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體隆起於太白山山腰位置,製造一片寬廣的平地。</p>


    和原來的太白山相比,嶽鎮山控製地底隆起的部分,四周是幾乎是呈筆直的陡峭岩石崖壁,仿佛刀削斧砍似的,如此景象,用鬼斧神工來描繪,隻能說是寫實描寫。</p>


    在平地的東邊,由岩石台階構成一條蜿蜒盤旋的通天之路。</p>


    此岩石台階直通山下平緩地帶,岩石台階的兩側,是陡峭的山脊,岩石台階每隔幾公裏的位置,便會設置一座石質觀景台。</p>


    整條石質台階,從山底到山上,期間跨越十幾公裏的距離。</p>


    泰山十八盤的垂直高度僅有四百米,而嶽鎮山人為創造的這條石質台階通道,其垂直落差在兩千米左右,沿著石階可穿梭山澗變化的雲霧。</p>


    在濃霧之時,這條石質台階通道仿佛天路一般,直達雲端之上的天空之城。</p>


    每日太陽升起之時,東方三千紫氣東來。</p>


    於山門前麵呈現出聖人之象。</p>


    山門駐地主體成型之後,嶽鎮山再次使用龍脈分身的另一個能力,名為大地沃土。</p>


    《大地沃土》</p>


    品質:藍色</p>


    介紹:由地底龍脈繼承而來的天賦能力,可分解物質能量,提升大地土壤的品質,孕育萬千生靈,賦予生機造化。</p>


    ......</p>


    原本的太白山山頂位置,分布著大小不等的棱角狀礫塊遍布,複蓋山梁及台原,連成一片,狀似石塊構成的海洋、河流。</p>


    這些碎石形成於冰川遺跡,有冰川運動留下的自然現象。</p>


    像這樣的石質土地,生機缺乏,再加上高海拔,一般的植物在這地方也活不下去。</p>


    因此嶽鎮山發動龍脈分身的能力,來改造門派駐地這片區域的土壤結構。</p>


    把這片區域的碎石,變成營養豐富的土地。</p>


    最後,嶽鎮山在門派駐地的中央,布下八方聚水大陣,此陣連接秦嶺山脈內部的靈氣循環係統,隻要嶽鎮山創造的靈脈循環係統保持完好,這門陣法便可以永久運行下去。</p>


    八方聚水大陣可吸納方圓近百公裏範圍內的水霧雲氣。</p>


    而秦嶺山脈又是神州南北氣候的分割線,不管是北方來的冷空氣,亦或者是南方來的季風雲團,都將匯聚於秦嶺山脈的兩側。</p>


    這些雲霧中攜帶大量水汽,水汽通過陣法補充至中央的湖泊裏麵,在湖泊底部形成密密麻麻的泉眼,源源不斷的生成流水,補充在湖泊之中。</p>


    有水源補充的情況下,原本靜止的湖泊便活了過來。</p>


    多餘的水流向外圍的懸崖峭壁,分別一南一北朝著太白山兩側而去,最終沿著筆直的山崖墜落至上下,在門派邊緣位置形成兩處巨大的瀑布。</p>


    高達一兩千米的落差,這是真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p>


    高山湖泊中混合分富靈氣的活水,從太白山開始,滋潤秦嶺山脈兩側的生靈萬物,從太白山山頂流出的這兩道活水源頭,見分別注入黃河水係,以及長江水係。</p>


    山水風雲,四季變換。</p>


    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完善之後,接下來,便是在此基礎上,搭建上層建築。</p>


    山石自動演化成為各種凋梁畫棟的建築。</p>


    平整的土地上麵,仿佛樹木生長一般,從地底長出無數的亭台閣樓。</p>


    沿著駐地中心的湖泊,閣樓錯落有致。</p>


    掌握物質變化的龍脈分身,甚至還能改變石質建築的質地,把原本的石質簡直,轉化成為玉質建築,各種色彩的寶石美玉,成為磚瓦一般的材料。</p>


    </p>


    當然,這種變化僅僅是物質元素的組合變化,並不涉及靈氣參與。</p>


    即便是潔白無瑕的漢白玉,也不過是凡物而已。</p>


    在修行者眼中,也就是樣子貨。</p>


    修行界中用來盛放丹藥的玉瓶,其實是靈玉製作的。</p>


    嶽鎮山在太白山主峰位置大興土木改造天地之時,生活在太白山附近的無數散修早已被驚動,山川易型的奇觀,百裏之外都可以看見。</p>


    這些散修自然也不例外。</p>


    太白山這邊雖然沒有大的門派,但也有不少散修。</p>


    整個太白山範圍內,十裏一寺,五裏一廟。</p>


    隱居在此的道士很多。</p>


    當然,除了道士之外,也還有佛門修士,以及儒家弟子。</p>


    太白山範圍內,有淩霄殿這樣的道觀,也有顯洞寺、蓮花觀等佛門駐地,而儒家也有橫渠書院,以及文公廟等駐地。</p>


    整個太白山地區,有儒釋道三教合流的趨勢。</p>


    而位於這片區域的修士,也被嶽鎮山的大手筆所驚動。</p>


    各地道觀廟宇中的散修,紛紛朝太白山主峰這邊趕來。</p>


    “白道長!</p>


    ”</p>


    “好久不見,道長修為越發深不可測。”</p>


    “嗯!?”</p>


    這名姓白的道長,名為白道古,乃樓觀派弟子。</p>


    樓觀派的開創人是周代函穀關令尹喜。</p>


    因尹喜在此修道,結草為樓,以觀星望氣,故名為樓觀。</p>


    白道古發現來人是一位和尚,此人乃釋靈和尚。</p>


    就隱居在白道古十裏之外的蓮花觀中。</p>


    “比不得釋靈方丈你,蓮花觀在你的主持下,香火越加鼎盛。”</p>


    “上次路過,你們廟裏還為佛祖重塑了金身。”</p>


    “想必釋靈方丈不日就能自覺,修成羅漢金身。”</p>


    “唉,白道長你還是耿耿於懷啊!”</p>


    “為佛祖重塑金身,此乃信徒自發行為,與和尚我沒有任何關係。”</p>


    “倒是眼前的登仙路,是你們仙道手段所為。”</p>


    “難道你們師祖顯靈不成?”</p>


    兩人麵前的登仙路,便是嶽鎮山使用龍脈分身製造的石質台階通道。</p>


    在台階起始位置,豎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麵留有登仙路三個篆體文字。</p>


    釋靈懷疑這大手筆,乃是某位仙道老祖顯靈。</p>


    而樓觀派的可能是最大的,傳說道教老子曾在此地傳道,而樓觀派祖師尹喜便是在此地得到老子真傳,從而開創樓觀派一脈,算起來,樓觀派還是老子的徒子徒孫。</p>


    老子傳下道德經後,百年騎著青牛,消失在函穀關。</p>


    傳言老子已經飛升上界,可惜外人終究不得真相。</p>


    而眼前改天換地的奇觀,估計隻有傳說中的仙人,才有此手段。</p>


    因此,釋靈才會有此誤會。</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之我能無限轉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繪風摹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繪風摹雨並收藏民國之我能無限轉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