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前世的標準,一袋五十公斤的水泥,價格是二十三元。”</p>


    趙樞想道:“也就是差不多五十文左右。這也太便宜了,不行。”</p>


    趙樞不能便宜了這幫官員和商人。</p>


    修建水泥路,按照他們的收益來推算,肯定是大賺。</p>


    所以趙樞決定賣貴一點。</p>


    多少好呢。</p>


    一百文?那也太少了。一貫吧!</p>


    都能承包路,當包工頭了,這點錢都沒有包什麽路呢?</p>


    所以水泥就一貫一袋。</p>


    修建一條道路,隨隨便便都是成百上千的水泥,一個商人至少要收一千貫。十個就是一萬。</p>


    一千個就是上百萬貫。</p>


    全國各地散發下來,至少可以賺幾千萬貫。</p>


    趙樞拿兩成,還真不少了。</p>


    反正價格他說了算。</p>


    高點低點,他們實際上沒什麽概念,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p>


    這是新鮮東西,隻此一家,別無分號,再貴也隻能接受。除非他們不想賺錢。</p>


    官員有些路基本都分配了,外放給商人的也不少。</p>


    但還遠遠不夠。</p>


    大宋城池數量多,地界道路全部修建是一個可怕的數字。</p>


    上層的劃分完了,其餘的一些經濟中心區域道路,趙樞留了不少。</p>


    想要承包路的商人實在是太多了。</p>


    趙樞會采取競拍模式。</p>


    誰想要擁有修建權,必須要競拍競爭。</p>


    趙樞之前分配的,是汴京城附近的商人,散發在全國各地的商人承包,就需要工部各地衙門進行競拍。</p>


    如果沒什麽人參與,不用采取這種模式。</p>


    趙樞看到了商人們積極的熱情。</p>


    不重要的路,誰要都可以拿去,重要的,有錢人會花費重金競爭。</p>


    比如花費幾萬貫,或者是十萬貫。</p>


    這由競爭的商人決定。</p>


    一個地方的好路段就那麽幾個,爭搶的人多了,甚至修建路的招標錢,就能高於修建路的成本。</p>


    當然,有的地方商人較少,好地方搶的人不多,如此本地商人會占不小便宜,少的價格就能拿下。</p>


    而有的區域大商人更少,朝廷就會直接分配,不用競標。</p>


    僅僅將道路權劃分給全國各地,工部最近忙的不可開交。</p>


    各地工部辦公地,到處都是人頭湧動。</p>


    對於新道路建設,在大宋每一片角落掀起了一陣熱浪狂潮。</p>


    工部大量生產水泥。</p>


    一輛輛馬車運送水泥袋,輸送到全國各地。</p>


    剛開始從工部中心大量輸送,隨後工部各地水泥廠成熟,開始輸送水泥。</p>


    “招工,招工嘍。粥林路道建設需要人,一天一百二十文。”</p>


    由於各地爭搶,需要做工的人。</p>


    工錢也是一路飆升。</p>


    從一天一百文,一百二十文,到後來一百五十文高價。</p>


    全國百姓有了工作機會,由於工錢相當不錯,忙活田裏的活,有閑工夫的都會去修建道路。</p>


    這幾個月時間,全國各地都在修建,一條條灰白色的水泥路出現在城池與城池之間的官道上。</p>


    </p>


    官道上也開始修建驛站。</p>


    馬匹補給糧草等等。</p>


    有些地方包工頭吆五喝六,幹的火熱朝天。</p>


    水泥路也是一天比一天長。就等著完工賺錢。</p>


    “朝廷這次國策相當高明,商人修路賺錢,大麵積水泥路建設,有助於全國發展。”</p>


    “而且隻有十五年經營權,不過也夠賺了。”</p>


    “十五年後,又是朝廷的。這路看質量,至少幾十年沒問題,這算盤打的好啊!”</p>


    “嗬嗬,而且還讓百姓們賺了錢。”</p>


    如此算起來,大家都有好處了。</p>


    “我聽說,這水泥路是肅王研發出來的。”</p>


    “這是我們大宋的天才人物!”</p>


    “那是!就這水泥路,以後不怕風雨,給商人帶來多少便利啊!”</p>


    “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哪個不要走路?”</p>


    “嘿嘿,利國利民,看來大宋要更好了!”</p>


    一大爺坐在路邊休息,他們這裏路修建的差不多了。</p>


    “隻是遼國和金國,仗打的厲害,咱們大宋各方麵在發展,這眼看就有好日子了,就怕有戰亂!”</p>


    “如果有戰亂,再好的路,也是別人的了。”</p>


    一男子笑道:“大宋如日中天,前段時收服了梁山,擊敗了方臘,如今又和金國結成海上之盟,怕的應該是他們遼國,又不是咱們。”</p>


    “嗯,有道理!”</p>


    “嗬嗬,唇亡齒寒,金國強大起來,消滅了遼國,下一個就是我大宋。”</p>


    “話雖這麽說,但燕雲十六州是我大宋夙願,不如此,怎麽能收迴呢?”</p>


    “哎,這都是大事,咱們也參合不了,看結果吧!”</p>


    “大家休息好了,繼續幹活。”</p>


    工地上熱鬧朝天,眾人中途有休息時間,完了繼續幹活。</p>


    這段時間水泥路,已經有了不錯的效果。</p>


    主要的一些城池周圍,出現了好幾條主道。</p>


    雖然有的修建到一半,長道修建沒這麽快,但大宋公路基建隻是時間問題。</p>


    最近工部的官吏風頭很甚。</p>


    工部從來都是六部中墊底的,他們沒有戶部有錢,沒有刑部,吏部這些人的權利。</p>


    也做不出什麽大改變的事情,地位肯定不如其他部門。</p>


    趙樞進入工部後,不鏽鋼的製作,煤爐,各種材料,還有水泥的修建公路,做出很大的成就。</p>


    現在工部待遇提升,官吏們地位也不像是以前,福利待遇其他部門的都開始羨慕起來。</p>


    收益好,待遇也會提高。</p>


    有了趙樞的改造,工部變得吃香了。</p>


    再一個,就是戶部。</p>


    如今戶部發展的也非常不錯。</p>


    特優航一號已經成熟了。</p>


    高大又長的水稻,一眼望去,滿滿的收獲。</p>


    “啟奏陛下,這次戶部農田大收獲,是以往的三倍多,畝產糧食一千四百斤。顆顆飽滿,很少有幹癟的稻穀,而且蒸的米飯也香溢可口,屬實是難得的水稻啊。”</p>


    戶部尚書陳顯,此刻滿臉激動。</p>


    向上麵稟報了這一情況。</p>


    見狀,宋徽宗立刻帶著文武百官前往了戶部農田去看。</p>


    果然,一處稻田區域,金黃的稻穀因為飽滿的果實而壓彎了腰,密密麻麻的高大水稻映入眼底,比以往其他水稻看起來要豐收的多。</p>


    “這種水稻,要大力推廣,擴到大宋全國各地,讓天下百姓都種植特優航一號。”</p>


    “遵旨!”陳顯對於這樣的水稻,簡直是愛不釋手。</p>


    糧食就是百姓的天,是國家最重要的物資,有了糧食百姓們才能安居樂業。</p>


    不會有饑荒,大家都有吃的,也不會造反。</p>


    如果百姓們都種植這樣的糧食,每年都是豐收年,國庫充盈,打起仗來也是底氣十足。</p>


    這就是國力。</p>


    宋徽宗和文武百官對於特優航一號充滿了讚譽。</p>


    這件事情也很快下達,戶部的人開始培育更多的水稻苗,然後免費下發到全國各地。</p>


    百姓們聽說有產量更好的,自然也不會拒絕。</p>


    況且這是免費發放的。</p>


    當苗子培育出來後。</p>


    百姓們開始在州府發放水稻苗地點瘋搶。</p>


    全國都在為特優航而感到興奮。</p>


    不說百姓,就是官員也跟著一起高興。</p>


    官員手中的良田是最多的,有的包給其他佃戶種,有的是自己找人種植,產量提高,他們的租金,或者是收成都會提高。</p>


    這是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的事情。</p>


    所以肅王功不可沒。</p>


    隻是趙樞覺得,官員們的良田實在是太多了。</p>


    他們高興的也太早。</p>


    趙樞遲早有一天,要將官員的良田全部扒下來。</p>


    據趙樞所知,比如一州之地,幾乎八成的良田,都在官員名下。</p>


    百姓們擁有的很少,很多都是幫官員們種植得到一點微薄的利益。</p>


    這一點,趙樞要改變。</p>


    ——</p>


    而隨著時間緩緩而過。</p>


    轉眼就到了冬季。</p>


    全國各地的水泥路已經開始成熟,各地驛站也建立起來。</p>


    大宋欣欣向榮,而今日早朝,金國使臣卻是來訪。</p>


    有重大事情商議。</p>


    “金國使臣,王汭拜見大宋天子!”來人是一個很壯實,麵容略顯高傲的中年男子。說是拜見,整個人站立的筆直,不曾下跪行禮,也不曾彎腰以示尊敬,就這麽直接盯著上首的宋徽宗。</p>


    語氣很是敷衍。</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兩個月後穿越,在線急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雨景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雨景天並收藏大宋:兩個月後穿越,在線急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