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副總理紀錚銘已經在專飛10078號上了,60歲的他看起來粗黑的頭發還沒有一絲白發,濃眉大眼,矮鼻梁,闊口厚唇,一副挑大山的身子板,渾身還充滿男子漢的氣概。


    從政前,紀錚銘是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研究領域的博士生導師,才32歲。由於他連續兩次《關於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如何解決糧食保障根本問題與環境可持續利用的思路>>一文在全國政協會議形成提案,受到國務院的關注。


    他在文中的觀點與夏伏林的研究課題很接近,因此被調到國務院未來人類可持續生存研究中心參與管理工作,任國務院分管副總理黃成宏的專業秘書。夏伏林迴國後,他負責處理夏博士提出的研究方向和具體實施方案的論證組織和結論匯報。


    研究中心的所有項目立項、報審、論證都由他負責具體落實。方案一旦得到政府批準,方案項目需要得到的資金和部門協調也由紀錚銘銜接,受國務院委托代表黃副總理處理各部委之間的相互協作工作,對黃副總理負責。


    紀錚銘自己都沒想到這次棄學從政會一步登天,剛開始參與夏博士關於人類未來可持續生存的發展研究項目,就表現出卓越的組織才華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得到各方麵的首肯和好評,尤其令夏伏林覺得感動和滿意。


    現在自己急著往東南海洋城飛去,夏伏林也要趕緊從美國迴來,既是領導與被領導關係和老搭檔的關係,這次不知會不會像以前的合作一樣令人有激情和效率。紀錚銘想到這裏不由淡淡的一笑。


    那時候,夏伏林迴國不到5年,與紀錚銘工作接觸有4年多,可以說她後來的工作激情有很大一部分是紀錚銘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效率的影響所帶動起來的。


    夏伏林曾把在美國工作的協調環境與國內環境作過比較:“那裏的7年努力還不如這裏的三年進度。”


    她對有象黃副總理和紀錚銘這樣的一大批專家型領導的支持,她原本迴國所抱有的願望與現實完全符合,讓她的思路和心緒徹底打開。


    可以說紀錚銘的工作作風和協調能力給夏伏林留下很深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完全彌補了夏伏林自身的不足。有了這些彌補,夏伏林更能集中精力和時間來暢想自己的課題內容,促使她不再顧及學科、行業和商業隔閡的爭執,洋洋灑灑的長篇論述中充滿預言家似的關於人類在未來所麵臨的挑戰,麵對挑戰應具備的方法或者可以循環解決問題的幾種思路,以及相關領域的相互牽製和協作前景。


    反過來,夏伏林的研究思路連綿不絕,環環相扣,滔滔不斷的澎湃而出,令所有參與這個項目的專家學者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他紀錚銘也是由衷的佩服和振奮。


    他們麵前的方案牽頭人和指導者是一位僅僅33歲的女博士。然而她那種幾乎不是現代人的思維卻顯得深邃博大,讓接觸這一思想精髓的所有人員都被她的理論體係所折服和陶醉。


    在她的理論體係中給人留下最深刻的東西就是她對自然環境,她雖然顯得體單力薄,卻是光彩照人。所思所想無微不至,甚至想到了每個細節和每個細節之間的相互交代。


    就在夏伏林迴國不久,她一邊對現在的工作崗位進行熟悉,一邊展開全國新資源調查的過程中。國務院讓紀錚銘專門安排了一次關於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研討會議,請夏伏林作一次專題演講。


    會議通知說:凡是在京的國務委員,國家各科研機構的首席專家,包括金融業,醫學業,農科業,it業,網絡工程業,現代機械自動化產業,現代包裝業,飲食加工業,餐飲服務業。其中,社會科學,人類學,環境學,營養學,生物學,儲運學,物流學,基因學,工業自動化,仿生自動化,替代學等數百專家學者和約一千多學生參加。當然也少不了國內很多知名的媒體記者。


    從組織者的角度考慮,這既是一場演講會,也是一次思想碰撞會。因為,這次會議安排時間是一天,上午演講,下午提問交流,光那一千多學生的提問帖子就近四千個為什麽。經過網絡秘書自動歸類排列後,仍然有二百多個。從會議安排的時間、地點和參會人員,以及人員數看,演講會對象的級別是很高的。


    會議地點也安排在很有講究的清華大學的“創新殿”。這裏通常是世界領軍人物的講台和未來經營的辯論陣地。


    在紀錚銘通知夏伏林關於演講的主題後,夏伏林冷靜地對演講思路作了提前準備。


    夏伏林當天把自己關在中國科技園居住區自己的公寓裏。


    中國科技園居住區是國家科技領域高級領軍人才的集中地,也是知名海歸人員的集中居住地。這個小區有些像美國的貝弗利山莊一樣名聲赫赫。它不僅因為住在這裏的都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有名望的大科學家,而且它的建築水平完全代表了未來科技住宅的最高水平。


    夏博士的公寓是在一幢被稱為綠色智能住宅樓裏。


    住宅樓的日用能源屬於潔淨能源。窗戶玻璃的外層具有光能高速聚焦,產生光波能源的功能;屋頂是太陽熱能高效聚變傳輸板,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裏吸收相當的光波和太陽熱能中的能量。


    所有的能量通過微型聚變設備產生能量轉換,將每個時段吸收的能量安全存入蓄能設施保存,以此作為每棟樓獨立能源的保障,從而不會發生自然和人為原因停電,有效的保證所有集中供熱製冷和生活水溫處理完全實現自動調節。


    太陽能高效聚變傳輸板自動定時折疊。太陽板下麵是屋頂草坪和人工植被,陽光強時,它正好為植物遮蔭,陽光弱時它定時收放。既能增加城市綠化產生空氣淨化調節作用,又能產生室內節能效果。同時,也是現代建築材料的替代產物——整體構造件結構裝配式樓房的特有功能。


    整幢建築采用的新型建築構件材料輕,密度強,抗腐蝕,耐酸堿,無放射線汙染,自然風化率低。


    屋頂和牆體材料均有綠化蜂穴,綠化蜂穴的預製是經過無土栽培技術科學證明,與植物生命可循環係統數據和管理設施相匹配,使整個建築能常年包圍在綠色藤蔓之中,絕不會影響室內的濕度和建築安全。


    地板采用軟體材料,在強度達到標準承重的前提下,通過構造性減震和隔音處理,室內能耗可以降低近一倍。整個建築設計理念充分體現出人類追求生態自然,希望與環境親和共處的境界和理想。


    建築的室內是全自動化程序控製的智能服務設備體係,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喜好來設計和調節光線、溫度、濕度、通風、背景音樂等等。個別家庭申請智能機械保姆,隻要經過審批,確實符合配置標準,還會有微型智能機替代科學家室外的一些簡單勞動和采購。可以說是一種未來社會普遍生活需要的高智能模式。


    這種住宅和生活模式雖然還在實驗中。但是,它已經顯示未來房地產發展和新型材料,新工藝和建築用能源設備以及新型能源的嶄新趨勢。也是人性化和個性化住宅設計的嚐試。


    當然,高智能建築涉及到新型能源、材料的使用壽命和標準擬定還未完全成熟,麵向社會推廣的成本還不適於普通居民消費,整體造價非常昂貴。所以,國家鼓勵高科技人才優先享受科技創新成果,讓少部分科技高端人士率先住進試驗性建築,要求他們對使用功能中的不足和各項參數進行定期觀察和反饋。


    試驗型住宅的居民讓科學家來擔任,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夏博士迴國後,作為國家重點研究領域的新的領軍人物,她當然也被裝進了這幢高智能建築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悟天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紊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紊盛並收藏星悟天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