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之後布袋和尚隨即告辭,沈平淵已經看到山上宏偉的建築,整理一番上山,前方出現一名威武的將軍,手裏托著一根降魔杵。沈平淵一眼看出這個人學過玄門道法,想必是半路投身釋教的,抱拳詢問:“閣下姓字名誰?出身何地?”來人微笑還禮:“我乃佛門護法神,佛祖親封韋馱菩薩。原名韋護,曾於闡教道行天尊門下學道,薑子牙伐紂之時略有微功,與楊戩,黃天化,哪吒兄弟相稱。”沈平淵猛然記起,致歉道:“一時愚鈍,竟然忘懷了,千萬恕罪。”韋馱搖頭:“封神過後千年你方出世,記不得我沒什麽奇怪的。佛祖已經召集教下三位大士,十八位尊者等候天庭使者,真君作速登山。”沈平淵點頭,初次拜訪萬萬不能失禮。大雷音寺規模很大,高大的殿堂雄偉壯觀,香風陣陣,彩雲環繞,不時傳出悠揚的誦經之聲。山道上散落著各色花瓣,山林中青鸞彩鳳自在盤旋,鳥語花香,一片清淨祥和景象。來到山門處,瀚海麒麟自行到山間玩耍,沈平淵整衣進門,兩位護法神迎上前來,形貌十分威嚴。這兩個沈平淵倒是認得,就是世俗所傳的哼哈二將,也是出自玄門。因為佛祖已經在等候,不能多耽擱,草草見禮即穿過山門。第一重殿的四位護法神竟然是四大天王,沈平淵頗為奇怪,這四位明明在天庭供職,怎麽到這裏來了?增長天王解釋,四天王雖然出身玄門,卻被釋教的慈悲精神感動,自願前來護法,佛祖特意關照,四兄弟分身兩處供職。
來到大雄寶殿,沈平淵終於見到了佛祖,丈六金身,眉目祥和,高坐在蓮花台上,寶相莊嚴。身邊是兩位弟子,阿難,伽葉。三大士即為文殊,普賢以及與沈平淵接觸過的觀自在菩薩。十八位尊者相貌清奇,各有特點,就是世俗所傳之十八羅漢,眾聖背後都有隱隱佛光。沈平淵參拜佛祖,阿修羅感覺到佛祖的強大,飄身下拜。佛祖傳聲:“既然是玉帝差來,不必多禮。”聲音好似銅鍾,渾厚洪亮。沈平淵首先將玉帝的意思講明,佛祖當然希望今後大行本教的時候得到天庭以及玄門的支持,隆重接待就有這方麵的意思。當時決定,安排觀自在菩薩到天庭與玉帝會商。沈平淵雖然神通廣大,在天庭的地位卻不是很高,觀自在菩薩在釋教中算得上舉足輕重,如此安排已經表明了態度。既然要了解釋教,三言兩語自然不能說明什麽,佛祖讓十八位尊者展示神通,沈平淵細心觀察,十八位尊者各有神通,與玄門道法相比可謂各有千秋。展示過後佛祖提出了要求,希望沈平淵向大眾展示一下玄門神通。這個要求不好拒絕,沈平淵有些為難,這裏高明之士盡多,方才的展示十分高妙,如果比不上難免被人恥笑。自己一人無妨,被釋教看輕玄門就不好了。考慮之下隻有拿出兩種特殊的神通,首先是聚財的手段,然後拿出教祖親傳的聚光神術,這可是壓箱底的本事了。
展示過後佛祖頗為讚賞,三大士以及十八位尊者紛紛稱讚玄門手段。這時候沈平淵才算明白,教祖傳給自己聚光神術還有這一層意思,如果沒有這一門法術自己很難下台。看來教祖早就預知到今日的情形,提前作出了安排。阿修羅深感此行不虛,將父親的意思表明,羅刹國也希望接觸佛法,同時提出要求,希望佛祖能夠將阿修羅界與冥界的十八重地獄連接。對於釋教來講這是好事,接觸佛法的人越多越好。佛祖當麵應承,不過也有限製,首先是不能破壞魔界的秩序,八大夜叉王與羅刹國的爭執還要繼續下去。還有一個關鍵,魔界之門乃是大梵天王所設,不能逾越,阿修羅界與冥界連通之後也是各行其道,不能穿越。阿修羅十分歡喜,事情進行得太順利了。遺憾的是來的比較匆忙,沒帶什麽好物奉上。沈平淵也沒帶什麽禮品,這是第一次接觸,以後機會還很多。佛祖吩咐阿難,伽葉招待客人,沈平淵第一次領略到西方勝境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神奇,心裏感歎,對於世間人來講,這裏的確算得上極樂之鄉。經過短暫的休息,佛祖開始講經,沈平淵仔細聆聽,開始的時候一頭霧水,經佛祖的講解逐漸領悟一些,對釋教的了解逐步加深。阿修羅也有所收獲,心中十分歡喜。講經之後有無數花瓣飄落,清香之氣撲鼻,大眾一起讚頌,起身禮拜佛祖。講經之後佛祖安排觀自在菩薩引領沈平淵到極樂世界一行,通過財神之口宣揚效果顯然比別的人強上很多。沈平淵欣然同意,阿修羅就不必去了,這位大神具備善惡兩麵,無法進入,暫時留在靈山。
玉帝還在等候消息,沈平淵沒有過多耽擱,在極樂世界稍作停留就返迴了,雖然隻是匆匆一瞥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世界太神奇了,佛祖的慈悲心著實令人感動。迴到靈山,佛祖安排觀自在菩薩與沈平淵同行,到天庭會晤玉帝。離開靈山後沈平淵分出一個化身與阿修羅迴返聖靈宮,真身與菩薩一道前往天庭。玉帝雖然在準備賽寶大會,心裏卻一直在惦記沈平淵西天之行,賽寶大會隻不過是消遣,與釋教接觸才是關乎三界的第一大事。得知沈平淵與觀自在菩薩一同來到自然是喜出望外,馬上開始準備。沈平淵先讓天將傳信,自己在大雷音寺受到異常隆重的接待,佛祖以下三大士,十八位尊者一個不少。玉帝馬上安排,讓自己的七個女兒以及十餘名天府女仙一起到南天門迎接。隨即讓仙吏敲響金鍾玉磬,驚動各府仙神,齊集靈霄寶殿,排班接待釋教高士。這時候釋教即將大行其道的消息已經廣為流傳,各府仙神得知此事完全理解玉帝的想法,初次會見釋教高人不能失禮,大家精心修飾一番,紛紛來到靈霄寶殿。玉帝還不放心,叮囑一番才算放心。沈平淵與觀自在菩薩來到靈霄殿外,早有太白金星與四位天師迎候,菩薩合十道:“玉帝太客氣了。”太白金星上前施禮,雖然言語和氣卻要保持分寸,天庭的尊嚴一樣需要維護,不能低三下四。眾星捧月一般將菩薩接入寶殿,兩邊仙神一起施禮,菩薩還禮不迭:“各位不要如此,折殺貧僧了。”玉帝請菩薩落座,菩薩堅持不肯,靈霄寶殿上隻有玉帝一個人的座位,所謂天無二主就是這個意思。沈平淵自然一起上殿,天府仙神對他都很熟悉,由他作為天庭的代表與釋教接觸再合適不過。
沈平淵首先講述自己在大雷音寺的經曆,對佛祖的神通大加讚揚,將極樂世界描繪一番,並將釋教入世的宗旨講明。眾仙神紛紛讚歎,釋教的慈悲心確實值得尊重。菩薩自然要謙遜一番,同時誇獎沈平淵在大雷音寺施展的玄門道法。大家麵麵相覷,聚財的本事隻有趙公明一脈才能掌握,而聚光神術乃是教祖單傳,除了沈平淵怕是太上老君也沒有這個機緣。很顯然,釋教的神通高深莫測,如果不是形勢所迫沈平淵不會舍棄紫電青霜大法轉而施展這兩門法術。沈平淵又將陰陽界初會菩薩的經曆當眾講出來,眾仙神鼓掌讚頌,這位菩薩舍己渡人的慈悲心太難得了。菩薩深知,釋教要想廣為傳播需要天庭的大力協助,此番接觸就是為將來打基礎,當時提出請求,自己要在人間落足,需要一個道場。玉帝馬上察看冊籍,當時選定,將南海普陀山送與菩薩。自此後這位菩薩就被人稱為南海觀世音,神通廣大,救苦救難,在人間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大唐開國之時,因為與唐王李世民名字重疊,文章典籍都省略一字,唿為觀音菩薩,這個名字一直沿用了千百年,至今仍然盛傳天下。
辦完這件事,沈平淵仍迴聖靈宮,讓金剛童子陪伴阿修羅到人間仔細巡遊一番,自己要準備麵對新的麻煩了。原來光武帝劉秀壽終正寢,太子劉莊登基,成為東漢政權的新君主,號為漢明帝。這位皇帝乃是沈三姐的親骨肉,也就是沈平淵的親外甥,對沈平淵卻十分排斥,歸根結底,這位叱吒風雲的聖靈真君不過是一條通靈的蟒蛇而已,人為萬物之靈,豈能與蟒蛇為伍?沈三姐已經是太後了,養尊處優自不必說,卻不了解自己兒子的真實想法,也極少過問。漢明帝登基之後一切都很平穩,劉秀已經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朝野清明,四海升平。這時候觀音菩薩的影響逐漸擴大,釋教逐漸深入人心,漢明帝很感興趣,派人詳細了解一番。這一晚偶然做夢,見到一個遍體金光,高大威嚴又充滿慈祥的聖像,上朝的時候向群臣談起此事,有了解釋教的大臣迴稟,這尊聖像一定是西天佛祖,此夢乃是最大的祥瑞征兆。漢明帝大喜,馬上派人訪求高僧,搜集釋教經典。沒過多久,有兩位高僧進入洛陽準備朝見,隨行白馬馱著釋教經典,這些佛經都寫在一種貝多羅樹的樹葉上,簡稱貝葉經。漢明帝得報大喜,召集大臣舉行隆重的儀式,盛情款待兩位高僧。經過一番盤桓,了解到一些釋教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釋教,挽留兩位高僧住在洛陽。兩位高僧不想住在皇宮,提出一個新想法,在洛陽修建一所寺院,供養佛像以及貝葉經。漢明帝滿口應允,馬上派人籌劃。經過多年經營,洛陽已經十分繁華,很難找出一塊地方修建佛寺,有大臣提議,將四聖宮改為寺院。漢明帝本來就對沈平淵有看法,當時準奏,將四聖宮裏的神像移走,修整一番改成寺院,因為是白馬馱經,就定名為白馬寺,這是中華大地上第一所寺院。
這一番舉動自然驚動了在四聖宮接受人間香火的神祗,推行釋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貶低玄門就不應該了,大家為了東漢政權勞心費力,出生入死,竟然得到這樣的結果自然不甘心。因為漢明帝是沈平淵的至親,大家都到聖靈宮征求沈平淵的意見。四聖乃是執掌春夏秋冬的大神,隨便哪一位施展法力人間都無力承受。其他神祗也都具備一定神通,如果與漢明帝作對天下就會變成另一副模樣。沈平淵首先確定,漢明帝的做法確實不妥,卻沒必要施展神通與之為敵,修道者要順應天意,經過多年征戰,百姓總算迎來了太平日子,再起爭端乃是逆天之舉。釋教以慈悲大行天下,如果玄門掀起爭端將會失去百姓的支持。當然,對於漢明帝的魯莽還是要懲戒一番,否則玄門將被天下人看輕。對這個觀點大家都表示認同,就委托沈平淵一人處理。商定之後沈平淵施展神通,將東漢政權的財氣轉向民間,生財之道全部斷絕。這個舉措立竿見影,很快洛陽國庫裏多年積累的財富流向民間,朝廷用度日趨緊張。從前東漢政權根本不用為錢財發愁,漢明帝認為這些財富兩百年也花不完,沒想到一下子陷入了窘境。本來已經運轉不靈,偏偏這時候匈奴犯境,邊關征戰不斷,催討錢糧的本章一道接著一道,漢明帝一籌莫展。有大臣提議,增加賦稅以解燃眉之急,漢明帝不準,如今的稅賦標準是自己登基之初剛剛製訂的,這麽快就更改皇帝的威嚴何在?隻好想辦法籌措,沒有了財神的支持難免處處阻礙。有了財神的幫忙短短時日沈平淵就成為天下首富,一旦沒有了財運東漢朝廷立刻捉襟見肘,漢明帝忙得焦頭爛額卻沒有任何起色,茶飯不思,長籲短歎。
沈三姐並不過問朝廷的事,隻在後宮享福,感覺到每日的花銷逐步減少,心裏有些奇怪,等漢明帝請安的時候特意詢問。漢明帝將自己的苦處講述一番,沈三姐表示理解,隻是裁減後宮用度解決不了什麽問題,當時提出疑問,家裏來信,生意好得不得了,家產一翻再翻,在很多地方開設了善堂,義學,義莊,濟貧院幫助窮苦百姓。怎麽朝廷會捉襟見肘?當時出主意,讓漢明帝到四聖宮上香,請財神護佑,按理說登基之初就應該去,想必是財神怪罪。原來沈三姐居住在深宮,不知道四聖宮已經被改成寺院了。漢明帝怕母親責怪,百般推托,沈三姐不悅,斷然決定,自己親自去四聖宮上香。漢明帝無奈,隻好實話實說。沈三姐得知真相以後勃然大怒,自己的兄弟為了東漢政權出生入死,如今竟然被親外甥斷絕了香火。當時嚴辭斥責一番,提出要求,後宮用度非但不能減少還要加倍,否則就迴金陵老家去,堂堂皇家還不如平民百姓有錢,這個臉實在丟不起。漢明帝自然知道金陵沈家富甲天下,從前根本沒放在心上,如今遇到難處才意識到錢財的重要。皇親國戚是不用納稅的,雖然眼饞也沒辦法。無論如何不能讓母親離開皇宮,隻好咬牙答應下來,上朝之時難免愁眉苦臉。這些日子群臣為了籌措錢糧忙得不可開交,可惜收效甚微,總是入不敷出,上朝就向皇帝訴苦,漢明帝是愁上加愁,君臣相對束手無策。有大臣提議,金陵沈家金銀成山,珠寶盈庫,反正都是一家人,可以挪借一些暫解燃眉之急。漢明帝斷然不肯,堂堂天子豈能向一條蟒蛇低頭?想法雖然固執,可是眼下的困境如何解決,很顯然,朝廷已經失去了財神的支持。
來到大雄寶殿,沈平淵終於見到了佛祖,丈六金身,眉目祥和,高坐在蓮花台上,寶相莊嚴。身邊是兩位弟子,阿難,伽葉。三大士即為文殊,普賢以及與沈平淵接觸過的觀自在菩薩。十八位尊者相貌清奇,各有特點,就是世俗所傳之十八羅漢,眾聖背後都有隱隱佛光。沈平淵參拜佛祖,阿修羅感覺到佛祖的強大,飄身下拜。佛祖傳聲:“既然是玉帝差來,不必多禮。”聲音好似銅鍾,渾厚洪亮。沈平淵首先將玉帝的意思講明,佛祖當然希望今後大行本教的時候得到天庭以及玄門的支持,隆重接待就有這方麵的意思。當時決定,安排觀自在菩薩到天庭與玉帝會商。沈平淵雖然神通廣大,在天庭的地位卻不是很高,觀自在菩薩在釋教中算得上舉足輕重,如此安排已經表明了態度。既然要了解釋教,三言兩語自然不能說明什麽,佛祖讓十八位尊者展示神通,沈平淵細心觀察,十八位尊者各有神通,與玄門道法相比可謂各有千秋。展示過後佛祖提出了要求,希望沈平淵向大眾展示一下玄門神通。這個要求不好拒絕,沈平淵有些為難,這裏高明之士盡多,方才的展示十分高妙,如果比不上難免被人恥笑。自己一人無妨,被釋教看輕玄門就不好了。考慮之下隻有拿出兩種特殊的神通,首先是聚財的手段,然後拿出教祖親傳的聚光神術,這可是壓箱底的本事了。
展示過後佛祖頗為讚賞,三大士以及十八位尊者紛紛稱讚玄門手段。這時候沈平淵才算明白,教祖傳給自己聚光神術還有這一層意思,如果沒有這一門法術自己很難下台。看來教祖早就預知到今日的情形,提前作出了安排。阿修羅深感此行不虛,將父親的意思表明,羅刹國也希望接觸佛法,同時提出要求,希望佛祖能夠將阿修羅界與冥界的十八重地獄連接。對於釋教來講這是好事,接觸佛法的人越多越好。佛祖當麵應承,不過也有限製,首先是不能破壞魔界的秩序,八大夜叉王與羅刹國的爭執還要繼續下去。還有一個關鍵,魔界之門乃是大梵天王所設,不能逾越,阿修羅界與冥界連通之後也是各行其道,不能穿越。阿修羅十分歡喜,事情進行得太順利了。遺憾的是來的比較匆忙,沒帶什麽好物奉上。沈平淵也沒帶什麽禮品,這是第一次接觸,以後機會還很多。佛祖吩咐阿難,伽葉招待客人,沈平淵第一次領略到西方勝境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的神奇,心裏感歎,對於世間人來講,這裏的確算得上極樂之鄉。經過短暫的休息,佛祖開始講經,沈平淵仔細聆聽,開始的時候一頭霧水,經佛祖的講解逐漸領悟一些,對釋教的了解逐步加深。阿修羅也有所收獲,心中十分歡喜。講經之後有無數花瓣飄落,清香之氣撲鼻,大眾一起讚頌,起身禮拜佛祖。講經之後佛祖安排觀自在菩薩引領沈平淵到極樂世界一行,通過財神之口宣揚效果顯然比別的人強上很多。沈平淵欣然同意,阿修羅就不必去了,這位大神具備善惡兩麵,無法進入,暫時留在靈山。
玉帝還在等候消息,沈平淵沒有過多耽擱,在極樂世界稍作停留就返迴了,雖然隻是匆匆一瞥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世界太神奇了,佛祖的慈悲心著實令人感動。迴到靈山,佛祖安排觀自在菩薩與沈平淵同行,到天庭會晤玉帝。離開靈山後沈平淵分出一個化身與阿修羅迴返聖靈宮,真身與菩薩一道前往天庭。玉帝雖然在準備賽寶大會,心裏卻一直在惦記沈平淵西天之行,賽寶大會隻不過是消遣,與釋教接觸才是關乎三界的第一大事。得知沈平淵與觀自在菩薩一同來到自然是喜出望外,馬上開始準備。沈平淵先讓天將傳信,自己在大雷音寺受到異常隆重的接待,佛祖以下三大士,十八位尊者一個不少。玉帝馬上安排,讓自己的七個女兒以及十餘名天府女仙一起到南天門迎接。隨即讓仙吏敲響金鍾玉磬,驚動各府仙神,齊集靈霄寶殿,排班接待釋教高士。這時候釋教即將大行其道的消息已經廣為流傳,各府仙神得知此事完全理解玉帝的想法,初次會見釋教高人不能失禮,大家精心修飾一番,紛紛來到靈霄寶殿。玉帝還不放心,叮囑一番才算放心。沈平淵與觀自在菩薩來到靈霄殿外,早有太白金星與四位天師迎候,菩薩合十道:“玉帝太客氣了。”太白金星上前施禮,雖然言語和氣卻要保持分寸,天庭的尊嚴一樣需要維護,不能低三下四。眾星捧月一般將菩薩接入寶殿,兩邊仙神一起施禮,菩薩還禮不迭:“各位不要如此,折殺貧僧了。”玉帝請菩薩落座,菩薩堅持不肯,靈霄寶殿上隻有玉帝一個人的座位,所謂天無二主就是這個意思。沈平淵自然一起上殿,天府仙神對他都很熟悉,由他作為天庭的代表與釋教接觸再合適不過。
沈平淵首先講述自己在大雷音寺的經曆,對佛祖的神通大加讚揚,將極樂世界描繪一番,並將釋教入世的宗旨講明。眾仙神紛紛讚歎,釋教的慈悲心確實值得尊重。菩薩自然要謙遜一番,同時誇獎沈平淵在大雷音寺施展的玄門道法。大家麵麵相覷,聚財的本事隻有趙公明一脈才能掌握,而聚光神術乃是教祖單傳,除了沈平淵怕是太上老君也沒有這個機緣。很顯然,釋教的神通高深莫測,如果不是形勢所迫沈平淵不會舍棄紫電青霜大法轉而施展這兩門法術。沈平淵又將陰陽界初會菩薩的經曆當眾講出來,眾仙神鼓掌讚頌,這位菩薩舍己渡人的慈悲心太難得了。菩薩深知,釋教要想廣為傳播需要天庭的大力協助,此番接觸就是為將來打基礎,當時提出請求,自己要在人間落足,需要一個道場。玉帝馬上察看冊籍,當時選定,將南海普陀山送與菩薩。自此後這位菩薩就被人稱為南海觀世音,神通廣大,救苦救難,在人間具有無可比擬的影響力。大唐開國之時,因為與唐王李世民名字重疊,文章典籍都省略一字,唿為觀音菩薩,這個名字一直沿用了千百年,至今仍然盛傳天下。
辦完這件事,沈平淵仍迴聖靈宮,讓金剛童子陪伴阿修羅到人間仔細巡遊一番,自己要準備麵對新的麻煩了。原來光武帝劉秀壽終正寢,太子劉莊登基,成為東漢政權的新君主,號為漢明帝。這位皇帝乃是沈三姐的親骨肉,也就是沈平淵的親外甥,對沈平淵卻十分排斥,歸根結底,這位叱吒風雲的聖靈真君不過是一條通靈的蟒蛇而已,人為萬物之靈,豈能與蟒蛇為伍?沈三姐已經是太後了,養尊處優自不必說,卻不了解自己兒子的真實想法,也極少過問。漢明帝登基之後一切都很平穩,劉秀已經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朝野清明,四海升平。這時候觀音菩薩的影響逐漸擴大,釋教逐漸深入人心,漢明帝很感興趣,派人詳細了解一番。這一晚偶然做夢,見到一個遍體金光,高大威嚴又充滿慈祥的聖像,上朝的時候向群臣談起此事,有了解釋教的大臣迴稟,這尊聖像一定是西天佛祖,此夢乃是最大的祥瑞征兆。漢明帝大喜,馬上派人訪求高僧,搜集釋教經典。沒過多久,有兩位高僧進入洛陽準備朝見,隨行白馬馱著釋教經典,這些佛經都寫在一種貝多羅樹的樹葉上,簡稱貝葉經。漢明帝得報大喜,召集大臣舉行隆重的儀式,盛情款待兩位高僧。經過一番盤桓,了解到一些釋教的宗旨,做出了重大的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釋教,挽留兩位高僧住在洛陽。兩位高僧不想住在皇宮,提出一個新想法,在洛陽修建一所寺院,供養佛像以及貝葉經。漢明帝滿口應允,馬上派人籌劃。經過多年經營,洛陽已經十分繁華,很難找出一塊地方修建佛寺,有大臣提議,將四聖宮改為寺院。漢明帝本來就對沈平淵有看法,當時準奏,將四聖宮裏的神像移走,修整一番改成寺院,因為是白馬馱經,就定名為白馬寺,這是中華大地上第一所寺院。
這一番舉動自然驚動了在四聖宮接受人間香火的神祗,推行釋教完全可以理解,但是貶低玄門就不應該了,大家為了東漢政權勞心費力,出生入死,竟然得到這樣的結果自然不甘心。因為漢明帝是沈平淵的至親,大家都到聖靈宮征求沈平淵的意見。四聖乃是執掌春夏秋冬的大神,隨便哪一位施展法力人間都無力承受。其他神祗也都具備一定神通,如果與漢明帝作對天下就會變成另一副模樣。沈平淵首先確定,漢明帝的做法確實不妥,卻沒必要施展神通與之為敵,修道者要順應天意,經過多年征戰,百姓總算迎來了太平日子,再起爭端乃是逆天之舉。釋教以慈悲大行天下,如果玄門掀起爭端將會失去百姓的支持。當然,對於漢明帝的魯莽還是要懲戒一番,否則玄門將被天下人看輕。對這個觀點大家都表示認同,就委托沈平淵一人處理。商定之後沈平淵施展神通,將東漢政權的財氣轉向民間,生財之道全部斷絕。這個舉措立竿見影,很快洛陽國庫裏多年積累的財富流向民間,朝廷用度日趨緊張。從前東漢政權根本不用為錢財發愁,漢明帝認為這些財富兩百年也花不完,沒想到一下子陷入了窘境。本來已經運轉不靈,偏偏這時候匈奴犯境,邊關征戰不斷,催討錢糧的本章一道接著一道,漢明帝一籌莫展。有大臣提議,增加賦稅以解燃眉之急,漢明帝不準,如今的稅賦標準是自己登基之初剛剛製訂的,這麽快就更改皇帝的威嚴何在?隻好想辦法籌措,沒有了財神的支持難免處處阻礙。有了財神的幫忙短短時日沈平淵就成為天下首富,一旦沒有了財運東漢朝廷立刻捉襟見肘,漢明帝忙得焦頭爛額卻沒有任何起色,茶飯不思,長籲短歎。
沈三姐並不過問朝廷的事,隻在後宮享福,感覺到每日的花銷逐步減少,心裏有些奇怪,等漢明帝請安的時候特意詢問。漢明帝將自己的苦處講述一番,沈三姐表示理解,隻是裁減後宮用度解決不了什麽問題,當時提出疑問,家裏來信,生意好得不得了,家產一翻再翻,在很多地方開設了善堂,義學,義莊,濟貧院幫助窮苦百姓。怎麽朝廷會捉襟見肘?當時出主意,讓漢明帝到四聖宮上香,請財神護佑,按理說登基之初就應該去,想必是財神怪罪。原來沈三姐居住在深宮,不知道四聖宮已經被改成寺院了。漢明帝怕母親責怪,百般推托,沈三姐不悅,斷然決定,自己親自去四聖宮上香。漢明帝無奈,隻好實話實說。沈三姐得知真相以後勃然大怒,自己的兄弟為了東漢政權出生入死,如今竟然被親外甥斷絕了香火。當時嚴辭斥責一番,提出要求,後宮用度非但不能減少還要加倍,否則就迴金陵老家去,堂堂皇家還不如平民百姓有錢,這個臉實在丟不起。漢明帝自然知道金陵沈家富甲天下,從前根本沒放在心上,如今遇到難處才意識到錢財的重要。皇親國戚是不用納稅的,雖然眼饞也沒辦法。無論如何不能讓母親離開皇宮,隻好咬牙答應下來,上朝之時難免愁眉苦臉。這些日子群臣為了籌措錢糧忙得不可開交,可惜收效甚微,總是入不敷出,上朝就向皇帝訴苦,漢明帝是愁上加愁,君臣相對束手無策。有大臣提議,金陵沈家金銀成山,珠寶盈庫,反正都是一家人,可以挪借一些暫解燃眉之急。漢明帝斷然不肯,堂堂天子豈能向一條蟒蛇低頭?想法雖然固執,可是眼下的困境如何解決,很顯然,朝廷已經失去了財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