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功在千秋
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 作者:雞蛋加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協聽到徐庶的這些話,頓時來了興趣。
雖然說,他之前就已經想好要通話鮮卑諸部,但是就目前而言,他也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開通互市,然後與鮮卑部落打好關係。
再利用大漢內部的各種福利,或者是高薪酬,把鮮卑部落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同時為了防止鮮卑部落人口過甚,劉協打算是的采取羅馬的那種形式,讓鮮卑部落以雇傭兵的方式,加入到自己的陣營,然後讓他們去替自己拓張領土。
但是現在,徐庶的提出的這個意見,確實能給分化鮮卑部落,讓鮮卑諸部的牧民,直接成為自己陣營當中的一員。
這就是好比,讓後世當中的大融合,直接讓對方以成為漢民為榮。
這就好比是,在羅馬帝國,你跑去告訴那些蠻族,你們有機會成為羅馬公民的一員,但前提是,你們要為我們羅馬做出貢獻。
什麽貢獻呢,就是替我們牧馬,守衛邊疆,提供賦稅,相對應的,你們就可以自稱是漢民,收到大漢的庇護。
不要覺得這種事不可能,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大漢,哪怕是在漢末,大漢依舊是周邊各個民族所向往的。
就比如說草原上的那些鮮卑族人,他們看上去瀟灑自在,策馬奔騰。但是實際上卻是相反。
每年的冬天,對於草原上的那些牧民來說,就是一場考驗,通過了,你就能活下去,通不過,那就是凍死在草原上。
不光人要考慮過冬的問題,他們的牛羊,同樣需要考慮,否者一夜之間,牛羊全部凍死,那來年這個部落也會消亡。
所以,這才會有草原部落每年都南下打秋風的習慣。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如果不來大漢境內打秋風,不儲備足夠的糧食,他們整個部落都會凍死。
不光是這樣,草原上也不產鐵礦,也沒有鹽。所以說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看上去非常的瀟灑,但實際確實異常的艱難。
而現在,按照徐庶的意思,那就是徹底開放邊境,讓鮮卑族可以到大漢境內定居,成為漢民。這意味著,成為漢民之後,什麽鹽鐵,都不在收到控製。
同時,還能教會這些牧民種植,這樣一來,牧民在放牧的時候,也可以實現耕種,讓他們有足夠過冬的糧食。
還是那句話,隻要吃得飽,穿得暖,就沒有人願意拿刀子跟人拚命。
「元直,你繼續。」劉協饒有興趣的看著徐庶,他想看看這徐庶到底還有多少存貨。
一旁的張揚也是一臉期待的看著徐庶。
其實,需要說明一下,對於張揚,楊奉這樣的老臣,特別是從劉協東歸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老臣,你要說他們心裏沒有一些嫉妒這些後起之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們的這些心思,早就被劉協看到,而後劉協專門找了一天,宴請了張揚,楊奉等老臣,跟他們推心置腹的聊過這些事。
劉協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他劉協,並不是一個薄情寡恩的天子,他們這些老臣的功績,劉協是都記在心裏的。
但是大漢需要中興,需要富強,需要重現漢武的光榮,那就必須不停的招納賢才。
畢竟,老臣們,終有一天會老去,如果隻依靠老臣,那麽等到這些老臣年老到不能動彈之後,那麽大漢又該靠誰來治理?
所以說,劉協尊重楊奉他們這老臣,但是也需要注意培養新一代的賢才,讓他們能夠盡早的承擔起治理大漢的重任。
但是,這不等於說,劉協就要剝奪老臣手中的權利,畢竟他們這些老臣子,就宛如一根根定海神針,有他們在,可以保證大漢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不停的創新發展。
作為利益交換,劉協也給他們封了爵位,世傳三代。
這樣一來,就盡可能的化解了老臣子心中的怨念。當然,這隻是前提條件之一,其實更重要的是,這些老臣們,無論是張揚,還是楊奉,他們從內心來說,都是希望大漢能夠強大下去。
雖然說,他們一開始的心思並不單純,例如楊奉是想控製劉協,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想董老大看齊。
也有像張揚這樣,認為自己是漢臣,應該尊重漢室。
可無論怎麽說,他們在跟劉協的這一段時間裏,都看清了劉協是一位明主,真的可能會重現漢武之榮。
而後,這些人的初衷就改變了,他們都想扶持,支持劉協,讓他中興大漢,而這樣,他們也能夠從中獲利。
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比喻方式,那就是現在的大漢,就好像是一家上市公司,劉協是總裁,而這些老臣們,都是股東。
隻有公司越來越強大,他們這些股東,才能源源不斷的得到好處。
「陛下,臣隻是有一個初步的想法,我們可以以土地吸引鮮卑諸部的牧民來並州定居。」
「同時派人去教導他們耕種,如此一來,他們定居下來之後,自然而然會對我大漢產生一種感恩。」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招募這些鮮卑牧民,讓他們為我大漢效力,充實我漢軍的實力。」
「如此,無論是民生,還是軍事上,鮮卑一族都與我大漢綁在一起,息息相關。到那時,即便是有人想要分離我們與鮮卑各部。那鮮卑各部的人,也不會輕易的跟他們走。」
徐庶聽到劉協的話,重組了一下自己的語言,才對著劉協說道。
「那麽,具體的,你是想要怎麽做?」劉協看著徐庶問道。
「迴陛下,臣以為,當派遣一員幹吏去並州,專職負責這件事,讓鮮卑各部,在雲中,五原,高闕三郡開荒,同時從上黨,太原,河東移民,讓胡漢雜居。」
「如此一來,漢民中有胡人,胡人中又有漢人,可以相互學習雜居,既能防止鮮卑人進入我大漢腹地之後,為非作歹,也能更好的教導胡人開荒。」
「而後再由朝廷免去三郡的各種賦稅,如此隻需三年,這三郡的胡人必然歸心。」
劉協聽到徐庶的話,不由得感歎,這徐庶果然有兩把刷子。
隻是一個簡單的移民,就能解決大漢長期以來的邊境問題。而且,就徐庶提出來的這個策略,在以後也是可以用得上的。
日後,大漢對外每擴展一地,均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吸收當地的居民。
雖然說,他之前就已經想好要通話鮮卑諸部,但是就目前而言,他也沒有想到太好的辦法,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開通互市,然後與鮮卑部落打好關係。
再利用大漢內部的各種福利,或者是高薪酬,把鮮卑部落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同時為了防止鮮卑部落人口過甚,劉協打算是的采取羅馬的那種形式,讓鮮卑部落以雇傭兵的方式,加入到自己的陣營,然後讓他們去替自己拓張領土。
但是現在,徐庶的提出的這個意見,確實能給分化鮮卑部落,讓鮮卑諸部的牧民,直接成為自己陣營當中的一員。
這就是好比,讓後世當中的大融合,直接讓對方以成為漢民為榮。
這就好比是,在羅馬帝國,你跑去告訴那些蠻族,你們有機會成為羅馬公民的一員,但前提是,你們要為我們羅馬做出貢獻。
什麽貢獻呢,就是替我們牧馬,守衛邊疆,提供賦稅,相對應的,你們就可以自稱是漢民,收到大漢的庇護。
不要覺得這種事不可能,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大漢,哪怕是在漢末,大漢依舊是周邊各個民族所向往的。
就比如說草原上的那些鮮卑族人,他們看上去瀟灑自在,策馬奔騰。但是實際上卻是相反。
每年的冬天,對於草原上的那些牧民來說,就是一場考驗,通過了,你就能活下去,通不過,那就是凍死在草原上。
不光人要考慮過冬的問題,他們的牛羊,同樣需要考慮,否者一夜之間,牛羊全部凍死,那來年這個部落也會消亡。
所以,這才會有草原部落每年都南下打秋風的習慣。其實說白了,就是他們如果不來大漢境內打秋風,不儲備足夠的糧食,他們整個部落都會凍死。
不光是這樣,草原上也不產鐵礦,也沒有鹽。所以說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看上去非常的瀟灑,但實際確實異常的艱難。
而現在,按照徐庶的意思,那就是徹底開放邊境,讓鮮卑族可以到大漢境內定居,成為漢民。這意味著,成為漢民之後,什麽鹽鐵,都不在收到控製。
同時,還能教會這些牧民種植,這樣一來,牧民在放牧的時候,也可以實現耕種,讓他們有足夠過冬的糧食。
還是那句話,隻要吃得飽,穿得暖,就沒有人願意拿刀子跟人拚命。
「元直,你繼續。」劉協饒有興趣的看著徐庶,他想看看這徐庶到底還有多少存貨。
一旁的張揚也是一臉期待的看著徐庶。
其實,需要說明一下,對於張揚,楊奉這樣的老臣,特別是從劉協東歸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老臣,你要說他們心裏沒有一些嫉妒這些後起之秀,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們的這些心思,早就被劉協看到,而後劉協專門找了一天,宴請了張揚,楊奉等老臣,跟他們推心置腹的聊過這些事。
劉協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他劉協,並不是一個薄情寡恩的天子,他們這些老臣的功績,劉協是都記在心裏的。
但是大漢需要中興,需要富強,需要重現漢武的光榮,那就必須不停的招納賢才。
畢竟,老臣們,終有一天會老去,如果隻依靠老臣,那麽等到這些老臣年老到不能動彈之後,那麽大漢又該靠誰來治理?
所以說,劉協尊重楊奉他們這老臣,但是也需要注意培養新一代的賢才,讓他們能夠盡早的承擔起治理大漢的重任。
但是,這不等於說,劉協就要剝奪老臣手中的權利,畢竟他們這些老臣子,就宛如一根根定海神針,有他們在,可以保證大漢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下,不停的創新發展。
作為利益交換,劉協也給他們封了爵位,世傳三代。
這樣一來,就盡可能的化解了老臣子心中的怨念。當然,這隻是前提條件之一,其實更重要的是,這些老臣們,無論是張揚,還是楊奉,他們從內心來說,都是希望大漢能夠強大下去。
雖然說,他們一開始的心思並不單純,例如楊奉是想控製劉協,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想董老大看齊。
也有像張揚這樣,認為自己是漢臣,應該尊重漢室。
可無論怎麽說,他們在跟劉協的這一段時間裏,都看清了劉協是一位明主,真的可能會重現漢武之榮。
而後,這些人的初衷就改變了,他們都想扶持,支持劉協,讓他中興大漢,而這樣,他們也能夠從中獲利。
用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比喻方式,那就是現在的大漢,就好像是一家上市公司,劉協是總裁,而這些老臣們,都是股東。
隻有公司越來越強大,他們這些股東,才能源源不斷的得到好處。
「陛下,臣隻是有一個初步的想法,我們可以以土地吸引鮮卑諸部的牧民來並州定居。」
「同時派人去教導他們耕種,如此一來,他們定居下來之後,自然而然會對我大漢產生一種感恩。」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招募這些鮮卑牧民,讓他們為我大漢效力,充實我漢軍的實力。」
「如此,無論是民生,還是軍事上,鮮卑一族都與我大漢綁在一起,息息相關。到那時,即便是有人想要分離我們與鮮卑各部。那鮮卑各部的人,也不會輕易的跟他們走。」
徐庶聽到劉協的話,重組了一下自己的語言,才對著劉協說道。
「那麽,具體的,你是想要怎麽做?」劉協看著徐庶問道。
「迴陛下,臣以為,當派遣一員幹吏去並州,專職負責這件事,讓鮮卑各部,在雲中,五原,高闕三郡開荒,同時從上黨,太原,河東移民,讓胡漢雜居。」
「如此一來,漢民中有胡人,胡人中又有漢人,可以相互學習雜居,既能防止鮮卑人進入我大漢腹地之後,為非作歹,也能更好的教導胡人開荒。」
「而後再由朝廷免去三郡的各種賦稅,如此隻需三年,這三郡的胡人必然歸心。」
劉協聽到徐庶的話,不由得感歎,這徐庶果然有兩把刷子。
隻是一個簡單的移民,就能解決大漢長期以來的邊境問題。而且,就徐庶提出來的這個策略,在以後也是可以用得上的。
日後,大漢對外每擴展一地,均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吸收當地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