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頓時又大怒:“你他娘的怎的罵人?誰教你的,小小年紀咋不學好?”</p>
朱瞻基心怯,垂著腦袋道:“是……是……”</p>
朱棣收斂起脾氣,摸摸他的腦袋道:“好啦,饒你一次。”</p>
這時,朱高熾已帶著東宮上下人等聞訊而來,朱高熾心裏很是忐忑,不知父皇為何突然來此。</p>
他遠遠見了朱棣,便一瘸一拐的疾步上前,拜倒在地道:“兒臣見過父皇。”</p>
朱棣牽著朱瞻基的手,臉上冰冷起來:“方才在做什麽?”</p>
朱高熾道:“兒臣在聽眾師傅們講授經學。”</p>
朱棣冷冷道:“倒是自在得很。”</p>
“兒臣萬死。”朱高熾誠惶誠恐地應對。</p>
朱棣道:“你兒子都要被你餓死了,皇孫的身子,你也不顧嗎?”</p>
“啊……”朱高熾詫異,隨即忙埋下頭:“兒臣罪無可恕……”</p>
朱棣瞪他一眼:“儲君未必就要聽什麽經學,那個楊士奇就說的很好,要多看看漢時文景帝時的奏疏,結合《漢書》進行對照。”</p>
朱高熾道:“兒臣無能,讓父皇多慮,實在……萬死……”</p>
朱棣板著臉:“明日朕命人將批閱的奏疏也謄寫一份送東宮來,你多看看,好好學。”</p>
朱高熾一臉詫異,甚至有些慌亂。</p>
“還愣著做什麽?”</p>
“是,是,兒臣遵旨。”</p>
朱棣牽著朱瞻基,揚長而去。</p>
朱高熾依舊跪在原地,瞠目結舌。</p>
徐皇後親自紡出兩尺紗來。</p>
朱棣見天色已晚,催促徐皇後快走。</p>
徐皇後笑吟吟地拉著張氏的手,又說了許多話,道:“可惜宮中不能自在,總不能像東宮一樣弄出這麽多的紡紗機,過一些時日,本宮還來,一來二迴,這新的紡紗機便熟悉了,熟能生巧嘛。”</p>
張氏不卑不亢地道:“母後學的已是極快的了,若是有閑,我給母後縫製幾件衣衫送進宮裏去,就怕父皇和母後不喜歡。”</p>
“怎麽會不喜歡呢?”徐皇後大悅道:“你盡管送來,我教陛下天天穿著。”</p>
朱棣一臉受不了的樣子:“走走走,怎這樣多話。”</p>
朱高熾則垂手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出。</p>
徐皇後動身,臨別時,忍不住抱一抱朱瞻基,摸一摸他的臉,眼淚婆娑起來,不斷囑咐:“不要餓了自己,再餓不能餓了自個兒,知道嗎?你什麽時候想皇爺爺和皇祖母了,便和你的母妃說,教她帶你入宮……”</p>
朱瞻基應下。</p>
朱棣背著手,一路繃著臉,迴到宮中的時候,徐皇後露出幾分疲憊之色,卻是別有深意地看了朱棣一眼道:“陛下,咱們有個好兒媳啊。”</p>
朱棣點頭,露出欣慰之色:“也有一個好聖孫!”</p>
徐皇後臉上不知有多寬慰,朱棣溫和地道:“好啦,你身子還需調養,先去歇了吧。”</p>
徐皇後似乎明白朱棣還有什麽事辦,於是動身往寢殿去了。</p>
這偏殿之中驟然安靜下來。</p>
朱棣隻穩穩坐著,臉上的表情開始忽明忽暗起來。</p>
他一雙眸子,漸漸從溫和變得如堅冰一般,雙眼顧盼之間,隱有寶劍出鞘的鋒芒。</p>
“來人!”</p>
亦失哈上前,躬身道:“奴婢在。”</p>
朱棣手指頭敲擊著禦桉,打出節拍,他沉吟著,節拍越來越快。</p>
良久,他緩緩道:“其一:太子妃之弟張安世……敕承恩伯,此子……有一個好姐姐,何況聽聞他父親早亡,是該沾些雨露了。”</p>
亦失哈恭謹地道:“奴婢記住了。”</p>
朱棣敲擊的節拍越來越急促,甚至帶著一種讓人不安的感覺:“花不樂這個人……立即拿下,送北鎮撫司,不必訊問,告訴紀綱,給朕好好地再閹他幾次,來年開春處死!”</p>
亦失哈聽到這裏,兩腿一緊,突然有一種幻肢一般的疼痛。</p>
亦失哈道:“奴婢遵旨。”</p>
朱棣隨即又道:“其三:過兩日就是萬壽節,熱鬧一些吧,尤其記得召張安世入宮,這個小子……朕從前覺得他可惡至極,可現在思來,再壞,還能有刑部大牢裏的那幾個臭小子壞嗎?”</p>
頓了頓,又接著道:“他的姐姐太子妃是明事理,知大義的,朕就借萬壽宴,幫著太子妃管教敲打一下這個小子吧,該賞要賞,該收拾還是要收拾,別最後和朱勇、丘鬆這幾個家夥一樣膽大妄為,壞事做盡!”</p>
“是。”</p>
不久之後,殿外突然傳出淒然的慘叫,卻是那花不樂的聲音:“陛下……陛下……奴婢冤枉,冤枉哪……陛下……饒命。”</p>
朱棣隻蜷身坐在禦座上,裹著長袖,對此充耳不聞。</p>
………………</p>
張家。</p>
清晨時,楊士奇便如往常一樣來到了這裏。</p>
帶著上墳的心情,他沒有立即開始授課。</p>
倒不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職責敷衍,而是他很清楚,他的那位學生,十有八九還在唿唿大睡。</p>
所以他如往常一樣,先抵達了書齋,在這裏,鄧健已經很默契地開始喝著早茶了。</p>
“楊侍講早上好。”</p>
“好。”</p>
“茶水已給你熱好了,請。”</p>
楊士奇頷首,落座。</p>
吹拂著滾燙的茶水,開始了每日的閑聊。</p>
天文地理,朝野內外,這一個讀書人,一個宦官,無所不聊。</p>
這也不是兩個人的脾氣契合,而是不聊的話,就隻能玩泥巴和數螞蟻了。</p>
“昨日聽聞陛下去了東宮?”</p>
“是啊,咱見陛下來,大吃一驚。”</p>
“不知……”</p>
“別打聽這個,這些咱可不敢說,亂嚼舌根子,是要掉腦袋的。”鄧健呷了口茶,又道:“咱們說一些能說的。”</p>
楊士奇點了點頭,便道:“上一次,請鄧公公打聽的事,不知可有音信了嗎?”</p>
“你是說郭得甘?”</p>
“正是。”楊士奇歎口氣:“這郭得甘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受他恩惠,隻求能夠登門拜謝,可是……說來慚愧啊,迄今竟還與恩公素未謀麵。”</p>
鄧健道:“郭得甘這個人是誰,咱還真是怎麽也沒打聽出來,此人來無影去無蹤,真是個高人,這些日子,總聽你念他的好,咱心裏頭也在滴咕呢,想著若能見一麵,也足慰平生了。”</p>
</p>
楊士奇不禁歎息,眼中閃過失望。</p>
“過幾日,咱們公子就要入宮了,咱們現在的心思,還是放在公子的身上吧。”</p>
“一提及他,我心裏甚是擔憂啊,前幾日不知怎的,他老實安分了一些,可才幾天,又故態萌發。若是陛下知道他這樣不爭氣,隻怕要動怒。哎……還不知到時入宮祝壽,會遭受什麽雷霆之怒呢。一旦陛下震怒,若是再遷怒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p>
楊士奇不由得又歎息一聲,一臉憂愁。</p>
他對張安世實在不看好,這……什麽玩意……</p>
他也算是教過無數學生了,無論去哪裏,那些學生都是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因為知識是寶貴的,沒有人對知識如此怠慢。</p>
這張安世如此好運氣,天家外戚,太子對他又寵溺無比,太子妃更隻有他這麽一個兄弟。</p>
就這麽一個人,但凡他稍稍上進或者正常一些,這輩子也少不得一生富貴。</p>
可現在看來……此人的性情,倒是和曆朝曆代的不少紈絝外戚差不多,遲早要惹來禍端。</p>
正說著,外頭有人唱喏道:“有聖旨!”</p>
一聽到聖旨二字,楊士奇的手顫了顫,滾燙的茶水也潑了出來,灑在了他的手上。</p>
朱瞻基心怯,垂著腦袋道:“是……是……”</p>
朱棣收斂起脾氣,摸摸他的腦袋道:“好啦,饒你一次。”</p>
這時,朱高熾已帶著東宮上下人等聞訊而來,朱高熾心裏很是忐忑,不知父皇為何突然來此。</p>
他遠遠見了朱棣,便一瘸一拐的疾步上前,拜倒在地道:“兒臣見過父皇。”</p>
朱棣牽著朱瞻基的手,臉上冰冷起來:“方才在做什麽?”</p>
朱高熾道:“兒臣在聽眾師傅們講授經學。”</p>
朱棣冷冷道:“倒是自在得很。”</p>
“兒臣萬死。”朱高熾誠惶誠恐地應對。</p>
朱棣道:“你兒子都要被你餓死了,皇孫的身子,你也不顧嗎?”</p>
“啊……”朱高熾詫異,隨即忙埋下頭:“兒臣罪無可恕……”</p>
朱棣瞪他一眼:“儲君未必就要聽什麽經學,那個楊士奇就說的很好,要多看看漢時文景帝時的奏疏,結合《漢書》進行對照。”</p>
朱高熾道:“兒臣無能,讓父皇多慮,實在……萬死……”</p>
朱棣板著臉:“明日朕命人將批閱的奏疏也謄寫一份送東宮來,你多看看,好好學。”</p>
朱高熾一臉詫異,甚至有些慌亂。</p>
“還愣著做什麽?”</p>
“是,是,兒臣遵旨。”</p>
朱棣牽著朱瞻基,揚長而去。</p>
朱高熾依舊跪在原地,瞠目結舌。</p>
徐皇後親自紡出兩尺紗來。</p>
朱棣見天色已晚,催促徐皇後快走。</p>
徐皇後笑吟吟地拉著張氏的手,又說了許多話,道:“可惜宮中不能自在,總不能像東宮一樣弄出這麽多的紡紗機,過一些時日,本宮還來,一來二迴,這新的紡紗機便熟悉了,熟能生巧嘛。”</p>
張氏不卑不亢地道:“母後學的已是極快的了,若是有閑,我給母後縫製幾件衣衫送進宮裏去,就怕父皇和母後不喜歡。”</p>
“怎麽會不喜歡呢?”徐皇後大悅道:“你盡管送來,我教陛下天天穿著。”</p>
朱棣一臉受不了的樣子:“走走走,怎這樣多話。”</p>
朱高熾則垂手站在一旁,大氣不敢出。</p>
徐皇後動身,臨別時,忍不住抱一抱朱瞻基,摸一摸他的臉,眼淚婆娑起來,不斷囑咐:“不要餓了自己,再餓不能餓了自個兒,知道嗎?你什麽時候想皇爺爺和皇祖母了,便和你的母妃說,教她帶你入宮……”</p>
朱瞻基應下。</p>
朱棣背著手,一路繃著臉,迴到宮中的時候,徐皇後露出幾分疲憊之色,卻是別有深意地看了朱棣一眼道:“陛下,咱們有個好兒媳啊。”</p>
朱棣點頭,露出欣慰之色:“也有一個好聖孫!”</p>
徐皇後臉上不知有多寬慰,朱棣溫和地道:“好啦,你身子還需調養,先去歇了吧。”</p>
徐皇後似乎明白朱棣還有什麽事辦,於是動身往寢殿去了。</p>
這偏殿之中驟然安靜下來。</p>
朱棣隻穩穩坐著,臉上的表情開始忽明忽暗起來。</p>
他一雙眸子,漸漸從溫和變得如堅冰一般,雙眼顧盼之間,隱有寶劍出鞘的鋒芒。</p>
“來人!”</p>
亦失哈上前,躬身道:“奴婢在。”</p>
朱棣手指頭敲擊著禦桉,打出節拍,他沉吟著,節拍越來越快。</p>
良久,他緩緩道:“其一:太子妃之弟張安世……敕承恩伯,此子……有一個好姐姐,何況聽聞他父親早亡,是該沾些雨露了。”</p>
亦失哈恭謹地道:“奴婢記住了。”</p>
朱棣敲擊的節拍越來越急促,甚至帶著一種讓人不安的感覺:“花不樂這個人……立即拿下,送北鎮撫司,不必訊問,告訴紀綱,給朕好好地再閹他幾次,來年開春處死!”</p>
亦失哈聽到這裏,兩腿一緊,突然有一種幻肢一般的疼痛。</p>
亦失哈道:“奴婢遵旨。”</p>
朱棣隨即又道:“其三:過兩日就是萬壽節,熱鬧一些吧,尤其記得召張安世入宮,這個小子……朕從前覺得他可惡至極,可現在思來,再壞,還能有刑部大牢裏的那幾個臭小子壞嗎?”</p>
頓了頓,又接著道:“他的姐姐太子妃是明事理,知大義的,朕就借萬壽宴,幫著太子妃管教敲打一下這個小子吧,該賞要賞,該收拾還是要收拾,別最後和朱勇、丘鬆這幾個家夥一樣膽大妄為,壞事做盡!”</p>
“是。”</p>
不久之後,殿外突然傳出淒然的慘叫,卻是那花不樂的聲音:“陛下……陛下……奴婢冤枉,冤枉哪……陛下……饒命。”</p>
朱棣隻蜷身坐在禦座上,裹著長袖,對此充耳不聞。</p>
………………</p>
張家。</p>
清晨時,楊士奇便如往常一樣來到了這裏。</p>
帶著上墳的心情,他沒有立即開始授課。</p>
倒不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職責敷衍,而是他很清楚,他的那位學生,十有八九還在唿唿大睡。</p>
所以他如往常一樣,先抵達了書齋,在這裏,鄧健已經很默契地開始喝著早茶了。</p>
“楊侍講早上好。”</p>
“好。”</p>
“茶水已給你熱好了,請。”</p>
楊士奇頷首,落座。</p>
吹拂著滾燙的茶水,開始了每日的閑聊。</p>
天文地理,朝野內外,這一個讀書人,一個宦官,無所不聊。</p>
這也不是兩個人的脾氣契合,而是不聊的話,就隻能玩泥巴和數螞蟻了。</p>
“昨日聽聞陛下去了東宮?”</p>
“是啊,咱見陛下來,大吃一驚。”</p>
“不知……”</p>
“別打聽這個,這些咱可不敢說,亂嚼舌根子,是要掉腦袋的。”鄧健呷了口茶,又道:“咱們說一些能說的。”</p>
楊士奇點了點頭,便道:“上一次,請鄧公公打聽的事,不知可有音信了嗎?”</p>
“你是說郭得甘?”</p>
“正是。”楊士奇歎口氣:“這郭得甘神龍見首不見尾,我受他恩惠,隻求能夠登門拜謝,可是……說來慚愧啊,迄今竟還與恩公素未謀麵。”</p>
鄧健道:“郭得甘這個人是誰,咱還真是怎麽也沒打聽出來,此人來無影去無蹤,真是個高人,這些日子,總聽你念他的好,咱心裏頭也在滴咕呢,想著若能見一麵,也足慰平生了。”</p>
</p>
楊士奇不禁歎息,眼中閃過失望。</p>
“過幾日,咱們公子就要入宮了,咱們現在的心思,還是放在公子的身上吧。”</p>
“一提及他,我心裏甚是擔憂啊,前幾日不知怎的,他老實安分了一些,可才幾天,又故態萌發。若是陛下知道他這樣不爭氣,隻怕要動怒。哎……還不知到時入宮祝壽,會遭受什麽雷霆之怒呢。一旦陛下震怒,若是再遷怒太子殿下和太子妃娘娘……”</p>
楊士奇不由得又歎息一聲,一臉憂愁。</p>
他對張安世實在不看好,這……什麽玩意……</p>
他也算是教過無數學生了,無論去哪裏,那些學生都是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因為知識是寶貴的,沒有人對知識如此怠慢。</p>
這張安世如此好運氣,天家外戚,太子對他又寵溺無比,太子妃更隻有他這麽一個兄弟。</p>
就這麽一個人,但凡他稍稍上進或者正常一些,這輩子也少不得一生富貴。</p>
可現在看來……此人的性情,倒是和曆朝曆代的不少紈絝外戚差不多,遲早要惹來禍端。</p>
正說著,外頭有人唱喏道:“有聖旨!”</p>
一聽到聖旨二字,楊士奇的手顫了顫,滾燙的茶水也潑了出來,灑在了他的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