,待人涼薄。”
“皇上不必憂心。”崔琦神情堅定地說:“大齊給了赤穀人同進同退的承諾,已是大恩。若為了彰顯皇恩浩蕩,皇上您可以專門賜爵位給斯幹與升恆兩兄弟,這樣的額外厚封,一可以顯示皇上恩澤遠布,二則能讓天下人認為赤穀人部落的分布地區已是大齊的附屬之地。就算契丹人對赤穀人虎視眈眈,但因為有大齊在這裏,他們就算想與赤穀人開戰,也要三思而後行。”
趙元聽罷點點頭:“好,朕就將此事全權交於崔愛卿來處理。你去擬兩個一等候的名稱,給朕過目。之後,朕就下旨,將赤穀人的斯幹與升恆兩人召集到洛陽,到時候,舉辦了一盛大的加封典禮,一定要給足赤穀人麵子,也給足大齊麵子。”
崔琦得了趙元的旨意,出宮準備去了。
趙元一大早得了這麽好的消息,神情朗闊,腳步也輕快了不少。
他對著殿外說:“傳膳。”
劉福全帶人手腳麻利地在西配殿裏給皇上擺好了早膳。趙元進來一看,唇角微微一漾:“你們今天給朕擺的都是什麽,又是點心又是瓜果冰碗的,真不像是給朕準備的,倒像是給貴妃備下的。”
劉福全見趙元忽然提起了允央,不由得低頭笑了笑。然後趁給趙元布菜時,不經意地提了一句:“聽說,昨天貴妃娘娘去了一趟禦釀坊,還查了禦釀坊的賬簿。”
“還有這等事?”趙元端著冰碗,用小銀勺盛了一塊酥梨肉放入嘴裏:“這個富貴閑人,一向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向來不管這些茶米油鹽的瑣事,怎麽會忽然跑去查人家的賬簿?”
“聽說是因為謝容華前一天吃了禦酒坊的送去醪糟後,上吐下瀉,都起不了床了。貴妃娘娘氣不過,才去禦釀坊去查原因。”劉福全老老實實地迴答。
趙元邊吃邊說:“按祖製來說,應是皇後掌管後宮,可是現在皇後不在宮中,允央以位份來說,這段時間裏,她自己完全可以統領六宮。她去禦釀坊的事,絲毫沒有僭越之嫌。”
劉福全見趙元的語氣,似是站在允央這邊的,於是趕緊附和道:“皇上,貴妃娘娘正是這樣做的。娘娘不僅仔細查了禦釀坊的賬簿,還將苦口婆心地訓導了管事太監一通。希望他以後嚴守規矩,再不能做些欺上瞞下的事來。”
趙元放下手裏的冰碗,若有所思地說:“她本是去興師問罪的,為何最後卻隻是不痛不癢地說了這麽幾句。以她的性子,必定是覺得自己已有不足在先,才會失了懲戒別人的底氣。”
劉福全不太明白趙元的意思,就算明白了他也不能妄加評論允央,所以隻好在一旁陪著笑,頻頻點頭,不敢說話。
趙元看著劉福全的表情,自己卻先樂了:“你似是常愛在朕麵前提起貴妃,怕朕忘了她,是吧?”
劉福全見皇上今早心情好到不行,嘴角總是上翹,便大著膽子說了一句:“貴妃娘娘素來待人和善,宮裏人都很愛和她親近。老奴也是常聽人說起貴妃娘娘,因而才會不經意間提起。不過,說起來,老奴以為當初將貴妃送入浣洗局時,已是責罰過重。如今娘娘已經在外麵顛簸了這麽久,雖然有謝容華相伴,但說來說去,還是迴到淇奧宮,娘娘才最自在。”
這話雖然聽著婉轉,但劉福全言語間卻是在說趙元當初對允央責罰過重了。趙元聽完,並沒有生氣,反而點了下頭:“你說的沒錯!不過,這麽好的主意為什麽今天才提?不過,朕卻要給貴妃整理出一個新的去處,讓她自己選擇。”
說完,趙元起身在這間屋子裏轉了一圈,然後迴頭對劉福全道:“你把這間屋子整理出來,就按貴妃的喜好來布置。朕起個新名字,就叫啟祥軒吧。”
劉福全被趙元的話弄得有點不知所措:“皇上,您讓老奴布置啟祥軒,老奴自當盡心竭力。隻是以貴妃娘娘性子,一向不喜出風頭,如果讓貴妃娘娘久住在長信宮,貴妃娘娘隻怕會不情願吧?皇上有什麽法子能讓娘娘棄淇奧宮而選啟祥軒呢?”
趙元胸有成竹地說:“放心,不需要朕用什麽法子,貴妃一定會選長信宮的啟祥軒。”
劉福全還是一臉的將信將疑,但他還是沉沉地應了一聲:“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