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收糧
農業巨頭從1983開始 作者:比拉夫大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日後,中國麵粉市場有十大品牌:古船,香滿園,金龍魚,河套,百樂麥,香雪,中裕,金沙河,五得利和塞北雪,這十大企業占據了全國麵粉銷售五成左右的市場,剩下的中小企業再瓜分剩下的五成。
李未在超市裏看到的五得利麵粉就是這十家企業之一,這家企業的老板是號稱中國麵粉大王的丹誌民,丹誌民年齡比李未還小,今年才二十五歲,出生於河北大名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裏勉強能吃飽飯,但也沒啥閑錢。
高中畢業後他沒考上大學,便去了一家機械廠工作,工作了幾年後攢了一些錢,他看著當時社會上不少人下海賺了錢也覺得眼熱,便開始琢磨,這一琢磨還真被他琢磨出了一些東西來,當時的大名縣盛產小麥,但整個大名縣都沒有一家像樣的麵粉廠,他就覺得開麵粉廠肯定能賺錢,然後便拿著這些錢和父親、弟弟以家庭聯產承包方式開辦了一家麵粉廠,取名為五得利。
為啥叫五得利呢?這就是丹誌民給麵粉廠定下的經營理念——客戶得利、農戶得利、員工得利、國家得利、企業得利,五方得利,所以就叫五得利。
創業的過程是艱難的,五得利麵粉廠剛一成立就遇到了難題,十幾個人加工了15噸小麥,本以為能大賣一筆,可曾想壓根就沒有人買;麵粉一直積壓在倉庫就意味著工廠不能正常運轉,一家人圍在一起苦思冥想,最後丹誌民想到了一個方法,用糧食換麵,靠收加工費賺錢。
丹誌民怕大家覺得加工費太貴,他又決定隻收市場價的一半,這種模式更能為農民接受,因為他們平時自己吃麵粉也要去找地方磨麵,用石磨磨麵效果遠不如機器磨麵,五得利要價便宜、出麵又快又好,一下就吸引了許多當地農民背著麥子去磨麵,漸漸地工廠就正常運轉了起來,丹誌民一家也因此小賺一筆。
但麵粉行業門檻並不高,許多人看見丹誌民賺到錢後,也動了開麵粉廠的心思,一時間,整個大名縣的麵粉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從2家猛增至36家;好多小麵粉廠為了搶生意,紛紛壓低加工費,同時為了賺取利潤,又開始弄虛作假,五得利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嚴把質量關,不管是給農民的麵粉,還是給其它客戶的麵粉,質量都非常好。
同時又用擴大生產規模來攤低成本,那些小廠的麵粉沒有五得利好、加工費也不比五得利的便宜、服務態度就更不如了,還怎麽和五得利競爭?於是乎,大名縣的小麵粉廠紛紛倒閉,五得利卻是越做越大,短短一年時間就成為行業標杆,在當地徹底站穩了腳跟。
但是很快,五得利就遇到了瓶頸,大名本地市場已經被他們吃的差不多了,廠子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走出來,於是丹誌民便親自帶著麵粉去hd市裏推銷麵粉,一開始沒人願意收他們的,因為糧食行業都喜歡從老合作商那裏進貨,外來的廠家不清楚底子,萬一出問題就麻煩了。
好在五得利這兩年的功夫沒有白費,他們的產品成本比其它麵粉廠低得多,所以丹誌民可以使用大幅度讓利的手段來吸引糧油店合作,他們的麵粉質量確實好,看著白、吃著香,顧客隻要買了第一次,以後基本就隻認他們家了,而糧油店進貨的時候,隻要一個電話打過去,五得利就會在約定好的時間如數送來麵粉,還幫他們運到店裏麵碼好,價格便宜、質量好、服務也吊打其它競爭對手,這樣的麵粉怎麽可能不受歡迎?
五得利很快就席卷了整個hd市場,等他再去河北其它城市談合作的時候,就不用那麽費勁了,當地的糧油店早就從同行那兒聽說過五得利的大名了,甚至不用他過去,sjz等地的糧油店就紛紛打過來電話,要從他這兒進貨。
在拿下整個河北市場後,丹誌民又將五得利麵粉送入天津,天津是大城市,耕地麵積少、人口眾多,麵粉都需要從外麵購買,所以這個市場拿下來也不算難;等徹底在tj市場站穩腳跟後,丹誌民又雄心勃勃準備進軍京城市場,這次就不那麽容易,因為京城是全國的中心,所有大麵粉廠都盯著呢,市場早已飽和,但他愣是憑借質優價廉服務好,有驚無險地進入了京城,把五得利麵粉送入各大超市以及糧油店之中,所以才有了李未看到的這一幕。
李未買了一袋五得利的麵粉,帶迴四合院裏,讓廚師做點麵食嚐嚐,然後認真地開始考慮惠農進軍糧食加工領域的問題,之前沒有開始是因為時機不對,想要進軍糧食加工產業就得獲取糧食,而此前糧食都是統購統銷的,私營企業沒有收購糧食的資格。
但是今年政策開始放鬆了,二月份的時候政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糧食流通體製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在糧食流通體製改革要把握有利時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放開價格,放開經營,增強糧食企業活力,減輕國家財政負擔,進一步向糧食商品化、經營市場化方向推進。
而且據李未了解,細則也會在今年出來,具體內容包括國家定購的糧食全部實行“保量放價”,即保留定購數量,收購價格隨行就市……糧食價格和購銷放開以後,國家對糧食實行保護價製度,並相應建立糧食風險基金和儲備體係。
為什麽會這麽做呢?原因有幾點,首先全國糧食連續幾年豐收,糧食總產量突破四億噸,去年已經達到4.43億噸,人均糧食接近三百八十公斤,再算上蔬菜、肉蛋等食物的總產量,人民已經不用擔心餓肚子了,所以適當放開糧食流通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現有的糧食流通領域存在許多問題,體製僵化、人浮於事、浪費嚴重、貪汙腐敗、效率低下等其他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糧食流通領域都有。
另外去年國家再次提高糧食統銷價格,實現購銷同價,糧食統銷價格提高後,糧食部門的經營費用仍由財政補貼;對城鎮居民口糧繼續實行憑證、憑票、定量供應政策;對農村平價糧銷售也繼續實行計劃供應,在提高糧食統銷價格的同時,國務院決定給城鎮居民適當補貼。
這些補貼也給國家增加了不少財政負擔,所以就算是為了減輕負擔、促進糧食流通係統進行改革,也要放開糧食流通的限製,讓民營企業來充當這條沙丁魚,促使國有糧食流通機構進行改革。
當然,也有後世的經濟學家分析,認為這是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將市場風險轉嫁給農民;但不管究竟是什麽原因,糧食流通領域放開已經成為定局,現在雖然還不是全麵放開,但對惠農來說,進軍糧食流通加工領域的機會已經成熟。
至於橫跨多種經營,對李未來說也不是問題,他現在開飼料廠也要收購糧食,再開麵粉廠也就是多收購一些而已,中原省原本就盛產小麥,收購起來也不難,小麥拉迴來磨成麵粉,麥麩拿去做飼料,麵粉還能供應方便麵廠,連配套方案都有了,絕對比其他企業更方便。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而且他之前為了幫助哈薩克斯坦的麵粉廠恢複生產,就已經儲備了一些人才、設備購買渠道也打通了,幾乎可以直接上馬。
另外,麵粉和食用油的銷售渠道有很大的共同之處,日後金龍魚就橫跨了大米、麵粉、食用油三大市場,而且這三個市場都進入了全國前十,益海嘉裏能做的事情我為什麽不行?
先迴河陽把麵粉廠開起來,然後再去東北尋找機會,瞅瞅能不能在五常注冊一家米業公司,東北的商業環境肯定沒有南邊那麽好,但李未之前開的飼料廠和食品加工廠也沒出啥大問題,而且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又有提升,去那邊開家大米加工廠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至於南邊就更方便了,全國稻米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分別是:hlj、湖南、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有袁老幫忙介紹,湖北的話早就和當地領導混熟了,江蘇和江西也都有當初華東水災留下的人情,到這些地方建廠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考慮了一晚,把思路理清楚,李未便去找杜老和童老聊了聊,他倆對李未的想法也很支持,“現在農民不愁吃的了,但掙錢還是不容易,賣糧尤其難,賣給糧站好多時候收迴來的都是白條,這些白條是不可能拿去買油鹽、給孩子交學費的,所以引入民營經濟進入糧食收購行業,多少能給他們一點兒實惠。”
他倆身為農業方麵的高級智庫專家,很清楚當下的形勢,以現如今的糧食產量,已經不需要國家把糧食都握在手裏了,每年隻需要完成保底收購量就行,剩下的大可以交給民營企業去收購、加工、出售,這樣有助於讓農民得到實惠,讓消費者吃到更好的精加工糧食,還能刺激國營企業改製,減少政府開支,所以沒理由不支持李未這麽做。
他們倆的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最高層的意思,聽他們這麽說李未就放心了,但林毅夫針對這項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放開糧食流通確實是好事,但根據現在的情況,在剛開始放開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糧食暴漲的情況。”
他總結了幾個原因,首先以前那些國有企業不擔心收購任務完不成,因為農民除了把糧食賣給他們沒有其他選擇,現在有了私營企業加入收購,這就形成了競爭,農民肯定是那邊給的價格高賣給那邊,所以必然會出現雙方爭相漲價收購的情況,到時候你漲三分我漲五分,這漲價可就停不下來了。
其次,這些年農村人口一直在向城市進行大規模流動,導致農業生產和供給出現結構性短缺,雖然糧食的產量上去了,但花錢購買糧食的人也越來越多,糧食價格自然會增長。
最後,此前糧食市場是相對封閉的,地方上的糧食隻能賣給本地糧站,現在外地企業也可以過去收購了,南方經濟好,城市人口多,對糧食的需求量大,糧食價格也高,到北方收購糧食去南方銷售顯然有利可圖,所以一定會有外地商人過來收購糧食,而糧價先期上漲的信息,通過各種途徑迅速傳播,肯定會助長農民的漲價心理預期和惜售心理。
他們就會不急著賣糧而是選擇待價而沽,如此以來市麵上流通的糧食就少了,收購者為了早日完成收購目標隻能漲價,看到漲價農民更加惜售,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再次推動糧食價格上漲。
另外,朱總提出的人民幣貶值也會促使糧食漲價,現在國內的糧食價格雖然比國際市場高百分之二十,但算上人民幣貶值百分之五十七,那麽把糧食送到國際市場上出售依舊可以賺取百分之三十的利益,雖然國家嚴格控製糧食出口,但在巨大的利益麵前肯定會有人想辦法,這還是會促使糧價上漲。
這不過這就跟李未沒啥關係了,這是他們幾位專家要操心的事情,李未隻需要知道他能收小麥開麵粉加工廠就好。
迴到中原省,李未先後跟邢書望還有河陽的父母官勞勇勝聊了聊,他們在大方向上都很支持,隻是在細節上稍有猶豫,最大的擔心就是害怕李未出價太高影響河陽完成正常的銷售任務。
“這個您放心,到時候糧食局出多少錢,我這邊也是多少錢,要是最後糧食局沒收夠,我直接按照收購價給他們補足缺口就行!”李未這麽一說,勞勇勝也放心了。
迴去準備一番,等三夏時節來臨的時候,河陽各鄉鎮都出現了惠農公司的小麥收購點,他們也開始收糧了。
李未在超市裏看到的五得利麵粉就是這十家企業之一,這家企業的老板是號稱中國麵粉大王的丹誌民,丹誌民年齡比李未還小,今年才二十五歲,出生於河北大名縣的一個農村家庭,家裏勉強能吃飽飯,但也沒啥閑錢。
高中畢業後他沒考上大學,便去了一家機械廠工作,工作了幾年後攢了一些錢,他看著當時社會上不少人下海賺了錢也覺得眼熱,便開始琢磨,這一琢磨還真被他琢磨出了一些東西來,當時的大名縣盛產小麥,但整個大名縣都沒有一家像樣的麵粉廠,他就覺得開麵粉廠肯定能賺錢,然後便拿著這些錢和父親、弟弟以家庭聯產承包方式開辦了一家麵粉廠,取名為五得利。
為啥叫五得利呢?這就是丹誌民給麵粉廠定下的經營理念——客戶得利、農戶得利、員工得利、國家得利、企業得利,五方得利,所以就叫五得利。
創業的過程是艱難的,五得利麵粉廠剛一成立就遇到了難題,十幾個人加工了15噸小麥,本以為能大賣一筆,可曾想壓根就沒有人買;麵粉一直積壓在倉庫就意味著工廠不能正常運轉,一家人圍在一起苦思冥想,最後丹誌民想到了一個方法,用糧食換麵,靠收加工費賺錢。
丹誌民怕大家覺得加工費太貴,他又決定隻收市場價的一半,這種模式更能為農民接受,因為他們平時自己吃麵粉也要去找地方磨麵,用石磨磨麵效果遠不如機器磨麵,五得利要價便宜、出麵又快又好,一下就吸引了許多當地農民背著麥子去磨麵,漸漸地工廠就正常運轉了起來,丹誌民一家也因此小賺一筆。
但麵粉行業門檻並不高,許多人看見丹誌民賺到錢後,也動了開麵粉廠的心思,一時間,整個大名縣的麵粉廠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從2家猛增至36家;好多小麵粉廠為了搶生意,紛紛壓低加工費,同時為了賺取利潤,又開始弄虛作假,五得利卻反其道而行之,繼續嚴把質量關,不管是給農民的麵粉,還是給其它客戶的麵粉,質量都非常好。
同時又用擴大生產規模來攤低成本,那些小廠的麵粉沒有五得利好、加工費也不比五得利的便宜、服務態度就更不如了,還怎麽和五得利競爭?於是乎,大名縣的小麵粉廠紛紛倒閉,五得利卻是越做越大,短短一年時間就成為行業標杆,在當地徹底站穩了腳跟。
但是很快,五得利就遇到了瓶頸,大名本地市場已經被他們吃的差不多了,廠子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走出來,於是丹誌民便親自帶著麵粉去hd市裏推銷麵粉,一開始沒人願意收他們的,因為糧食行業都喜歡從老合作商那裏進貨,外來的廠家不清楚底子,萬一出問題就麻煩了。
好在五得利這兩年的功夫沒有白費,他們的產品成本比其它麵粉廠低得多,所以丹誌民可以使用大幅度讓利的手段來吸引糧油店合作,他們的麵粉質量確實好,看著白、吃著香,顧客隻要買了第一次,以後基本就隻認他們家了,而糧油店進貨的時候,隻要一個電話打過去,五得利就會在約定好的時間如數送來麵粉,還幫他們運到店裏麵碼好,價格便宜、質量好、服務也吊打其它競爭對手,這樣的麵粉怎麽可能不受歡迎?
五得利很快就席卷了整個hd市場,等他再去河北其它城市談合作的時候,就不用那麽費勁了,當地的糧油店早就從同行那兒聽說過五得利的大名了,甚至不用他過去,sjz等地的糧油店就紛紛打過來電話,要從他這兒進貨。
在拿下整個河北市場後,丹誌民又將五得利麵粉送入天津,天津是大城市,耕地麵積少、人口眾多,麵粉都需要從外麵購買,所以這個市場拿下來也不算難;等徹底在tj市場站穩腳跟後,丹誌民又雄心勃勃準備進軍京城市場,這次就不那麽容易,因為京城是全國的中心,所有大麵粉廠都盯著呢,市場早已飽和,但他愣是憑借質優價廉服務好,有驚無險地進入了京城,把五得利麵粉送入各大超市以及糧油店之中,所以才有了李未看到的這一幕。
李未買了一袋五得利的麵粉,帶迴四合院裏,讓廚師做點麵食嚐嚐,然後認真地開始考慮惠農進軍糧食加工領域的問題,之前沒有開始是因為時機不對,想要進軍糧食加工產業就得獲取糧食,而此前糧食都是統購統銷的,私營企業沒有收購糧食的資格。
但是今年政策開始放鬆了,二月份的時候政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糧食流通體製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在糧食流通體製改革要把握有利時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放開價格,放開經營,增強糧食企業活力,減輕國家財政負擔,進一步向糧食商品化、經營市場化方向推進。
而且據李未了解,細則也會在今年出來,具體內容包括國家定購的糧食全部實行“保量放價”,即保留定購數量,收購價格隨行就市……糧食價格和購銷放開以後,國家對糧食實行保護價製度,並相應建立糧食風險基金和儲備體係。
為什麽會這麽做呢?原因有幾點,首先全國糧食連續幾年豐收,糧食總產量突破四億噸,去年已經達到4.43億噸,人均糧食接近三百八十公斤,再算上蔬菜、肉蛋等食物的總產量,人民已經不用擔心餓肚子了,所以適當放開糧食流通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現有的糧食流通領域存在許多問題,體製僵化、人浮於事、浪費嚴重、貪汙腐敗、效率低下等其他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糧食流通領域都有。
另外去年國家再次提高糧食統銷價格,實現購銷同價,糧食統銷價格提高後,糧食部門的經營費用仍由財政補貼;對城鎮居民口糧繼續實行憑證、憑票、定量供應政策;對農村平價糧銷售也繼續實行計劃供應,在提高糧食統銷價格的同時,國務院決定給城鎮居民適當補貼。
這些補貼也給國家增加了不少財政負擔,所以就算是為了減輕負擔、促進糧食流通係統進行改革,也要放開糧食流通的限製,讓民營企業來充當這條沙丁魚,促使國有糧食流通機構進行改革。
當然,也有後世的經濟學家分析,認為這是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將市場風險轉嫁給農民;但不管究竟是什麽原因,糧食流通領域放開已經成為定局,現在雖然還不是全麵放開,但對惠農來說,進軍糧食流通加工領域的機會已經成熟。
至於橫跨多種經營,對李未來說也不是問題,他現在開飼料廠也要收購糧食,再開麵粉廠也就是多收購一些而已,中原省原本就盛產小麥,收購起來也不難,小麥拉迴來磨成麵粉,麥麩拿去做飼料,麵粉還能供應方便麵廠,連配套方案都有了,絕對比其他企業更方便。
【推薦下,換源app追書真的好用,這裏下載.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而且他之前為了幫助哈薩克斯坦的麵粉廠恢複生產,就已經儲備了一些人才、設備購買渠道也打通了,幾乎可以直接上馬。
另外,麵粉和食用油的銷售渠道有很大的共同之處,日後金龍魚就橫跨了大米、麵粉、食用油三大市場,而且這三個市場都進入了全國前十,益海嘉裏能做的事情我為什麽不行?
先迴河陽把麵粉廠開起來,然後再去東北尋找機會,瞅瞅能不能在五常注冊一家米業公司,東北的商業環境肯定沒有南邊那麽好,但李未之前開的飼料廠和食品加工廠也沒出啥大問題,而且他現在的身份地位又有提升,去那邊開家大米加工廠應該不會有太大的麻煩。
至於南邊就更方便了,全國稻米產量排名前五的省分別是:hlj、湖南、江西、江蘇、湖北,湖南有袁老幫忙介紹,湖北的話早就和當地領導混熟了,江蘇和江西也都有當初華東水災留下的人情,到這些地方建廠就是一句話的事兒。
考慮了一晚,把思路理清楚,李未便去找杜老和童老聊了聊,他倆對李未的想法也很支持,“現在農民不愁吃的了,但掙錢還是不容易,賣糧尤其難,賣給糧站好多時候收迴來的都是白條,這些白條是不可能拿去買油鹽、給孩子交學費的,所以引入民營經濟進入糧食收購行業,多少能給他們一點兒實惠。”
他倆身為農業方麵的高級智庫專家,很清楚當下的形勢,以現如今的糧食產量,已經不需要國家把糧食都握在手裏了,每年隻需要完成保底收購量就行,剩下的大可以交給民營企業去收購、加工、出售,這樣有助於讓農民得到實惠,讓消費者吃到更好的精加工糧食,還能刺激國營企業改製,減少政府開支,所以沒理由不支持李未這麽做。
他們倆的話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最高層的意思,聽他們這麽說李未就放心了,但林毅夫針對這項政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放開糧食流通確實是好事,但根據現在的情況,在剛開始放開的時候,很有可能出現糧食暴漲的情況。”
他總結了幾個原因,首先以前那些國有企業不擔心收購任務完不成,因為農民除了把糧食賣給他們沒有其他選擇,現在有了私營企業加入收購,這就形成了競爭,農民肯定是那邊給的價格高賣給那邊,所以必然會出現雙方爭相漲價收購的情況,到時候你漲三分我漲五分,這漲價可就停不下來了。
其次,這些年農村人口一直在向城市進行大規模流動,導致農業生產和供給出現結構性短缺,雖然糧食的產量上去了,但花錢購買糧食的人也越來越多,糧食價格自然會增長。
最後,此前糧食市場是相對封閉的,地方上的糧食隻能賣給本地糧站,現在外地企業也可以過去收購了,南方經濟好,城市人口多,對糧食的需求量大,糧食價格也高,到北方收購糧食去南方銷售顯然有利可圖,所以一定會有外地商人過來收購糧食,而糧價先期上漲的信息,通過各種途徑迅速傳播,肯定會助長農民的漲價心理預期和惜售心理。
他們就會不急著賣糧而是選擇待價而沽,如此以來市麵上流通的糧食就少了,收購者為了早日完成收購目標隻能漲價,看到漲價農民更加惜售,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再次推動糧食價格上漲。
另外,朱總提出的人民幣貶值也會促使糧食漲價,現在國內的糧食價格雖然比國際市場高百分之二十,但算上人民幣貶值百分之五十七,那麽把糧食送到國際市場上出售依舊可以賺取百分之三十的利益,雖然國家嚴格控製糧食出口,但在巨大的利益麵前肯定會有人想辦法,這還是會促使糧價上漲。
這不過這就跟李未沒啥關係了,這是他們幾位專家要操心的事情,李未隻需要知道他能收小麥開麵粉加工廠就好。
迴到中原省,李未先後跟邢書望還有河陽的父母官勞勇勝聊了聊,他們在大方向上都很支持,隻是在細節上稍有猶豫,最大的擔心就是害怕李未出價太高影響河陽完成正常的銷售任務。
“這個您放心,到時候糧食局出多少錢,我這邊也是多少錢,要是最後糧食局沒收夠,我直接按照收購價給他們補足缺口就行!”李未這麽一說,勞勇勝也放心了。
迴去準備一番,等三夏時節來臨的時候,河陽各鄉鎮都出現了惠農公司的小麥收購點,他們也開始收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