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潘貴妃質疑自己的決定,皇帝有些不高興道:


    “朕已經為你父親晉爵,還不知足嗎?大宋還沒有既掌樞密,又掌政事之臣。”


    這個世界的大宋,爵位簡化了許多,沒有太多級別,但也沒有泛濫,份量和待遇也變得厚重了許多。


    齊國公這種大國封爵已經是外姓大臣的最高爵位,隻不過與實權無關。


    潘貴妃說的降職,是指皇帝剝奪了潘仁美作為尚書左丞的執政權。


    而樞密使做為實職時,隻是名頭高點,其實權位與知樞密院事沒有任何區別。


    大宋在原則上是實行財、政、軍三權分立,三部長官都可以稱為宰執。


    潘仁美作為樞密使,掌握全國軍事,地位隻比執政宰相低半級,與副相等同,其實權力並不小。


    不過這也怪不得皇帝謹慎。


    實在是嗣君年齡太小,等他親政,最少也要十幾二十年,時間太長了。


    他既擔心外戚專權,又擔心嗣君沒有可靠的心腹,被外臣輕易廢位,所以才如此精心。


    “好了,你暫且退下吧,朕自有安排。”


    潘貴妃並不是愚笨之人,也大略讀過一些史書,先前隻是生下皇子後,內心產生了一些驕縱。


    此時見皇帝臉色不悅,立刻反應過來,心中緊張道:


    “臣妾踐越,陛下恕罪。”


    她突然想起一個“鉤什麽夫人”的故事,唯恐皇帝突然來個去母留子。


    其實大宋細致的分權製度,讓朝堂比前幾朝安全了許多,加上皇帝本人不是特別狠辣的人,他並沒有生起過這種想法。


    看著潘貴妃的背影,皇帝疲憊揉了揉眉心,正要繼續草擬聖旨,突然沉吟了一下,吩咐太監道:


    “叫皇城司把最近三月探聽到的消息給朕找來。”


    待皇城司指揮使趕到,皇帝直接道:


    “把你認為重要的消息,都給朕念一遍。”


    那指揮使連忙找出一本冊子念道:


    “十月初一,端王密會蔡京,半日方出。”


    “十月初二,蔡京密會邕王,三日後,邕王之子墜馬......”


    皇帝眼神冰冷道:


    “曹斌說得果然不錯,蔡京就是端王背後的謀主。”


    隨後,那指揮使又念了王延齡、寇準等人情報。


    關於他們的內容是最詳實的,有幾次,甚至連他們的談話都記得清清楚楚。


    聽完之後,皇帝直接評價道:


    “公心可嘉,忠心不足。”


    指揮使聽到這話,不由為王延齡等人捏了一把汗。


    在皇帝眼裏,無論他們對大宋怎樣盡心,隻要對皇帝本人不能全心全意,就是忠心不足。


    隨後,那指揮使又拿起楊家的情報,隻念到一半,就被皇帝阻止:


    “算了,朕不想聽那老太君的糊塗事,說曹斌吧。”


    就算不用皇城司匯報,皇帝自覺也能猜到楊家的大概情況,雖然使用起來順手,但辦事總是不能讓他滿意。


    聽到皇帝的吩咐,那指揮使也沒有猶豫,直接拿起了曹斌的情報。


    待聽到楊八姐逃婚,與曹斌私會時,皇帝差點繃不住,連忙問道:


    “此事可能作準?佘太君是否知道此事?”


    那指揮使連忙請罪道:


    “陛下恕罪,我等人手有限,沒有查到明州詳情,隻知道楊家大娘第二日趕了過去。”


    皇帝歎了口氣道:


    “一天?他又跟包拯在一起,應該沒有出事。”


    那指揮使悄悄抹了一把冷汗,他總覺得皇帝對曹斌沒有睡了楊八姐有些失望。


    莫非皇帝不想看到曹楊兩家合睦?


    那指揮使胡亂猜測了一下,連忙繼續念道:


    “十月中,龐吉趕到杭州,與曹斌密會。”


    “那探子乃是微臣親自培養,已將他們的談話全部記錄下來。”


    說完前半句,那指揮使忍不住特意點了一下探子的來曆。


    皇帝滿意地點點頭道:


    “做得不錯。”


    隨後又皺眉道:


    “龐吉那老狐狸最是奸滑,他們都商量了什麽?”


    聽到龐吉為曹斌分析形式,勸他討好端王,皇帝愈發不悅。


    不過他也沒有意外,在當時那種大局將定的情況下,想要保全自身權位,投靠端王的確是最好的選擇。


    就是不知道,曹斌怎麽抗得住龐吉勸說的。


    待聽到曹斌慷慨陳詞,說“士為知己者死”的時候,皇帝感動得一踏糊塗。


    “舉朝上下,如俊才這般至誠忠心者,未之有也!真我心腹之臣也......”


    那指揮使聞言,忙拿出一封信道:


    “陛下,我等截獲了一封書信,是潘太師寫給忠靖候的,似乎許諾了一些條件。”


    皇帝看了看,無所謂道:


    “常事耳。”


    隨後又聽了一些情報,皇帝才把皇城司指揮使打發走。


    緊接著,皇帝傳來中書舍人道:


    “繼續擬旨。”


    “忠靖候曹斌平叛有功,加太子少傅銜,去江浙雜職,去殿前司職,擢三司副使,掌管計省。”


    聽到這個任命,那中書舍人頓時驚住了,忙跪諫道:


    “陛下,忠靖候一介武臣,怎能屢計相要職?”


    “況且忠靖候年幼,借聖寵驟得高位,恐於國家不利,於官場風氣不利啊。”


    三司副使,在沒有三司使的時候,就是三司的實際掌管人,全掌國家財稅。


    它的級別幾乎不低於參知政事,可稱為假相。


    皇帝咳嗽幾聲道:


    “曹斌雖是武勳,卻以安撫山東出仕。”


    “而後治理襄州,掌管兩浙財政,文武皆備,潘太師不也如此嗎?”


    說著,他擺了擺手道:


    “好了,曹斌屢立功勳,足以當此重任,你隻管擬旨,諸臣不會反對......”


    此刻,他頗有讓曹斌輔佐幼帝,負托孤重任之意。


    待重新任命王延齡為宰相之後,皇帝又把潘貴妃叫來進來,交給他一份聖旨道:


    “你且看看。”


    潘貴妃展開聖旨,還未細看,就已經麵露驚駭之色,惶恐道:


    “官家,這......這是真的嗎?”


    隻見聖旨上寫著:


    “忠靖候曹斌,世受皇恩,卻為人狂悖,以練氣邪術惑主,暗害君王......”


    皇帝卻沒有理會她的震驚,而是語氣幽幽道:


    “自然是假的!”


    “朕欲托曹斌以重任,可他太過年輕,其心意將來如何,猶未可知也。”


    “朕會將此旨封於密匣之中,交你保管,非重臣齊聚,啟之無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紈絝:開局狗頭鍘,包大人饒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穿雲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穿雲雀並收藏北宋紈絝:開局狗頭鍘,包大人饒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