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雞子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求道路,漫長而無限。
但如今,蘇葉卻看到了“有限”。
他花費了不知道多少歲月所求的“道”,似乎,已經終於走到了盡頭。
在看到岩石生命的孕育以後,蘇葉發現了達到的本質。忽然間,他心中五味雜陳。
是的。
現在迴想起來,蘇葉突然發現,自己曾經追求的“道”,或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他追求的無限,其實本身,就是由“有限”衍生出來的。
其實造化道,或許是唯一正確的大道。
因為無數的“道”中,隻有造化道,是在從無限追尋有限,它預言了蘇葉今日所要走的路。
但是,可能就算是老者,也沒想過他順從的自然,本身就是“不自然”的。
當然了,這並不能說,順其自然是錯的。恰恰相反,應該是人,唯有順其自然,才是大道至簡的真理。
但是,“自然”這個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
《道德經》有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但,“無”名天地之始!
既如此,天地之始,豈能真的是“無”?
這裏的無,僅僅隻是“絕對”被打散之前的過程。恰如那打散微塵之前蘇葉的精神收縮和膨脹。
當微塵開始擴散時,一切,就變成了“有”。
並沒有什麽“從無到有”。這世界的一切所有,其實都是“由有生有”。
或者再準確點地說,是從“無意識的有”,到“有意識的有”。
或許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單純的。
生命被賦予意義之前,本身,是無意義的。
偶然的需求,讓生命被賦予了意義。
恰如那無意識融合的微塵,當“信息”被儲存起來,形成規律,形成係統時。
無意識的融合,就會變成有意識的掠奪。
因為“微塵”需要利用這個偶然,來變成自己的必然。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第一個創立語言的人,為什麽可以創立語言?
如果按照一般的思維,這應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似乎語言輕易地被創造了出來。或者從一開始,語言就存在。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一個“從有到有”的過程。
之所以語言會誕生,是因為人的需要,並且它應該早就在什麽地方存在著,比如人的心中觀念,之所以被創立,更多的是從這個觀念上加以整合出來的表達係統。
它們最原始時,也是一個“從無意識的有到有意識的有”的過程。
就好像,神農之所以嚐百草,一個是因為百草是人了的生活需要,另一各方麵,也是因為百草早就存在著,所以神農才能夠嚐百草。
那麽問題來了,以神農嚐百草為例,第一株草,是如何誕生的?
是不是“從無到有”?
很顯然,也不是。
因為“神農”和“百草”的本質,其實都是眼前這微塵衍生而出的,“岩石生命”呀!
神農嚐百草,本質上,就是有意識的岩石生命,在掠奪無意識的岩石生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名萬物之母。無,名天地之始!
恰如這眼前的岩石生命一樣。
“有意識”,是萬物生命得以存在的“母體”!
而“無意識”,則是萬物生命得以存在的……本體!
那麽世界上一個困擾了無數人的悖論的答桉就出來了。
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呢?
答桉很明顯。
一定是,先有的“蛋”!是先有的“無意識”的本體,再有的“有意識”的母體!
……
……
蘇葉輕輕歎了口氣。
不,或者說,他其實是沒有做“歎氣”這個動作的。因為現在的他,隻是漂浮於宇宙之外,一個若即若離的存在。一個“觀測者”。
他不能幹涉,也不想幹涉這片宇宙。
甚至他自己,都有些懷疑人生了。
因為,在這樣廣袤的存在,這樣宏觀的觀察之下。蘇葉發現,自己的靈魂、意識、精神也被毫無披露的肢解了。
他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其實也是由這無數個類似的“岩石生命”所組成的呀!
當然不僅僅隻有蘇葉。
曾經,蘇葉遇到的每一個人,遇到的每一個生靈的存在,乃至於遇到的每一件事。
本質上,都是這種“岩石生命”!
摩醯首羅不例外。
阿彌陀佛也不例外!
玄元始,這三清大神聖者,更加不例外!
萬事萬物,人,一切衍生,一切無限。都是由最為原始的“大道”,也就是“無意識的生命本體”轉化為“有意識的母體”,而誕生的!
這其中,自然包括了無數的掠奪、融合,乃至於戰爭。
隻不過,很多時候看不到罷了。
就像蘇葉。
在宇宙誕生之前,他的靈魂和意識,還是前所未有的純粹。
可是,在他發現“岩石生命”,這“大道”的本質以後。他才發現。
哪有什麽純粹?
自己的靈魂和意識,本就是由無數的“小生命”或者說是“岩石生命”的母體所構成的。
那些“岩石生命”,賦予了蘇葉以靈魂。
而它們的本質,就是在融合、循環、掠奪的過程罷了。
而“求道”的本質,其實恰恰是一種違反了“自然”的。是一種以有意識的後天,追朔無意識的先天的過程。
可惜的是,身處於泥坑中的人,又如何能夠在泥濘中得到清淨呢?
現在的蘇葉,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在泥濘中的人。他的靈魂和意識,是由無數類似這樣的“岩石生命”所混合構成的。
螻蟻之下有疥蟲。如果把岩石生命,比作是類似疥蟲這樣的小生命的話,那麽蘇葉這個“整體”就是由無數疥蟲所布局的。
他甚至感受到了,那靈魂中,在操控自己意誌的“蟲子”。
不知何時,他也是一種由無數蟲子所構成的,“不可名狀”的存在了。
但所謂“人”,其實都是這樣的。
短暫地困惑以後,蘇葉的心中重歸平靜。
雖然了解到了岩石生命的本質。但是他卻也知道,這肯定並不是“靈魂”的終點。
他的目光再次看向那生命演化過後的宇宙。
但如今,蘇葉卻看到了“有限”。
他花費了不知道多少歲月所求的“道”,似乎,已經終於走到了盡頭。
在看到岩石生命的孕育以後,蘇葉發現了達到的本質。忽然間,他心中五味雜陳。
是的。
現在迴想起來,蘇葉突然發現,自己曾經追求的“道”,或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他追求的無限,其實本身,就是由“有限”衍生出來的。
其實造化道,或許是唯一正確的大道。
因為無數的“道”中,隻有造化道,是在從無限追尋有限,它預言了蘇葉今日所要走的路。
但是,可能就算是老者,也沒想過他順從的自然,本身就是“不自然”的。
當然了,這並不能說,順其自然是錯的。恰恰相反,應該是人,唯有順其自然,才是大道至簡的真理。
但是,“自然”這個概念,本身是不存在的。
《道德經》有言: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但,“無”名天地之始!
既如此,天地之始,豈能真的是“無”?
這裏的無,僅僅隻是“絕對”被打散之前的過程。恰如那打散微塵之前蘇葉的精神收縮和膨脹。
當微塵開始擴散時,一切,就變成了“有”。
並沒有什麽“從無到有”。這世界的一切所有,其實都是“由有生有”。
或者再準確點地說,是從“無意識的有”,到“有意識的有”。
或許這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單純的。
生命被賦予意義之前,本身,是無意義的。
偶然的需求,讓生命被賦予了意義。
恰如那無意識融合的微塵,當“信息”被儲存起來,形成規律,形成係統時。
無意識的融合,就會變成有意識的掠奪。
因為“微塵”需要利用這個偶然,來變成自己的必然。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第一個創立語言的人,為什麽可以創立語言?
如果按照一般的思維,這應該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似乎語言輕易地被創造了出來。或者從一開始,語言就存在。
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一個“從有到有”的過程。
之所以語言會誕生,是因為人的需要,並且它應該早就在什麽地方存在著,比如人的心中觀念,之所以被創立,更多的是從這個觀念上加以整合出來的表達係統。
它們最原始時,也是一個“從無意識的有到有意識的有”的過程。
就好像,神農之所以嚐百草,一個是因為百草是人了的生活需要,另一各方麵,也是因為百草早就存在著,所以神農才能夠嚐百草。
那麽問題來了,以神農嚐百草為例,第一株草,是如何誕生的?
是不是“從無到有”?
很顯然,也不是。
因為“神農”和“百草”的本質,其實都是眼前這微塵衍生而出的,“岩石生命”呀!
神農嚐百草,本質上,就是有意識的岩石生命,在掠奪無意識的岩石生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有,名萬物之母。無,名天地之始!
恰如這眼前的岩石生命一樣。
“有意識”,是萬物生命得以存在的“母體”!
而“無意識”,則是萬物生命得以存在的……本體!
那麽世界上一個困擾了無數人的悖論的答桉就出來了。
是先有的雞,還是先有的蛋呢?
答桉很明顯。
一定是,先有的“蛋”!是先有的“無意識”的本體,再有的“有意識”的母體!
……
……
蘇葉輕輕歎了口氣。
不,或者說,他其實是沒有做“歎氣”這個動作的。因為現在的他,隻是漂浮於宇宙之外,一個若即若離的存在。一個“觀測者”。
他不能幹涉,也不想幹涉這片宇宙。
甚至他自己,都有些懷疑人生了。
因為,在這樣廣袤的存在,這樣宏觀的觀察之下。蘇葉發現,自己的靈魂、意識、精神也被毫無披露的肢解了。
他意識到,自己的“靈魂”,其實也是由這無數個類似的“岩石生命”所組成的呀!
當然不僅僅隻有蘇葉。
曾經,蘇葉遇到的每一個人,遇到的每一個生靈的存在,乃至於遇到的每一件事。
本質上,都是這種“岩石生命”!
摩醯首羅不例外。
阿彌陀佛也不例外!
玄元始,這三清大神聖者,更加不例外!
萬事萬物,人,一切衍生,一切無限。都是由最為原始的“大道”,也就是“無意識的生命本體”轉化為“有意識的母體”,而誕生的!
這其中,自然包括了無數的掠奪、融合,乃至於戰爭。
隻不過,很多時候看不到罷了。
就像蘇葉。
在宇宙誕生之前,他的靈魂和意識,還是前所未有的純粹。
可是,在他發現“岩石生命”,這“大道”的本質以後。他才發現。
哪有什麽純粹?
自己的靈魂和意識,本就是由無數的“小生命”或者說是“岩石生命”的母體所構成的。
那些“岩石生命”,賦予了蘇葉以靈魂。
而它們的本質,就是在融合、循環、掠奪的過程罷了。
而“求道”的本質,其實恰恰是一種違反了“自然”的。是一種以有意識的後天,追朔無意識的先天的過程。
可惜的是,身處於泥坑中的人,又如何能夠在泥濘中得到清淨呢?
現在的蘇葉,發現自己就是一個在泥濘中的人。他的靈魂和意識,是由無數類似這樣的“岩石生命”所混合構成的。
螻蟻之下有疥蟲。如果把岩石生命,比作是類似疥蟲這樣的小生命的話,那麽蘇葉這個“整體”就是由無數疥蟲所布局的。
他甚至感受到了,那靈魂中,在操控自己意誌的“蟲子”。
不知何時,他也是一種由無數蟲子所構成的,“不可名狀”的存在了。
但所謂“人”,其實都是這樣的。
短暫地困惑以後,蘇葉的心中重歸平靜。
雖然了解到了岩石生命的本質。但是他卻也知道,這肯定並不是“靈魂”的終點。
他的目光再次看向那生命演化過後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