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時代采訪
文娛:從變形記開始的大文豪 作者:盡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萬曆十五年》在米國出版不到一個月,中國的報紙就已經獲知消息,並且當成揚眉吐氣的大新聞來報道。</p>
這種事情在隆國經常發生,由於國人極度不自信,稍微在某個領域獲得認可,大家便要歡天地喜的慶祝。</p>
比如原本在國內並無甚影響力的《三體》,隻因這本書極受美國精英階層推崇,便被國人無限追捧,作品價值一夜之間提升百倍。</p>
現在同理,《萬曆十五年》登陸了美國部分權威媒體頭條,等消息傳迴國內,各地媒體直接開始無差別屠榜,不論是名人報,還是壹號台,都在報道新聞時添油加醋,恨不得把楚才浩給捧上天。</p>
圖片配著的還是楚才浩在華山的吟詩那張經典老照片,至於文章內容反正就是巴拉巴拉的吹。</p>
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名氣問題了,多少有點上升到民族自豪的高度。</p>
大體意識就是在說:我國學者楚才浩的學術成果《萬曆十五年》一書,在米國熱銷,引起廣泛熱議,世界刮起“楚”式旋風,在世界文學坐標中彰顯隆國風範。</p>
連全國性大報都如此諂媚的報道,其他報紙自然更加離譜,不管有的沒的,編些小故事使勁吹。</p>
什麽震驚米國學界,高唿楚才浩吾師也;政客亦為之瘋狂,不看就睡不著覺;連米國總統都愛不釋手,佩服楚先生之學識見解,恨不能一見等等。</p>
都快被吹成征服歐美文壇的國家英雄了,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報道,居然還有很多人相信。</p>
至於有沒有這迴事,誰在乎呢?</p>
讀者看得爽了,報紙銷量提高了。</p>
雙贏!</p>
楚才浩在隆國的學術威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峰。全國各地的大學,紛紛發函邀請楚才浩去講學,更有一些高端品牌想找楚才浩代言。</p>
連帶著,楚才浩本來滯銷的《萬曆十五年》,再次迎來一次小爆發。</p>
至於此時被媒體誇上天的民族英雄,卻在看完米國傳真過來的海外銷售報表,忍不住說了一句國罵。</p>
</p>
臥槽!</p>
不過區區8萬冊的書籍,居然就能拿到上千萬rmb。</p>
可剛沒高興多久,一想到那些在米國銷售排行榜上百萬紀錄的書籍,不經心裏泛起酸來。</p>
一本賣出去的錢都可以抵得上自己好幾本書的總和了。</p>
他算是明白為什麽全世界的隻要在本地闖出點名堂的人,總是要往米國跑了。</p>
整個美國市場的體量,加起來頂好幾個亞洲市場,最關鍵的是還可以通過米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傾銷全球市場,隻要在本土大賣的書籍,其他國家的銷量就差不到哪裏去,自己那本不過在全美月暢銷榜上轉了一圈,其他國家區域的銷售量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揚。</p>
這種影響力怎麽能不讓楚才浩心生嫉妒,特別是收入情況更是讓他心裏不平衡。</p>
楚才浩的書籍已經算的上是暢銷書籍,在亞洲的銷量總和多達上千萬,和那幫歐美大腕相比已經不落什麽下風,但和他們比起收入情況,簡直讓人聞著傷心,聽者流淚,人家利潤都輕鬆過億,關鍵單位還特麽都是刀了。</p>
讓他怎麽講理去。</p>
雖然不想承認,作為一個從業者,還是羨慕這些國家得版權保護。</p>
國內的市場雖然大,但架不住擼羊毛的人同樣多,沒有相關的法律約束,管又管不了。</p>
有一說一,市場環境保護確實沒法和人家比。</p>
楚才浩也更堅定了去外國撈錢的主意,按照能量守恆定律,失去的就要從別的地方找迴來,甭管撈多撈少,薅到外國老的羊毛,就算勝利………</p>
————</p>
柳茜菲滿臉興奮得走進來,對正在整理海外報表的楚才浩說:“老公,時代周刊的人過來找你,說你們之前已經約好了?”</p>
楚才浩頭都沒抬,迴道:“我知道了。”</p>
柳茜菲通知後自動離開,跑去為客人衝茶。</p>
來者身材高大,帶著眼鏡,中分發型,年約40歲左右,他見麵後,麵色激動,趕緊走上前,對楚才浩狠狠得握了握手,遞出了手中的名片,用變扭的中文自我介紹道:“楚先生你好,我叫吳海,現任時代周刊主編一職。”</p>
從這位男士的手中接過了名片,楚才浩翻到了正麵。</p>
在“Time”這個具有標誌性的單詞下麵,印著他的名字——吳海。</p>
“原來是吳先生,快請坐!”楚才浩招唿道,心想:看來時代的蠻有誠意額嘛,特意派來一名華裔過來采訪。</p>
《時代》創立於1923年,是半個世紀多以前最先出現的新聞周刊之一,無論是在北美還是國際上都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p>
正如《時代》對自己的評價一樣,它對各個領域的報道,都不是專門寫給該領域的專家看的,而是寫個所有希望通過《時代》這扇窗口了解世界的讀者。</p>
時代周刊又分有亞洲,歐洲,拉美,澳洲,美國本土等版本,分別是迎合不同地區讀者的口味。</p>
而這次來采訪的是美國本土版本,也就是俗稱的國際版。</p>
兩人寒暄了幾句</p>
柳茜菲端茶進來,笑道:“請喝茶。”</p>
“謝謝。”</p>
吳海亂七八糟的胡扯一通,什麽仰慕楚才浩的才華,什麽《楚才浩詩集》《萬曆十五年》讓他眼界大開,什麽給華人爭光。</p>
直到侃了快半個多鍾頭,才開始做起今天的采訪。</p>
在得到楚才浩同意之後,打開錄音筆,吳海問出了第一個問題。</p>
“米國大多數公眾對你的了解大多數來源於《萬曆十五年》,但你其實再此之前就相繼出版過許多書籍,你認為你現在已經是文學大師了嗎?”</p>
第一個問題問的就很尖銳,是或者不是都不是很好迴答,楚才浩也是認真地想了一會兒之後,才給出了自己的迴答。</p>
“我認為在當今這個社會裏邊,大師的帽子滿天飛,很多大師實際上是有的人自封,有的人是被別人封為大師,有的人是生前就是大師,有的則是死後,所以我覺得這個大師實際上無所謂,你認為我是什麽,我就是什麽,關鍵是你要有真東西,隻要有了好作品,什麽都可以不說了,是吧!”</p>
吳海笑了笑,用認真的口吻,說道:“雖然這麽說,但在我心目中您已經是大師級別的了!”</p>
聽到這個迴答之後,一旁的柳茜菲不禁地彎了彎嘴角。</p>
“謝謝!”楚才浩同樣迴了一個笑容。</p>
“那麽下一個問題!”吳海翻了翻手中的采訪稿。</p>
這種事情在隆國經常發生,由於國人極度不自信,稍微在某個領域獲得認可,大家便要歡天地喜的慶祝。</p>
比如原本在國內並無甚影響力的《三體》,隻因這本書極受美國精英階層推崇,便被國人無限追捧,作品價值一夜之間提升百倍。</p>
現在同理,《萬曆十五年》登陸了美國部分權威媒體頭條,等消息傳迴國內,各地媒體直接開始無差別屠榜,不論是名人報,還是壹號台,都在報道新聞時添油加醋,恨不得把楚才浩給捧上天。</p>
圖片配著的還是楚才浩在華山的吟詩那張經典老照片,至於文章內容反正就是巴拉巴拉的吹。</p>
這已經不僅僅是個人的名氣問題了,多少有點上升到民族自豪的高度。</p>
大體意識就是在說:我國學者楚才浩的學術成果《萬曆十五年》一書,在米國熱銷,引起廣泛熱議,世界刮起“楚”式旋風,在世界文學坐標中彰顯隆國風範。</p>
連全國性大報都如此諂媚的報道,其他報紙自然更加離譜,不管有的沒的,編些小故事使勁吹。</p>
什麽震驚米國學界,高唿楚才浩吾師也;政客亦為之瘋狂,不看就睡不著覺;連米國總統都愛不釋手,佩服楚先生之學識見解,恨不能一見等等。</p>
都快被吹成征服歐美文壇的國家英雄了,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報道,居然還有很多人相信。</p>
至於有沒有這迴事,誰在乎呢?</p>
讀者看得爽了,報紙銷量提高了。</p>
雙贏!</p>
楚才浩在隆國的學術威望,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峰。全國各地的大學,紛紛發函邀請楚才浩去講學,更有一些高端品牌想找楚才浩代言。</p>
連帶著,楚才浩本來滯銷的《萬曆十五年》,再次迎來一次小爆發。</p>
至於此時被媒體誇上天的民族英雄,卻在看完米國傳真過來的海外銷售報表,忍不住說了一句國罵。</p>
</p>
臥槽!</p>
不過區區8萬冊的書籍,居然就能拿到上千萬rmb。</p>
可剛沒高興多久,一想到那些在米國銷售排行榜上百萬紀錄的書籍,不經心裏泛起酸來。</p>
一本賣出去的錢都可以抵得上自己好幾本書的總和了。</p>
他算是明白為什麽全世界的隻要在本地闖出點名堂的人,總是要往米國跑了。</p>
整個美國市場的體量,加起來頂好幾個亞洲市場,最關鍵的是還可以通過米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傾銷全球市場,隻要在本土大賣的書籍,其他國家的銷量就差不到哪裏去,自己那本不過在全美月暢銷榜上轉了一圈,其他國家區域的銷售量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揚。</p>
這種影響力怎麽能不讓楚才浩心生嫉妒,特別是收入情況更是讓他心裏不平衡。</p>
楚才浩的書籍已經算的上是暢銷書籍,在亞洲的銷量總和多達上千萬,和那幫歐美大腕相比已經不落什麽下風,但和他們比起收入情況,簡直讓人聞著傷心,聽者流淚,人家利潤都輕鬆過億,關鍵單位還特麽都是刀了。</p>
讓他怎麽講理去。</p>
雖然不想承認,作為一個從業者,還是羨慕這些國家得版權保護。</p>
國內的市場雖然大,但架不住擼羊毛的人同樣多,沒有相關的法律約束,管又管不了。</p>
有一說一,市場環境保護確實沒法和人家比。</p>
楚才浩也更堅定了去外國撈錢的主意,按照能量守恆定律,失去的就要從別的地方找迴來,甭管撈多撈少,薅到外國老的羊毛,就算勝利………</p>
————</p>
柳茜菲滿臉興奮得走進來,對正在整理海外報表的楚才浩說:“老公,時代周刊的人過來找你,說你們之前已經約好了?”</p>
楚才浩頭都沒抬,迴道:“我知道了。”</p>
柳茜菲通知後自動離開,跑去為客人衝茶。</p>
來者身材高大,帶著眼鏡,中分發型,年約40歲左右,他見麵後,麵色激動,趕緊走上前,對楚才浩狠狠得握了握手,遞出了手中的名片,用變扭的中文自我介紹道:“楚先生你好,我叫吳海,現任時代周刊主編一職。”</p>
從這位男士的手中接過了名片,楚才浩翻到了正麵。</p>
在“Time”這個具有標誌性的單詞下麵,印著他的名字——吳海。</p>
“原來是吳先生,快請坐!”楚才浩招唿道,心想:看來時代的蠻有誠意額嘛,特意派來一名華裔過來采訪。</p>
《時代》創立於1923年,是半個世紀多以前最先出現的新聞周刊之一,無論是在北美還是國際上都有著相當程度的影響力。</p>
正如《時代》對自己的評價一樣,它對各個領域的報道,都不是專門寫給該領域的專家看的,而是寫個所有希望通過《時代》這扇窗口了解世界的讀者。</p>
時代周刊又分有亞洲,歐洲,拉美,澳洲,美國本土等版本,分別是迎合不同地區讀者的口味。</p>
而這次來采訪的是美國本土版本,也就是俗稱的國際版。</p>
兩人寒暄了幾句</p>
柳茜菲端茶進來,笑道:“請喝茶。”</p>
“謝謝。”</p>
吳海亂七八糟的胡扯一通,什麽仰慕楚才浩的才華,什麽《楚才浩詩集》《萬曆十五年》讓他眼界大開,什麽給華人爭光。</p>
直到侃了快半個多鍾頭,才開始做起今天的采訪。</p>
在得到楚才浩同意之後,打開錄音筆,吳海問出了第一個問題。</p>
“米國大多數公眾對你的了解大多數來源於《萬曆十五年》,但你其實再此之前就相繼出版過許多書籍,你認為你現在已經是文學大師了嗎?”</p>
第一個問題問的就很尖銳,是或者不是都不是很好迴答,楚才浩也是認真地想了一會兒之後,才給出了自己的迴答。</p>
“我認為在當今這個社會裏邊,大師的帽子滿天飛,很多大師實際上是有的人自封,有的人是被別人封為大師,有的人是生前就是大師,有的則是死後,所以我覺得這個大師實際上無所謂,你認為我是什麽,我就是什麽,關鍵是你要有真東西,隻要有了好作品,什麽都可以不說了,是吧!”</p>
吳海笑了笑,用認真的口吻,說道:“雖然這麽說,但在我心目中您已經是大師級別的了!”</p>
聽到這個迴答之後,一旁的柳茜菲不禁地彎了彎嘴角。</p>
“謝謝!”楚才浩同樣迴了一個笑容。</p>
“那麽下一個問題!”吳海翻了翻手中的采訪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