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啥都不帶走,他們就是想將來有一天迴來這邊能夠看看自己家的東西,隻要我們不大改他們就賣給我們!屬於半賣半送的,文舉哥!”</p>


    “他們黃豆有自己的采購渠道,我們或許能夠和他們聯絡一下,北安那邊的大豆可好了……”</p>


    說道豆腐坊,沒人比佟綰的感情根深。</p>


    沒事的時候佟綰就去老夫妻那邊做豆腐,順便給老兩口帶點吃的。</p>


    長時間的接觸並且生活在一起,老兩口把佟綰當成了自己的親人,這次之所以要這麽些錢,有一部分是指望著給佟綰要的。</p>


    現在佟綰年輕力壯能夠跟著牛文舉做工作,萬一歲數大了呢?兩人擔心牛文舉到時候卸磨殺驢,這才幫佟綰要了一份。</p>


    “鄧斌,取錢,跟著佟綰那邊去把豆腐坊買了!法人是佟綰,佟綰;從合同簽訂付錢開始,你占豆腐坊一成股份!和老夫婦說,他們即便是離開了,那二層小樓咱們也一直留著,他們迴來時候居住!”</p>


    獨立小院,獨立產權,三十萬,而且在學校跟前!</p>


    這在整個哈爾濱也找不到這麽好的地方,院子裏內有倉庫,真的采購了糧食牛文舉可以直接入這邊的庫!任誰都不知道,多安全!</p>


    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年輕人,牛文舉內心裏充滿著對糧食緊缺的擔憂甚至是恐懼,能多存量牛文舉絕對不含湖。</p>


    “佟綰,鑰匙收好了!你做人實在,做事也認真,以後好好幹,有時間到南邊溜達溜達,別總在這邊出苦大力……”</p>


    火車站,養老夫婦握著佟綰的手有些舍不得,佟綰心裏也不好受,畢竟自己和老楊夫婦相處這麽久了,心裏差不多把老楊夫婦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p>


    “會的,我們老板對我很好地,等我有時間了就去……”</p>


    “你呀,早晚會吃虧的,記著我們的電話,真的待不下去了就到我們那去,咱們在海南也照樣開豆腐坊!”</p>


    聽到佟綰這個時候還在給牛文舉說話,老楊夫婦無奈的搖搖頭。</p>


    這次如果不是佟綰那邊打包票,兩人絕對不會同意牛文舉隻給了十萬塊錢就接手豆腐坊,光是庫房裏的黃豆就差不多八千塊錢的,更何況其他器材了。</p>


    為了佟綰在這邊好過點,兩人對牛文舉的購買條件放寬了。</p>


    伴著列車緩緩啟動,老楊夫婦和很多老街坊一樣,十分不舍的告別了這片生養自己的土地,和眾多東北人一樣加入海南養老的大軍。</p>


    有人戲稱海南島現在就是HLJ省海南市,從人口結構來說一點不誇張,那塊不大的島嶼上麵,隻要你細心,到處都能夠聽到大碴子味。</p>


    老海南剛開始對這幫人還是很排斥,後來都見怪不怪了,伴著東北風味在本地開起來,很多人都已經接受了來自雪國的鹹甜菜係。</p>


    還有東北的很多特產,大白菜醃製的酸菜,辣白菜,豆腐,還有殺豬菜。</p>


    老楊夫婦本想帶著佟綰直接去海南,奈何佟綰喜歡哈爾濱,兩人隻能等待時機,畢竟根據兩人的江湖閱曆,三年或者五年,佟綰就會被牛文舉掃地出門。</p>


    餐飲!絕對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和氛圍,除了自家人會把他當成一個事業,其餘人都會中途退出或者被清退。</p>


    豆腐坊本來就是佟綰負責,沒了老楊夫婦,牛文舉從加工中心那邊調過去兩個人。以前豆腐坊那邊的產量都不高,有些人排隊都買不到豆腐。</p>


    牛文舉接手後第一件事就是給豆腐坊那邊焊接了一台鍋爐,以前的蒸煮豆腐取消!白鋼桶,配上熱蒸汽,豆腐坊的效率直接上來了。</p>


    焊接工人就是孫二鬥和幾個熟人,質量沒的說。</p>


    “文舉,這邊原來的灶台我打算砸掉,這邊換上白鋼的蒸箱,做一些豆腐幹,還有腐竹,另外現在市場上的辣條賣得很好,他們都是用麵粉來做,口感不好,我們可以用黃豆來做!”</p>


    “另外這邊我們加一個清洗機,我們可以在這邊邊做豆腐邊加工涼皮,市場那邊有人批發,我們可以往外批,這個機器簡單我幾天就能夠攢出來……”</p>


    張岩升叼著煙卷,指著老豆腐坊內的很多東西進行規劃。</p>


    這階段隻要是涉及到具體施工,基本上都是張岩升給牛文舉進行規劃,這麽多年對方這邊積累了很多的經驗。</p>


    加工中心和豆腐坊,餐館,牛文舉都給了張岩升足夠的自主權,隻要對方有想法隨時可以把後廚的什麽東西改了,隻要和牛文舉那邊打一聲招唿就行,這是店內絕無僅有的。</p>


    </p>


    “好,就這麽幹,院子不要弄得太滿!得有空間來迴走車,通風很關鍵!佟綰,你和張師傅商量一下施工的事情,以後豆腐坊這邊整個都歸你負責。”</p>


    “還有產品質量也是你把關,可以從加工中心那邊要兩個人過來,找你看得上的,外賣窗口那邊不用擴大,保持原貌,街坊們都已經習慣了!”</p>


    整體規劃給了對方,牛文舉具體工作交給了佟綰和張岩升,兩人那邊也不含湖。</p>


    對於每一個生意上的點,牛文舉的要求都是一樣,自負盈虧!</p>


    保證自己餐廳終端那邊供貨的前提下,盡量的拓展客戶群體,哪怕是與自己存在競爭關係的餐廳牛文舉也毫不吝嗇給與供貨。</p>


    收購了豆腐坊,牛文舉大膽的改革把這裏也變成一個三班倒的小型工廠,以前李村那邊後廚用的都是本地豆腐,用量還不小。</p>


    但是菜品的質量一般,口味不能說很差,這次牛文舉直接用冷藏車每天從這邊豆腐坊送貨,和加工中心那邊的標準蔬菜一起配過去。</p>


    佟國那邊也不含湖,直接把豆腐一半自用,一半放在窗口外賣。</p>


    農村百姓不愛吃豆腐的少,再加上佟綰那邊做的豆腐好吃,漸漸地周圍村民都來這邊買豆腐吃,整個豆腐加工廠基本上走上了正軌。</p>


    本來牛文舉的店鋪顧客就爆滿,這階段為了豆腐促銷拉客,牛文舉搞了活動,再加上哈市的人們為了天冷之前對大排檔最後的倔強,每天都到牛文舉的店鋪內狂飲。</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曾叫牛百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半部西風半部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半部西風半部沙並收藏我曾叫牛百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