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冊封榷茶司副使!【二更求收藏哦!】
大宋:兩個月後穿越,在線急等! 作者:雨景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古以來,上到皇族權貴,下到平民百姓,大家都是喝煮茶。</p>
這已經深入人心,也習慣了。</p>
這泡茶是怎麽迴事?</p>
隨著趙樞將開水放入杯中,透明玻璃杯中的茶葉翻騰起來,一道棕顏色澤便出現了。</p>
</p>
一股茶香飄蕩。</p>
趙樞倒了許多杯,邀請眾人品嚐。</p>
宋徽宗喝了之後,目光一亮。</p>
味道確實有些新穎。</p>
宋徽宗什麽茶沒喝過,這種泡茶還是頭一次。</p>
便是越喝越喜歡,雖然有點燙嘴。</p>
高求也喝了一口,神色驟然變化:“這普洱茶有很濃的茶香,味道絲毫不比煮茶弱,甚至更為甘香,這是好茶啊!”</p>
高求再一次被趙樞給驚住了。</p>
這趙樞到底什麽人啊,什麽都會?蹴鞠也會,能製酒,現在居然還能製作新茶,味道似乎還更勝一籌?</p>
童貫也喝了一口,說實話,這茶葉他喝起來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又喝了幾口後,感覺如此方便快捷,且香口的普洱茶,確實比煮茶多了一些清澈的茶香。味道很好。</p>
他不由驚訝的看向趙樞,自己似乎忽略了以前這個肅王。</p>
“這茶好!”</p>
“真的很不錯呢父皇,比咱們皇宮的茶都好!”趙福金很快喝完了,有點意猶未盡。</p>
眾人品嚐普洱茶後紛紛讚歎。</p>
傳統煮茶,喝茶之前繁瑣的過程,這種泡茶給省略了,味道卻更新穎,確實是好茶!</p>
“樞兒,你給朕帶來的驚喜太多了。</p>
茶不但香,你這杯子似乎也不同尋常。</p>
如此透明的材質,朕上次還是在一座自助酒樓見過!”</p>
宋徽宗和楊戩上次去自助酒樓,看過櫃台的玻璃材質,當時還覺得稀奇,隻是因為是偷偷跑出來的,便沒找趙樞問。</p>
此刻宋徽宗喝著茶水,心情怡然,非常舒暢。便是說道。</p>
趙樞:“自助酒樓?”</p>
楊戩在旁邊小聲提醒:“陛下,咱什麽時候去過什麽酒樓了?”</p>
“額……咳咳!”上次他們去樊樓風流,這事不能亂說,宋徽宗咳嗽幾聲:“額,朕的意思是,這茶杯。對,是茶杯。”</p>
趙樞似乎明白了什麽。</p>
他沒點破,道:“父皇,這是玻璃杯,是兒臣製作。如果父皇喜歡,兒臣改天準備一套這樣的玻璃用具送來。”</p>
宋徽宗點點頭,打量手中玻璃杯,覺得非常精致。</p>
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樞兒,咱們大宋茶葉是稅收大頭,而你製作了這樣的普洱茶,朕覺得,若是你能將方法提供出來,咱們朝廷的茶葉豈不是可以大賣,甚至賣到他國去賺錢?”</p>
“此茶不用煮那麽麻煩,味道,成色,香味都是茶中極品,這生意可做,你覺得如何?”</p>
趙樞額頭冒黑線。</p>
父皇的意思是,讓他將茶葉方法交出來。白送給大宋?</p>
趙桓:“父皇這個主意好,若是大宋茶葉能采取這種方式,銷售必定可以暴漲,甚至對國外銷售量增長,勢必能增長國庫的收入。”</p>
“五弟,既然父皇都這麽說了,你便將製作茶葉的方法給榷茶司,讓他們大量製造出產。”</p>
聽到這話,趙樞心裏很不爽啊。</p>
他弄出茶葉又不是直接送給朝廷的。那他還研究做什麽?</p>
趙樞自有一套說辭,不可能讓太子就這麽剝奪自己的利益。</p>
不過他還沒說話,旁邊的趙棣道:“大哥,五哥辛苦研究出來的茶葉,如果就這麽白送,那天下誰還會發明新的東西啊?</p>
你有這麽傻嗎?還不如讓榷茶司和五哥合作,共同生產茶葉盈利!”</p>
“榷茶司提供渠道,五哥提供製作方法,這樣不是更好嗎?”</p>
趙棣人小鬼大,還懂得不少東西。</p>
他都能看出來趙桓是想要搶了趙樞的製造成果。</p>
趙桓被懟的沒話說。</p>
宋徽宗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悶頭喝茶。</p>
“父皇,兒臣可以和父皇合作,保證讓茶葉的銷量翻兩倍,甚至是六倍。”</p>
見此機會,趙樞提出自己的想法。</p>
宋徽宗神色震動,翻六倍嗎?</p>
“童愛卿,大宋去年的茶葉盈利是多少?”宋徽宗問道。</p>
童貫:“陛下,去年茶稅有50萬貫,朝廷自營的茶葉盈利,是420萬貫。”</p>
“嗯!算上茶稅以及自營收益,就算470萬貫,若是能翻六倍,那就是2520萬貫。”</p>
宋徽宗神色微變:“咱們大宋去年全國稅收加起來才9800萬貫,茶葉就能漲到2520萬?這絕對不可能!”</p>
宋朝的茶葉本來就非常繁榮,在這個基礎上翻六倍,是非常難的。</p>
即便趙樞的茶葉再好,也幾乎不可能。</p>
北宋茶葉的年產量為五千萬斤,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作為商品投放於市場,這對北宋商業和商品市場的活躍自是不言而喻。</p>
每年四百多萬貫利潤,已經是極為驚人了。</p>
趙樞說要翻六倍。讓人震撼。</p>
趙樞道:“父皇,兒臣有信心!”</p>
趙樞從地球過來,帶來了很多製茶的方法。</p>
普洱隻是其中一種,其餘的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鐵觀音等茶。</p>
可以劃分為低檔,中檔,高檔。</p>
最主要的是產量。</p>
趙樞掌握了很多提高產量的方法,新茶製造比古代的更有效率,更快,隻要人手夠,完全可以瘋狂量產。</p>
北宋一年茶葉大概有五千萬斤,將這個量翻幾倍也不難。</p>
而且好的茶葉,價格上必定更貴。</p>
前提是,榷茶司和他合作。</p>
憑借趙樞自己人,生產不了這麽多。</p>
“你真有信心?”</p>
“隻要父皇與兒臣合作,兒臣有這個信心。”</p>
“好!”</p>
宋徽宗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茶葉對於大宋的國庫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p>
若真如趙樞所言,對大宋好處不言而喻。</p>
大宋每年用茶葉對外換取馬匹,是大宋馬的重要來源。</p>
有更好的茶,無疑籌碼更重。</p>
因為茶葉是大宋特產,其他地方也大量購置,大宋因為沒有好的地皮養馬,成本太高。</p>
也沒有好的優良品種,所以馬匹都是對外用茶葉兌換,有新茶作為籌碼,能換到更多。</p>
不但是利潤問題,還關乎大宋戰馬采購。</p>
這種普洱茶,的確不同。</p>
宋徽宗想到翻六倍利潤,他這個官家也有些坐不住,說道:</p>
“現在,朕任命你為榷茶司副使!讓榷茶司的人全力配合你一起提高產量,茶葉的製作銷售,一切商業活動都全權交給你。你看如何?”</p>
這已經深入人心,也習慣了。</p>
這泡茶是怎麽迴事?</p>
隨著趙樞將開水放入杯中,透明玻璃杯中的茶葉翻騰起來,一道棕顏色澤便出現了。</p>
</p>
一股茶香飄蕩。</p>
趙樞倒了許多杯,邀請眾人品嚐。</p>
宋徽宗喝了之後,目光一亮。</p>
味道確實有些新穎。</p>
宋徽宗什麽茶沒喝過,這種泡茶還是頭一次。</p>
便是越喝越喜歡,雖然有點燙嘴。</p>
高求也喝了一口,神色驟然變化:“這普洱茶有很濃的茶香,味道絲毫不比煮茶弱,甚至更為甘香,這是好茶啊!”</p>
高求再一次被趙樞給驚住了。</p>
這趙樞到底什麽人啊,什麽都會?蹴鞠也會,能製酒,現在居然還能製作新茶,味道似乎還更勝一籌?</p>
童貫也喝了一口,說實話,這茶葉他喝起來剛開始有些不適應,又喝了幾口後,感覺如此方便快捷,且香口的普洱茶,確實比煮茶多了一些清澈的茶香。味道很好。</p>
他不由驚訝的看向趙樞,自己似乎忽略了以前這個肅王。</p>
“這茶好!”</p>
“真的很不錯呢父皇,比咱們皇宮的茶都好!”趙福金很快喝完了,有點意猶未盡。</p>
眾人品嚐普洱茶後紛紛讚歎。</p>
傳統煮茶,喝茶之前繁瑣的過程,這種泡茶給省略了,味道卻更新穎,確實是好茶!</p>
“樞兒,你給朕帶來的驚喜太多了。</p>
茶不但香,你這杯子似乎也不同尋常。</p>
如此透明的材質,朕上次還是在一座自助酒樓見過!”</p>
宋徽宗和楊戩上次去自助酒樓,看過櫃台的玻璃材質,當時還覺得稀奇,隻是因為是偷偷跑出來的,便沒找趙樞問。</p>
此刻宋徽宗喝著茶水,心情怡然,非常舒暢。便是說道。</p>
趙樞:“自助酒樓?”</p>
楊戩在旁邊小聲提醒:“陛下,咱什麽時候去過什麽酒樓了?”</p>
“額……咳咳!”上次他們去樊樓風流,這事不能亂說,宋徽宗咳嗽幾聲:“額,朕的意思是,這茶杯。對,是茶杯。”</p>
趙樞似乎明白了什麽。</p>
他沒點破,道:“父皇,這是玻璃杯,是兒臣製作。如果父皇喜歡,兒臣改天準備一套這樣的玻璃用具送來。”</p>
宋徽宗點點頭,打量手中玻璃杯,覺得非常精致。</p>
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樞兒,咱們大宋茶葉是稅收大頭,而你製作了這樣的普洱茶,朕覺得,若是你能將方法提供出來,咱們朝廷的茶葉豈不是可以大賣,甚至賣到他國去賺錢?”</p>
“此茶不用煮那麽麻煩,味道,成色,香味都是茶中極品,這生意可做,你覺得如何?”</p>
趙樞額頭冒黑線。</p>
父皇的意思是,讓他將茶葉方法交出來。白送給大宋?</p>
趙桓:“父皇這個主意好,若是大宋茶葉能采取這種方式,銷售必定可以暴漲,甚至對國外銷售量增長,勢必能增長國庫的收入。”</p>
“五弟,既然父皇都這麽說了,你便將製作茶葉的方法給榷茶司,讓他們大量製造出產。”</p>
聽到這話,趙樞心裏很不爽啊。</p>
他弄出茶葉又不是直接送給朝廷的。那他還研究做什麽?</p>
趙樞自有一套說辭,不可能讓太子就這麽剝奪自己的利益。</p>
不過他還沒說話,旁邊的趙棣道:“大哥,五哥辛苦研究出來的茶葉,如果就這麽白送,那天下誰還會發明新的東西啊?</p>
你有這麽傻嗎?還不如讓榷茶司和五哥合作,共同生產茶葉盈利!”</p>
“榷茶司提供渠道,五哥提供製作方法,這樣不是更好嗎?”</p>
趙棣人小鬼大,還懂得不少東西。</p>
他都能看出來趙桓是想要搶了趙樞的製造成果。</p>
趙桓被懟的沒話說。</p>
宋徽宗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悶頭喝茶。</p>
“父皇,兒臣可以和父皇合作,保證讓茶葉的銷量翻兩倍,甚至是六倍。”</p>
見此機會,趙樞提出自己的想法。</p>
宋徽宗神色震動,翻六倍嗎?</p>
“童愛卿,大宋去年的茶葉盈利是多少?”宋徽宗問道。</p>
童貫:“陛下,去年茶稅有50萬貫,朝廷自營的茶葉盈利,是420萬貫。”</p>
“嗯!算上茶稅以及自營收益,就算470萬貫,若是能翻六倍,那就是2520萬貫。”</p>
宋徽宗神色微變:“咱們大宋去年全國稅收加起來才9800萬貫,茶葉就能漲到2520萬?這絕對不可能!”</p>
宋朝的茶葉本來就非常繁榮,在這個基礎上翻六倍,是非常難的。</p>
即便趙樞的茶葉再好,也幾乎不可能。</p>
北宋茶葉的年產量為五千萬斤,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作為商品投放於市場,這對北宋商業和商品市場的活躍自是不言而喻。</p>
每年四百多萬貫利潤,已經是極為驚人了。</p>
趙樞說要翻六倍。讓人震撼。</p>
趙樞道:“父皇,兒臣有信心!”</p>
趙樞從地球過來,帶來了很多製茶的方法。</p>
普洱隻是其中一種,其餘的還有西湖龍井,碧螺春,鐵觀音等茶。</p>
可以劃分為低檔,中檔,高檔。</p>
最主要的是產量。</p>
趙樞掌握了很多提高產量的方法,新茶製造比古代的更有效率,更快,隻要人手夠,完全可以瘋狂量產。</p>
北宋一年茶葉大概有五千萬斤,將這個量翻幾倍也不難。</p>
而且好的茶葉,價格上必定更貴。</p>
前提是,榷茶司和他合作。</p>
憑借趙樞自己人,生產不了這麽多。</p>
“你真有信心?”</p>
“隻要父皇與兒臣合作,兒臣有這個信心。”</p>
“好!”</p>
宋徽宗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茶葉對於大宋的國庫收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環。</p>
若真如趙樞所言,對大宋好處不言而喻。</p>
大宋每年用茶葉對外換取馬匹,是大宋馬的重要來源。</p>
有更好的茶,無疑籌碼更重。</p>
因為茶葉是大宋特產,其他地方也大量購置,大宋因為沒有好的地皮養馬,成本太高。</p>
也沒有好的優良品種,所以馬匹都是對外用茶葉兌換,有新茶作為籌碼,能換到更多。</p>
不但是利潤問題,還關乎大宋戰馬采購。</p>
這種普洱茶,的確不同。</p>
宋徽宗想到翻六倍利潤,他這個官家也有些坐不住,說道:</p>
“現在,朕任命你為榷茶司副使!讓榷茶司的人全力配合你一起提高產量,茶葉的製作銷售,一切商業活動都全權交給你。你看如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