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司徒大人所提之事,微臣應是最有發言權,且容微臣來答可好?”
長孫無忌的反對意見看似正常討論問題,可實際上卻是包藏著禍心,無論李恪作何解釋,那都一準要跌到長孫無忌所挖的坑裏去——迴答說軍械確實不足用麽,那李恪先前所提之建議便是在欺君,迴答說軍械有富餘麽,得,你李恪就一閑散親王,怎會知曉工部以及兵部之事宜,如此關切軍械生產,居心到底何在?此一條,旁人或許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可陳子明卻是瞬間便明了了長孫無忌的險惡用心,唯恐李恪上當之下,自是不敢有絲毫的耽擱,緊著便從旁閃了出來,高聲地提議了一句道。
“準了。”
太宗此番之所以召集群臣前來議事,便是要借此機會給李恪一個完美的上台表演之場合,正因為此,乍然一見陳子明突然冒出頭來打岔,自不免頗覺意外,可再一細想,立馬便意識到長孫無忌先前的反對意見裏暗藏著殺機,心下裏當即便有些不爽了,望向長孫無忌的眼神裏自也就帶著幾分警告之意味,可到了底兒,還是不曾明著發落於其。
“謝陛下寬仁。”
聽得太宗準了自己所請,陳子明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但卻兀自不敢大意了去,緊著謝了恩,而後方才緩緩地開口道:“自前年銅川、鳳山、太原等處之鋼鐵廠正式投產以來,我大唐之生鐵、鋼材產量與日俱增,三年前,舉國生鐵年產量不過兩百萬斤不到,而去歲,不說生鐵,光是熟鋼便已劇增至八百餘萬斤,今年截至到十月,熟鋼產量已增至一千兩百餘萬斤,到年底,突破一千五百萬斤不成問題,預計明年所產還能有個不小之增幅,而我工部生產軍械正常所需不過三百萬斤而已,其餘大部熟鋼、生鐵處留部分為庫存之外,已然大量向民用轉移,至於各軍工坊所產之軍械除已撥付兵部所需之數外,尚有不少之庫存,據微臣所知,現如今壓在工部各工坊庫房中之箭矢、弓弩、刀兵皆以十萬計,縱使後年大戰將起,不說兵部之庫存,便是工部富餘之數,也足可輕鬆應對無虞。”
“嗯,子明辦事素來盡心,朕無憂也,眾愛卿可還有甚不明之處麽?”
太宗最為掛心的便是再征高句麗一事,如今聽得陳子明如此說法,自是放心得很,在他看來,隻要不影響到對高句麗的戰事籌備,拿出多少兵刃去支援波斯帝國都算不得甚大事兒,無他,大唐如今國庫殷實得很,些許財貨的付出,太宗還真就不甚介意的。
“陛下聖明,臣等別無異議。”
太宗打算支持李恪的態度既都已是如此之明顯了,諸般臣工們自是不願再多生枝節,至於長孫無忌麽,倒是還想再生些是非出來,隻是自忖辯才遠不及陳子明,強自再多囉唕的話,不單不能成事,反倒有著進一步令太宗生忌之可能,一念及此,他也就沒了再進言之想頭,盡管不甘依舊,卻也隻能是隨大流地稱頌了一聲了事。
“那好,此事便姑且這麽定了,具體章程由子明去操辦,至於恪兒麽,政務熟稔,所思所想皆深合朕心,且就每日到禦書房幫著朕批折子好了。”
就在群臣們都以為事情已然定盤之際,卻不曾想太宗突然又放出了個重磅炸彈,當即便震得群臣們為之愕然不已的——李恪曾監過國,可那是因太宗在外領兵征戰之故,屬不得已而為之,而今,太宗好端端地就這麽又將批折子的權力交給了李恪,個中之意味明顯不一般,這無疑是在向群臣們宣告李恪的繼承人之地位,盡管大家夥對此其實都已是心中有數了的,可還是不免受震不輕,一時間竟都忘了要緊著稱頌上一番。
“父皇如此厚愛,兒臣自當竭力奉公,斷不敢有負父皇之重托。”
旁人可以震驚與詫異,可李恪卻是不敢在此際有所閃失,但見其緊著便邁步行到了殿中,一派感激涕零狀地便謝了恩。
“陛下聖明!”
陳子明的反應也是極快,這不,李恪謝恩方才一畢,也不等群臣們有所表示,他便已是緊著高唿了一嗓子,當即便將群臣們從恍惚中驚醒了過去,於是乎,參差不起的稱頌之聲當即便響成了一片。
“好了,今日便議到此處,眾愛卿且都各去忙罷。”
盡管群臣們的稱頌之聲不甚齊整,顯然其中有部分大臣對此議頗是不以為然的,可太宗卻是不打算理會,也沒給群臣們開口進諫之機會,緊著便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聖明,臣等告退。”
太宗都已將話說到了這麽個份上,不管各自心中到底作何感想,這當口上,卻是沒人敢公然反對的,隻能是齊齊稱頌了一聲,就此魚貫著退出了大殿,各自忙乎去了……
“舅父,事情怎會弄到這等地步,如今老三那廝……,唉!”
李恪再度監國的消息一出,朝野間頓時為之震動不已,熱議之聲也就此大起了,麵對著這等不利到了極點的局麵,李泰哪還穩得住心神,一從宮中出來,也顧不得甚避諱不避諱了的,直接便去了長孫無忌的辦公室,卜一屏退左右,便已是氣急敗壞地哀歎了起來。
“遲早的事兒,又有甚可奇怪的。”
長孫無忌雖也對太宗的決斷頗感突然,但卻並不以為這有甚大不了的,畢竟李恪早已是內定的儲君了的,如今太宗本人因衰老之故,日漸惰政,原就需要有人來幫其處理政務,在這等情形下,由李恪這麽個內定的儲君再度監國,本就屬再正常不過之事了的。
“可……”
李泰原本指望著能從長孫無忌處得到翻盤之妙計,卻萬萬沒想到其竟會是這等淡漠之態度,一愣之下,臉色頓時便難看到了極點。
“可個甚!怎麽,這就沉不住氣了?”
眼瞅著李泰那等惶急的樣子,長孫無忌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麵色當即便是一沉,毫不客氣地便嗬斥了其一句道。
“舅父息怒,甥兒隻是,唉,隻是一時不忿罷了,一切還須得舅父多多幫襯才好。”
李泰終歸是沒膽子真跟長孫無忌鬧出了生分,縱使心中已是不爽到了極點,卻還是隻能強打著精神地巴結了長孫無忌一番。
“嗯,此番工部那頭既是要撥兵家援助波斯,那倒是個機會來著,據說越王殿下在工部裏還有些可用之人手,也差不多該動上一動了。”
見得李泰已服了軟,長孫無忌倒是沒再出言嗬斥,但見其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長須,意有所指地點了一句道。
“舅父之意是……”
李貞早幾年確曾管過漕運一事,也確實在工部裏提拔任用了些人手,可一來人數並不多,職位也不高,最高的不過才員外郎而已,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對此,李泰自是心中有數的,也從來就不曾真指望李貞那些手下能派得上甚大用場,此際一聽長孫無忌似乎打算重用李貞手下那些人手,自不免便有些犯迷糊了的。
“吳王殿下既已再度監國,文事自此也就差不多算是塵埃落定了,如此,武事也就須得早做準備罷,殿下隻管叫越王殿下出頭,能從工部裏扒拉出多少武備便算多少罷。”
這一見李貞如此之茫然,長孫無忌也實在是拿其沒法子,無奈之下,也隻能是強壓住心中的不滿,明確地指點了其一番。
“那好,甥兒這就去安排也罷。”
聽得長孫無忌如此吩咐,李泰的精神當即便是一振,自不敢再多言囉唕,恭謹地應了一聲,便即就此匆匆離去了……
“玄齡啊,朕這幾年精氣神大不如前了,看折子一久,眼便生疼,不得已,也隻能找個體己之人來幫著朕操持上一番,趕巧呢,恪兒又監過國,算是政務較為熟稔,朕也能稍安心些,然,恪兒到底還年輕,若有甚做不到之處,愛卿隻管直接說了去,他若是不聽,且就來告知朕,朕自會有所決斷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長孫無忌與李泰在密議連連,卻說廷議一畢,太宗便將房玄齡請到了禦書房中,碎碎叨叨地交待了一番。
“陛下聖明,老臣知道該如何做了。”
房玄齡乃是老宦海了,一直都是太宗的絕對心腹,又怎會不了解太宗的為人,隻一聽其這等看似推心置腹的話語,便已明了了太宗心底裏的真實用心之所在,無非是放權之餘,又擔心會有失控之可能,這是要他房玄齡督導李恪的監國來著,對此,房玄齡心中當真是叫苦不迭,無他,要知道李恪乃是儲君之選,又有著陳子明等諸多頂級朝臣的支持,真若是跟李恪鬧出了生分,他房玄齡哪有甚好果子可吃的,問題是太宗旨意既下,實也容不得他拒絕的。
“嗯,如此便好,玄齡辦事,朕自是信得過,不要怕得罪人,一切有朕呢。”
太宗大有深意地看了房玄齡一眼,意有所指地又點了一句道。
“陛下聖明。”
一聽太宗這等言語,房玄齡心頭自不免便更苦了幾分,奈何太宗都已是如此說了,他就算不想當惡人,怕也不可得了,無奈之下,也就隻能是再次稱頌了一聲了事……
長孫無忌的反對意見看似正常討論問題,可實際上卻是包藏著禍心,無論李恪作何解釋,那都一準要跌到長孫無忌所挖的坑裏去——迴答說軍械確實不足用麽,那李恪先前所提之建議便是在欺君,迴答說軍械有富餘麽,得,你李恪就一閑散親王,怎會知曉工部以及兵部之事宜,如此關切軍械生產,居心到底何在?此一條,旁人或許一時間沒反應過來,可陳子明卻是瞬間便明了了長孫無忌的險惡用心,唯恐李恪上當之下,自是不敢有絲毫的耽擱,緊著便從旁閃了出來,高聲地提議了一句道。
“準了。”
太宗此番之所以召集群臣前來議事,便是要借此機會給李恪一個完美的上台表演之場合,正因為此,乍然一見陳子明突然冒出頭來打岔,自不免頗覺意外,可再一細想,立馬便意識到長孫無忌先前的反對意見裏暗藏著殺機,心下裏當即便有些不爽了,望向長孫無忌的眼神裏自也就帶著幾分警告之意味,可到了底兒,還是不曾明著發落於其。
“謝陛下寬仁。”
聽得太宗準了自己所請,陳子明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但卻兀自不敢大意了去,緊著謝了恩,而後方才緩緩地開口道:“自前年銅川、鳳山、太原等處之鋼鐵廠正式投產以來,我大唐之生鐵、鋼材產量與日俱增,三年前,舉國生鐵年產量不過兩百萬斤不到,而去歲,不說生鐵,光是熟鋼便已劇增至八百餘萬斤,今年截至到十月,熟鋼產量已增至一千兩百餘萬斤,到年底,突破一千五百萬斤不成問題,預計明年所產還能有個不小之增幅,而我工部生產軍械正常所需不過三百萬斤而已,其餘大部熟鋼、生鐵處留部分為庫存之外,已然大量向民用轉移,至於各軍工坊所產之軍械除已撥付兵部所需之數外,尚有不少之庫存,據微臣所知,現如今壓在工部各工坊庫房中之箭矢、弓弩、刀兵皆以十萬計,縱使後年大戰將起,不說兵部之庫存,便是工部富餘之數,也足可輕鬆應對無虞。”
“嗯,子明辦事素來盡心,朕無憂也,眾愛卿可還有甚不明之處麽?”
太宗最為掛心的便是再征高句麗一事,如今聽得陳子明如此說法,自是放心得很,在他看來,隻要不影響到對高句麗的戰事籌備,拿出多少兵刃去支援波斯帝國都算不得甚大事兒,無他,大唐如今國庫殷實得很,些許財貨的付出,太宗還真就不甚介意的。
“陛下聖明,臣等別無異議。”
太宗打算支持李恪的態度既都已是如此之明顯了,諸般臣工們自是不願再多生枝節,至於長孫無忌麽,倒是還想再生些是非出來,隻是自忖辯才遠不及陳子明,強自再多囉唕的話,不單不能成事,反倒有著進一步令太宗生忌之可能,一念及此,他也就沒了再進言之想頭,盡管不甘依舊,卻也隻能是隨大流地稱頌了一聲了事。
“那好,此事便姑且這麽定了,具體章程由子明去操辦,至於恪兒麽,政務熟稔,所思所想皆深合朕心,且就每日到禦書房幫著朕批折子好了。”
就在群臣們都以為事情已然定盤之際,卻不曾想太宗突然又放出了個重磅炸彈,當即便震得群臣們為之愕然不已的——李恪曾監過國,可那是因太宗在外領兵征戰之故,屬不得已而為之,而今,太宗好端端地就這麽又將批折子的權力交給了李恪,個中之意味明顯不一般,這無疑是在向群臣們宣告李恪的繼承人之地位,盡管大家夥對此其實都已是心中有數了的,可還是不免受震不輕,一時間竟都忘了要緊著稱頌上一番。
“父皇如此厚愛,兒臣自當竭力奉公,斷不敢有負父皇之重托。”
旁人可以震驚與詫異,可李恪卻是不敢在此際有所閃失,但見其緊著便邁步行到了殿中,一派感激涕零狀地便謝了恩。
“陛下聖明!”
陳子明的反應也是極快,這不,李恪謝恩方才一畢,也不等群臣們有所表示,他便已是緊著高唿了一嗓子,當即便將群臣們從恍惚中驚醒了過去,於是乎,參差不起的稱頌之聲當即便響成了一片。
“好了,今日便議到此處,眾愛卿且都各去忙罷。”
盡管群臣們的稱頌之聲不甚齊整,顯然其中有部分大臣對此議頗是不以為然的,可太宗卻是不打算理會,也沒給群臣們開口進諫之機會,緊著便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聖明,臣等告退。”
太宗都已將話說到了這麽個份上,不管各自心中到底作何感想,這當口上,卻是沒人敢公然反對的,隻能是齊齊稱頌了一聲,就此魚貫著退出了大殿,各自忙乎去了……
“舅父,事情怎會弄到這等地步,如今老三那廝……,唉!”
李恪再度監國的消息一出,朝野間頓時為之震動不已,熱議之聲也就此大起了,麵對著這等不利到了極點的局麵,李泰哪還穩得住心神,一從宮中出來,也顧不得甚避諱不避諱了的,直接便去了長孫無忌的辦公室,卜一屏退左右,便已是氣急敗壞地哀歎了起來。
“遲早的事兒,又有甚可奇怪的。”
長孫無忌雖也對太宗的決斷頗感突然,但卻並不以為這有甚大不了的,畢竟李恪早已是內定的儲君了的,如今太宗本人因衰老之故,日漸惰政,原就需要有人來幫其處理政務,在這等情形下,由李恪這麽個內定的儲君再度監國,本就屬再正常不過之事了的。
“可……”
李泰原本指望著能從長孫無忌處得到翻盤之妙計,卻萬萬沒想到其竟會是這等淡漠之態度,一愣之下,臉色頓時便難看到了極點。
“可個甚!怎麽,這就沉不住氣了?”
眼瞅著李泰那等惶急的樣子,長孫無忌當真是氣不打一處來,麵色當即便是一沉,毫不客氣地便嗬斥了其一句道。
“舅父息怒,甥兒隻是,唉,隻是一時不忿罷了,一切還須得舅父多多幫襯才好。”
李泰終歸是沒膽子真跟長孫無忌鬧出了生分,縱使心中已是不爽到了極點,卻還是隻能強打著精神地巴結了長孫無忌一番。
“嗯,此番工部那頭既是要撥兵家援助波斯,那倒是個機會來著,據說越王殿下在工部裏還有些可用之人手,也差不多該動上一動了。”
見得李泰已服了軟,長孫無忌倒是沒再出言嗬斥,但見其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長須,意有所指地點了一句道。
“舅父之意是……”
李貞早幾年確曾管過漕運一事,也確實在工部裏提拔任用了些人手,可一來人數並不多,職位也不高,最高的不過才員外郎而已,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對此,李泰自是心中有數的,也從來就不曾真指望李貞那些手下能派得上甚大用場,此際一聽長孫無忌似乎打算重用李貞手下那些人手,自不免便有些犯迷糊了的。
“吳王殿下既已再度監國,文事自此也就差不多算是塵埃落定了,如此,武事也就須得早做準備罷,殿下隻管叫越王殿下出頭,能從工部裏扒拉出多少武備便算多少罷。”
這一見李貞如此之茫然,長孫無忌也實在是拿其沒法子,無奈之下,也隻能是強壓住心中的不滿,明確地指點了其一番。
“那好,甥兒這就去安排也罷。”
聽得長孫無忌如此吩咐,李泰的精神當即便是一振,自不敢再多言囉唕,恭謹地應了一聲,便即就此匆匆離去了……
“玄齡啊,朕這幾年精氣神大不如前了,看折子一久,眼便生疼,不得已,也隻能找個體己之人來幫著朕操持上一番,趕巧呢,恪兒又監過國,算是政務較為熟稔,朕也能稍安心些,然,恪兒到底還年輕,若有甚做不到之處,愛卿隻管直接說了去,他若是不聽,且就來告知朕,朕自會有所決斷的。”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且不說長孫無忌與李泰在密議連連,卻說廷議一畢,太宗便將房玄齡請到了禦書房中,碎碎叨叨地交待了一番。
“陛下聖明,老臣知道該如何做了。”
房玄齡乃是老宦海了,一直都是太宗的絕對心腹,又怎會不了解太宗的為人,隻一聽其這等看似推心置腹的話語,便已明了了太宗心底裏的真實用心之所在,無非是放權之餘,又擔心會有失控之可能,這是要他房玄齡督導李恪的監國來著,對此,房玄齡心中當真是叫苦不迭,無他,要知道李恪乃是儲君之選,又有著陳子明等諸多頂級朝臣的支持,真若是跟李恪鬧出了生分,他房玄齡哪有甚好果子可吃的,問題是太宗旨意既下,實也容不得他拒絕的。
“嗯,如此便好,玄齡辦事,朕自是信得過,不要怕得罪人,一切有朕呢。”
太宗大有深意地看了房玄齡一眼,意有所指地又點了一句道。
“陛下聖明。”
一聽太宗這等言語,房玄齡心頭自不免便更苦了幾分,奈何太宗都已是如此說了,他就算不想當惡人,怕也不可得了,無奈之下,也就隻能是再次稱頌了一聲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