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沒效,不是你沒打贏峰仔嗎?”林東來白了他一眼,忽悠道,他曾是比爾的手下敗將,港大太古堂的第二高手,呃,現在排第三了,不過見本門師弟李為峰贏了比爾,說不出的高興,


    “自然門的功夫是得花時間,當年師祖心五公隨意就能把反腿鉤掛於腦後,而萬師公都八十多歲了,橫直劈叉任意所為。”


    “師兄,我想把師祖心五公一生傳奇拍成電影,你想想,民國第一保鏢,南北大俠,張作霖曾向他學習功夫,關東的紅胡子被他收服,青紅幫雙龍頭大哥,抗日群委會主任,計殺張嘯林……多精彩的愛國傳奇故事啊。”李為峰眼珠子一轉,央求道,


    “你能不能將我推薦給你叔叔,正式拜入自然門,我姑父就傳了我們點基礎功法,我隨便瞎練的。”


    “……”林東來愣了愣,這個逼裝得猝不及防,你隨便瞎練,便練成了自然功,功力比我正宗嫡傳的傳人還厲害?


    你不裝逼我們還是好朋友。


    “師兄,除了學習心五公的功夫,我也想收集一些素材,好進行創作。”李為峰繼續央求道,要不是林東來年紀跟他差不多,毫無節操的他都當場拜師了。


    “沒問題,師弟,我可以代師授徒,等你以後有空了,再去閩州正式拜師。”林東來看了看腕表,“師弟,趕緊迴去衝個澡吃飯,今天上午你要參加港大麵試,這事白學姐反複叮囑過。”


    港大的本部大樓是一座文藝複興模式的建築,由花崗石柱廊支撐,頂部則建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典型的西方建築風格。


    本部大樓不僅是文學院的大本營,張愛玲就曾於1939年在這裏的文學院讀書。這裏同時也是港大學生拍攝畢業照的首選地。其中的陸佑堂,是後來電影《色戒》學生們演戲的劇場取景地。


    李為峰此時就和五個麵試的學生坐在陸佑堂。


    麵試老師是位頭發花白的金融係教授,姓陸,宣布了今天要討論的題目:“你認為三十年後的香江經濟會是什麽樣,各位,請暢所欲言。”


    因為是討論,李為峰也沒急著開口,而是聽聽同學們的高見。


    最先開口的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男生,看著斯文,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隨著九七……香江將喪失自由貿易港的地位,被邊緣化……”


    用英語巴啦巴啦說了一堆,幾位麵試的教授也沒啃聲,隻是悄悄打分。


    李為峰吃早飯的時候,聽白素琴跟林東來給他講過,港大的麵試題沒有對錯,隻要你言之有據,邏輯清楚就行。


    其餘幾個都依次發言,大多是這個論調,有一個眉目清秀的女生,強調了香江證券交易所的作用,指出香江是亞洲金融中心。


    李為峰看了她一眼,然後聽見陸教授用英語問:“李為峰,隻有你沒發言了,你說說香江三十年後的香江經濟怎麽樣?”


    他就是李為峰,大陸一省的理科狀元,港大將用六十萬港幣挖他來讀書。


    憑什麽啊,都是同樣的腦袋,呃,就是比我們帥一點點。


    也許是嫉妒心作祟,那個黑框眼鏡男生嗤地輕笑:“大陸的狀元可能做題厲害,怎麽會懂香江的經濟呢?”


    因為是討論,其它男生也是交頭接耳。


    “大陸阿燦,估計去了尖沙咀還要迷路。”


    “他懂什麽香江經濟,就一土鱉,港大的金融係都是精英。”


    “真搞不懂,港大花六十萬港幣挖這麽一個廢柴。”


    實力不允許哥低調,李為峰微微一笑,也用英語流暢地道:“本來想傾聽各位的高見,結果大多是鼠目寸光之輩,除了那位眉目清秀女生發言,如果我的公司要招聘,各位已經被淘汰,隻有她能錄用。”


    李為峰這句開場白,跟燒熱的油鍋濺了一瓢水,立刻就炸了起來。


    “癩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氣。”


    “本來以為是土鱉,沒想到還是井裏的土鱉。”


    “夏蟲不可語冰。”李為峰客氣地迴敬他們一句,“確實如這位女同學所言,香江的未來,除了金融還一支獨秀,航運,製造,娛樂都將會沒落……當然地產會旺很多年,但那是毒瘤,試想,香江財富都沉澱在房產,那些地產巨頭富可敵國,掌控了可開發土地,不願降價,甚至開發狹**窄的棺材房,年輕人還有什麽夢想,還會努力奮鬥嗎?”


    “香江航運的興起,誕生了幾位船王,那是因為特定的曆史條件……”


    “製造業,比如電子業成衣業製鞋業,將會轉移到大陸,因為大陸的土地人工更便宜,受教育的大學生會越來越多。”


    “娛樂業,繁華過後一片淒涼,因為大家都想找快錢,比如現在香江歌壇,原創的歌曲很少,都是用日島的曲,再來填詞,影視劇就更不要提了,金鏞先生的作品,如果用大陸雄偉壯麗的山河來演繹,那就真正能體會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而不是香江幾個小山頭來拍攝,當然,港劇的警匪劇,都市劇還是不錯,因為大陸現在還在發展,沒有摩登時尚的都市。”


    李為峰的發言讓幾位教授都忍不住拍起了巴掌。


    黑框眼鏡男生不服:“也就是紙上談兵罷了,你說香江歌壇原創歌曲少,你倒是寫幾首啊?”


    李為峰笑笑沒說話。


    突然那個眉清目秀的女生道:“同學,李為峰同學多才多藝,就是憑三首原創歌曲,以及狀元頭銜,簽了三家公司的廣告代言,年入百萬,而且還創辦了山海美食連鎖,昨天的新聞你沒看啊?”


    “……”黑框眼鏡學生臉漲得通紅。


    “必須承認,現在香江確實有優勢,它現在是亞洲時尚之都,比如現在的成衣製鞋業,我在香江創辦了cp品牌,準備招募香江本地的設計人才,開辦設計公司,然後尋找內地的加工企業下單。”李為峰帶著裝逼範兒,語氣澹澹道,


    “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欲知此事需躬行,同學,我們都是華夏兒女,不能因為講幾句英文,就將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放棄。”


    “恭喜你,李為峰同學。”陸教授當場宣布了麵試結果,“你對香江未來經濟的洞察力震驚了麵試組,你通過了港大的麵試,稍後,有個新聞發布會,你的錄取通知書以及六十萬港幣的獎學金會逐年發放給你。”


    李為峰心裏清楚,港大提供六十萬獎學金,錄取他這個西蜀省的高考狀元,也是為了宣傳,以便吸引更多的優秀考生報考港大。


    新聞發布會,港大的陸教授將李為峰對香江經濟未來發展的見解公之於眾,到了問答環節,記者就跟聞著血腥味的鯊魚一樣,提了很多尖銳問題。


    “李為峰同學,綜觀你的發言,你認為香江航運,貿易,製造,娛樂業都會沒落,香江會空心化嗎?”


    李為峰比較機警,沒有直接迴答:“假如你的鄰居比你更努力,更吃得苦,而且他們家人丁興旺,你說兩個家庭會怎麽變化?”


    “你認為香江的地產是毒瘤,會讓年輕人失去夢想,能說得具體點嗎?”


    “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淺見,一套房子,要是讓一個年輕人節衣縮食來供養,那他還有什麽夢想?”李為峰反問道,


    “因為住房,他不願消費,更不願意結婚,那其他產業怎麽發展?我拿兩個行業來比較,房地產跟移動電話行業,房地產就是鋼筋水泥沙子,周轉年限是五十年;移動電話因為科技的創新,每隔幾年就要更換,你說,誰能拉動經濟。”


    “移動電話也可以用幾十年啊?”那個記者不服懟道。


    “現在移動電話是模擬信號,以後會轉為數字,通信效果比模擬好,機身更加輕薄短小,裝在衣服口袋就能用,消費者選哪種手機?選數字手機的越來越多,模擬信號使用的人越來越少,電信投資商也不會做模擬信號的。”李為峰直接懟得這個記者啞口無言,


    “在未來,科技領域會產生更多的富豪,而且他們凝聚財富的方式跟傳統富豪不同。”


    李為峰知道,港大需要新聞噱頭,這些新聞報刊也需要炒作素材,一張破嘴就像機關槍,逮著誰就是一通猛掃。


    這樣也能炒作自己。


    果然,下麵收了紅包的記者提問:“李為峰同學,聽說你在家鄉西蜀江水市創辦了一家美食連鎖企業,叫山海音樂烤吧?”


    李為峰聞弦歌而知雅意:“對,我的山海美食連鎖已經省城開設了將近一千平米的加盟店,生意很好,現在準備在蒲飛路群芳園屋頂開設山海音樂烤吧,味在巴蜀,歡迎你們來品嚐。”


    “李為峰同學,你頗有經濟前瞻性,可以給我們明報投稿。”一名明報的記者打趣道。


    “嗯,我一直仰慕金鏞先生,我正在創作一部穿越武俠,名叫《尋秦記》,準備內地跟香江簡繁體同時發表,能幫我跟金鏞先生約個時間嗎?”


    理科狀元還能寫武俠。


    東方日報的記者立刻問:“我是東方日報記者,請問,你以前寫過武俠嗎?”


    “寫過。”李為峰點了點頭。“發表在內地《今古傳奇》上,狄仁傑探桉係列,還有科幻《流浪地球》《三體》係列,算是雜誌社的頭部作家吧,下來你可以來群芳園a棟17樓,看我的作品。”


    東方日報跟明報現在是對頭,雖然明報的讀者大多是知識分子,但東方日報的讀者是香江市民,發行量更高,針鋒相對,明報記者當即就決定前往,隻要李為峰的《尋秦記》不錯,立刻就可以簽下。


    果然,在港大的有心炒作之下,無論是香江的紙媒,還是兩大電視台都爭相報道,當然,那標題就更勁爆了。


    “誰殺了年輕人——大陸狀元李為峰炮轟地產商?”


    “遮羞布賣斷貨了——大陸狀元狂懟香江娛樂業。”


    “船快沉了,香江的沒落無可避免——大陸狀元喪笑香江未來經濟。”


    “兩報記者打破頭了——為爭大陸狀元李為峰扛鼎之作《尋秦記》,集穿越曆史武俠一體,試問花落誰家?”


    李為峰的《尋秦記》前三萬字,送到了《明報》董事長金鏞的辦公桌上。


    香江《明報》,1988年日銷量已是11萬份,1989年躍升到18萬份。除了《明報》、《明報月刊》、《明報周刊》外,明報機構尚有一份《明報晚報》,金鏞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可以說日理萬機,此時竟然在百忙中抽出時間閱讀《尋秦記》。


    看完《尋秦記》後,金鏞拿過明報有限公司的便箋,開始寫道:廣榮、圭陽諸兄:


    1,《尋秦記》想象力豐富,故事精彩,作者曆史底子跟文筆不錯,但描寫有些露骨,不過港大六十萬港幣挖來的大陸理科狀元,風頭正勁,新聞炒作熱點,可給與千字五十元稿費。


    (要是倪曠,尹舒,林雁妮等知道,不知作何感想,他們出成名多年,軟磨硬泡,也就七八十,因為金鏞壓稿酬是出了名的,金鏞也沒法子,東方日報也在搶啊,何況李為峰在大陸的雜誌就拿到這個價。)


    2.但邀他開設經濟專欄太早了,雖有見地,但大多虛言,還是等他港大金融係畢業,在社會曆練幾年再說。


    金鏞不是那種口才便給的人,他拙於言辭,跟他善於寫作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主持偌大一個《明報》集團,他平時卻不太喜歡說話,不擅辭令,講話很慢,似乎每個字都要經過深思熟慮才說出來。


    有時,別人問得急了,他便會漲紅臉,訥訥的,半晌說不出話來。所以他要交代員工辦什麽事,有什麽指示或意見,或者與作者交匯意見,都喜歡以筆代口,寫字條或者寫信。以筆來管理一切,以筆來交際,這是金鏞的特色。


    他的字條也往往寫在然後列出要辦或要解釋的事,若幹事情超過了一項,就會標明號碼,逐項詳細開列出來,下款常常署一個“查“字。語調雖然客氣,卻是不容商量的口氣,是一種指令,這也算富有金鏞特色的“字條治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別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上官東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上官東煮並收藏重生別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