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你來說,此事當得如何處置了去。”


    在陳子明尚未到來之前,李承乾與李泰就曾打過了一番嘴仗,不過麽,那時的烈度尚低,太宗也就沒計較那麽許多,可眼下見小哥倆已是鬧得有些不成體統了,太宗心頭的火氣自不免便大起了,隻是又不願當眾嗬斥二子的無禮,這便滿是不耐地逼問了陳子明一句,顯然有著要遷怒於陳子明之意味。


    “陛下明鑒,聖人有雲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朝廷大議之時,又豈可戲言以庇之,故,微臣以為殷尚書當自辭也!”


    事到如今,和稀泥顯然是不行的,陳子明也不打算假寬仁地放過殷元,毫不客氣地便搬出了聖人語錄,根本不給太子留下絲毫的轉圜之餘地。


    “嗯……,諸位愛卿可還有甚旁的意見麽?”


    這一見陳子明的態度如此之堅決,太宗一時也沒了法子,無奈之下,也隻能是將問題丟給了眾宰輔們。


    “陛下,老臣以為陳侍郎所言甚是,人無信則不立,朝堂大事,豈能以戲言應對!”


    旁的大臣或許有著不同的看法,隻是值此太子與魏王彼此攻訐之際,卻是誰都不願輕易卷入其中的,哪怕一向以敢言著稱的魏征都保持著沉默,然則侍中楊師道卻是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支持了陳子明一把,無他,一來是因著陳子明娶了汝南公主的緣故,已然算是楊家一脈;二來麽,楊師道素來與太子係官員們不睦,能有這麽個痛打落水狗的機會,他自是不會放過。


    “陛下,臣也以為此事當得如此處置為宜!”


    楊師道話音剛落,又一人站了出來,赫然是特進蕭瑀。(蕭瑀於貞觀九年第四次被罷相,並被貶去了岐州任刺史,直到貞觀十年底方才又調迴了京師,再封特進,位同宰輔。)


    “也罷,那就這麽定了,來人,擬詔,免去殷元戶部尚書之職,著調任中書侍郎,欽此!”


    這一見兩名宰輔先後站出來表了態,而房玄齡以及長孫無忌等人卻一無表示,太宗也自不好再就此事多加商議,這便冷聲下了旨,免去了殷元的戶部尚書之職,不過麽,卻並未將其一擼到底,而是降了兩級使用,調任中書侍郎,算是給太子留了幾分情麵。


    “陛下聖明!”


    太宗決斷既下,殿中諸般人等自是不會有甚異議,也就隻能是齊齊稱頌不已,態度雖都是一體的恭謙,可各人心中作何感想麽,那就隻有各人自家清楚了的。


    “父皇聖明,兒臣以為戶部乃朝廷要地也,今既是出缺,實不宜久曠,今,子明整頓工部屢建奇功,當是戶部尚書之不二人選,兒臣願保薦於其,還請父皇恩準。”


    戶部尚書乃是尚書省的要職,掌握著天下之財權,無論是地位還是重要性,僅僅排在了吏部尚書之下,若是能撈到手,李泰可是斷然不肯放過的,隻不過想歸想,李泰卻是清楚這職位他還拿不下來,真要動手去拿,十有八九要遭聖忌,故而,哪怕心中其實是垂涎不已,可他還是照著原定之計劃,將陳子明給推了出來。


    “父皇,兒臣以為四弟此言大有不妥,陳侍郎雖是屢建功勳,然,畢竟在朝中尚缺曆練,如此拔苗助長,實非用人之道也,兒臣實不敢苟同焉!”


    當初為了幫殷元拿下戶部尚書之位,太子可是沒少下血本,而今,眼睜睜地看著殷元被貶,太子早將李泰以及陳子明都恨到了骨子裏去了,哪還容忍得了李泰這等言語,也不等太宗表態,他便已是高聲反對了一句道。


    “父皇,兒臣以為太子哥哥此言差矣,子明乃天縱之才也,文武雙全,又有地方曆練之經驗,精明幹練,實國之棟梁材也,當得大用,區區一戶部尚書耳,於子明之才而論,實已是屈就了的。”


    李泰其實對陳子明也不是太有好感,不過麽,陳子明不離開工部,他就拿不到那些影響力巨大的差使,正因為此,李泰自是得在此際全力支持陳子明一把,不管陳子明最終能否當得上戶部尚書,隻要太宗將其調出工部,於李泰來說,也就足夠了的。


    “子明。”


    這一見太子與魏王又爭了起來,太宗不禁為之頭大不已,這便望向了早已退到了一旁的陳子明,眉頭微皺地便點了名。


    “微臣在。”


    早在太宗的眼神望將過來之際,陳子明便已猜到了太宗的用心何在,左右不過是要借著他陳子明的口來平息爭端罷了,否則的話,準還是不準李泰的奏請,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兒而已,又何須多費如此之周折。


    “泰兒向朕保薦於爾,爾之意如何啊?”


    太宗大有深意地看了陳子明一眼,麵無表情地便發問了一句道。


    “迴陛下的話,微臣年歲尚輕,確還須得再多曆練些才是,且工部諸般事宜方才剛起了個頭,微臣實不敢半途而廢。”


    戶部尚書乃是正三品大員,再進一步就是宰輔了的,要說不想當,那自然是假話一句,實際上,但凡有一絲的希望,陳子明都不會放過,奈何資曆擺在那兒,那位置當真不是他陳子明此際能坐得上去的,再說了,不將工部諸事做紮實了去,根基就難言真兒個地穩固住,故而,哪怕心中再如何對戶部尚書一職垂涎三尺,這當口上,陳子明還真就隻能是滿臉誠懇之色地謙虛上一番。


    “嗯,子明這話實誠,朕自是信得過爾之能幹,有功自當須賞,朕便授爾銀青光祿大夫,以從三品之銜,依舊領工部侍郎之任,望爾能戒驕戒躁,再立新功。”


    太宗對陳子明的能幹確是欣賞得很,在他看來,以陳子明之才,任戶部尚書其實也無甚不可之處,隻是這會兒卻是不能準了李泰的奏,無他,先前免去殷元的職,已然是傷及了太子的臉麵,而今麽,自然是不能連著打擊不已,然則李泰既是如此力挺陳子明,太宗又不好說不賞陳子明一迴,略一沉吟之後,也就給出了個折中的恩賞,算是既給了兩個兒子麵子,又安撫了陳子明一把。


    “謝陛下隆恩!”


    這等恩賞對於陳子明來說,無疑是最佳之結果,既升了官,又還能在工部繼續經營一番,他自是無甚不樂意之理,緊趕著便作出一派感激涕零狀地謝了恩。


    “……”


    陳子明這麽一謝恩,李泰的臉色當即便難看到了極點,嘴角抽搐了幾下,似有欲言狀,可到了末了,卻愣是說不出甚話語來,心中憋屈得當真有若生吞了隻蒼蠅一般,無他,偷雞不成蝕了把米,李泰的心情能好才是怪事了的。


    “父皇聖明!”


    李泰難受得夠嗆,可李承乾卻是興奮了起來,沒旁的,盡管他並不清楚李泰推舉陳子明出任戶部尚書的真實用心之所在,可能見到其吃癟,李承乾便有著充足的理由高興,也不給李泰留下再次進言的機會,緊趕著便稱頌了一把。


    “罷了,今兒個就議到此處好了,時候已是不早,眾愛卿且就都散了罷。”


    能就此擺平二子之爭,太宗也自鬆了口大氣,唯恐再有甚幺蛾子冒將出來,自是不願再多往下議了去,這便起了身,丟下句交代之後,便即緩步轉入後殿去了。


    “哼!”


    “嘿!”


    ……


    太宗這麽一走,眾人也自沒理由再呆在這內禁之地,不過麽,卻是都沒急著走,無他,太子與魏王都還沒動彈,眾人自是不好就這麽走了人,倒是這哥倆有趣得很,彼此狠狠地對瞪了一眼之後,太子一聲冷哼,便即拂袖走了人,而魏王麽,也同樣沒啥好氣色,更不曾與諸般臣工們打聲招唿,不屑地衝著太子的背影冷笑了一聲,也即就此盛氣而去了,隻留下諸般臣工在殿中彼此麵麵相覷著。


    “唉……”


    眼瞅著太子與魏王之間鬧成了這般德性,諸般臣工們一時間也自不免感慨萬分,不過麽,最終也就隻有長孫無忌長歎出了聲,餘者全都是麵無表情地往殿外行了去。


    “子明留步。”


    旁人怎麽想的,陳子明壓根兒就懶得去揣測,左右他今兒個是得了個大便宜了,自是須得低調些才成,隻不過他想低調,卻有人不想讓他低調,這不,還沒等他低頭走上幾步呢,背後便傳來了長孫無忌的唿喚聲。


    “司空大人。”


    這一見是長孫無忌出言招唿,陳子明的眉頭不自覺地便是微微一皺,不過麽,卻是不敢大意了去,趕忙斂容迴過了身去,朝著長孫無忌便是長鞠一禮。


    “子明不必多禮,老朽之幼孫明晚抓周,子明若是得閑,還請過府一樂可好?”


    長孫無忌客氣地擺了擺手,示意陳子明免禮,也不曾繞甚圈子,笑嗬嗬地便提出了邀請。


    “老大人有請,下官自不敢辭焉,明晚定當前去助興。”


    一聽長孫無忌這般說法,陳子明當即便是滿頭的霧水,沒旁的,陳子明迴朝雖已是年餘,可與長孫無忌的交往卻並不算多,除了上下朝時的寒暄之外,也就隻有逢年過節時著人往其府上送些禮,除此之外,再無瓜葛,這好端端地要請自己過府,自由不得陳子明不犯猜疑的,隻是心中嘀咕歸嘀咕,這等情形下,陳子明也自不能拒絕長孫無忌的好意,也就隻能是恭謹地應了一聲了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龍戲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遊龍戲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