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此案牽涉雖不甚廣,然影響卻大,您對此案若有章程,還請示下,下官等也好照著行事。”
事涉謀逆,再小的案子也是大案,更別說此案的主嫌乃是當朝刑部尚書,自然是不能輕忽了去的,故而,聖旨方才一下,陳子明便將魏征與馬周都請到了大理寺,一番寒暄之後,各自落了座,身為主人,陳子明自是須得先行向魏征這個總攬全局的前輩好生請教上一番。
“陳大人客氣了,老朽對審案一道不甚熟稔,實不敢妄言,還是陳大人與馬大人一並協商著辦了去便好。”
魏征雖與張亮同出自瓦崗軍,卻並不是一個係統的——魏征隸屬於翟讓一係,而張亮則屬於李密一係,至降唐後,魏征乃是太子李建成的屬下,而張亮卻是投身秦王府中,雖同朝為官多年,然則論及關係麽,卻隻是一般罷了,也就隻是有點香火情罷了,自是犯不著去為張亮說項,僅僅隻是有些擔心陳子明會將此案往大裏牽扯了去,可一聽陳子明言語間已是暗示了此案就隻涉及張亮一人,魏征也就不打算多言是非,明白無誤地表示了自己打算袖手旁觀之意。
“魏大人過謙了,有您主持大局,下官等方才不致有行差踏錯之虞,馬大人,您說呢?”
此番審案,陳子明可是決意將張亮往死裏審了去的,自是斷然容不得旁人說項,正因為此,大權獨攬乃是必須之事,奈何他在此案中並非主審,要想將案子辦成鐵案,終歸須得魏征與馬周配合行事,正因為此,哪怕表現得有些咄咄逼人,卻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陳大人說的是,隻是具體到本案之審理麽,還是得多煩勞陳大人了。”
馬周也是靈醒之人,隻一聽陳子明之言,便已知陳子明這是有心攬權,不過麽,他卻是並不在意,左右他與張亮雖有些交情,卻也談不上親密,也不想去關心案子會審成何等模樣,於他而論,隻要審案之結果能對天下人交代得過去,那也就夠了的。
“馬大人客氣了,依下官之淺見,此案涉及雖不甚廣,可在案之人卻是不少,為防有所疏漏,終歸須得從細審了去,然,陛下隻給了十日之時限,恐須得加緊審了去才好,下官打算抽調精幹力量,爭取在六日裏審清外圍,暫定於明年元月初七行庭審事宜,不知魏相與馬大人以為可行否?”
陳子明從來都是個謹慎人,哪怕魏征與馬周都已是暗示了不插手審案過程的意思,然則陳子明卻並未就此作罷,而是接著出言試探了一番。
“子明隻管審了去便好,老朽別無異議。”
魏征對陳子明素來欣賞得很,加之清楚陳子明與張亮之間有過節,自是不願在此案中橫插一手,毫不猶豫地便表明了支持陳子明之態度。
“魏相說的是,此案就偏勞陳大人多多費心了。”
馬周原本就不願多事,再一看陳子明擺明了車馬要硬奪此案之審理權,心中雖稍有些不快,卻也不打算真跟陳子明較勁,便即跟著也表明了態度。
“承蒙二位大人信重,那陳某便自告奮勇了。”
一聽魏、馬二人表了態,陳子明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當然了,客氣一番還是要的,至於魏征與馬周心裏頭會作何感想麽,陳子明此際卻是顧不得那麽許多了的——不拿下張亮,尚書位置就不會出缺,那他陳子明要想盡早登上尚書大位就斷無實現之可能,權力當頭之際,臉皮要不要,那就兩說也罷……
“老爺,到家了。”
審案的期限隻有十日,自然是一天都耽擱不得的,哪怕恰逢新春佳節,陳子明也不敢稍有懈怠,除了除夕夜進宮參與了皇城夜宴之外,其餘時間都泡在了衙門裏,組織了大量的人手,對諸多涉案人等加緊審訊,每日裏都要忙到天將黑才迴府,有時還得通宵達旦地督導審案事宜,接連幾日下來,人當真已是疲得個夠嗆,好在總算是於正月初六下午完成了預審事宜,緊繃著的神經稍稍一鬆,竟自在馬車上睡著了,哪怕馬車都已到了府門處,也不曾轉醒,直到一名隨侍的管家見情形不對,趕忙湊到車簾子邊輕喚了一聲,這才將陳子明從迷迷糊糊中喚醒了過來。
“嗯。”
聽得響動,陳子明醒是醒了,可頭還是不免有些暈沉沉地,也自不想多話,不置可否地輕吭了一聲之後,又伸手狠狠地揉了揉繃得極緊的臉頰,而後方才哈腰下了馬車,入眼便見照壁處竟有一輛明黃色的馬車聽著,邊上更是站著數十名宮廷禁衛,眉頭不由地便是一皺,此無他,概因他已是認出了這座駕赫然屬晉王李治所有。
這小子來作甚,當說客麽?
自打跟長孫無忌撕破了臉之後,原本時常到陳子明府上做客的李治已是絕足不來了的,可今日居然如此大張旗鼓地冒雪跑了來,個中要說沒蹊蹺,又怎生可能,陳子明第一個反應便是這小子是來當說客的,不過麽,到底是還是不是,陳子明卻也不敢完全肯定。
“喲,姐夫迴來了。”
二門廳堂中,一身白狐裘袍的李治正與汝南公主扯著閑話,眼角的餘光瞅見了陳子明正從照壁處轉將出來,一張小臉立馬便堆起了笑容,緊著便起了身,隔著大老遠便招唿了一聲。
“下官見過晉王殿下。”
盡管對李治的到來不甚歡迎,可上下尊卑還是要講究的一番的,陳子明也隻能是強自壓下了心中的不爽,疾步行上了前去,照著朝規見了禮。
“啊,哦,免了,免了,姐夫,您可算是迴來了,小王都已等您大半天了呢。”
麵對著陳子明的見禮,李治明顯有些慌亂,但見其胡亂地搖著手,語不著調地客套了一句道。
“下官政務纏身,累殿下久等了,海涵,海涵。”
陳子明打心眼裏便討厭懦弱無能的李治,不過麽,這等心思一向都隱藏得很好,無他,概因這小子與太宗同住,打小報告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些,故而這會兒哪怕是又累又餓,也依舊和煦得很,並不曾表現出絲毫的不耐之色。
“姐夫一向勤政,父皇可是每每誇獎的,若是天下官吏都似姐夫這般,何愁天下不大治哉。”
大半年不見,李治明顯長進了不少,先前方一見麵之際還有著應對失據,這短短的功夫竟已是緩過了神來,恭維話說得當真順溜無比,隱隱然已是有了宦海老手的模樣。
“殿下過譽了,您請坐。”
這一見李治將恭維話說得如此之肉麻,陳子明的眉頭不由自主地便是一揚,但卻並未放在心上,也就隻是笑著讓了下座。
“夫君,你且陪陪稚奴,妾身去看看浩兒。”
汝南公主比李治年長了許多,又不是同母所生,本就沒太多的姐弟之情,先前之所以一直陪著李治瞎扯淡,不過是身為主人的責任罷了,而今,陳子明既已歸來,汝南公主可就不想再跟著扯閑話了,待得二人寒暄一畢,她便即就此起了身,丟下句交代話,便在一群婢女們的服侍下,款款轉進了後堂。
“姐夫如此遲才歸來,莫非還是再忙著張亮的案子麽?”
李治到底還是少年郎,雖長進不少,也有了些城府,可畢竟不深,幾句閑扯之後,便將話題引到了張亮的案子上。
“嗯。”
一聽李治問起了案子之事,陳子明的眉頭當即便是一皺,並不答話,僅僅隻是不置可否地輕吭了一聲了事,擺明了就是不想多談案子的事兒。
“這個,唔,小王隻是好奇,不知此案……,哦,此案進展可還順利否?”
李治明顯是受人所托而來的,明知陳子明不願談論案子之事,可他還是硬著頭皮地發問了一句道。
“托陛下隆恩,一切順遂。”
這一見李治如此強行要問,陳子明的眉頭當即便更皺緊了幾分,不過麽,倒是沒失了禮數,也不曾給其明言,僅僅隻是語調淡然地敷衍了一把。
“那就好,那就好,張亮此獠身為重臣,不思報效朝廷,卻如此肆意胡為,實是當誅,隻是,唔,隻是其畢竟是功勳之人,太過重處了去,卻恐招惹物議,姐夫,您看……”
盡管陳子明不欲多言,可李治卻顯然不願就此作罷,吭吭唧唧地又試探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下官領旨審案,幹係重大,案未結之前,實不好談論此事,還請殿下海涵則個。”
以陳子明之智商,又怎可能會猜不出慫恿李治前來打探消息的一準便是長孫無忌,心中暗自冷笑不已,口中麽卻是毫不猶豫地堵死了李治再行探問之可能性——此番案子其實很難牽連到長孫無忌本人身上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無他,概因長孫無忌在太宗的心目中地位極高,並非輕易可以撼動得了的,此時還不是向其出手之良機,終歸須得將其黨羽一一剪除之後,再尋機下手,當然了,多讓其擔心上些時日也是好事一樁來著。
“姐夫說得是,啊,時候不早了,姐夫留步,小王就先告辭了。”
李治說到底就是一少年,養氣的功夫自是還差得遠了些,這一聽陳子明如此說法,火氣當即便起了,滿臉不悅地丟下句交代話語,氣衝衝地便就此走了人……
事涉謀逆,再小的案子也是大案,更別說此案的主嫌乃是當朝刑部尚書,自然是不能輕忽了去的,故而,聖旨方才一下,陳子明便將魏征與馬周都請到了大理寺,一番寒暄之後,各自落了座,身為主人,陳子明自是須得先行向魏征這個總攬全局的前輩好生請教上一番。
“陳大人客氣了,老朽對審案一道不甚熟稔,實不敢妄言,還是陳大人與馬大人一並協商著辦了去便好。”
魏征雖與張亮同出自瓦崗軍,卻並不是一個係統的——魏征隸屬於翟讓一係,而張亮則屬於李密一係,至降唐後,魏征乃是太子李建成的屬下,而張亮卻是投身秦王府中,雖同朝為官多年,然則論及關係麽,卻隻是一般罷了,也就隻是有點香火情罷了,自是犯不著去為張亮說項,僅僅隻是有些擔心陳子明會將此案往大裏牽扯了去,可一聽陳子明言語間已是暗示了此案就隻涉及張亮一人,魏征也就不打算多言是非,明白無誤地表示了自己打算袖手旁觀之意。
“魏大人過謙了,有您主持大局,下官等方才不致有行差踏錯之虞,馬大人,您說呢?”
此番審案,陳子明可是決意將張亮往死裏審了去的,自是斷然容不得旁人說項,正因為此,大權獨攬乃是必須之事,奈何他在此案中並非主審,要想將案子辦成鐵案,終歸須得魏征與馬周配合行事,正因為此,哪怕表現得有些咄咄逼人,卻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陳大人說的是,隻是具體到本案之審理麽,還是得多煩勞陳大人了。”
馬周也是靈醒之人,隻一聽陳子明之言,便已知陳子明這是有心攬權,不過麽,他卻是並不在意,左右他與張亮雖有些交情,卻也談不上親密,也不想去關心案子會審成何等模樣,於他而論,隻要審案之結果能對天下人交代得過去,那也就夠了的。
“馬大人客氣了,依下官之淺見,此案涉及雖不甚廣,可在案之人卻是不少,為防有所疏漏,終歸須得從細審了去,然,陛下隻給了十日之時限,恐須得加緊審了去才好,下官打算抽調精幹力量,爭取在六日裏審清外圍,暫定於明年元月初七行庭審事宜,不知魏相與馬大人以為可行否?”
陳子明從來都是個謹慎人,哪怕魏征與馬周都已是暗示了不插手審案過程的意思,然則陳子明卻並未就此作罷,而是接著出言試探了一番。
“子明隻管審了去便好,老朽別無異議。”
魏征對陳子明素來欣賞得很,加之清楚陳子明與張亮之間有過節,自是不願在此案中橫插一手,毫不猶豫地便表明了支持陳子明之態度。
“魏相說的是,此案就偏勞陳大人多多費心了。”
馬周原本就不願多事,再一看陳子明擺明了車馬要硬奪此案之審理權,心中雖稍有些不快,卻也不打算真跟陳子明較勁,便即跟著也表明了態度。
“承蒙二位大人信重,那陳某便自告奮勇了。”
一聽魏、馬二人表了態,陳子明緊繃著的心弦立馬便是一鬆,當然了,客氣一番還是要的,至於魏征與馬周心裏頭會作何感想麽,陳子明此際卻是顧不得那麽許多了的——不拿下張亮,尚書位置就不會出缺,那他陳子明要想盡早登上尚書大位就斷無實現之可能,權力當頭之際,臉皮要不要,那就兩說也罷……
“老爺,到家了。”
審案的期限隻有十日,自然是一天都耽擱不得的,哪怕恰逢新春佳節,陳子明也不敢稍有懈怠,除了除夕夜進宮參與了皇城夜宴之外,其餘時間都泡在了衙門裏,組織了大量的人手,對諸多涉案人等加緊審訊,每日裏都要忙到天將黑才迴府,有時還得通宵達旦地督導審案事宜,接連幾日下來,人當真已是疲得個夠嗆,好在總算是於正月初六下午完成了預審事宜,緊繃著的神經稍稍一鬆,竟自在馬車上睡著了,哪怕馬車都已到了府門處,也不曾轉醒,直到一名隨侍的管家見情形不對,趕忙湊到車簾子邊輕喚了一聲,這才將陳子明從迷迷糊糊中喚醒了過來。
“嗯。”
聽得響動,陳子明醒是醒了,可頭還是不免有些暈沉沉地,也自不想多話,不置可否地輕吭了一聲之後,又伸手狠狠地揉了揉繃得極緊的臉頰,而後方才哈腰下了馬車,入眼便見照壁處竟有一輛明黃色的馬車聽著,邊上更是站著數十名宮廷禁衛,眉頭不由地便是一皺,此無他,概因他已是認出了這座駕赫然屬晉王李治所有。
這小子來作甚,當說客麽?
自打跟長孫無忌撕破了臉之後,原本時常到陳子明府上做客的李治已是絕足不來了的,可今日居然如此大張旗鼓地冒雪跑了來,個中要說沒蹊蹺,又怎生可能,陳子明第一個反應便是這小子是來當說客的,不過麽,到底是還是不是,陳子明卻也不敢完全肯定。
“喲,姐夫迴來了。”
二門廳堂中,一身白狐裘袍的李治正與汝南公主扯著閑話,眼角的餘光瞅見了陳子明正從照壁處轉將出來,一張小臉立馬便堆起了笑容,緊著便起了身,隔著大老遠便招唿了一聲。
“下官見過晉王殿下。”
盡管對李治的到來不甚歡迎,可上下尊卑還是要講究的一番的,陳子明也隻能是強自壓下了心中的不爽,疾步行上了前去,照著朝規見了禮。
“啊,哦,免了,免了,姐夫,您可算是迴來了,小王都已等您大半天了呢。”
麵對著陳子明的見禮,李治明顯有些慌亂,但見其胡亂地搖著手,語不著調地客套了一句道。
“下官政務纏身,累殿下久等了,海涵,海涵。”
陳子明打心眼裏便討厭懦弱無能的李治,不過麽,這等心思一向都隱藏得很好,無他,概因這小子與太宗同住,打小報告的機會實在是太多了些,故而這會兒哪怕是又累又餓,也依舊和煦得很,並不曾表現出絲毫的不耐之色。
“姐夫一向勤政,父皇可是每每誇獎的,若是天下官吏都似姐夫這般,何愁天下不大治哉。”
大半年不見,李治明顯長進了不少,先前方一見麵之際還有著應對失據,這短短的功夫竟已是緩過了神來,恭維話說得當真順溜無比,隱隱然已是有了宦海老手的模樣。
“殿下過譽了,您請坐。”
這一見李治將恭維話說得如此之肉麻,陳子明的眉頭不由自主地便是一揚,但卻並未放在心上,也就隻是笑著讓了下座。
“夫君,你且陪陪稚奴,妾身去看看浩兒。”
汝南公主比李治年長了許多,又不是同母所生,本就沒太多的姐弟之情,先前之所以一直陪著李治瞎扯淡,不過是身為主人的責任罷了,而今,陳子明既已歸來,汝南公主可就不想再跟著扯閑話了,待得二人寒暄一畢,她便即就此起了身,丟下句交代話,便在一群婢女們的服侍下,款款轉進了後堂。
“姐夫如此遲才歸來,莫非還是再忙著張亮的案子麽?”
李治到底還是少年郎,雖長進不少,也有了些城府,可畢竟不深,幾句閑扯之後,便將話題引到了張亮的案子上。
“嗯。”
一聽李治問起了案子之事,陳子明的眉頭當即便是一皺,並不答話,僅僅隻是不置可否地輕吭了一聲了事,擺明了就是不想多談案子的事兒。
“這個,唔,小王隻是好奇,不知此案……,哦,此案進展可還順利否?”
李治明顯是受人所托而來的,明知陳子明不願談論案子之事,可他還是硬著頭皮地發問了一句道。
“托陛下隆恩,一切順遂。”
這一見李治如此強行要問,陳子明的眉頭當即便更皺緊了幾分,不過麽,倒是沒失了禮數,也不曾給其明言,僅僅隻是語調淡然地敷衍了一把。
“那就好,那就好,張亮此獠身為重臣,不思報效朝廷,卻如此肆意胡為,實是當誅,隻是,唔,隻是其畢竟是功勳之人,太過重處了去,卻恐招惹物議,姐夫,您看……”
盡管陳子明不欲多言,可李治卻顯然不願就此作罷,吭吭唧唧地又試探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下官領旨審案,幹係重大,案未結之前,實不好談論此事,還請殿下海涵則個。”
以陳子明之智商,又怎可能會猜不出慫恿李治前來打探消息的一準便是長孫無忌,心中暗自冷笑不已,口中麽卻是毫不猶豫地堵死了李治再行探問之可能性——此番案子其實很難牽連到長孫無忌本人身上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無他,概因長孫無忌在太宗的心目中地位極高,並非輕易可以撼動得了的,此時還不是向其出手之良機,終歸須得將其黨羽一一剪除之後,再尋機下手,當然了,多讓其擔心上些時日也是好事一樁來著。
“姐夫說得是,啊,時候不早了,姐夫留步,小王就先告辭了。”
李治說到底就是一少年,養氣的功夫自是還差得遠了些,這一聽陳子明如此說法,火氣當即便起了,滿臉不悅地丟下句交代話語,氣衝衝地便就此走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