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看待我們如父母看待親生兒女,隻要誠心悔過,沒有什麽過錯是不可原諒的。”多米尼克的聲音愈發溫和。
他是謹慎的探索者,在含糊隱晦言語構成的心靈迷宮中摸索,接近某種一觸即走的事物。
在筐匠有所動搖、準備袒露心扉瞬間,那東西顯露出不成概念的掠影,沒等他仔細思考,就從支離破碎的信息間隱去了。
或許腔調起伏的一個發音、狀似無意的一次蹙眉,隱喻般地暗示它曾在那裏。
“將那些覺得無法背負的重擔交給祂吧,因主比你更理解你的掙紮,每句話、每個詞,祂都會聽見。”
迴過神來時,手掌已經搭在對方肩上,似是沉穩溫和的鼓勵,抑或推著人走出第一步。
“我的父親,他可能做出了些侵擾亡者安寧的舉動。”說出這句話仿佛消耗了全身的力氣,小約翰把臉埋進雙臂,整個人佝僂起來。
菲爾德機警地查看四周,確保沒人從附近經過。
“為什麽說可能?”
“我沒有親眼看到,但他那段時間……很怪異。”
不像兒子描述父親,語言中的情感色彩在變化、以他自己都沒注意到的速度失溫,滑向陌生人般的疏離、甚至些許畏懼。
特立獨行的家族成員、天賦異稟的匠人、令孩子驕傲的父親,這些標簽都被撕去後,剩下的是令家人都覺得不可理喻的陌生舉止。
“我沒法跟您形容,他和往常那樣成天編著東西,但就有什麽變了,對他而言不再是工作,而是一件讓人入迷的事情。”
小約翰在臉上抹了一把,重新抬起頭,看向房屋老舊但結實的頂部,“現在用的屋頂也是他親手做的。”
“抱歉說遠了,我隻是想讓您知道,雖然他原本就比較孤僻,但並不是那樣的人。”
“我明白你的意思,即便聖彼得也曾三次否認是我主門徒,以普通人的脆弱,因外界誘惑一時迷失也正常,無非是善良的靈魂短暫蒙塵罷了。”
“謝謝、謝謝,感謝您。”
身邊的修士背光而坐,寧靜的麵容與自己一同浸沒在陰影中,背後投來的光線順身體輪廓散開,勾勒出一圈柔和而朦朧的光暈。
小約翰看著幾乎要落淚了,那件事帶來的壓力似乎比想象中還要大得多。
反複保證下,他終於願意向天父侍者開口,撕開記憶一角,讓其中積蓄已久的黑暗迷霧流出。
即便過去數年,有些細節仍像昨日剛經曆過一樣清晰。
那是個陰雲密布的午後,終日埋頭處理枝條的父親突然停了下來,少見地因為進食和睡眠外的原因將視線從那一個個盤曲擴展的螺旋間移開。
他已經太久沒有長時間站立走動過了,采集原料、售賣成品的活都交給了兒子,常常一整天都不踏出屋子一步,從早到晚地忙碌,成品堆滿了半個屋子。
小約翰曾試過勸他,隻收獲了無意義的沉默。有時夜間驚醒,也會聽到枝條彎折扭曲的輕微聲響,家裏當然不會在夜間浪費蠟燭,無法想象父親為什麽又是怎麽完成的編織。
或許和手中軟枝一樣彎曲弓起的背部、肩肘僵硬而腕指格外柔韌靈活的雙手就是答案。
布滿血絲的眼球深陷眶中,眼瞳因為在昏暗環境工作太久而擴散,有時卻異常明亮,帶著一種窺視某種秘密後點燃的光芒。可他幾乎不出門與人交流,所有得知的事情都來自小約翰轉述。
都是些泛善可陳的村莊瑣事,最近誰家生了孩子、誰又好運接到了活、有哪個大家叫得上名的人去世。
父親隻是安靜聽著,不置一言。
就在那天,很突然的,他離開壓出凹痕的自製椅子,從堆積如山的筐裏挑出一個,拿上鏽跡斑斑的鐵鍬,說要出去一趟。
起初小約翰沒想多,父親主動願意出去走走不是壞事,也許是個好轉的信號。
他趁機收拾了一遍父親常坐的地方,收集小根斷枝點火烘熱晚餐麵包,坐在門口等待。
秋收後的荒蕪田地布滿尖銳麥茬,淅淅瀝瀝的雨點落下,逐漸密集,雲層愈發陰沉,濕潤腐敗的風從山間刮來,卷起草梗,又將其無聲息地拋向遠方,風中帶著植物殘骸發酵的酸味。
他開始感到擔心,已經轉變為黑灰色的積雨雲堆疊交錯,模糊晨昏界限,在高空狂風的推搡下緩慢滾動,讓人想起屋子新造的頂棚:稠密、昏暗,細看能發現不易察覺的水渦狀深沉紋理。
是大雨的前兆,本地居民最是熟悉這種天氣,隻要不是手頭有什麽無論如何都放不下的事,都會加緊找地方躲避。
人們成群返迴的喧鬧響起又消失,爐膛裏的火星熄滅,天色完全轉暗。
磅礴大雨鉛板般墜落,他叫上鄰居和好友試圖外出尋找,但雨中完全點不起明火照明,能見距離不到兩步遠,連唿喚的嗓音都被水聲吞沒,險些走散。
所有人很快被逼迴來,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祈禱奇跡發生。
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煎熬,隻記得接連炸響的雷聲。也許是心理作用,他總覺得那雷聲與平時不同,缺乏規律,更為頻繁可怖,每次響起都會引起身體的下意識顫抖。
終於,大約是後半夜,所有人不再抱希望、準備等第二天雨停再做考慮時,父親迴來了。
滿身泥水,浸透的鞋子每一步都發出沉悶的吮吸聲,被糊狀的地麵抓住,像是要把人拉迴雨裏。
在那個瘋狂的雨夜裏,他連滑倒的擦傷都沒有,在眾目睽睽下推開門,抓著裝了什麽的藤筐,要求所有人離開屋子,包括自己的兒子在內。
這讓家裏與周圍本就不熟絡的關係降到了冰點,以至於石匠指責老約翰毀壞墓地時,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說幾句好話。
甚至早有消息從在場的人口中傳出,認為他急著驅趕所有人,就是為了處理贓物。
至於那個筐,等小約翰第二天從好心的鄰居家返迴時,裏麵除了凝固的汙泥,已經空無一物。
“我當時不該離開的,即使父親真做錯了什麽,我也應該強行留下來,勸他悔改。”
“也就是說,哪怕是你,也沒法確定他是不是真的做了打擾亡者的舉動?”
“是的,他什麽都沒說,不久後的另一次雨天外出後就再也沒迴來,我們隻發現了他留下的筐,旁邊山穀裏也沒找到屍體。”小約翰抓著蓬亂的頭發,整個算不上結局的結局讓他始終無法釋懷。
他至今仍覺得,如果那一晚沒有因為莫名的恐懼逃避,而是留下勸導,事情發展可能就有所不同。
“可能是他覺得忍受不了鎮裏的看法,所以離開了嗎?”
“除了背筐,他幾乎什麽都沒帶,能去哪裏呢?”
整件事散發著一股奇怪味道,多米尼克隱隱覺得自己抓住了什麽,就差最後一層紙的距離。
“關於那個晚上,你還記得什麽嗎?”
“很黑.”莫名的恐懼在醞釀,多米尼克能感覺到手掌下的肩膀開始顫抖,像迴到了那個夜晚,然而連敘述者也說不出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麽。
黑暗確實可怕,但也不至於讓成年人如此畏懼。
“整晚的雷聲,我們沒有見到哪怕一次電光。”
好像有什麽無形的東西,在咆哮、吞噬。
他是謹慎的探索者,在含糊隱晦言語構成的心靈迷宮中摸索,接近某種一觸即走的事物。
在筐匠有所動搖、準備袒露心扉瞬間,那東西顯露出不成概念的掠影,沒等他仔細思考,就從支離破碎的信息間隱去了。
或許腔調起伏的一個發音、狀似無意的一次蹙眉,隱喻般地暗示它曾在那裏。
“將那些覺得無法背負的重擔交給祂吧,因主比你更理解你的掙紮,每句話、每個詞,祂都會聽見。”
迴過神來時,手掌已經搭在對方肩上,似是沉穩溫和的鼓勵,抑或推著人走出第一步。
“我的父親,他可能做出了些侵擾亡者安寧的舉動。”說出這句話仿佛消耗了全身的力氣,小約翰把臉埋進雙臂,整個人佝僂起來。
菲爾德機警地查看四周,確保沒人從附近經過。
“為什麽說可能?”
“我沒有親眼看到,但他那段時間……很怪異。”
不像兒子描述父親,語言中的情感色彩在變化、以他自己都沒注意到的速度失溫,滑向陌生人般的疏離、甚至些許畏懼。
特立獨行的家族成員、天賦異稟的匠人、令孩子驕傲的父親,這些標簽都被撕去後,剩下的是令家人都覺得不可理喻的陌生舉止。
“我沒法跟您形容,他和往常那樣成天編著東西,但就有什麽變了,對他而言不再是工作,而是一件讓人入迷的事情。”
小約翰在臉上抹了一把,重新抬起頭,看向房屋老舊但結實的頂部,“現在用的屋頂也是他親手做的。”
“抱歉說遠了,我隻是想讓您知道,雖然他原本就比較孤僻,但並不是那樣的人。”
“我明白你的意思,即便聖彼得也曾三次否認是我主門徒,以普通人的脆弱,因外界誘惑一時迷失也正常,無非是善良的靈魂短暫蒙塵罷了。”
“謝謝、謝謝,感謝您。”
身邊的修士背光而坐,寧靜的麵容與自己一同浸沒在陰影中,背後投來的光線順身體輪廓散開,勾勒出一圈柔和而朦朧的光暈。
小約翰看著幾乎要落淚了,那件事帶來的壓力似乎比想象中還要大得多。
反複保證下,他終於願意向天父侍者開口,撕開記憶一角,讓其中積蓄已久的黑暗迷霧流出。
即便過去數年,有些細節仍像昨日剛經曆過一樣清晰。
那是個陰雲密布的午後,終日埋頭處理枝條的父親突然停了下來,少見地因為進食和睡眠外的原因將視線從那一個個盤曲擴展的螺旋間移開。
他已經太久沒有長時間站立走動過了,采集原料、售賣成品的活都交給了兒子,常常一整天都不踏出屋子一步,從早到晚地忙碌,成品堆滿了半個屋子。
小約翰曾試過勸他,隻收獲了無意義的沉默。有時夜間驚醒,也會聽到枝條彎折扭曲的輕微聲響,家裏當然不會在夜間浪費蠟燭,無法想象父親為什麽又是怎麽完成的編織。
或許和手中軟枝一樣彎曲弓起的背部、肩肘僵硬而腕指格外柔韌靈活的雙手就是答案。
布滿血絲的眼球深陷眶中,眼瞳因為在昏暗環境工作太久而擴散,有時卻異常明亮,帶著一種窺視某種秘密後點燃的光芒。可他幾乎不出門與人交流,所有得知的事情都來自小約翰轉述。
都是些泛善可陳的村莊瑣事,最近誰家生了孩子、誰又好運接到了活、有哪個大家叫得上名的人去世。
父親隻是安靜聽著,不置一言。
就在那天,很突然的,他離開壓出凹痕的自製椅子,從堆積如山的筐裏挑出一個,拿上鏽跡斑斑的鐵鍬,說要出去一趟。
起初小約翰沒想多,父親主動願意出去走走不是壞事,也許是個好轉的信號。
他趁機收拾了一遍父親常坐的地方,收集小根斷枝點火烘熱晚餐麵包,坐在門口等待。
秋收後的荒蕪田地布滿尖銳麥茬,淅淅瀝瀝的雨點落下,逐漸密集,雲層愈發陰沉,濕潤腐敗的風從山間刮來,卷起草梗,又將其無聲息地拋向遠方,風中帶著植物殘骸發酵的酸味。
他開始感到擔心,已經轉變為黑灰色的積雨雲堆疊交錯,模糊晨昏界限,在高空狂風的推搡下緩慢滾動,讓人想起屋子新造的頂棚:稠密、昏暗,細看能發現不易察覺的水渦狀深沉紋理。
是大雨的前兆,本地居民最是熟悉這種天氣,隻要不是手頭有什麽無論如何都放不下的事,都會加緊找地方躲避。
人們成群返迴的喧鬧響起又消失,爐膛裏的火星熄滅,天色完全轉暗。
磅礴大雨鉛板般墜落,他叫上鄰居和好友試圖外出尋找,但雨中完全點不起明火照明,能見距離不到兩步遠,連唿喚的嗓音都被水聲吞沒,險些走散。
所有人很快被逼迴來,聚在一起烤火取暖,祈禱奇跡發生。
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煎熬,隻記得接連炸響的雷聲。也許是心理作用,他總覺得那雷聲與平時不同,缺乏規律,更為頻繁可怖,每次響起都會引起身體的下意識顫抖。
終於,大約是後半夜,所有人不再抱希望、準備等第二天雨停再做考慮時,父親迴來了。
滿身泥水,浸透的鞋子每一步都發出沉悶的吮吸聲,被糊狀的地麵抓住,像是要把人拉迴雨裏。
在那個瘋狂的雨夜裏,他連滑倒的擦傷都沒有,在眾目睽睽下推開門,抓著裝了什麽的藤筐,要求所有人離開屋子,包括自己的兒子在內。
這讓家裏與周圍本就不熟絡的關係降到了冰點,以至於石匠指責老約翰毀壞墓地時,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說幾句好話。
甚至早有消息從在場的人口中傳出,認為他急著驅趕所有人,就是為了處理贓物。
至於那個筐,等小約翰第二天從好心的鄰居家返迴時,裏麵除了凝固的汙泥,已經空無一物。
“我當時不該離開的,即使父親真做錯了什麽,我也應該強行留下來,勸他悔改。”
“也就是說,哪怕是你,也沒法確定他是不是真的做了打擾亡者的舉動?”
“是的,他什麽都沒說,不久後的另一次雨天外出後就再也沒迴來,我們隻發現了他留下的筐,旁邊山穀裏也沒找到屍體。”小約翰抓著蓬亂的頭發,整個算不上結局的結局讓他始終無法釋懷。
他至今仍覺得,如果那一晚沒有因為莫名的恐懼逃避,而是留下勸導,事情發展可能就有所不同。
“可能是他覺得忍受不了鎮裏的看法,所以離開了嗎?”
“除了背筐,他幾乎什麽都沒帶,能去哪裏呢?”
整件事散發著一股奇怪味道,多米尼克隱隱覺得自己抓住了什麽,就差最後一層紙的距離。
“關於那個晚上,你還記得什麽嗎?”
“很黑.”莫名的恐懼在醞釀,多米尼克能感覺到手掌下的肩膀開始顫抖,像迴到了那個夜晚,然而連敘述者也說不出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麽。
黑暗確實可怕,但也不至於讓成年人如此畏懼。
“整晚的雷聲,我們沒有見到哪怕一次電光。”
好像有什麽無形的東西,在咆哮、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