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後是一間密室,和鬆莊的“兵塚”一樣,裏麵放著各種形狀的利器。不同的是,很多兵器還是半成品,或者雖然是成品,卻還從來沒有在江湖上露過麵,正靜靜地等待買家慧眼識英雄。一句話,都是待守閨中的利器。
但是,如果你認為這些兵器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正因為是新造的,所以很多兵器用了目前最先進的工藝,極富創造性和想象力,比如,一把長刀,刀柄占了三分之二,刀身僅為三分之一。一根雙截棍,其中一截配了一根刺,另一截配了一個鐵鍁,與傳統的截然不同。
江湖上夢想得到這些出類拔萃兵器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拿著大把大把的銀子,排著隊大老遠來買。因為實在不堪其擾,才遷到了這條不起眼的、外人難以找到的古街,店鋪外還故意掛放著日常耕作生活所用的犁耙鋤梆、刀剪鐵鍬,作為掩飾。不是一般的貴賓,就是一塊鐵也買不到。
小秋一進入,眼睛就在閃光,不由對卞公子另眼相看,肅然起敬。
白麵無須、溫爾文雅的卞公子看著這些兵器,就象在看自己的孩子,充滿了自豪和欣喜。這裏麵的很多兵器都是他一手研究策劃製圖,由鐵匠們精心打造出來的。
作為卞大師唯一的弟子,深得大師真傳,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
刀劍森森。
密室中間一個非常顯眼的地方,放著一個裝飾著似滿天繁星、晶瑩璀璨的名貴鑽石、極其精致的小匣子,最獨特的地方,是匣子上有一把外形奇怪的鎖,鎖上麵雕刻著一行鎦金小字:一生一飾、一生一針。
“這裏麵裝的就是‘針’。”卞公子指著匣子說。
小秋也算是沉得住氣的人了,心裏還是呯呯直跳,手心出汗。經過曲折漫長的尋找,終於和“針”近在咫尺――“針”是什麽樣子?是不是和曆史上專諸刺王僚所用的著名的“魚腸劍”差不多?
卞公子介紹說:“這隻匣子上麵鑲嵌有二十八粒價值連城的鑽石,每一粒都可以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舒舒服服地過上幾輩子。”
出身官家、見多識廣的袁梅一旁點頭說:“嗯,看得出來。”
卞公子傲然說:“可是,這二十八粒鑽石加起來,也不及一根‘針’的價值。”
“針”怎麽會這麽值錢?
“這個匣子有什麽特別?你們看出來了嗎?”卞公子問。
袁梅仔細看了一下:“嗯,這個匣子是用深海玄鐵製作的。這種玄鐵製成的物品,無論你用什麽大錘也砸不爛。”她說:“除非你用熔爐,在極高的溫度下,玄鐵才會慢慢熔化,可是這樣高的溫度,玄鐵溶化了,裏麵放的東西想必也溶化了。”
“對,夫人說的不錯。”卞公子說:“所以,如果沒有打開這把鎖,即使得到了這個匣子,也無法得到‘針’。”
小秋說:“這把鎖有什麽特別?”
“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這種鎖源自漢代的鐵製三簧鎖,同樣用玄鐵製成,唯一不同的是,這把鎖經過了精心改進,是一種密碼鎖,需要輸入密碼才能開,錯了一步都不行。”
“密碼鎖?也可以解碼吧。”小秋說:“我可以反複試吧,總有一次會試成功。”
“不行,隻要錯了一步,鎖就會自動卡住,必須要用另一套密碼才能解開,並且不能超過三次,三次之後,任何人都不能打開了。”卞公子說:“所以,每次開鎖都是一件大事。”
袁梅說:“這組密碼是不是一生一飾、一生一針八個漢字?”
“是的。”卞公子微笑,看得出來很欣賞袁梅:“一般的密碼鎖隻有四個漢字,組合出來的密碼不夠多,保密性要差一些。極使如此,也很難破解了。”他說:“這把鎖有八個漢字,分別銘刻在八個輪上,構成密碼,打開要時將小輪轉到設定的組合和位置才可,其難度,天下無人可解。”
小秋說:“既然如此,你解鎖的時候,要不要我們迴避一下?”
“不用。”卞公子說:“我這次解開之後,會立刻再設置新的密碼,普天之下,一樣除我之外,沒有第二人能打開。”
小秋歎為觀止。
※※※
卞公子先淨了手,焚香品茗,方才開始解鎖。他做的很認真、仔細、謹慎,很慢。他的手指修長、靈活、穩定,沒有指甲,指尖有繭。
看一個人的手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職業和地位。比如,一個農民和一個商人的手指就有很大的區別。農民的手指粗糙、纖陌縱橫,商人的手指肥肥胖胖、白白生生。劍客的手指穩定,書生的手指纖細,琴師的手指靈活,小姐的手指柔弱。
匣子慢慢打開了。
裏麵會不會出來一片“暴雨莉花針”?
匣子裏麵放的是一個黃色的錦緞小包。打開,又有一張宣紙折疊而成的小包,卞公子慢慢展開宣紙,終於露出了黑色的“頭發”。
“這就是‘針’?”小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的。”卞公子說。
“這麽細?”
“對。細如發,纖如絲。”
在小秋的想象中,兵器製作就是打鐵,就象他來之前花了一兩銀子,請隔壁的趙鐵匠連夜打造的一把普普通通的三尺長刀。現在正掛在他的腰間。
打鐵就象一支激昂的樂曲。風箱拉起,曲子奏響。隨著加熱的需要,風箱會在平緩均稱的節奏中加速,強力的節拍中充滿希望。灶中的火苗,一起隨風箱的節拍跳躍,在勁風的吹奏中升騰。待鐵器熱至彤紅,鐵鋏快速夾至砧台,一番鐵錘上下,一串釘鐺聲響,一陣汗雨飄下,那鐵件便成為匠者的理想器物。再把鐵器放入水槽內,隨著“吱啦”一聲,一陣白煙倏然飄起,淬火。
――打鐵怎麽能打出頭發一樣細的“針”。小秋合不攏嘴:“你是怎麽製成的?”
卞公子解釋說:“最早的兵器鍛造是源遠流長的青銅,商代出現了鐵刃,是用隕鐵鍛成。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了生鐵冶煉,外麵鋪子的犁頭就是用生鐵鑄造的。《戰國策,韓策一》說:”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膊)、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敵即斬。‘這些鋒利的劍戟,均為鐵所製。“
“但是,‘針’不一樣,用的是煉鋼技術。”
小秋說:“鋼?”
“對,鋼。”卞公子說:“煉鋼技術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就出現了,以塊煉鐵為材料,在反複鍛打塊煉鐵的實踐中,人們又總結出塊煉鐵滲碳成鋼的經驗。這裏最關鍵的就是滲碳。因塊煉鐵質柔不堅,滲碳塊煉鋼又太堅硬,人們又發明了煉鋼的淬火工藝,進一步提高了塊煉鋼的性能。”
――“《管子,海王篇》說:”一女必有一針、一刀‘。可見,針很早就有了。“
――“百煉成鋼、千錘百煉的成語也由此而來。”
但是,如果你認為這些兵器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那就大錯特錯了。正因為是新造的,所以很多兵器用了目前最先進的工藝,極富創造性和想象力,比如,一把長刀,刀柄占了三分之二,刀身僅為三分之一。一根雙截棍,其中一截配了一根刺,另一截配了一個鐵鍁,與傳統的截然不同。
江湖上夢想得到這些出類拔萃兵器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拿著大把大把的銀子,排著隊大老遠來買。因為實在不堪其擾,才遷到了這條不起眼的、外人難以找到的古街,店鋪外還故意掛放著日常耕作生活所用的犁耙鋤梆、刀剪鐵鍬,作為掩飾。不是一般的貴賓,就是一塊鐵也買不到。
小秋一進入,眼睛就在閃光,不由對卞公子另眼相看,肅然起敬。
白麵無須、溫爾文雅的卞公子看著這些兵器,就象在看自己的孩子,充滿了自豪和欣喜。這裏麵的很多兵器都是他一手研究策劃製圖,由鐵匠們精心打造出來的。
作為卞大師唯一的弟子,深得大師真傳,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
刀劍森森。
密室中間一個非常顯眼的地方,放著一個裝飾著似滿天繁星、晶瑩璀璨的名貴鑽石、極其精致的小匣子,最獨特的地方,是匣子上有一把外形奇怪的鎖,鎖上麵雕刻著一行鎦金小字:一生一飾、一生一針。
“這裏麵裝的就是‘針’。”卞公子指著匣子說。
小秋也算是沉得住氣的人了,心裏還是呯呯直跳,手心出汗。經過曲折漫長的尋找,終於和“針”近在咫尺――“針”是什麽樣子?是不是和曆史上專諸刺王僚所用的著名的“魚腸劍”差不多?
卞公子介紹說:“這隻匣子上麵鑲嵌有二十八粒價值連城的鑽石,每一粒都可以讓一個普通的家庭舒舒服服地過上幾輩子。”
出身官家、見多識廣的袁梅一旁點頭說:“嗯,看得出來。”
卞公子傲然說:“可是,這二十八粒鑽石加起來,也不及一根‘針’的價值。”
“針”怎麽會這麽值錢?
“這個匣子有什麽特別?你們看出來了嗎?”卞公子問。
袁梅仔細看了一下:“嗯,這個匣子是用深海玄鐵製作的。這種玄鐵製成的物品,無論你用什麽大錘也砸不爛。”她說:“除非你用熔爐,在極高的溫度下,玄鐵才會慢慢熔化,可是這樣高的溫度,玄鐵溶化了,裏麵放的東西想必也溶化了。”
“對,夫人說的不錯。”卞公子說:“所以,如果沒有打開這把鎖,即使得到了這個匣子,也無法得到‘針’。”
小秋說:“這把鎖有什麽特別?”
“門鎖必為魚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這種鎖源自漢代的鐵製三簧鎖,同樣用玄鐵製成,唯一不同的是,這把鎖經過了精心改進,是一種密碼鎖,需要輸入密碼才能開,錯了一步都不行。”
“密碼鎖?也可以解碼吧。”小秋說:“我可以反複試吧,總有一次會試成功。”
“不行,隻要錯了一步,鎖就會自動卡住,必須要用另一套密碼才能解開,並且不能超過三次,三次之後,任何人都不能打開了。”卞公子說:“所以,每次開鎖都是一件大事。”
袁梅說:“這組密碼是不是一生一飾、一生一針八個漢字?”
“是的。”卞公子微笑,看得出來很欣賞袁梅:“一般的密碼鎖隻有四個漢字,組合出來的密碼不夠多,保密性要差一些。極使如此,也很難破解了。”他說:“這把鎖有八個漢字,分別銘刻在八個輪上,構成密碼,打開要時將小輪轉到設定的組合和位置才可,其難度,天下無人可解。”
小秋說:“既然如此,你解鎖的時候,要不要我們迴避一下?”
“不用。”卞公子說:“我這次解開之後,會立刻再設置新的密碼,普天之下,一樣除我之外,沒有第二人能打開。”
小秋歎為觀止。
※※※
卞公子先淨了手,焚香品茗,方才開始解鎖。他做的很認真、仔細、謹慎,很慢。他的手指修長、靈活、穩定,沒有指甲,指尖有繭。
看一個人的手指,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職業和地位。比如,一個農民和一個商人的手指就有很大的區別。農民的手指粗糙、纖陌縱橫,商人的手指肥肥胖胖、白白生生。劍客的手指穩定,書生的手指纖細,琴師的手指靈活,小姐的手指柔弱。
匣子慢慢打開了。
裏麵會不會出來一片“暴雨莉花針”?
匣子裏麵放的是一個黃色的錦緞小包。打開,又有一張宣紙折疊而成的小包,卞公子慢慢展開宣紙,終於露出了黑色的“頭發”。
“這就是‘針’?”小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的。”卞公子說。
“這麽細?”
“對。細如發,纖如絲。”
在小秋的想象中,兵器製作就是打鐵,就象他來之前花了一兩銀子,請隔壁的趙鐵匠連夜打造的一把普普通通的三尺長刀。現在正掛在他的腰間。
打鐵就象一支激昂的樂曲。風箱拉起,曲子奏響。隨著加熱的需要,風箱會在平緩均稱的節奏中加速,強力的節拍中充滿希望。灶中的火苗,一起隨風箱的節拍跳躍,在勁風的吹奏中升騰。待鐵器熱至彤紅,鐵鋏快速夾至砧台,一番鐵錘上下,一串釘鐺聲響,一陣汗雨飄下,那鐵件便成為匠者的理想器物。再把鐵器放入水槽內,隨著“吱啦”一聲,一陣白煙倏然飄起,淬火。
――打鐵怎麽能打出頭發一樣細的“針”。小秋合不攏嘴:“你是怎麽製成的?”
卞公子解釋說:“最早的兵器鍛造是源遠流長的青銅,商代出現了鐵刃,是用隕鐵鍛成。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了生鐵冶煉,外麵鋪子的犁頭就是用生鐵鑄造的。《戰國策,韓策一》說:”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棠溪、墨陽、合伯(膊)、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皆陸斷馬牛,水擊鵠雁,當敵即斬。‘這些鋒利的劍戟,均為鐵所製。“
“但是,‘針’不一樣,用的是煉鋼技術。”
小秋說:“鋼?”
“對,鋼。”卞公子說:“煉鋼技術在春秋末期和戰國初期就出現了,以塊煉鐵為材料,在反複鍛打塊煉鐵的實踐中,人們又總結出塊煉鐵滲碳成鋼的經驗。這裏最關鍵的就是滲碳。因塊煉鐵質柔不堅,滲碳塊煉鋼又太堅硬,人們又發明了煉鋼的淬火工藝,進一步提高了塊煉鋼的性能。”
――“《管子,海王篇》說:”一女必有一針、一刀‘。可見,針很早就有了。“
――“百煉成鋼、千錘百煉的成語也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