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莽蒼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輪迴建立以後,又過了一段時間,三千紅塵和極樂夢幻的世界開始趨於穩定。
金盤之前,蘇葉在匯聚著自己的力量。
他在創建輪迴之時,眼中曾出現過自己以往轉世的紅塵種種。
那紅塵種種的無數的經曆,以及紅塵種種曾存在、消散的軀殼,都融入到了這輪迴金盤的基本盤中。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輪迴金盤,還隻有一個雛形。
雖然也算是勉強成立了,但是,卻遠遠未發展到極致。
不過這也隻能慢慢地發展了。
畢竟,這種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其實對於諸天萬界的探索,蘇葉也還遠遠未達到極致。
他雖然借助“轉生者”的力量,創造出了輪迴。但是想要以一己之力改變現有格局,又談何容易?
即使加上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也仍舊遠遠不夠!
現在的輪迴,以及現在的蘇葉,就好像是第一條踏足大陸的魚兒。
相對於大海中的群魚,他踏入了一個新的地步,並且也可以說不再是“魚”了。
《仙木奇緣》
可是作為陸地上的生命,他還隻是一個剛剛開始蹣跚學步的幼苗兒。
當然了,蘇葉對輪迴的未來,仍舊抱有著期望,和熱情。
現在蘇葉此世的“幽冥樹”,總有一日,也會真正融入到輪迴中,而不是作為一個輪迴中獨立的存在。
不僅如此,蘇葉甚至不惜將未來每一生每一世的身軀,都融入到這輪迴金盤中。
因為,輪迴金盤,讓他看到了一個珍貴的希望,一個珍貴的可能。
這個可能,不僅可以讓深陷泥潭苦海,掙紮在紅塵濁世中的生靈們得到一絲希望。同樣,也可以讓蘇葉在永恆求索的道路上,找到一個目標。
蘇葉的確是有著慈悲之心的。
這慈悲,也不隻是對於一個陌生的生靈,同樣也是對於自己。他同情萬物,也同情自己。因此他想讓萬物和自己,都能夠追尋“輪迴”所帶來的未來與希望。
“能仁應供。”
蘇葉緩緩睜開雙眼。
在幽冥樹上,匯聚出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法象”。
與在極樂世界一樣。源於蘇葉靈魂的紅塵法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相貌。他看起來時而似乎是男性,時而似乎是女性。時而猶如老者,時而猶如孩童。
有時,也會是四臂八目,或是三頭六臂。有時甚至不是人形。
但是,在阿彌陀佛和摩醯首羅的眼中,蘇葉就是蘇葉,也是“能仁應供”。
此刻,在蘇葉睜開眼後,那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法相也出現在他的眼前。
當然了,無論是幽冥樹,還是這兩大神聖的“本體”,都是固定在那輪迴金盤的“孔洞”上的。
現如今三人的法相,更像是本體力量派生的“身外化身”。
所謂身外化身,距離本體越遙遠,則化身的力量越弱小。
一般而言,身外化身比本體都是要弱一些的。最多,也隻不過能夠和本體的力量相當。
不過……現如今,在這輪迴金盤中,卻是個例外。
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身外化身,竟然比“本體”所擁有的法力還要巨大!
甚至,兩人相互擁有了屬於對方的法力性質。
很顯然,這就是輪迴金盤的妙處了。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共享了輪迴金盤的力量。
因此兩人身外化身的力量,也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提升。
她們的目光不由得看向蘇葉,或者說是“能仁應供”。
“能仁應供所言,果然不錯。這輪迴當真能集聚諸天萬界的道!看來,渡過時海,到達彼岸,也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摩醯首羅眼中浮現出了幾分讚賞。
其實何止是“道”?
甚至,連諸天萬界的法力,輪迴金盤都可以匯聚。
如今的輪迴金盤,已同時擁有了三個大世界的道法和力量。
可以說,不僅僅是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蘇葉自身的法力和“道”的增益,也是極大的。
甚至更大!
畢竟,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法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她們畢竟不是對輪迴金盤擁有真正的主導權。
而且,她們對“道法”的理解和追逐,也是有限製的。
無論如何,兩者都會將自己的“佛道”和“魔道”作為主要。
這一點蘇葉則是不同。
因為蘇葉的道,就是“輪迴之道”!
三乘法、薪火道、佛道、魔道,諸子百家的道,亦或是過去千佛的道,鍾山四弟子那般的道,甚至是造化道,都是輪迴之道的一部分!
所以,蘇葉的法力,也許在這一刻,甚至已超越了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
這的確令人難以想象。
畢竟,在不久之前,蘇葉這個“能仁應供”與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法力相比,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即使是在三乘法最鼎盛的蘇葉的“時代”,在靈山之中。蘇葉的法力,其實也並不是想象般強大。
而這一切,自然,也得益於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成全。
當然了。
其實,在摩醯首羅、阿彌陀佛和蘇葉三人的眼中。“法力”,並不是最重要的。
甚至都可以說是“身外之物”。
否則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也不會將自己的法力融入到輪迴之中了。
成全是相互的。
蘇葉在建設輪迴時,提供的法力,並不強大。遠遠不如這兩尊大神聖。
可是如果沒有他創建輪迴。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就彷佛是掌握屠龍術的朱平漫。
縱然技巧再高明,卻也無“龍”可“屠”。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三人可以說是相互成全。
阿彌陀佛亦雙手合十:“我雖無渡過時海,到達彼岸之心。但輪迴之成就,可令諸天萬界一切生靈得遇生機,此乃大慈悲之事。能仁應供善心廣發,善哉,善哉!”
麵對兩人的讚賞,蘇葉並沒有如何開心。
不如說,恰恰因為輪迴得到了一些成果,他的法力和眼界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所以,他更加能夠感受到了,諸天之大,彼岸之遙,以及……生靈之苦!
他說道:“如今輪迴雖已初成,但卻還未擴散到諸天萬界,尚有不足之處。甚至,就連山海世界,也還缺一個得以鎮壓的大神聖。在我看來,這是我等必要解決的事情……”
金盤之前,蘇葉在匯聚著自己的力量。
他在創建輪迴之時,眼中曾出現過自己以往轉世的紅塵種種。
那紅塵種種的無數的經曆,以及紅塵種種曾存在、消散的軀殼,都融入到了這輪迴金盤的基本盤中。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輪迴金盤,還隻有一個雛形。
雖然也算是勉強成立了,但是,卻遠遠未發展到極致。
不過這也隻能慢慢地發展了。
畢竟,這種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而且,其實對於諸天萬界的探索,蘇葉也還遠遠未達到極致。
他雖然借助“轉生者”的力量,創造出了輪迴。但是想要以一己之力改變現有格局,又談何容易?
即使加上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也仍舊遠遠不夠!
現在的輪迴,以及現在的蘇葉,就好像是第一條踏足大陸的魚兒。
相對於大海中的群魚,他踏入了一個新的地步,並且也可以說不再是“魚”了。
《仙木奇緣》
可是作為陸地上的生命,他還隻是一個剛剛開始蹣跚學步的幼苗兒。
當然了,蘇葉對輪迴的未來,仍舊抱有著期望,和熱情。
現在蘇葉此世的“幽冥樹”,總有一日,也會真正融入到輪迴中,而不是作為一個輪迴中獨立的存在。
不僅如此,蘇葉甚至不惜將未來每一生每一世的身軀,都融入到這輪迴金盤中。
因為,輪迴金盤,讓他看到了一個珍貴的希望,一個珍貴的可能。
這個可能,不僅可以讓深陷泥潭苦海,掙紮在紅塵濁世中的生靈們得到一絲希望。同樣,也可以讓蘇葉在永恆求索的道路上,找到一個目標。
蘇葉的確是有著慈悲之心的。
這慈悲,也不隻是對於一個陌生的生靈,同樣也是對於自己。他同情萬物,也同情自己。因此他想讓萬物和自己,都能夠追尋“輪迴”所帶來的未來與希望。
“能仁應供。”
蘇葉緩緩睜開雙眼。
在幽冥樹上,匯聚出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法象”。
與在極樂世界一樣。源於蘇葉靈魂的紅塵法相,並不是一個固定的相貌。他看起來時而似乎是男性,時而似乎是女性。時而猶如老者,時而猶如孩童。
有時,也會是四臂八目,或是三頭六臂。有時甚至不是人形。
但是,在阿彌陀佛和摩醯首羅的眼中,蘇葉就是蘇葉,也是“能仁應供”。
此刻,在蘇葉睜開眼後,那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法相也出現在他的眼前。
當然了,無論是幽冥樹,還是這兩大神聖的“本體”,都是固定在那輪迴金盤的“孔洞”上的。
現如今三人的法相,更像是本體力量派生的“身外化身”。
所謂身外化身,距離本體越遙遠,則化身的力量越弱小。
一般而言,身外化身比本體都是要弱一些的。最多,也隻不過能夠和本體的力量相當。
不過……現如今,在這輪迴金盤中,卻是個例外。
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身外化身,竟然比“本體”所擁有的法力還要巨大!
甚至,兩人相互擁有了屬於對方的法力性質。
很顯然,這就是輪迴金盤的妙處了。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共享了輪迴金盤的力量。
因此兩人身外化身的力量,也得到了難以想象的提升。
她們的目光不由得看向蘇葉,或者說是“能仁應供”。
“能仁應供所言,果然不錯。這輪迴當真能集聚諸天萬界的道!看來,渡過時海,到達彼岸,也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摩醯首羅眼中浮現出了幾分讚賞。
其實何止是“道”?
甚至,連諸天萬界的法力,輪迴金盤都可以匯聚。
如今的輪迴金盤,已同時擁有了三個大世界的道法和力量。
可以說,不僅僅是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蘇葉自身的法力和“道”的增益,也是極大的。
甚至更大!
畢竟,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法力雖然有所提升,但是,她們畢竟不是對輪迴金盤擁有真正的主導權。
而且,她們對“道法”的理解和追逐,也是有限製的。
無論如何,兩者都會將自己的“佛道”和“魔道”作為主要。
這一點蘇葉則是不同。
因為蘇葉的道,就是“輪迴之道”!
三乘法、薪火道、佛道、魔道,諸子百家的道,亦或是過去千佛的道,鍾山四弟子那般的道,甚至是造化道,都是輪迴之道的一部分!
所以,蘇葉的法力,也許在這一刻,甚至已超越了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
這的確令人難以想象。
畢竟,在不久之前,蘇葉這個“能仁應供”與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法力相比,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即使是在三乘法最鼎盛的蘇葉的“時代”,在靈山之中。蘇葉的法力,其實也並不是想象般強大。
而這一切,自然,也得益於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的成全。
當然了。
其實,在摩醯首羅、阿彌陀佛和蘇葉三人的眼中。“法力”,並不是最重要的。
甚至都可以說是“身外之物”。
否則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也不會將自己的法力融入到輪迴之中了。
成全是相互的。
蘇葉在建設輪迴時,提供的法力,並不強大。遠遠不如這兩尊大神聖。
可是如果沒有他創建輪迴。摩醯首羅和阿彌陀佛,就彷佛是掌握屠龍術的朱平漫。
縱然技巧再高明,卻也無“龍”可“屠”。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三人可以說是相互成全。
阿彌陀佛亦雙手合十:“我雖無渡過時海,到達彼岸之心。但輪迴之成就,可令諸天萬界一切生靈得遇生機,此乃大慈悲之事。能仁應供善心廣發,善哉,善哉!”
麵對兩人的讚賞,蘇葉並沒有如何開心。
不如說,恰恰因為輪迴得到了一些成果,他的法力和眼界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所以,他更加能夠感受到了,諸天之大,彼岸之遙,以及……生靈之苦!
他說道:“如今輪迴雖已初成,但卻還未擴散到諸天萬界,尚有不足之處。甚至,就連山海世界,也還缺一個得以鎮壓的大神聖。在我看來,這是我等必要解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