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的進展果然有若陳子明所猜測的那般,切弄堅讚所部的三萬餘騎軍方才剛撤迴大營,整支吐蕃大軍便已開始了撤退行動,速度奇快無比,甚至不惜丟棄了不少來不及帶走的牛羊馬匹等輜重,一路向雪域高原急進,於途,根本不作稍停,僅僅半個月不到的時間,便已迴歸了吐蕃國中,自此,鬆州戰役宣告結束,至於勝敗麽,其實真不太好說——大唐方麵折損了七千餘將士,大多是在甘鬆嶺一役以及守城戰中的損失,而吐蕃軍方麵則傷亡了一萬兩千餘,戰損比相差並不算大,當然了,若是算上被陳子明全殲的兩州叛軍,吐蕃方麵的損失無疑要大了不老少。


    戰爭是結束了,可事情卻是沒完,有鑒於甘鬆嶺的敗績,以及拒絕出兵配合牛進達所部的夜襲行動,韓威第一時間便被免去了鬆州都督之職,更被鎖拿進京,不過麽,因著侯君集等人的說情,韓威並未被重處,隻是被貶為了伊州刺史(下州,正四品下),而此戰中有功的麻裏明以及古莫亢南,經陳子明的保薦,得以分任閻、諾二羈縻州刺史,原被俘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皆判大辟,另一叛唐的可州刺史純爾古自盡,其子怯若薛上表認罪,太宗表示認可,下詔安撫了其一番之後,還是由怯若薛接任刺史之位。


    貞觀十二年八月初一,陳子明本人的敘功結果終於是出來了,晉魏城縣公,實封五百戶,調工部侍郎(正四品上),所遺之茂州刺史缺由州別駕崔玄度接任,而通化縣令李恆因政績卓著得以晉升為州別駕,其餘諸官各有賞賜不等。


    終於要離開這奮鬥了三年的茂州之地了,陳子明心中自是有著些不舍,無他,各項惠民措施雖大多已在執行中,可遠談不上完善,若是再多給陳子明幾年時間,他有信心也有能力將茂州這等邊陲之地變成天下重鎮之一——多的不說,在歲入這一塊上,此際的茂州已然追上了益州,到年底前稍稍努力一下,趕超過去也算不得難事,至於說到民眾的平均收入麽,那早就遠遠超過益州一大截了的,絕對算得上川中最富庶之地,而這,全都是陳子明一手一腳打出來的天下,說是心血之所係也斷不為過,當真不是說舍便能舍了去的。


    “出發。”


    盡管有著諸多的不舍,可該離開時,卻終歸是得離開的,為避免擾民故,陳子明特意起了個大早,也不曾通知繼任的崔玄度,將汝南公主等家小分別送上了馬車,自己策騎著大黑馬,最後迴首看了眼府衙,揮手間,便已是聲線低沉地下了令。


    時值卯時一刻前後,天依舊黑沉著,偌大的汶山城裏依舊是一派的沉寂,大街小巷上空無人跡,也就隻有陳家的幾輛馬車在不緊不慢地行進著,縱使天黑,可走起來卻是不慢,待得到了南城門處,也不過隻花了一刻鍾不到一些的時間,望著已然洞開的城門,陳子明激蕩的心情終於是漸漸地平息了下來,也無甚多的言語,僅僅隻是朝著列隊在城門旁躬身相送的州軍官兵們點頭致意了一番,便即一馬當先地行出了城門洞,隻是方才剛一出城,陳子明當即便走不動了,無他,城門外赫然已是人山人海,可卻是一派的安靜,無數雙淚眼望將過來,那等情形無疑是令人震撼已極。


    “各位父老鄉親,您們這是,這是……”


    為了不擾民,陳子明此番可是打算悄悄離去的,為此,甚至不曾通知接任的崔玄度,可卻萬萬想不到茂州百姓居然早早便在這城外等候著了,一見及此,陳子明的雙眼立馬便濕潤了起來,趕忙翻身下了馬背,朝著眾人作了個團團揖,有心要說些什麽,隻是話到了嘴邊,卻又不知該從何說起才好了的。


    “使君大人,鄉親們聽聞您要走了,心中多有不舍,自發趕來為您送行,此皆是您的恩德所致,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下官等由衷欽佩不已。”


    就在陳子明心情蕩漾不已之際,卻見州主薄楊晨排眾而出,朝著陳子明便是一躬,深有感觸地感慨了一番。


    “使君大人,請受小的們一拜!”


    楊辰這話一出,後頭站著的數萬百姓紛紛跪倒在地,齊齊地磕了個響頭。


    以陳子明之睿智,隻一看到楊辰,便知今日之事絕對是出自其之安排,不過麽,卻並不反感,反倒是受用得很,與此同時麽,原本就有著將其調到身旁聽用之心也就更堅了幾分——在陳子明看來,楊辰其人還是有著幾分辦事之能的,心胸也相對開闊,這幾年下來,與陳子明的配合也相當之默契,若是可能的話,陳子明自是想將其帶著一道走,然則其畢竟是從六品下的中級官員,以陳子明目下的地位,還尚難以調度得動,終歸須得到了工部之後,再行設法聚攏一批心腹手下,這等心思自是不足為外人道哉。


    “諸位父老鄉親切莫如此,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麵對著眾父老鄉親們的大禮參拜,陳子明自是顧不得去跟楊辰多囉唕,忙不迭地一彎腰,伸出了雙手,虛虛一扶,滿臉感動之色地便叫了起。


    “使君大人,自您到任以來,體恤愛民,善政連連,小人們都深受恩惠,如今,您要走了,小人們沒甚可送的,就隻有酒一壇,代表我茂州十數萬百姓之心意,還請使君大人滿飲。”


    陳子明倒是叫了起,然則眾百姓們卻兀自跪著不動,唯有三名白發蒼蒼的老者卻是先後起了身,其中一名老者捧著一小壇子酒,另一人則端著碗,居中那位年歲最長者卻是空著手,顫巍巍地行到了陳子明的身前,一躬身,滿是感激之情地表達著謝意。


    “請使君大人滿飲!”


    為首的老者話音剛落,數萬百姓便已是齊齊高聲附和了起來,至於另兩名老者麽,則是合作著敲開了酒壇上的封泥,將酒斟滿了空酒碗,雙手捧著遞到了陳子明的麵前。


    “那好,某喝!”


    麵對著眾百姓如此之盛情,陳子明自是感動得很,也自無甚多的言語,端起了酒碗,一仰頭,便已將整碗烈酒全都倒進了肚中。


    “使君大人,您此去必是鵬程萬裏,小人等再敬您一碗,祝您早日宣麻拜相,為我大唐社稷再建新功,您請!”


    這一見陳子明喝得如此之豪氣,一眾圍觀的百姓們全都齊齊叫起了好來,喝彩聲大起中,就見那名老者再次為陳子明斟滿了一碗酒,動情地祝願了陳子明一番。


    “那就托老丈吉言了,某喝!”


    盛情向來難卻,再說了,陳子明也不願讓眾百姓失望了去,笑著便再次接過了酒碗,又是一氣飲了個幹淨。


    “使君大人,這第三碗酒,是小人們對您的敬意,一切盡在不言中,還請使君大人再滿飲。”


    叫好聲大起中,白發老者再次斟滿了第三碗酒,一低頭,恭敬地用雙手高舉著,遞到了陳子明的麵前。


    “好!”


    陳子明再次將整碗的酒一飲而盡,而後麽,卻是不打算再喝了,但見陳子明將酒碗高高地舉了起來,衝著眾百姓們亮了亮,運足了中氣地朗聲道:“諸位父老鄉親,爾等之情誼,陳某自當永記在心中,然,前路漫漫,某已不勝酒力,就到此處罷,諸位且都請迴罷,陳某告辭了,後會有期。”


    “使君大人慢走!”


    “恭送使君大人!”


    “使君大人,我等舍不得您啊,使君大人,祝您一路順風了。”


    ……


    陳子明致謝了一番之後,便即將酒碗重重地砸碎在了地上,而後毅然決然地翻身上了馬背,再次朝著眾人作了個團團揖,一抖馬韁繩,緩緩地向前行進,一見及此,眾百姓們再次跪伏在了道旁,動情地喧囂著,祝願之聲此起彼落地響成了一片。


    陳子明沒有再迴頭,就這麽一路向前進發,隻是不知不覺中,淚水已是順著臉頰肆意地流淌而下,內心裏的波瀾更是起伏不止——什麽是民心,這就是民心,但凡能利於民者,終歸不會被民所棄,對於將來的路該如何走,陳子明的心中已是篤定無比!


    貞觀十二年八月初五,陳子明一行人等進抵汶川縣境,數萬汶川百姓再次自發在道旁迎送,情景感人至深,新任鬆州都督牛進達聞之後,大為感慨,以急報之方式將此事報到了朝中,太宗閱之,感動不已,親筆題詞“社稷幹臣”四字,著欽差持橫幅趕赴川中,好生撫慰了陳子明一番,並詔令天下地方官員當以陳子明為楷模,不少說書人更是聞風而動,將陳子明的諸般事跡編寫成文,於酒樓茶肆中大肆宣講,一時間,陳子明能臣之名傳遍神州各地,如日中天,風頭之盛,一時無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龍戲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鳴岐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鳴岐山並收藏遊龍戲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