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灌水掩埋
三國:朕的底牌是玩家 作者:雞蛋加辣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蔣易的強烈要求之下,李霽塵沒有辦法,他隻能下令讓南山先迴來。
聽到後麵大營傳來撤軍的鳴金聲,即便南山再不願意,他也隻能先撤退。
等到南山退迴大營之後,蔣易也來不及跟南山多解釋,他立馬派出斥候往江夏方向搜索。
同時,蔣易也下令讓所有人做好準備,如果探查到江夏的確出兵了,那麽就立馬調轉槍頭,先打江夏援兵。
南山在得知,蔣易懷疑江夏已經出兵,並且保證無論是打江夏的援兵,還是繼續攻城,南山依舊排在第一去撈軍功之後,南山才安分了下來。
而樊城城頭上,蒯良看到攻到一半的漢軍突然迴營,並且往江夏排除了斥候,他就察覺可能漢軍主將感覺到了不對勁。
於是,蒯良立馬迴到自己府內,開壇做法,以秘術聯係了才剛醒過來的劉琦。
在劉琦多次確認堤壩儲水量已經夠了之後,他就讓劉琦準備決堤。
同時,蒯良有親自巡視了一遍樊城內的防水做得怎麽樣。
城外的文聘,原本以為漢軍攻營會是一場血戰,結果漢軍虎頭蛇尾,隻是攻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撤退了。
於是,文聘就開始救治傷員,準備把傷員送迴樊城內救治。
可他這邊才剛剛準備讓人把傷病抬走,就接到蒯良讓自己撤退的命令。
文聘接到命令不敢怠慢,他連忙讓人把早就準備好的假人樹在營牆邊上,然後就帶著所有人開始通過密道開始朝著樊城內撤去。
結果,就在文聘剛剛通過地道,鑽迴樊城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
之前就說過,挖地道的時候,為了趕進度,所以地道挖的比較淺。
並且玩家來的太快,以至於荊州軍這邊並沒有來得及加固地道。
再加上這段時間的大暴雨,和之前玩家一直投擲的巨石重力,結果就導致五條地道當中,有一條直接垮塌,將上千的荊州軍士卒,直接掩埋在的地道中。
這個時候,大家都想著撤退,自然不會有人想著去救援。
剩下的荊州軍士卒,隻能是改走剩下的四條地道。
可即便是這剩下的四條,同樣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滲水嚴重。
有了前車之前,剩餘那些還沒有進城的荊州軍自然而然的開始急了。
他們也清楚,滲水就表示地道不穩固了,隨時都有垮塌的風險。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地道垮塌,那麽等待他們的,就隻能是成為漢軍的靶子。
沒有後撤的可能,也沒有援軍,隻能是等死。
在這樣的壓迫之下,自然而然的,那些還沒有進入到城內的士卒,就開始推搡起來。
隨後就演變成了小規模的混亂和衝突。並且這種混亂和衝突愈演愈烈,最後被玩家們察覺到了。
直到這個時候,李霽塵和蔣易才發現,原來在荊州軍的大營內,竟然還有幾條地道。
這也能解釋,為什麽他們之前發現大營中隻有萬人的規模,結果打起來的時候,卻又多了很多人。
原來是這樣。
於是乎,李霽塵他們這些玩家軍團長之間,就有了分歧。
有的人就想看戲,看著這群荊州軍自相殘殺,反正現在城內一共隻有兩萬多人。
這個時候亂起來了,隻會損耗他們自己的防禦力量,這叫作壁上觀。
但也有軍團長覺得,自己這些人,應該立馬出擊,趁著混亂,攻下大營,說不定還能搶下地道。
這樣的話,他們就不用想著怎麽去攻城牆了。
不過,蔣易想的卻跟雙方不太一樣,他在想,為什麽這些駐紮在城外的荊州軍,突然往城裏撤。
很明顯,他們撤的很匆忙,甚至都沒有做好詳盡的斷後安排。
這明顯不符合荊州軍的戰鬥素養。
雖然蔣易想不通,但是他卻偏向於立馬進攻。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無論後麵會出現什麽情況,樊城內一定是安全的。
不然的話,城外的這些荊州軍不會想著往城內撤。
既然城外有莫名,未知的危險,城內安全那就想辦法進城!
於是,蔣易也不在猶豫,直接讓南山和張玄機兩個軍團同時進攻。
南山知道,現在他們就是要跟荊州軍搶時間,如果讓荊州軍反應過來,他們必然會選擇填埋地道。
到時候,自己這些人,還是得去爬城牆。
積分沒了,以後還可以再賺,但是爬城牆,打攻防戰,說實話,南山也不願意。
主要是太費事了!
南山和張玄機領著兩個軍團的玩家,朝著荊州軍大營衝去,自然也被荊州軍發現。
城內的人還好,但是城外的荊州軍就慌了。
原本就擁擠,並且混亂的地道口,就更加的亂成了一鍋粥。
大家都想著逃命,根本就沒有人想要反身應敵。
於是乎,玩家們非常輕鬆的就來到營牆邊上,三下兩下的就把原本他們花了一個時辰都沒有摸到邊的營牆推倒。
而後,這些玩家,瘋了一樣衝了進去,開始朝著地道口殺去。
此時,城內的張允和蒯良無不臉色大變。
如果真的讓玩家殺到地道口,先不說城外剩下的那些士卒怎麽辦。
就說萬一,漢軍殺散了荊州軍順著地道,衝進了樊城,這該如何是好?
無論是張允還是蒯良,他們都親眼看到,那些已經死過的漢軍,會源源不斷的從那個奇怪的光圈裏麵衝出來。
這一方麵證明,之前黃忠,文聘在新野戰敗之後,發給劉表的戰報是屬實的。
這些漢軍,的確是不死之身。
另外一方麵,那就是漢軍入城,那麽蒯良安排的水攻之計,就是白瞎。
這個時候,文聘主動請令,想要出城帥軍阻擋漢軍。
但無論是蒯良還是張允都是直接拒絕。
蒯良是覺得,文聘是不可多得將才,想要為劉琦拉攏一下,而張允更直接,他想要收服文聘。
所以,無論是張允,還是蒯良,都拒絕了文聘,而直接下令城內這邊,守著地道口的荊州軍,主動往地道裏麵灌水掩埋。
這一下,就苦了那些已經進入到地道的荊州軍,他們很多人直接被淹死在了地道裏麵。
聽到後麵大營傳來撤軍的鳴金聲,即便南山再不願意,他也隻能先撤退。
等到南山退迴大營之後,蔣易也來不及跟南山多解釋,他立馬派出斥候往江夏方向搜索。
同時,蔣易也下令讓所有人做好準備,如果探查到江夏的確出兵了,那麽就立馬調轉槍頭,先打江夏援兵。
南山在得知,蔣易懷疑江夏已經出兵,並且保證無論是打江夏的援兵,還是繼續攻城,南山依舊排在第一去撈軍功之後,南山才安分了下來。
而樊城城頭上,蒯良看到攻到一半的漢軍突然迴營,並且往江夏排除了斥候,他就察覺可能漢軍主將感覺到了不對勁。
於是,蒯良立馬迴到自己府內,開壇做法,以秘術聯係了才剛醒過來的劉琦。
在劉琦多次確認堤壩儲水量已經夠了之後,他就讓劉琦準備決堤。
同時,蒯良有親自巡視了一遍樊城內的防水做得怎麽樣。
城外的文聘,原本以為漢軍攻營會是一場血戰,結果漢軍虎頭蛇尾,隻是攻了不到一個時辰就撤退了。
於是,文聘就開始救治傷員,準備把傷員送迴樊城內救治。
可他這邊才剛剛準備讓人把傷病抬走,就接到蒯良讓自己撤退的命令。
文聘接到命令不敢怠慢,他連忙讓人把早就準備好的假人樹在營牆邊上,然後就帶著所有人開始通過密道開始朝著樊城內撤去。
結果,就在文聘剛剛通過地道,鑽迴樊城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外。
之前就說過,挖地道的時候,為了趕進度,所以地道挖的比較淺。
並且玩家來的太快,以至於荊州軍這邊並沒有來得及加固地道。
再加上這段時間的大暴雨,和之前玩家一直投擲的巨石重力,結果就導致五條地道當中,有一條直接垮塌,將上千的荊州軍士卒,直接掩埋在的地道中。
這個時候,大家都想著撤退,自然不會有人想著去救援。
剩下的荊州軍士卒,隻能是改走剩下的四條地道。
可即便是這剩下的四條,同樣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滲水嚴重。
有了前車之前,剩餘那些還沒有進城的荊州軍自然而然的開始急了。
他們也清楚,滲水就表示地道不穩固了,隨時都有垮塌的風險。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地道垮塌,那麽等待他們的,就隻能是成為漢軍的靶子。
沒有後撤的可能,也沒有援軍,隻能是等死。
在這樣的壓迫之下,自然而然的,那些還沒有進入到城內的士卒,就開始推搡起來。
隨後就演變成了小規模的混亂和衝突。並且這種混亂和衝突愈演愈烈,最後被玩家們察覺到了。
直到這個時候,李霽塵和蔣易才發現,原來在荊州軍的大營內,竟然還有幾條地道。
這也能解釋,為什麽他們之前發現大營中隻有萬人的規模,結果打起來的時候,卻又多了很多人。
原來是這樣。
於是乎,李霽塵他們這些玩家軍團長之間,就有了分歧。
有的人就想看戲,看著這群荊州軍自相殘殺,反正現在城內一共隻有兩萬多人。
這個時候亂起來了,隻會損耗他們自己的防禦力量,這叫作壁上觀。
但也有軍團長覺得,自己這些人,應該立馬出擊,趁著混亂,攻下大營,說不定還能搶下地道。
這樣的話,他們就不用想著怎麽去攻城牆了。
不過,蔣易想的卻跟雙方不太一樣,他在想,為什麽這些駐紮在城外的荊州軍,突然往城裏撤。
很明顯,他們撤的很匆忙,甚至都沒有做好詳盡的斷後安排。
這明顯不符合荊州軍的戰鬥素養。
雖然蔣易想不通,但是他卻偏向於立馬進攻。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無論後麵會出現什麽情況,樊城內一定是安全的。
不然的話,城外的這些荊州軍不會想著往城內撤。
既然城外有莫名,未知的危險,城內安全那就想辦法進城!
於是,蔣易也不在猶豫,直接讓南山和張玄機兩個軍團同時進攻。
南山知道,現在他們就是要跟荊州軍搶時間,如果讓荊州軍反應過來,他們必然會選擇填埋地道。
到時候,自己這些人,還是得去爬城牆。
積分沒了,以後還可以再賺,但是爬城牆,打攻防戰,說實話,南山也不願意。
主要是太費事了!
南山和張玄機領著兩個軍團的玩家,朝著荊州軍大營衝去,自然也被荊州軍發現。
城內的人還好,但是城外的荊州軍就慌了。
原本就擁擠,並且混亂的地道口,就更加的亂成了一鍋粥。
大家都想著逃命,根本就沒有人想要反身應敵。
於是乎,玩家們非常輕鬆的就來到營牆邊上,三下兩下的就把原本他們花了一個時辰都沒有摸到邊的營牆推倒。
而後,這些玩家,瘋了一樣衝了進去,開始朝著地道口殺去。
此時,城內的張允和蒯良無不臉色大變。
如果真的讓玩家殺到地道口,先不說城外剩下的那些士卒怎麽辦。
就說萬一,漢軍殺散了荊州軍順著地道,衝進了樊城,這該如何是好?
無論是張允還是蒯良,他們都親眼看到,那些已經死過的漢軍,會源源不斷的從那個奇怪的光圈裏麵衝出來。
這一方麵證明,之前黃忠,文聘在新野戰敗之後,發給劉表的戰報是屬實的。
這些漢軍,的確是不死之身。
另外一方麵,那就是漢軍入城,那麽蒯良安排的水攻之計,就是白瞎。
這個時候,文聘主動請令,想要出城帥軍阻擋漢軍。
但無論是蒯良還是張允都是直接拒絕。
蒯良是覺得,文聘是不可多得將才,想要為劉琦拉攏一下,而張允更直接,他想要收服文聘。
所以,無論是張允,還是蒯良,都拒絕了文聘,而直接下令城內這邊,守著地道口的荊州軍,主動往地道裏麵灌水掩埋。
這一下,就苦了那些已經進入到地道的荊州軍,他們很多人直接被淹死在了地道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