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張遼接到我的書信,迅速調集了全部兵馬兩萬多人,來到長安與高順所部一萬多人匯合。而張楊帶著兩萬人來到長安,我留下鍾繇在身邊,讓賈詡和荀攸與張遼高順同行,而張遼一再堅持要為我留下一千人,以保證我的安全,並將馬超作為我的衛隊長留了下來。算上張揚的兵馬,六萬多人由張遼統一指揮,悄悄的跟上了李傕的部隊,並伺機斷了他的糧道。
此時韓遂擊潰了樊稠殘部的攻擊,並沒乘勝追擊,而是悄悄撤退。這一舉動,讓李傕大為欣喜,因為他認為,韓遂已經沒有膽量再和他交戰了,才會在勝利之後,悄然而去。李傕以本部為先鋒,李別帶領樊稠的的部隊為後隊,再次對韓遂窮追不舍。幾日後,李傕發現派出押運糧草的隊伍始終沒迴來,不禁心中生疑,馬上命令部隊停止前進。韓遂也通過細作得知李傕營中軍糧將盡,也不在‘逃跑’,開始原地不動。第二天,張遼的部隊出現在了李傕的後方。李傕發現後麵的部隊懸掛的是赤色飛虎旗,不禁一愣,這是南軍的旗幟!他怎麽能想到那個傀儡天子能有這麽多的部隊?(在他眼裏天子也就是個‘橡皮圖章’而已。)所以並不認為對方能有多少人。次日,即對張遼發起攻擊。他的部隊幾番衝擊都無功而返。他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眼前這支部隊斷了他的糧道,還要一舉吃掉他。他急忙發出求救信給郭汜和張濟。可張濟經過上次樊稠的事情後,對李傕忌憚不已,對救援之事甚是含糊。而郭汜根本就沒想去救,況且馬騰已經將他們引得與李傕部隊的距離有四五天的路程。就算是去救,也不一定來得急了。
在張遼的部隊出現在李傕的後方的當夜,韓遂的信使出現在了張遼的大營。得知樊稠的死訊,張遼哈哈的笑:“天助吾主。”轉身對高順說:“去請張楊來大帳議事。”高順心領神會,派人請來了張楊。張遼說道:“張將軍,請坐。今日請你來,是為了明天總攻之事。”張楊一聽說道:“總攻?是不是太急了些?若再等上兩日,李傕軍糧一盡,便可以不攻自破。”張遼搖搖頭說道:“不可,我軍的優勢就是奇襲,趁此敵軍軍心不穩之時,正好可將他們一鼓成擒。這再過兩日,郭汜和張濟大軍一到,我們可就成了他們的口中之肉了。”張楊一聽:“好吧。全聽張將軍安排。”張遼一笑:“明日行動,我們需要派一路人馬與韓遂將軍一起攻擊李傕答應,另外一路人馬攻擊樊稠大營,使他們首尾不能相顧。張楊將軍,你願作哪一路?”張楊當然是願意作第一路人馬,在他看來,李傕有六萬人,樊稠也有六萬,自己和韓遂加起來是八萬有餘,在加上李傕軍心不穩,自己此去是穩賺不賠。但表麵上還客氣的說道:“此事還是有張遼將軍你來定吧。”高順一笑:“我軍有三萬餘人,將軍你有兩萬多。這容易的事要是可我們挑,隻怕張楊將軍你同意,你的部下也要對我們不滿吧。所以,還是您來挑的好。”張楊哈哈一笑:“既然如此,在下就不客氣了。明日,我率軍與韓將軍共誅逆賊李傕。樊稠大營的事就拜托二位將軍了。”張遼起身說道:“好,就這樣吧。明日你與韓將軍一起辰時向李傕大營發起進攻。我們負責阻擋樊稠。”張楊一抱拳:“好,大事已定,張某告辭了。”
看著張楊離去的背影,帳中一直沒說話的賈詡嗬嗬一笑:“文遠,明日張楊和韓遂開始攻擊後,李別必然前去救援。這時,你再和延和從兩翼直接攻擊李別的中軍大營。擒賊擒王,隻要李別一死,樊稠的部下必然投降。我們就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得到這五萬人馬。”張遼哈哈大笑:“賈大夫所言極是。明日我與高順各領一萬人馬。大營就交給你和公達了。”
次日,張楊部與韓遂部同時對李傕發起攻擊。李別驅眾來救。張遼和高順借機發起攻擊,將李別的部眾截為兩段。並迅速射殺李別。餘者皆降。此時樊稠的大營之中已經掛起了赤色飛虎旗——賈詡已經趁機攻下樊稠的大營。在迅速整編以後。張遼高唿為樊稠報仇。領兵直奔李傕大營,可惜那裏的戰事也已經結束。原來,李傕素來寵信巫師,他的部將對此意見滿腹。今日見大勢已去,都尉楊奉和宋果一起率部叛逃,來投南軍。被賈詡接入本部大營。而其餘的部眾被韓遂和張楊兩麵夾擊,死傷無數,投降者更占多數。李傕則率領親兵突圍而出,奔長安而來,欲劫持天子以自保。
離開長安時,我已經給了張遼等四人便宜“行事之權”,所以四人商量後,將楊奉和宋果帶來的軍隊單獨編成一隊,楊正宋副,與伍孚一起追擊李傕。而張遼和韓遂、張楊一起合圍郭汜、張濟等人。而郭汜、張濟在得到李傕被擊敗的消息時,就知道大事不好。所以早就調轉部隊,直奔長安而來,想控製住天子,以求自保。馬騰則是一路追擊,其間頗有斬獲。但張濟和郭汜做夢也沒想到張遼等人來得這樣快。幾天後,張遼他們就與馬騰會師了。
在長安的我聽說郭汜和張濟殺了過來,一時竟然驚慌不已。因為張遼等人已經被張濟甩在了後麵,若不能想辦法擋住他們,我可能就真的要一輩子作傀儡了。這時鍾繇和楊彪來到宮內見我。我趕忙將消息告訴了他們,鍾繇一笑:“陛下所說之事,我與太尉已經知道了。太尉想要奉詔去招攬河東白波軍統帥韓暹、胡才、李樂三人率部前來護駕。隻要他們能擋上幾日,待張遼和馬、韓趕到,一切轉危為安了。”我趕忙下達詔書,找三人進京護駕。
果然如鍾繇所料,三人將郭汜攔截在了鹹陽一帶。雖然他們被郭汜和張濟打得大敗,可還是堅持了幾日,張遼等人率部到達後,將張濟、郭汜二部圍了起來,打了一場幹淨利索的殲滅戰。
不過李傕卻趁機帶領殘部殺到長安城下。此時的我已經怕過頭了,反到冷靜起來,我詔見楊彪、鍾繇和馬超,說道:“太尉,你令城中公卿交出家奴,然後將這些家奴組織起來,與馬超所率領的衛隊混編。依靠長安的高城深池固守。不與李傕出城交戰,待其銳氣損失殆盡,我們便可將他一鼓成擒。”一切迅速的組織了起來。忽然,有人來報,關中扶風郡守段煨領兵前來護駕。我一陣猶豫,鍾繇說道:“段煨素無外援,始終不能做大。此番前來,是想護駕立功,以求自保。應讓他速速進城,與孟起一同戍衛長安。”
在馬超和段煨的合力阻擊下,李傕被死死的擋在了城外。幾日後,伍孚和楊奉的軍馬趕到長安城下。馬超一看來了外援,帶隊殺出城外,將李傕斬於馬下,並收其部眾。同時,張遼也傳來了,郭汜被殺,張濟投誠的消息。
經此一役,張遼和高順、馬超的人馬總和達到十二萬餘人。我封張遼為關蕩寇將軍,賜爵關內侯,領軍五萬,組成南軍,保衛長安。封高順為平寇將軍,賜爵關內侯,領軍五萬,組成北軍,一同保衛長安。封馬超為鎮軍校尉,賜爵關內侯,領軍兩萬五千人,為羽林軍,護衛皇宮。關中初定,我終於有了一個收複天下的本錢。我迅速將原來的情報網重新組織調配,並從南軍抽調人手訓練。之後,讓他們化裝成各種身份,在全國各地紮下根去,形成一個組織係統嚴密的情報網,由我親自指揮。我將這一組織命名為“天影閣”。
在慶功宴上,我封韓暹為征東將軍,賜爵關內侯;胡才征西將軍,賜爵關內侯;李樂為征北將軍,賜爵關內侯;張楊為征南將軍,賜爵關內侯。改封馬騰為平西將軍,賜爵都亭侯;韓遂依舊為鎮東將軍,賜爵都亭侯。楊奉和宋果封為禆將軍與段煨一起賜爵關內侯。張濟赦免以往一切罪責,降為鎮東將軍,都亭侯。但問題也隨之出現,韓暹等人不願意再迴河東郡,想留在長安,作個名正言順的正規軍;而段煨也要求和楊奉一樣留在長安。這下我的頭可大了。不要說長安養活不了這些人,就是能,他們駐紮在哪才好呢?無奈我隻好打圓場說,大家盡情暢飲,今日不談國事。
宴會以後,
我將我的親信留下,商量對策。鍾繇首先發言:“陛下,臣以為可以答應。馬、韓和張濟可以派迴涼州,在任命一個州牧協調他們,自然可以沒事;至於韓暹等人,就算留在長安也未必能起什麽波浪——他們四人加起來也就十萬,況且張楊也不和其他三個人同心。荀攸也附和道:“元常說得對,臣也同意韓暹等人留在長安。不過臣以為,可納韓遂之女為貴人,令韓遂駐紮在弘農。馬騰和張濟去涼州。這樣既可以震懾白波軍,又可以看住張濟。”賈詡默默無語。我搖頭道:“馬、韓二位愛卿朕還是放心的。否則也不會留孟起在身邊。派他們去涼州也是為了看住張濟而已。就依公達所說。納韓遂之女為貴人,令韓遂駐守弘農。楊奉、段煨駐紮在長安東西,與南、北兩軍唿應。韓暹等人按封號分別駐紮在長安周圍的縣裏,屯田自足。除羽林軍外,南、北兩軍及楊、段、韓遂部也需要兵士輪班屯田。令外我聽說張濟無子,那就詔命其族子張繡,領一萬兵馬與段煨合為一部,戍衛長安。馬騰與張濟駐守金城,遷幽州牧劉虞為太傅,兼涼州刺史,賜爵關內侯。”六人齊聲道:“陛下英明。”嘿嘿……問題順利解決,還順手撿了個美女作老婆!我可是聽說韓遂的女兒長得如花似玉,口水流淌中……
此時韓遂擊潰了樊稠殘部的攻擊,並沒乘勝追擊,而是悄悄撤退。這一舉動,讓李傕大為欣喜,因為他認為,韓遂已經沒有膽量再和他交戰了,才會在勝利之後,悄然而去。李傕以本部為先鋒,李別帶領樊稠的的部隊為後隊,再次對韓遂窮追不舍。幾日後,李傕發現派出押運糧草的隊伍始終沒迴來,不禁心中生疑,馬上命令部隊停止前進。韓遂也通過細作得知李傕營中軍糧將盡,也不在‘逃跑’,開始原地不動。第二天,張遼的部隊出現在了李傕的後方。李傕發現後麵的部隊懸掛的是赤色飛虎旗,不禁一愣,這是南軍的旗幟!他怎麽能想到那個傀儡天子能有這麽多的部隊?(在他眼裏天子也就是個‘橡皮圖章’而已。)所以並不認為對方能有多少人。次日,即對張遼發起攻擊。他的部隊幾番衝擊都無功而返。他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眼前這支部隊斷了他的糧道,還要一舉吃掉他。他急忙發出求救信給郭汜和張濟。可張濟經過上次樊稠的事情後,對李傕忌憚不已,對救援之事甚是含糊。而郭汜根本就沒想去救,況且馬騰已經將他們引得與李傕部隊的距離有四五天的路程。就算是去救,也不一定來得急了。
在張遼的部隊出現在李傕的後方的當夜,韓遂的信使出現在了張遼的大營。得知樊稠的死訊,張遼哈哈的笑:“天助吾主。”轉身對高順說:“去請張楊來大帳議事。”高順心領神會,派人請來了張楊。張遼說道:“張將軍,請坐。今日請你來,是為了明天總攻之事。”張楊一聽說道:“總攻?是不是太急了些?若再等上兩日,李傕軍糧一盡,便可以不攻自破。”張遼搖搖頭說道:“不可,我軍的優勢就是奇襲,趁此敵軍軍心不穩之時,正好可將他們一鼓成擒。這再過兩日,郭汜和張濟大軍一到,我們可就成了他們的口中之肉了。”張楊一聽:“好吧。全聽張將軍安排。”張遼一笑:“明日行動,我們需要派一路人馬與韓遂將軍一起攻擊李傕答應,另外一路人馬攻擊樊稠大營,使他們首尾不能相顧。張楊將軍,你願作哪一路?”張楊當然是願意作第一路人馬,在他看來,李傕有六萬人,樊稠也有六萬,自己和韓遂加起來是八萬有餘,在加上李傕軍心不穩,自己此去是穩賺不賠。但表麵上還客氣的說道:“此事還是有張遼將軍你來定吧。”高順一笑:“我軍有三萬餘人,將軍你有兩萬多。這容易的事要是可我們挑,隻怕張楊將軍你同意,你的部下也要對我們不滿吧。所以,還是您來挑的好。”張楊哈哈一笑:“既然如此,在下就不客氣了。明日,我率軍與韓將軍共誅逆賊李傕。樊稠大營的事就拜托二位將軍了。”張遼起身說道:“好,就這樣吧。明日你與韓將軍一起辰時向李傕大營發起進攻。我們負責阻擋樊稠。”張楊一抱拳:“好,大事已定,張某告辭了。”
看著張楊離去的背影,帳中一直沒說話的賈詡嗬嗬一笑:“文遠,明日張楊和韓遂開始攻擊後,李別必然前去救援。這時,你再和延和從兩翼直接攻擊李別的中軍大營。擒賊擒王,隻要李別一死,樊稠的部下必然投降。我們就可以不費多少力氣,得到這五萬人馬。”張遼哈哈大笑:“賈大夫所言極是。明日我與高順各領一萬人馬。大營就交給你和公達了。”
次日,張楊部與韓遂部同時對李傕發起攻擊。李別驅眾來救。張遼和高順借機發起攻擊,將李別的部眾截為兩段。並迅速射殺李別。餘者皆降。此時樊稠的大營之中已經掛起了赤色飛虎旗——賈詡已經趁機攻下樊稠的大營。在迅速整編以後。張遼高唿為樊稠報仇。領兵直奔李傕大營,可惜那裏的戰事也已經結束。原來,李傕素來寵信巫師,他的部將對此意見滿腹。今日見大勢已去,都尉楊奉和宋果一起率部叛逃,來投南軍。被賈詡接入本部大營。而其餘的部眾被韓遂和張楊兩麵夾擊,死傷無數,投降者更占多數。李傕則率領親兵突圍而出,奔長安而來,欲劫持天子以自保。
離開長安時,我已經給了張遼等四人便宜“行事之權”,所以四人商量後,將楊奉和宋果帶來的軍隊單獨編成一隊,楊正宋副,與伍孚一起追擊李傕。而張遼和韓遂、張楊一起合圍郭汜、張濟等人。而郭汜、張濟在得到李傕被擊敗的消息時,就知道大事不好。所以早就調轉部隊,直奔長安而來,想控製住天子,以求自保。馬騰則是一路追擊,其間頗有斬獲。但張濟和郭汜做夢也沒想到張遼等人來得這樣快。幾天後,張遼他們就與馬騰會師了。
在長安的我聽說郭汜和張濟殺了過來,一時竟然驚慌不已。因為張遼等人已經被張濟甩在了後麵,若不能想辦法擋住他們,我可能就真的要一輩子作傀儡了。這時鍾繇和楊彪來到宮內見我。我趕忙將消息告訴了他們,鍾繇一笑:“陛下所說之事,我與太尉已經知道了。太尉想要奉詔去招攬河東白波軍統帥韓暹、胡才、李樂三人率部前來護駕。隻要他們能擋上幾日,待張遼和馬、韓趕到,一切轉危為安了。”我趕忙下達詔書,找三人進京護駕。
果然如鍾繇所料,三人將郭汜攔截在了鹹陽一帶。雖然他們被郭汜和張濟打得大敗,可還是堅持了幾日,張遼等人率部到達後,將張濟、郭汜二部圍了起來,打了一場幹淨利索的殲滅戰。
不過李傕卻趁機帶領殘部殺到長安城下。此時的我已經怕過頭了,反到冷靜起來,我詔見楊彪、鍾繇和馬超,說道:“太尉,你令城中公卿交出家奴,然後將這些家奴組織起來,與馬超所率領的衛隊混編。依靠長安的高城深池固守。不與李傕出城交戰,待其銳氣損失殆盡,我們便可將他一鼓成擒。”一切迅速的組織了起來。忽然,有人來報,關中扶風郡守段煨領兵前來護駕。我一陣猶豫,鍾繇說道:“段煨素無外援,始終不能做大。此番前來,是想護駕立功,以求自保。應讓他速速進城,與孟起一同戍衛長安。”
在馬超和段煨的合力阻擊下,李傕被死死的擋在了城外。幾日後,伍孚和楊奉的軍馬趕到長安城下。馬超一看來了外援,帶隊殺出城外,將李傕斬於馬下,並收其部眾。同時,張遼也傳來了,郭汜被殺,張濟投誠的消息。
經此一役,張遼和高順、馬超的人馬總和達到十二萬餘人。我封張遼為關蕩寇將軍,賜爵關內侯,領軍五萬,組成南軍,保衛長安。封高順為平寇將軍,賜爵關內侯,領軍五萬,組成北軍,一同保衛長安。封馬超為鎮軍校尉,賜爵關內侯,領軍兩萬五千人,為羽林軍,護衛皇宮。關中初定,我終於有了一個收複天下的本錢。我迅速將原來的情報網重新組織調配,並從南軍抽調人手訓練。之後,讓他們化裝成各種身份,在全國各地紮下根去,形成一個組織係統嚴密的情報網,由我親自指揮。我將這一組織命名為“天影閣”。
在慶功宴上,我封韓暹為征東將軍,賜爵關內侯;胡才征西將軍,賜爵關內侯;李樂為征北將軍,賜爵關內侯;張楊為征南將軍,賜爵關內侯。改封馬騰為平西將軍,賜爵都亭侯;韓遂依舊為鎮東將軍,賜爵都亭侯。楊奉和宋果封為禆將軍與段煨一起賜爵關內侯。張濟赦免以往一切罪責,降為鎮東將軍,都亭侯。但問題也隨之出現,韓暹等人不願意再迴河東郡,想留在長安,作個名正言順的正規軍;而段煨也要求和楊奉一樣留在長安。這下我的頭可大了。不要說長安養活不了這些人,就是能,他們駐紮在哪才好呢?無奈我隻好打圓場說,大家盡情暢飲,今日不談國事。
宴會以後,
我將我的親信留下,商量對策。鍾繇首先發言:“陛下,臣以為可以答應。馬、韓和張濟可以派迴涼州,在任命一個州牧協調他們,自然可以沒事;至於韓暹等人,就算留在長安也未必能起什麽波浪——他們四人加起來也就十萬,況且張楊也不和其他三個人同心。荀攸也附和道:“元常說得對,臣也同意韓暹等人留在長安。不過臣以為,可納韓遂之女為貴人,令韓遂駐紮在弘農。馬騰和張濟去涼州。這樣既可以震懾白波軍,又可以看住張濟。”賈詡默默無語。我搖頭道:“馬、韓二位愛卿朕還是放心的。否則也不會留孟起在身邊。派他們去涼州也是為了看住張濟而已。就依公達所說。納韓遂之女為貴人,令韓遂駐守弘農。楊奉、段煨駐紮在長安東西,與南、北兩軍唿應。韓暹等人按封號分別駐紮在長安周圍的縣裏,屯田自足。除羽林軍外,南、北兩軍及楊、段、韓遂部也需要兵士輪班屯田。令外我聽說張濟無子,那就詔命其族子張繡,領一萬兵馬與段煨合為一部,戍衛長安。馬騰與張濟駐守金城,遷幽州牧劉虞為太傅,兼涼州刺史,賜爵關內侯。”六人齊聲道:“陛下英明。”嘿嘿……問題順利解決,還順手撿了個美女作老婆!我可是聽說韓遂的女兒長得如花似玉,口水流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