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琛終於是如願以償的當上了迴紇的皇帝,可是這皇帝的寶座坐得是一點也不安穩。
其他的幾位皇子對這位新皇帝有著諸多的不滿,首先,顧琛隻是一個漢族妃子生下來的庶子,母親的漢民身份一直是顧琛倍受輕視甚至說是鄙視的原因,即使他現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在那些迴紇貴族的眼裏,隻不過是一個血統不純的“雜種”而已,所以顧琛基本上命令不動這幫貴族。
其次顧琛在朝中根基不穩,常年在燕西,自然沒什麽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在迴紇的親信,這一點上,比他的幾個兄弟差了不少,所以朝廷陷入了分裂,幾位皇子的黨羽和顧琛的親信之間相互傾軋,而顧琛也無法全部鏟盡其它皇子的人,因為光憑他自己的人,不足以支撐整個朝廷的正常運轉。
最後一點,顧琛是通過非法手段,靠陰謀詭計取得的皇位,這個大家心裏或多或少的都清楚,既然顧琛開了這陰謀奪權的先河,那別的皇子也就無所顧忌了,而且各位皇子也在不斷搜集顧琛陰謀奪權的證據,企圖把顧琛從皇位上拉下來。
顧琛在皇位上如坐針氈,自打他繼位以後,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了,幾個皇子的蠢蠢欲動他都看在了眼裏,其中以二皇子最為突出,和他爭鬥一番的意圖非常的明顯。
這個二皇子,在先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就一直在和前太子鬥,顧琛剛迴來是有打算和二皇子結盟對抗太子的意願,不過後來賀蘭承運覺得結盟不如單幹,免得以後分贓不均,所以顧琛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來前太子因為壽材和皇陵的事情被先皇帝廢掉賜死,二皇子心裏暗自的高興,以為按順序排的話,他就能繼承大統了,不成想半路上跳出來一個五皇子顧琛,而且立太子,先皇駕崩,繼位登基,整個過程一氣嗬成,二皇子連準備和顧琛爭鬥的時間都沒有,顧琛就成了皇帝了,二皇子自然是恨意十足,反心不死。
顧琛繼位以後,二皇子多次指使他親信和顧琛的親信爭鬥,讓顧琛多次在朝堂之上難堪,又不斷地籠絡掌握兵權的將領,挑撥他們和顧琛的關係。另一方麵,二皇子也不斷在追查先皇暴斃和前太子被廢的真相,暗中打探先皇從突然發病到迴光返照再到駕崩前前後後的細節,搜集宮女、太監、太醫的證詞,追尋那位顧琛找來的“神醫”的下落。希望以此為突破口,揭穿顧琛陰謀奪權的真相,從而逼顧琛退位。
二皇子的一舉一動顧琛都看在眼裏,可是顧琛就是拿他沒有什麽辦法,幾個掌握兵權的大將已經開始站在二皇子的一邊了,朝中的幾位重臣也是二皇子的黨羽,二皇子是諸位皇子裏實力最強的一位,也是在朝中根基最穩固的一位,甚至比身為皇帝的顧琛還要穩固。
在迴紇貴族中,也是大都支持二皇子的。不過顧琛畢竟還是皇上,二皇子還是忌憚他的權力,兩方誰也不能馬上置對方於死地,所以隻能維持著這種明爭暗鬥的狀態。
而顧琛答應賀蘭承運的,他一當上迴紇皇帝,就借賀蘭承運軍隊,迴燕西奪取皇位的承諾,也因為這種無休止的內鬥狀態而暫時擱淺了,賀蘭承運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而另一邊,燕西則打算對迴紇先發製人。燕西派駐在迴紇的使者迴京述職,向皇帝稟報了發生在迴紇的一係列事件,包括先皇暴斃,顧琛成為了迴紇的新皇帝。
得知繼位的居然是顧琛,皇帝怒不可遏地說道:“可惡!一個亂臣賊子跑迴自己的國家居然還當上了皇帝,顧琛幫助廢太子賀蘭承運逃跑,這是與燕西為敵,現在他當了迴紇的皇帝,那就是迴紇與燕西為敵,傳朕的旨意,在邊境集結三十萬大軍,三日內出兵,我要踏平迴紇,活捉顧琛和賀蘭承運!眾愛卿可還有什麽還說的嗎?”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議論紛紛,交頭接耳,迅速形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楚風楚將軍等武將為首的主戰派,主持皇帝的決議,另一派以宰相等文官為首緩戰派,認為現在出兵操之過急,宜暫緩。
緩戰派的核心宰相首先站出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宰相說到:“陛下,臣以為現在即刻出兵過於倉促魯莽,宜暫緩,待時機充分之時再與之決戰。”
然後,宰相開始說明自己的理由:“之前,陛下剛剛鏟除廢太子賀蘭承運一黨,挫敗了其起兵奪權的圖謀,軍中的精銳大多調到了京城鎮壓叛軍,現在就馬上調迴邊境開戰過於倉促,而且前不久和別國打了幾場大戰,已經損失了不少實力,而攻打迴紇,路途遙遠,地形複雜,糧草輜重補給緩慢,一旦迴紇軍隊從後方包抄截斷我軍包抄迴撤路線,極有可能我軍會被一舉全部殲滅。”
皇帝聽了宰相的陳情不由得陷入了思考。
這時,主戰的楚風站了出來,反駁宰相的建議。他說到:“宰相所言確實屬實,孤軍深入確實會有被包圍殲滅的風險,可是如果我們兵分兩路,從側翼出擊呢,分出小波兵力正麵佯攻,將主力壓在兩側或者一翼,從側麵擊潰敵軍則就會有更大的勝算。而至於敵方的包圍,則大可放心,迅速擊潰其正麵,那後方的部分就無法形成圍攏,消滅他們自然簡單,而且現在時機正好,顧琛剛剛繼位不就,在朝中根基並不穩固,其它的皇子虎視眈眈,我們如果現在打過去,顧琛或者調不動手底下的兵,或者其它皇子趁機發動內亂,定會瓦解,而如果等些時日,顧琛穩固了統治,怕是他們迴紇要先來攻打我們燕西了。”
皇帝聽了楚風的建議,覺得非常有道理,說到了皇帝的心裏,不住點頭表示肯定:“楚愛卿說的對啊,我們要先發製人,趁其現在忙於內鬥自顧不暇之機,果斷出擊。”
確定了討伐迴紇的計劃以後,誰來作主帥這件事情成了眾位大臣所關注的焦點。而且眾位大臣心中已經有了一個人選,那就是三皇子賀蘭祭越。
自從廢太子賀蘭承運出奔迴紇以後,賀蘭祭越一躍成為了皇帝和眾大臣心目中新太子的熱門人選,而且風頭迅速蓋過了原來賀蘭承運的宿敵——四皇子。
四皇子雖然在朝中有一些人脈,不過他們也隻能耍一些嘴皮上的功夫,賀蘭祭越是公認的戰王,打了不少的勝仗,而且在這次挫敗賀蘭承運造反的過程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可是大家都看在眼裏的,皇上也是心裏清楚的,而至於四皇子,除了和賀蘭承運爭鬥一番外,沒有別的什麽本事了。
原來賀蘭祭越不參與皇位之爭,所以朝中隻有四皇子和賀蘭承運兩派,而如今賀蘭祭越已經事實上加入了皇位之爭,所以眾人紛紛向賀蘭祭越靠攏,為他說好話,其中還有不少四皇子一派的人,眾大臣紛紛鍾意於賀蘭祭越,皇帝就更是如此了,對賀蘭祭越的印象越來越好,而此次出征迴紇,皇帝希望賀蘭祭越作為主帥,這樣如果凱旋歸來,皇帝就打算立賀蘭祭越為新太子。
皇帝對著賀蘭祭越說到:“祭越,如果命你做主帥討伐迴紇,你對顧琛和賀蘭承運下得了手嗎?”
賀蘭祭越迴答:“賀蘭承運和顧琛二人狼狽為奸,意圖謀反,天理難容,人人得而誅之,雖曾以兄弟相稱,但以國家為重,定會嚴懲二人。”
皇帝十分欣慰,說到:“說得好!朕就命你為此次討伐迴紇的主帥,討伐期間,軍中一切事物聽你調遣。希望你能去凱旋歸來!”
賀蘭祭越行禮謝恩說到:“兒臣領命。一定不負眾望!”
皇帝說到:“好!祭越,等你得勝歸來,你想要什麽最為獎賞啊?”
皇帝怎麽問話,其實是想讓賀蘭祭越向皇帝親口索要太子之位,然後皇帝再一許諾,等凱旋歸來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眾位大臣也明白皇帝的心意,等著賀蘭祭越說出口。
但是賀蘭祭越並沒有順著皇帝的意思說出那句話,而是說到:“兒臣希望,凱旋歸來,皇帝能賜兒臣一樁婚。”
賜婚,皇帝和眾大臣對這一要求吃了一驚,不過皇帝更加肯定了賀蘭祭越作太子了,因為賀蘭祭越沒有向其它皇子那樣對太子之位有著強烈的欲望,恪守自己的本分,把太子之位交給賀蘭祭越,皇帝放心。
皇帝問道:“那祭越,你可是有了心儀的人選?是那家的姑娘小姐啊?”
賀蘭祭越迴答道:“兒臣已經有了人選,不過具體是誰,兒臣打算等凱旋歸來以後再告訴父皇。”
“好吧,”皇帝說到:“朕答應你的要求,等你凱旋迴來,朕要賜你一場盛大的婚禮!現在你趕緊準備征討事宜。”
賀蘭祭越再次行禮,謝恩。
其他的幾位皇子對這位新皇帝有著諸多的不滿,首先,顧琛隻是一個漢族妃子生下來的庶子,母親的漢民身份一直是顧琛倍受輕視甚至說是鄙視的原因,即使他現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在那些迴紇貴族的眼裏,隻不過是一個血統不純的“雜種”而已,所以顧琛基本上命令不動這幫貴族。
其次顧琛在朝中根基不穩,常年在燕西,自然沒什麽時間和精力培養自己在迴紇的親信,這一點上,比他的幾個兄弟差了不少,所以朝廷陷入了分裂,幾位皇子的黨羽和顧琛的親信之間相互傾軋,而顧琛也無法全部鏟盡其它皇子的人,因為光憑他自己的人,不足以支撐整個朝廷的正常運轉。
最後一點,顧琛是通過非法手段,靠陰謀詭計取得的皇位,這個大家心裏或多或少的都清楚,既然顧琛開了這陰謀奪權的先河,那別的皇子也就無所顧忌了,而且各位皇子也在不斷搜集顧琛陰謀奪權的證據,企圖把顧琛從皇位上拉下來。
顧琛在皇位上如坐針氈,自打他繼位以後,就再也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了,幾個皇子的蠢蠢欲動他都看在了眼裏,其中以二皇子最為突出,和他爭鬥一番的意圖非常的明顯。
這個二皇子,在先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就一直在和前太子鬥,顧琛剛迴來是有打算和二皇子結盟對抗太子的意願,不過後來賀蘭承運覺得結盟不如單幹,免得以後分贓不均,所以顧琛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後來前太子因為壽材和皇陵的事情被先皇帝廢掉賜死,二皇子心裏暗自的高興,以為按順序排的話,他就能繼承大統了,不成想半路上跳出來一個五皇子顧琛,而且立太子,先皇駕崩,繼位登基,整個過程一氣嗬成,二皇子連準備和顧琛爭鬥的時間都沒有,顧琛就成了皇帝了,二皇子自然是恨意十足,反心不死。
顧琛繼位以後,二皇子多次指使他親信和顧琛的親信爭鬥,讓顧琛多次在朝堂之上難堪,又不斷地籠絡掌握兵權的將領,挑撥他們和顧琛的關係。另一方麵,二皇子也不斷在追查先皇暴斃和前太子被廢的真相,暗中打探先皇從突然發病到迴光返照再到駕崩前前後後的細節,搜集宮女、太監、太醫的證詞,追尋那位顧琛找來的“神醫”的下落。希望以此為突破口,揭穿顧琛陰謀奪權的真相,從而逼顧琛退位。
二皇子的一舉一動顧琛都看在眼裏,可是顧琛就是拿他沒有什麽辦法,幾個掌握兵權的大將已經開始站在二皇子的一邊了,朝中的幾位重臣也是二皇子的黨羽,二皇子是諸位皇子裏實力最強的一位,也是在朝中根基最穩固的一位,甚至比身為皇帝的顧琛還要穩固。
在迴紇貴族中,也是大都支持二皇子的。不過顧琛畢竟還是皇上,二皇子還是忌憚他的權力,兩方誰也不能馬上置對方於死地,所以隻能維持著這種明爭暗鬥的狀態。
而顧琛答應賀蘭承運的,他一當上迴紇皇帝,就借賀蘭承運軍隊,迴燕西奪取皇位的承諾,也因為這種無休止的內鬥狀態而暫時擱淺了,賀蘭承運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而另一邊,燕西則打算對迴紇先發製人。燕西派駐在迴紇的使者迴京述職,向皇帝稟報了發生在迴紇的一係列事件,包括先皇暴斃,顧琛成為了迴紇的新皇帝。
得知繼位的居然是顧琛,皇帝怒不可遏地說道:“可惡!一個亂臣賊子跑迴自己的國家居然還當上了皇帝,顧琛幫助廢太子賀蘭承運逃跑,這是與燕西為敵,現在他當了迴紇的皇帝,那就是迴紇與燕西為敵,傳朕的旨意,在邊境集結三十萬大軍,三日內出兵,我要踏平迴紇,活捉顧琛和賀蘭承運!眾愛卿可還有什麽還說的嗎?”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議論紛紛,交頭接耳,迅速形成了兩派,一派是以楚風楚將軍等武將為首的主戰派,主持皇帝的決議,另一派以宰相等文官為首緩戰派,認為現在出兵操之過急,宜暫緩。
緩戰派的核心宰相首先站出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宰相說到:“陛下,臣以為現在即刻出兵過於倉促魯莽,宜暫緩,待時機充分之時再與之決戰。”
然後,宰相開始說明自己的理由:“之前,陛下剛剛鏟除廢太子賀蘭承運一黨,挫敗了其起兵奪權的圖謀,軍中的精銳大多調到了京城鎮壓叛軍,現在就馬上調迴邊境開戰過於倉促,而且前不久和別國打了幾場大戰,已經損失了不少實力,而攻打迴紇,路途遙遠,地形複雜,糧草輜重補給緩慢,一旦迴紇軍隊從後方包抄截斷我軍包抄迴撤路線,極有可能我軍會被一舉全部殲滅。”
皇帝聽了宰相的陳情不由得陷入了思考。
這時,主戰的楚風站了出來,反駁宰相的建議。他說到:“宰相所言確實屬實,孤軍深入確實會有被包圍殲滅的風險,可是如果我們兵分兩路,從側翼出擊呢,分出小波兵力正麵佯攻,將主力壓在兩側或者一翼,從側麵擊潰敵軍則就會有更大的勝算。而至於敵方的包圍,則大可放心,迅速擊潰其正麵,那後方的部分就無法形成圍攏,消滅他們自然簡單,而且現在時機正好,顧琛剛剛繼位不就,在朝中根基並不穩固,其它的皇子虎視眈眈,我們如果現在打過去,顧琛或者調不動手底下的兵,或者其它皇子趁機發動內亂,定會瓦解,而如果等些時日,顧琛穩固了統治,怕是他們迴紇要先來攻打我們燕西了。”
皇帝聽了楚風的建議,覺得非常有道理,說到了皇帝的心裏,不住點頭表示肯定:“楚愛卿說的對啊,我們要先發製人,趁其現在忙於內鬥自顧不暇之機,果斷出擊。”
確定了討伐迴紇的計劃以後,誰來作主帥這件事情成了眾位大臣所關注的焦點。而且眾位大臣心中已經有了一個人選,那就是三皇子賀蘭祭越。
自從廢太子賀蘭承運出奔迴紇以後,賀蘭祭越一躍成為了皇帝和眾大臣心目中新太子的熱門人選,而且風頭迅速蓋過了原來賀蘭承運的宿敵——四皇子。
四皇子雖然在朝中有一些人脈,不過他們也隻能耍一些嘴皮上的功夫,賀蘭祭越是公認的戰王,打了不少的勝仗,而且在這次挫敗賀蘭承運造反的過程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可是大家都看在眼裏的,皇上也是心裏清楚的,而至於四皇子,除了和賀蘭承運爭鬥一番外,沒有別的什麽本事了。
原來賀蘭祭越不參與皇位之爭,所以朝中隻有四皇子和賀蘭承運兩派,而如今賀蘭祭越已經事實上加入了皇位之爭,所以眾人紛紛向賀蘭祭越靠攏,為他說好話,其中還有不少四皇子一派的人,眾大臣紛紛鍾意於賀蘭祭越,皇帝就更是如此了,對賀蘭祭越的印象越來越好,而此次出征迴紇,皇帝希望賀蘭祭越作為主帥,這樣如果凱旋歸來,皇帝就打算立賀蘭祭越為新太子。
皇帝對著賀蘭祭越說到:“祭越,如果命你做主帥討伐迴紇,你對顧琛和賀蘭承運下得了手嗎?”
賀蘭祭越迴答:“賀蘭承運和顧琛二人狼狽為奸,意圖謀反,天理難容,人人得而誅之,雖曾以兄弟相稱,但以國家為重,定會嚴懲二人。”
皇帝十分欣慰,說到:“說得好!朕就命你為此次討伐迴紇的主帥,討伐期間,軍中一切事物聽你調遣。希望你能去凱旋歸來!”
賀蘭祭越行禮謝恩說到:“兒臣領命。一定不負眾望!”
皇帝說到:“好!祭越,等你得勝歸來,你想要什麽最為獎賞啊?”
皇帝怎麽問話,其實是想讓賀蘭祭越向皇帝親口索要太子之位,然後皇帝再一許諾,等凱旋歸來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眾位大臣也明白皇帝的心意,等著賀蘭祭越說出口。
但是賀蘭祭越並沒有順著皇帝的意思說出那句話,而是說到:“兒臣希望,凱旋歸來,皇帝能賜兒臣一樁婚。”
賜婚,皇帝和眾大臣對這一要求吃了一驚,不過皇帝更加肯定了賀蘭祭越作太子了,因為賀蘭祭越沒有向其它皇子那樣對太子之位有著強烈的欲望,恪守自己的本分,把太子之位交給賀蘭祭越,皇帝放心。
皇帝問道:“那祭越,你可是有了心儀的人選?是那家的姑娘小姐啊?”
賀蘭祭越迴答道:“兒臣已經有了人選,不過具體是誰,兒臣打算等凱旋歸來以後再告訴父皇。”
“好吧,”皇帝說到:“朕答應你的要求,等你凱旋迴來,朕要賜你一場盛大的婚禮!現在你趕緊準備征討事宜。”
賀蘭祭越再次行禮,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