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眾人散去,惠帝心中一片淒然。登基四年了,可是他卻從沒能好好的睡過一次安穩覺,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抑製地方勢力坐大,群臣鼓動他推行“削蕃”政策,在短短幾個月間便將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這五親王先後廢掉。這事固然是很傷感情的,畢竟這些親王都是自己的叔叔。但若非如此,國家便會出現枝強幹弱、政令難行的局麵。沒辦法,隻好忍痛割愛了。當然,他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好好安置這些叔叔們,可是總是事與願違,這些親王們一聽說中央要削奪自己的封地,便急如火燎,不是匆匆組織家兵反抗就是指著奉旨來辦事的官員破口大罵,罵他們離間皇親國戚。罵了官員還不夠,還要罵當今皇上無情冷血、不仁不義。影響惡劣,實在有損天子威權。為了樹威、嚴法,他最終也隻好將這些犯上、大不敬的親王流放出去或幽禁起來。後來,勢力雄厚的燕王朱棣公然起兵造反,這一反,國家再無寧日。這四年來,為了平叛,朝庭不知耗損了多少兵員、糧餉、戰馬和武器,可是打到如今,非但沒能將叛軍蕩平,反而讓叛軍欺到了京師城門外。國事如此,說來實在叫人沮喪。如若江山可以讓出,他寧願棄了這皇帝寶座,到民間去做一個小老百姓,再也不要再為國事心力憔悴了。可是這畢竟是不可能的事,就算自己願意讓位,朝臣們也是決意不準的,而且朱棣取得皇位後,也絕不會放過自己及那些曾經一心維護“皇權正統”的良將忠臣們。或者勝而生,或者敗而死,沒有第三個可能——戰爭的性質就是這樣的殘酷無情。所以,如今隻能死戰到底。想到自己因為生在帝王之家,而被推到“叔侄相殘”這樣一場命運悲劇中去,叫他怎能不痛心傷情呢!帶著一種感傷的情結,惠帝在離開省躬殿的時候,沒讓葉希賢、楊應能和劉元海跟來,他隻是讓程濟陪著自己,往後宮方向走去。
“知道為什麽朕隻留你跟在身邊嗎?”惠帝一麵走,一麵向程濟道。
程濟心知肚明的道:“想必皇上,你又有什麽心事,不便對其它臣下說吧!”
惠帝微笑道:“程愛卿就是這樣善解人意。朕身邊雖有不少能說會道的臣下,可是聯唯獨喜歡與你談話,知道為什麽嗎?“
程濟微笑道:“也許是因為皇上覺得臣可靠吧!”
惠帝道:“若說可靠,聯身邊還有方孝孺先生、暴昭大人等人。朕之所以喜歡與你談話,皆因你能夠不拘禮數,在公事之外,還可以跟朕放開心胸談天。感覺上,總比那些道德君子更讓朕感到親切。”
程濟道:“自古以來,禍國殃民的佞小人多以巧言奉上,察言觀色,以極盡阿諛逢迎、討取皇帝歡心為能事。皇上你就不怕我是那樣的奸佞小人嗎?”
惠帝笑道:“我不怕?你知道這又是為什麽嗎?”
程濟搖頭。
惠帝道:“因為我相信方孝孺。方孝孺先生乃當世大儒,又是出了名的直臣,朝中上下,無不敬服。他在論一件事得失的時候,絕對實事求是、公正客觀。同樣,他在論一個人好壞的時候,也絕不參雜半點私情在裏麵。針對你的為人,他曾作過這樣一個評述,不知你有否興趣聽我說出來?”話說到這兒,惠帝已放開胸懷,不再拘於君臣上下、尊卑有別的禮數。
程濟怎會沒興趣聽授業恩師方孝孺對自己的評述呢!當下道:“數年前,我入京,因方老師的垂青,得於在國子監就讀。如此大恩,沒齒難忘。可惜後來我終因私情而半道輟學,離京遠遊,實是辜負了他的期望。因此一直以來,麵對他老人家,我心中總是一片愧疚。說實在的,現在聽得聖上說他老人家曾對我的為人作過一番評述,我當然倍感榮幸、洗耳恭聽。”
惠帝兩眼放光道:“當你還在國子監就讀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你。那時國子監的師生們將你與冉青寒並稱為‘方門二才子’,評價甚高。方孝孺先生也將你二人引為他行教多年來,最得意的門生。所以常在我麵前提起你們。那時他說你們兩人都有絕好的天資,而且都肯勤勉求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區別隻是冉青寒為人性格沉鬱,喜怒不輕易表露於外。而你卻天生的樂天派,能在嬉戲玩笑之間,將學習搞得很出色。因此在二人當中,他更欣賞你那種能夠與民同樂的的胸襟,而且你在領悟力上確實稍勝冉青寒一籌。”
程濟苦笑道:“承蒙恩師厚愛,竟將我說得那麽好!其實我嬉笑好動,最怕認真。相比之下,冉青寒那股不分晝夜、拚搏不息的學習勁頭,才更值得稱道。”
惠帝一愕,道:“沒想到你竟會為冉青寒說話!據方先生說,你們兩個那時競爭很激烈,有時甚至會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對不對?”
程濟眼中閃過緬懷過往時光的傷情,道:“年輕時候,血氣方剛,事事都要爭勝好強,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出色。我們兩人勢成水火確實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因為性格的關係,使得我們為學態度發生了重大分歧。他主張嚴謹治學,克已複禮,滅人欲存天理。我則認為人性本善,不拘成法反能突露出天真美好來,所以無論做事、學習,都以誌趣為先,誠所謂‘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因為這些分歧,我們分別代表了觀點相悖的兩個學派,彼此相處,互相嘲弄、抨擊,在所難免。盡管當時方老師用心良苦,多次教育我們治學要兼容並蓄、取長補短。可是我們見識短淺,限於學派觀點,終未能達成共識,合涓為流。這實是一大憾事。”
惠帝聽了,不由得慨歎一聲,流露傷感道:“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確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我雖貴為皇帝,可是卻被迫與自己的眾位叔叔撕破臉皮,反目成仇。你說,這不也是一件令人深為痛心的憾事嗎?”
程濟心知惠帝因為念及“削蕃”的傷痛,才有此言。當下安慰道:“洪武時期,太祖為屏藩皇室、翼衛朝庭,大封親王,準許各王府擁有自己的親王護衛兵,並節製封區內的衛所守鎮軍。這事對鎮壓地方叛亂固然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壞就壞在地方藩鎮勢力會因此而坐大,造成中央指揮不靈的局麵。尤為可慮的是封在長城線上要塞的幾個親王,因負有防禦蒙古重任,所以其護衛軍特別多,如燕王所部甲士,便有十萬人之眾。而且由於邊疆守軍大將均受其節製,使得他們軍權獨重,威震內外。這樣勢力雄厚的地方藩鎮,對國家的安全穩定實際已造成重大威脅。因此皇上你一登基便著手‘削藩’,這無可厚非——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皇上你也隻好得罪自己的眾位叔叔了。”
惠帝眼中的傷感愈濃,道:“在削藩問題上,本來有一些大臣主張采用漢代‘推恩’的辦法。他們建議把藩王的權力分封給藩王所有子孫而不僅僅是嫡長子一人,而且要異地分封,這樣,化整為零,既可維護親情,又能達到削弱藩王力量的目的。一舉兩得,實是萬全之策。當時我確有心要采納這個建議,可是還沒等我采納這個意見,周王叛跡已萌,他竟然不經朝庭允許,便在封地內私鑄錢幣,擴充兵員。你知道,周王的封地開封地處中原交通要衝,據山水之險利,有南麵製衡的威勢,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先後便有七朝建都於此。如若不及早消滅,待其羽翼豐滿,勢將禍國深矣!所以我當既便密令李景隆借北上備邊之名,兵臨開封,攻其不備的將周王擒住。然而牽一發而動全身,周王才一被擒,湘王、齊王、代王、岷王便不安分的行動起來。幸好刑部早派眼線混入他們封地秘密監視,這才使得朝庭及時作出反應,防患於未然,將他們製服。”惠帝頓了一頓,又道:“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我的這五位叔叔,心懷不軌,叛跡已萌,沒奈何,為了護法樹威,我隻好采取霹靂手段,對他們嚴懲不怠——除了湘王合室自焚外,其它四人或被幽禁,或被遷往邊遠
地區,廢為庶人。這樣的處罰,誠非我之所願。我隻是希望通過這些嚴曆懲罰來達到以敬效尤的效果,希望諸親王不要再仗勢作法犯科,可是他們當中又有幾人能了解我的苦心呢?接下來,燕王便舉兵叛起,天下紛亂,我就算有心推行‘推恩令’,也是於事無補了。”
程濟道:“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皇上,過去了的事,就不要想它了。當前要務,還是想想如何才能將眼前這一場浩劫擋過去吧!”
惠帝聞言,悲從中來,情難自已,流下兩行清淚,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登基以來,我積極改革,專誌平叛,建省躬殿,為安定國家傾盡心力,四年沒有一天敢於有半點疏忽倦怠,可是結果呢?結果叛軍的聲勢越來越大,朝庭的威望卻日漸削減,以致於今日,京師危在旦夕。時不我予,我還能有什麽作為呢!”
程濟不由得也跟著感傷起來。確實,任誰都看得出,眼前這種局勢實不容樂觀。不過人隻要還活著,便不該輕言放棄,他道:“皇上,當前形勢,大家唯你馬首是瞻,你可萬萬不能泄氣啊!京師有諸賢坐鎮,京外又有能臣正募兵勤王,隻要我們能穩守個把兩個月,京師之危自然會煙消雲散。”
惠帝苦笑道:“罷了。不談這事吧!近兩日因為刺客猖獗,方孝孺、暴昭兩位大臣十分憂心朕的安危,所以極力推薦你,說你能高才奇,是守護宮幃的至佳人選,是於我才傳下口諭,叫你急速迴宮。可是,事實上,在刺客蜂起前,朕便有心要將你召迴宮來,你可知道為什麽嗎?”
程濟恭謹道:“臣愚昧,請皇上示下。”
惠帝悵然道:“皇後病了。”
“皇後病了?!”程濟愕然。照理說,皇後生病,皇上應該傳喚禦醫才對,怎會為這樣的事而將自己召進宮來呢!
惠帝看著程濟投來疑惑不解的目光,道:“你一定奇怪,怎麽我會因為皇後生病的事召你進宮,對不對?”
“臣心中確實疑惑。”程濟道。
惠帝道:“皇後的病,禦神醫孫懸壺治不了。整個太醫院,誰也拿不出一個有效的方子。”
程濟愕然:“什麽怪病?竟連禦神醫孫懸壺都束手無策!”
惠帝道:“我也不清楚,不過據皇後自己說,近些日子,她每一入睡,便會做噩夢,而且還做的還是同一個噩夢!因為這個噩夢,兩個月來,她睡不安,食不甘,氣血虧損,精神恍惚,身體已極度憔悴虛弱。禦神醫孫懸壺望聞聽切,察看過她的病情後,開了幾副最能滋陰補陽、安神鎮氣的藥,可是皇後服過這些藥後,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如今每日每夜依然為夢魘困擾,惶恐不能自拔。真是好令人擔心啊!而且幾乎在她得病的同時,我聽禦神醫說,皇後又有了身孕,這可說是禍不單行啊!我真怕她的身體健康會因為胎兒的關係,變得更不堪。”惠帝頓了一頓道:“我十六歲便與皇後結為夫妻,琴瑟應和,兩心相印,相濡與沫,至今已差不多十年。其中情義,重逾千斤,我誠不忍看她這樣病下去。眼看著禦神醫孫懸壺搖頭苦歎,太醫院上下束手無策,萬般無奈之下,我隻能將最後一線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身懷奇學,於燕王起兵叛亂的前一年便準確預知北方將有戰事,而且還準確預知了戰事發生的時間,當世之人,莫不佩服。因此,無論如何,你要幫幫我,想個法子治好皇後的病。好嗎?”
程濟耳聽惠帝懇切言語,又見其臉上流露出憂急神色,顯是一腔情意盡懸在皇後身上,不由得一陣子感動。惠帝是因為心憂愛妻,而顯得方寸盡亂,來懇求他這個根本就不以醫術著稱的“神漢”。而他自己則為了心中所愛——韋詩依,五年來,苦苦尋索而不得。兩相對照,對此深情豈能不感同身受。盡管明知自己道行尚淺,要治皇後之病隻怕還是力有未逮,但時下卻不忍拂惠帝之意的道:“承蒙皇上厚愛,臣必盡所能,為皇後尋找治病良方。”
惠帝聽了這句話,眼睛濕潤,竟似得到了治逾病情的保證般,感動莫名。
程濟看著惠帝激動的神態,心中暗歎——這世間,實在太多傷情人了。
“知道為什麽朕隻留你跟在身邊嗎?”惠帝一麵走,一麵向程濟道。
程濟心知肚明的道:“想必皇上,你又有什麽心事,不便對其它臣下說吧!”
惠帝微笑道:“程愛卿就是這樣善解人意。朕身邊雖有不少能說會道的臣下,可是聯唯獨喜歡與你談話,知道為什麽嗎?“
程濟微笑道:“也許是因為皇上覺得臣可靠吧!”
惠帝道:“若說可靠,聯身邊還有方孝孺先生、暴昭大人等人。朕之所以喜歡與你談話,皆因你能夠不拘禮數,在公事之外,還可以跟朕放開心胸談天。感覺上,總比那些道德君子更讓朕感到親切。”
程濟道:“自古以來,禍國殃民的佞小人多以巧言奉上,察言觀色,以極盡阿諛逢迎、討取皇帝歡心為能事。皇上你就不怕我是那樣的奸佞小人嗎?”
惠帝笑道:“我不怕?你知道這又是為什麽嗎?”
程濟搖頭。
惠帝道:“因為我相信方孝孺。方孝孺先生乃當世大儒,又是出了名的直臣,朝中上下,無不敬服。他在論一件事得失的時候,絕對實事求是、公正客觀。同樣,他在論一個人好壞的時候,也絕不參雜半點私情在裏麵。針對你的為人,他曾作過這樣一個評述,不知你有否興趣聽我說出來?”話說到這兒,惠帝已放開胸懷,不再拘於君臣上下、尊卑有別的禮數。
程濟怎會沒興趣聽授業恩師方孝孺對自己的評述呢!當下道:“數年前,我入京,因方老師的垂青,得於在國子監就讀。如此大恩,沒齒難忘。可惜後來我終因私情而半道輟學,離京遠遊,實是辜負了他的期望。因此一直以來,麵對他老人家,我心中總是一片愧疚。說實在的,現在聽得聖上說他老人家曾對我的為人作過一番評述,我當然倍感榮幸、洗耳恭聽。”
惠帝兩眼放光道:“當你還在國子監就讀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你。那時國子監的師生們將你與冉青寒並稱為‘方門二才子’,評價甚高。方孝孺先生也將你二人引為他行教多年來,最得意的門生。所以常在我麵前提起你們。那時他說你們兩人都有絕好的天資,而且都肯勤勉求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區別隻是冉青寒為人性格沉鬱,喜怒不輕易表露於外。而你卻天生的樂天派,能在嬉戲玩笑之間,將學習搞得很出色。因此在二人當中,他更欣賞你那種能夠與民同樂的的胸襟,而且你在領悟力上確實稍勝冉青寒一籌。”
程濟苦笑道:“承蒙恩師厚愛,竟將我說得那麽好!其實我嬉笑好動,最怕認真。相比之下,冉青寒那股不分晝夜、拚搏不息的學習勁頭,才更值得稱道。”
惠帝一愕,道:“沒想到你竟會為冉青寒說話!據方先生說,你們兩個那時競爭很激烈,有時甚至會達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對不對?”
程濟眼中閃過緬懷過往時光的傷情,道:“年輕時候,血氣方剛,事事都要爭勝好強,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優秀、出色。我們兩人勢成水火確實是不爭的事實,畢竟因為性格的關係,使得我們為學態度發生了重大分歧。他主張嚴謹治學,克已複禮,滅人欲存天理。我則認為人性本善,不拘成法反能突露出天真美好來,所以無論做事、學習,都以誌趣為先,誠所謂‘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正因為這些分歧,我們分別代表了觀點相悖的兩個學派,彼此相處,互相嘲弄、抨擊,在所難免。盡管當時方老師用心良苦,多次教育我們治學要兼容並蓄、取長補短。可是我們見識短淺,限於學派觀點,終未能達成共識,合涓為流。這實是一大憾事。”
惠帝聽了,不由得慨歎一聲,流露傷感道:“人與人之間,不能和睦相處,確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我雖貴為皇帝,可是卻被迫與自己的眾位叔叔撕破臉皮,反目成仇。你說,這不也是一件令人深為痛心的憾事嗎?”
程濟心知惠帝因為念及“削蕃”的傷痛,才有此言。當下安慰道:“洪武時期,太祖為屏藩皇室、翼衛朝庭,大封親王,準許各王府擁有自己的親王護衛兵,並節製封區內的衛所守鎮軍。這事對鎮壓地方叛亂固然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壞就壞在地方藩鎮勢力會因此而坐大,造成中央指揮不靈的局麵。尤為可慮的是封在長城線上要塞的幾個親王,因負有防禦蒙古重任,所以其護衛軍特別多,如燕王所部甲士,便有十萬人之眾。而且由於邊疆守軍大將均受其節製,使得他們軍權獨重,威震內外。這樣勢力雄厚的地方藩鎮,對國家的安全穩定實際已造成重大威脅。因此皇上你一登基便著手‘削藩’,這無可厚非——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皇上你也隻好得罪自己的眾位叔叔了。”
惠帝眼中的傷感愈濃,道:“在削藩問題上,本來有一些大臣主張采用漢代‘推恩’的辦法。他們建議把藩王的權力分封給藩王所有子孫而不僅僅是嫡長子一人,而且要異地分封,這樣,化整為零,既可維護親情,又能達到削弱藩王力量的目的。一舉兩得,實是萬全之策。當時我確有心要采納這個建議,可是還沒等我采納這個意見,周王叛跡已萌,他竟然不經朝庭允許,便在封地內私鑄錢幣,擴充兵員。你知道,周王的封地開封地處中原交通要衝,據山水之險利,有南麵製衡的威勢,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先後便有七朝建都於此。如若不及早消滅,待其羽翼豐滿,勢將禍國深矣!所以我當既便密令李景隆借北上備邊之名,兵臨開封,攻其不備的將周王擒住。然而牽一發而動全身,周王才一被擒,湘王、齊王、代王、岷王便不安分的行動起來。幸好刑部早派眼線混入他們封地秘密監視,這才使得朝庭及時作出反應,防患於未然,將他們製服。”惠帝頓了一頓,又道:“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齊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我的這五位叔叔,心懷不軌,叛跡已萌,沒奈何,為了護法樹威,我隻好采取霹靂手段,對他們嚴懲不怠——除了湘王合室自焚外,其它四人或被幽禁,或被遷往邊遠
地區,廢為庶人。這樣的處罰,誠非我之所願。我隻是希望通過這些嚴曆懲罰來達到以敬效尤的效果,希望諸親王不要再仗勢作法犯科,可是他們當中又有幾人能了解我的苦心呢?接下來,燕王便舉兵叛起,天下紛亂,我就算有心推行‘推恩令’,也是於事無補了。”
程濟道:“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皇上,過去了的事,就不要想它了。當前要務,還是想想如何才能將眼前這一場浩劫擋過去吧!”
惠帝聞言,悲從中來,情難自已,流下兩行清淚,道:“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登基以來,我積極改革,專誌平叛,建省躬殿,為安定國家傾盡心力,四年沒有一天敢於有半點疏忽倦怠,可是結果呢?結果叛軍的聲勢越來越大,朝庭的威望卻日漸削減,以致於今日,京師危在旦夕。時不我予,我還能有什麽作為呢!”
程濟不由得也跟著感傷起來。確實,任誰都看得出,眼前這種局勢實不容樂觀。不過人隻要還活著,便不該輕言放棄,他道:“皇上,當前形勢,大家唯你馬首是瞻,你可萬萬不能泄氣啊!京師有諸賢坐鎮,京外又有能臣正募兵勤王,隻要我們能穩守個把兩個月,京師之危自然會煙消雲散。”
惠帝苦笑道:“罷了。不談這事吧!近兩日因為刺客猖獗,方孝孺、暴昭兩位大臣十分憂心朕的安危,所以極力推薦你,說你能高才奇,是守護宮幃的至佳人選,是於我才傳下口諭,叫你急速迴宮。可是,事實上,在刺客蜂起前,朕便有心要將你召迴宮來,你可知道為什麽嗎?”
程濟恭謹道:“臣愚昧,請皇上示下。”
惠帝悵然道:“皇後病了。”
“皇後病了?!”程濟愕然。照理說,皇後生病,皇上應該傳喚禦醫才對,怎會為這樣的事而將自己召進宮來呢!
惠帝看著程濟投來疑惑不解的目光,道:“你一定奇怪,怎麽我會因為皇後生病的事召你進宮,對不對?”
“臣心中確實疑惑。”程濟道。
惠帝道:“皇後的病,禦神醫孫懸壺治不了。整個太醫院,誰也拿不出一個有效的方子。”
程濟愕然:“什麽怪病?竟連禦神醫孫懸壺都束手無策!”
惠帝道:“我也不清楚,不過據皇後自己說,近些日子,她每一入睡,便會做噩夢,而且還做的還是同一個噩夢!因為這個噩夢,兩個月來,她睡不安,食不甘,氣血虧損,精神恍惚,身體已極度憔悴虛弱。禦神醫孫懸壺望聞聽切,察看過她的病情後,開了幾副最能滋陰補陽、安神鎮氣的藥,可是皇後服過這些藥後,病情絲毫不見好轉。如今每日每夜依然為夢魘困擾,惶恐不能自拔。真是好令人擔心啊!而且幾乎在她得病的同時,我聽禦神醫說,皇後又有了身孕,這可說是禍不單行啊!我真怕她的身體健康會因為胎兒的關係,變得更不堪。”惠帝頓了一頓道:“我十六歲便與皇後結為夫妻,琴瑟應和,兩心相印,相濡與沫,至今已差不多十年。其中情義,重逾千斤,我誠不忍看她這樣病下去。眼看著禦神醫孫懸壺搖頭苦歎,太醫院上下束手無策,萬般無奈之下,我隻能將最後一線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身懷奇學,於燕王起兵叛亂的前一年便準確預知北方將有戰事,而且還準確預知了戰事發生的時間,當世之人,莫不佩服。因此,無論如何,你要幫幫我,想個法子治好皇後的病。好嗎?”
程濟耳聽惠帝懇切言語,又見其臉上流露出憂急神色,顯是一腔情意盡懸在皇後身上,不由得一陣子感動。惠帝是因為心憂愛妻,而顯得方寸盡亂,來懇求他這個根本就不以醫術著稱的“神漢”。而他自己則為了心中所愛——韋詩依,五年來,苦苦尋索而不得。兩相對照,對此深情豈能不感同身受。盡管明知自己道行尚淺,要治皇後之病隻怕還是力有未逮,但時下卻不忍拂惠帝之意的道:“承蒙皇上厚愛,臣必盡所能,為皇後尋找治病良方。”
惠帝聽了這句話,眼睛濕潤,竟似得到了治逾病情的保證般,感動莫名。
程濟看著惠帝激動的神態,心中暗歎——這世間,實在太多傷情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