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點,軋鋼廠,蘇誠提前下班了,他可不是曠工,他今天早上六點多就到廠裏上班了,</p>
這會兒工作也有八個小時了,隻要跟保衛科的後勤說下,讓他們登記下情況就成,</p>
作為領導,靈活調控自己的工作時間,誰也挑不出毛病,</p>
但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他正常上班的時間跟廠裏的工人一樣,</p>
都是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中午有一個半鍾的休息時間,標準的八小時工作製,</p>
</p>
可不比後世,也是說八小時製的上班時間,但總是動不動就要加班,</p>
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都是常態。</p>
早先在廠裏的時候,蘇誠去人事部找胡主任開了張房子的分配證明,</p>
這會兒提早下班是為了去街道辦拿房子的鑰匙,並登記落實。</p>
接待蘇誠的還是街道辦的劉主任,劉愛紅似乎熱情的有點過頭了,</p>
上趕著幫蘇誠辦居住證明也就算了,還想要邀請蘇誠去她家裏吃飯。</p>
蘇誠婉拒了,自己求人辦事,請吃飯也得他請啊是不。</p>
將房子的事情搞定後,趁著還有時間,蘇誠又在附近的菜市場買了點菜,</p>
迴到四合院的時候,也已經五點多了。</p>
剛踏進前院,便看見劉家的嬌小媳婦正攙扶著一個老太在院子裏散步,</p>
老人形同枯槁,白發稀疏,滿是皺紋的臉上,布滿了老年斑,</p>
被攙扶著走兩步路,便已是氣喘籲籲。</p>
這是劉家奶奶,七十多歲,蘇誠記憶中她離開四合院去參軍的時候,</p>
這劉家奶奶身子骨還算硬朗,不過十年的光景,卻已是日薄西山的姿態。</p>
“劉奶奶!”</p>
蘇誠上前,喊了對方一句,老人抬頭看了一眼蘇誠,張了張嘴吃力的說道,</p>
“你是蘇誠,後院老太太家的?”</p>
蘇誠點了點頭,關心的問道,</p>
“劉奶奶,是我。您身子骨還好吧?”</p>
“都半截入土了。”</p>
劉家奶奶感慨的說道,</p>
“隻是苦了你二根叔他們,為了照顧我這老太婆,自己工作都這麽累了,有點好的吃食都還緊著我,一家子在邊上啃窩窩頭。”</p>
一旁攙扶著劉家奶奶的小媳婦兒聽到老人的話,勸慰道,</p>
“奶奶,您瞎說什麽呢,您可是咱們家的老祖宗,吃好點不是應該的嗎?”</p>
蘇誠打量了一眼劉家小媳婦兒,身材幹瘦,稚嫩的臉上有菜色,明顯是營養不足,</p>
也是接過對方的話茬跟著寬慰劉家奶奶道,“劉奶奶,您孫媳婦兒說得沒錯,您辛苦了一輩子,也該享福了。”</p>
劉家奶奶露出苦笑道,</p>
“咱就沒這命,隻求能少拖累兒孫們就好。”</p>
蘇誠勸慰道,</p>
“您呐,就放寬心,兒孫自有兒孫福,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p>
一旁的劉家孫媳婦也是跟著說道,</p>
“奶奶,蘇誠兄弟是領導,說的話總歸沒錯,您就別想太多,日子總是會慢慢好起來的。”</p>
跟著三人又寒暄了幾句,都是一些家常,隨後蘇誠便離開了,</p>
到了後院,蘇誠來到了他家旁邊的那間大屋子,</p>
按照以前大戶人家的格局來看,他家邊上的那間不到三十平的屋子就是丫鬟住的,</p>
而這間緊挨著他們家的便是主人房了。</p>
還沒進屋,瞧著也得有五十來平,蘇誠拿出鑰匙,試了試門口的鎖頭,</p>
卻發現怎麽都打不開,隻當是這屋子的鎖頭裏麵生鏽了,也沒多想。</p>
至於去找街道辦,也沒那個必要,迴頭自己找人把鎖撬開就是了。</p>
現在也到了飯點了,這事明天再弄也不遲。</p>
迴到自個屋裏頭,老太太腿腳不便,蘇誠讓老太太在床上躺著,蘇誠自己開始張羅起晚飯,</p>
不一會兒的功夫,倒也做了兩個菜,味道的話,也勉強湊合吧。</p>
扶起老太太坐到桌邊,蘇誠給老太太打了碗白粥,奶孫兩人便吃了起來。</p>
也就趁著這會兒的功夫,蘇誠說了下房子的事情,老太太得知旁邊那屋就是蘇誠分配到的房子後,臉上笑容就沒停過。</p>
蘇誠隨後又問了下前院劉二根家的情況,老太太這才斂起了笑容想了想道,</p>
“你二根叔家那是真的困難,一家好幾口人,都靠著他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前些年他那大兒子都二十好幾了,連一個上門說親的都沒有,無奈下隻能找了個鄉下的丫頭,連娶媳婦兒的錢都還是東拚西湊借來的。他那二兒子二十出頭,前幾年跟了個木匠學手藝,知道家裏的條件沒法再幫他娶上媳婦兒,幹脆就做了那木匠的倒插門女婿。”</p>
見老太太說道劉二根家的兩個兒子,蘇誠是有印象的。</p>
劉二根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劉新民,跟他差不多的年紀,以前也是一個大院的,雖然沒玩到一起,但也有點交情,平時碰上也能聊上幾句。</p>
二兒子叫劉興國,比他要小上四五歲,平時碰見了也會‘蘇誠哥蘇誠哥’的喊上兩句。</p>
而劉二根則是廠裏的二級鍛工,每個月領三十出頭的工資,別看這工資還不少,但全家就他一人有工資領,這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自然過得非常困難。</p>
這年頭雖然有五塊錢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個月口糧的說法,但那吃的都是最差的棒子麵,劉二根家差不多就是這種情況了。</p>
而且後麵大兒子娶的媳婦兒,因為是鄉下戶口,吃不上城裏的商品糧,這日子就更加困難了。</p>
這裏順便說下賈家,一家五口人,都是城市戶口(秦淮茹接替了丈夫的崗位,也是城市戶口了),轉正後每個月領著二十七塊五的工資,其實也就剛好養活一大家子,如果沒傻柱的飯盒跟工資接濟,她家其實也比劉二根家好不了多少。</p>
老太太隨後又感慨道,</p>
“誠子,你從黑土地迴來應該也有自己的積蓄,現在又成了廠裏的領導,分配給了這麽大一間房子,奶奶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出頭了。可你劉奶奶就沒這個命了,我前幾天還跟她在院子裏走動,她比我還要小上幾歲,但身子骨卻越來越差了,吃喝都得人伺候著了,走兩步都必須得人攙扶著才行。”</p>
跟著老太太用著商量的語氣問道,</p>
“誠子,咱現在也不缺吃的,你又舍不得讓奶奶吃棒子麵,咱屋裏頭還剩下十來斤的棒子麵,咱再湊合點大米白麵給你二根叔家送過去怎麽樣?”</p>
這年頭的糧食都是定量的,這個月吃完就隻能等下個月了,所以老太太才會征詢蘇城的意見。</p>
蘇誠點了點頭,沒有拒絕,他手裏存有不少全國的通用糧票,暫時不用擔心城裏商品糧的定量問題,既然老太太都開口了,也知道對方確實是太困難了,又是大院的鄰居,救急不救窮,照拂下也是應該的,便道,</p>
“行,奶奶,都聽您的。等會吃完飯,我找個布袋裝點糧食過去給二根叔他們家。”</p>
這會兒工作也有八個小時了,隻要跟保衛科的後勤說下,讓他們登記下情況就成,</p>
作為領導,靈活調控自己的工作時間,誰也挑不出毛病,</p>
但長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他正常上班的時間跟廠裏的工人一樣,</p>
都是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半,中午有一個半鍾的休息時間,標準的八小時工作製,</p>
</p>
可不比後世,也是說八小時製的上班時間,但總是動不動就要加班,</p>
每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都是常態。</p>
早先在廠裏的時候,蘇誠去人事部找胡主任開了張房子的分配證明,</p>
這會兒提早下班是為了去街道辦拿房子的鑰匙,並登記落實。</p>
接待蘇誠的還是街道辦的劉主任,劉愛紅似乎熱情的有點過頭了,</p>
上趕著幫蘇誠辦居住證明也就算了,還想要邀請蘇誠去她家裏吃飯。</p>
蘇誠婉拒了,自己求人辦事,請吃飯也得他請啊是不。</p>
將房子的事情搞定後,趁著還有時間,蘇誠又在附近的菜市場買了點菜,</p>
迴到四合院的時候,也已經五點多了。</p>
剛踏進前院,便看見劉家的嬌小媳婦正攙扶著一個老太在院子裏散步,</p>
老人形同枯槁,白發稀疏,滿是皺紋的臉上,布滿了老年斑,</p>
被攙扶著走兩步路,便已是氣喘籲籲。</p>
這是劉家奶奶,七十多歲,蘇誠記憶中她離開四合院去參軍的時候,</p>
這劉家奶奶身子骨還算硬朗,不過十年的光景,卻已是日薄西山的姿態。</p>
“劉奶奶!”</p>
蘇誠上前,喊了對方一句,老人抬頭看了一眼蘇誠,張了張嘴吃力的說道,</p>
“你是蘇誠,後院老太太家的?”</p>
蘇誠點了點頭,關心的問道,</p>
“劉奶奶,是我。您身子骨還好吧?”</p>
“都半截入土了。”</p>
劉家奶奶感慨的說道,</p>
“隻是苦了你二根叔他們,為了照顧我這老太婆,自己工作都這麽累了,有點好的吃食都還緊著我,一家子在邊上啃窩窩頭。”</p>
一旁攙扶著劉家奶奶的小媳婦兒聽到老人的話,勸慰道,</p>
“奶奶,您瞎說什麽呢,您可是咱們家的老祖宗,吃好點不是應該的嗎?”</p>
蘇誠打量了一眼劉家小媳婦兒,身材幹瘦,稚嫩的臉上有菜色,明顯是營養不足,</p>
也是接過對方的話茬跟著寬慰劉家奶奶道,“劉奶奶,您孫媳婦兒說得沒錯,您辛苦了一輩子,也該享福了。”</p>
劉家奶奶露出苦笑道,</p>
“咱就沒這命,隻求能少拖累兒孫們就好。”</p>
蘇誠勸慰道,</p>
“您呐,就放寬心,兒孫自有兒孫福,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p>
一旁的劉家孫媳婦也是跟著說道,</p>
“奶奶,蘇誠兄弟是領導,說的話總歸沒錯,您就別想太多,日子總是會慢慢好起來的。”</p>
跟著三人又寒暄了幾句,都是一些家常,隨後蘇誠便離開了,</p>
到了後院,蘇誠來到了他家旁邊的那間大屋子,</p>
按照以前大戶人家的格局來看,他家邊上的那間不到三十平的屋子就是丫鬟住的,</p>
而這間緊挨著他們家的便是主人房了。</p>
還沒進屋,瞧著也得有五十來平,蘇誠拿出鑰匙,試了試門口的鎖頭,</p>
卻發現怎麽都打不開,隻當是這屋子的鎖頭裏麵生鏽了,也沒多想。</p>
至於去找街道辦,也沒那個必要,迴頭自己找人把鎖撬開就是了。</p>
現在也到了飯點了,這事明天再弄也不遲。</p>
迴到自個屋裏頭,老太太腿腳不便,蘇誠讓老太太在床上躺著,蘇誠自己開始張羅起晚飯,</p>
不一會兒的功夫,倒也做了兩個菜,味道的話,也勉強湊合吧。</p>
扶起老太太坐到桌邊,蘇誠給老太太打了碗白粥,奶孫兩人便吃了起來。</p>
也就趁著這會兒的功夫,蘇誠說了下房子的事情,老太太得知旁邊那屋就是蘇誠分配到的房子後,臉上笑容就沒停過。</p>
蘇誠隨後又問了下前院劉二根家的情況,老太太這才斂起了笑容想了想道,</p>
“你二根叔家那是真的困難,一家好幾口人,都靠著他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前些年他那大兒子都二十好幾了,連一個上門說親的都沒有,無奈下隻能找了個鄉下的丫頭,連娶媳婦兒的錢都還是東拚西湊借來的。他那二兒子二十出頭,前幾年跟了個木匠學手藝,知道家裏的條件沒法再幫他娶上媳婦兒,幹脆就做了那木匠的倒插門女婿。”</p>
見老太太說道劉二根家的兩個兒子,蘇誠是有印象的。</p>
劉二根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劉新民,跟他差不多的年紀,以前也是一個大院的,雖然沒玩到一起,但也有點交情,平時碰上也能聊上幾句。</p>
二兒子叫劉興國,比他要小上四五歲,平時碰見了也會‘蘇誠哥蘇誠哥’的喊上兩句。</p>
而劉二根則是廠裏的二級鍛工,每個月領三十出頭的工資,別看這工資還不少,但全家就他一人有工資領,這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自然過得非常困難。</p>
這年頭雖然有五塊錢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個月口糧的說法,但那吃的都是最差的棒子麵,劉二根家差不多就是這種情況了。</p>
而且後麵大兒子娶的媳婦兒,因為是鄉下戶口,吃不上城裏的商品糧,這日子就更加困難了。</p>
這裏順便說下賈家,一家五口人,都是城市戶口(秦淮茹接替了丈夫的崗位,也是城市戶口了),轉正後每個月領著二十七塊五的工資,其實也就剛好養活一大家子,如果沒傻柱的飯盒跟工資接濟,她家其實也比劉二根家好不了多少。</p>
老太太隨後又感慨道,</p>
“誠子,你從黑土地迴來應該也有自己的積蓄,現在又成了廠裏的領導,分配給了這麽大一間房子,奶奶的苦日子也算是熬出頭了。可你劉奶奶就沒這個命了,我前幾天還跟她在院子裏走動,她比我還要小上幾歲,但身子骨卻越來越差了,吃喝都得人伺候著了,走兩步都必須得人攙扶著才行。”</p>
跟著老太太用著商量的語氣問道,</p>
“誠子,咱現在也不缺吃的,你又舍不得讓奶奶吃棒子麵,咱屋裏頭還剩下十來斤的棒子麵,咱再湊合點大米白麵給你二根叔家送過去怎麽樣?”</p>
這年頭的糧食都是定量的,這個月吃完就隻能等下個月了,所以老太太才會征詢蘇城的意見。</p>
蘇誠點了點頭,沒有拒絕,他手裏存有不少全國的通用糧票,暫時不用擔心城裏商品糧的定量問題,既然老太太都開口了,也知道對方確實是太困難了,又是大院的鄰居,救急不救窮,照拂下也是應該的,便道,</p>
“行,奶奶,都聽您的。等會吃完飯,我找個布袋裝點糧食過去給二根叔他們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