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隔絕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生。
如果是以一般的嚐試來聽,看似是一種很不可思議和無法理解的事情。
可是,如今聽在蘇葉的耳中,他卻猶如醍醐灌頂一般,彷佛從混沌的迷霧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蘇葉看向光目。
他發現,光目身上的“金漆”直到現在,也仍然存在著。或許這個少女並不是因為本性的誕生而失去了佛性,反而是因為擁有佛性,而產生了本性。
《基因大時代》
蘇葉忽然意識到一件事情。
一直以來,他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嚐試的就一直是以“造化道”和薪火道,尤其是以“薪火道”,來試圖對抗沙中世界的力量。
“造化道”乃是萬物之基礎,萬物道法都可以看到造化道的影子,或許可以姑且不論。
但是,薪火道,乃是燭龍的道。
用它去獲得力量,其實已經是在否認眼前存在的“道”了。
當然了,蘇葉有王輿的大同思想,理解什麽是“不同而和”。但,這個思想,僅僅隻是針對於他自己的。而並不是以這個思想,去強加給別人。比如王輿,便不會將大同道的思想強加給葛喬等人。
更何況,蘇葉自己都沒有真正的去接受“佛”的存在。而是從一開始,就否認了佛的道路。他雖然敬佩提和竭羅,但也“敬而遠之”了。既然已經“遠之”,那提和竭羅,自也不會和他接近。
“天外有天,苦海無涯。看來我要走的路還很長。”
蘇葉不由感慨。
他自以為自己已經是神靈一般的存在了,可正因為如此之思想,卻反而忘記了他本就是一個“求道者”而不是“得道者”。
既然是“求道者”,若一直秉持著薪火道,敝帚自珍,又如何還需要去求道?
而且,若是蘇葉真的堅定信仰薪火道,乃至於像王輿一樣,不惜付出生命倒也罷了。
但問題是,他並不是。
他對薪火道的思想有些是讚同,有些又否認。而更多的,則是當成是一種提升自己,使自己進步的“工具”。
這麽做其實並不算錯,薪火道聚集的薪火也是天地造化的一種。隻要心中無懷褻瀆,借天地之力尋道,存續,本就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然而,如果僅僅是將這當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那就不對了。
蘇葉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麽,燭龍會選擇孑然離開西北星天。
也許燭龍要比自己更加有魄力。不,並不是也許,燭龍的確是比自己更有魄力的。
“應供?可知我母在何處?”
此時,光目的聲音又響起。
蘇葉看向光目,他張開口,對光目道:“你母親在仞利天深處,她方來到時,便為我解救安置了下來,你可徑自前往見之。”
光目大喜,對蘇葉道謝:“多謝應供!”隨即向仞利天的深處離去了。
看著光目離開的背影,蘇葉的目光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他周身的火焰,開始漸漸消散。
不僅如此,蘇葉直到現在九個多月積攢的薪火,也在消散。
是的,他主動散去了自己“薪火道”的力量!
不僅如此,蘇葉甚至以造化道,屏蔽了自己靈魂與西北星天之間的聯係。
也正是在這同一時間。鍾山之處,西北天的星河發出了“轟隆”的震蕩聲音!
天空的星河險些陡然破碎!幸好,關鍵時刻,蘇葉為防萬一留下的蓮葉阻擋了西北天的塌陷。
並且旋即,大地之上便閃爍而出三道星光,衝天而起,穩住了西北天的墜毀。
而此刻,蘇葉的心中也響起了“破碎”的聲音,一瞬周身彷佛破開無數洞孔,血液大片流出。不僅如此,他的靈魂也似乎出現了“破陷”,許多星光從周身浮出,進而消散。
“還好,我早已料定了或許會有這一日。山海世界的生靈應當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現在也不是擔心他們的時候了。”
蘇葉早就做好了準備,提前將西北天四顆主星的星元給了朱楊四人。
雖然不知道現在距離那時已有多久,但是,就算四人已經逝去,四人的後代應該也還是存在著的。再加上紅蓮的蓮葉,應當可以維持西北天不滅。
當然了,現在的蘇葉,也是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山海世界。
眼前的須彌世界……這“佛”所存在的世界,才是他將要走的道!
而現在,他也已破釜沉舟。
若不能夠在須彌世界中悟破“佛”的意義,獲得另一種不啻於薪火道的力量,則不再繼承西北天!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蘇葉完全否認了“薪火道”。他更像是借用了朱楊的“喪我”之道,暫時將薪火道封存了起來,直到能夠繼承另外一種足夠啟用薪火道的力量為止。
朱楊的道,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亦可以借用。
須彌世界之外。那浩瀚宇宙之中,就在蘇葉徹底斷絕與薪火道之間的聯係時……那巨大的佛像,眼中浮現出了些許詫異之色……
因為就在這一瞬,提和竭羅感覺到,自己的“佛國”中一片清澈。
雖然提和竭羅並沒有時時刻刻,都在觀測沙中世界。不過,薪火的力量,其卻能夠感受得到。
而如今,薪火的消滅,讓她頓時浮現出些許訝然。
難道說,那位“燭龍”放棄了嗎?
所以其已選擇離去了?
如果是這樣,倒也算是不錯的一件事情。亦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惋惜,有些失落……
但是……
不。
提和竭羅能夠感受得到,雖然“燭龍”的存在和“古佛”類似,但是,“燭龍”卻又與自己是一類人。如果這個感覺並沒有出錯的話,則對方就絕不可能會輕易地離去,畢竟對方的“道”,也是存續生靈的慈悲之道。
當然了,提和竭羅的感覺,雖然是對的,但也是錯的。
對的地方在於,蘇葉的確是不可能放棄的。而錯的地方則在於,蘇葉並不是真正的燭龍,薪火道,也未必是“慈悲之道”。而蘇葉選擇留下的目的,也是因為……他看到了介乎於佛國與造化之間的,第三種道!
此道,脫胎於佛國,存乎於造化,建立於薪火。
此道名為……涅槃!
如果是以一般的嚐試來聽,看似是一種很不可思議和無法理解的事情。
可是,如今聽在蘇葉的耳中,他卻猶如醍醐灌頂一般,彷佛從混沌的迷霧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蘇葉看向光目。
他發現,光目身上的“金漆”直到現在,也仍然存在著。或許這個少女並不是因為本性的誕生而失去了佛性,反而是因為擁有佛性,而產生了本性。
《基因大時代》
蘇葉忽然意識到一件事情。
一直以來,他自從來到這個世界上,嚐試的就一直是以“造化道”和薪火道,尤其是以“薪火道”,來試圖對抗沙中世界的力量。
“造化道”乃是萬物之基礎,萬物道法都可以看到造化道的影子,或許可以姑且不論。
但是,薪火道,乃是燭龍的道。
用它去獲得力量,其實已經是在否認眼前存在的“道”了。
當然了,蘇葉有王輿的大同思想,理解什麽是“不同而和”。但,這個思想,僅僅隻是針對於他自己的。而並不是以這個思想,去強加給別人。比如王輿,便不會將大同道的思想強加給葛喬等人。
更何況,蘇葉自己都沒有真正的去接受“佛”的存在。而是從一開始,就否認了佛的道路。他雖然敬佩提和竭羅,但也“敬而遠之”了。既然已經“遠之”,那提和竭羅,自也不會和他接近。
“天外有天,苦海無涯。看來我要走的路還很長。”
蘇葉不由感慨。
他自以為自己已經是神靈一般的存在了,可正因為如此之思想,卻反而忘記了他本就是一個“求道者”而不是“得道者”。
既然是“求道者”,若一直秉持著薪火道,敝帚自珍,又如何還需要去求道?
而且,若是蘇葉真的堅定信仰薪火道,乃至於像王輿一樣,不惜付出生命倒也罷了。
但問題是,他並不是。
他對薪火道的思想有些是讚同,有些又否認。而更多的,則是當成是一種提升自己,使自己進步的“工具”。
這麽做其實並不算錯,薪火道聚集的薪火也是天地造化的一種。隻要心中無懷褻瀆,借天地之力尋道,存續,本就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
然而,如果僅僅是將這當成是唯一的“救命稻草”,那就不對了。
蘇葉也終於明白了,為什麽,燭龍會選擇孑然離開西北星天。
也許燭龍要比自己更加有魄力。不,並不是也許,燭龍的確是比自己更有魄力的。
“應供?可知我母在何處?”
此時,光目的聲音又響起。
蘇葉看向光目,他張開口,對光目道:“你母親在仞利天深處,她方來到時,便為我解救安置了下來,你可徑自前往見之。”
光目大喜,對蘇葉道謝:“多謝應供!”隨即向仞利天的深處離去了。
看著光目離開的背影,蘇葉的目光逐漸變得堅定了起來。
他周身的火焰,開始漸漸消散。
不僅如此,蘇葉直到現在九個多月積攢的薪火,也在消散。
是的,他主動散去了自己“薪火道”的力量!
不僅如此,蘇葉甚至以造化道,屏蔽了自己靈魂與西北星天之間的聯係。
也正是在這同一時間。鍾山之處,西北天的星河發出了“轟隆”的震蕩聲音!
天空的星河險些陡然破碎!幸好,關鍵時刻,蘇葉為防萬一留下的蓮葉阻擋了西北天的塌陷。
並且旋即,大地之上便閃爍而出三道星光,衝天而起,穩住了西北天的墜毀。
而此刻,蘇葉的心中也響起了“破碎”的聲音,一瞬周身彷佛破開無數洞孔,血液大片流出。不僅如此,他的靈魂也似乎出現了“破陷”,許多星光從周身浮出,進而消散。
“還好,我早已料定了或許會有這一日。山海世界的生靈應當並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不過,現在也不是擔心他們的時候了。”
蘇葉早就做好了準備,提前將西北天四顆主星的星元給了朱楊四人。
雖然不知道現在距離那時已有多久,但是,就算四人已經逝去,四人的後代應該也還是存在著的。再加上紅蓮的蓮葉,應當可以維持西北天不滅。
當然了,現在的蘇葉,也是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山海世界。
眼前的須彌世界……這“佛”所存在的世界,才是他將要走的道!
而現在,他也已破釜沉舟。
若不能夠在須彌世界中悟破“佛”的意義,獲得另一種不啻於薪火道的力量,則不再繼承西北天!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蘇葉完全否認了“薪火道”。他更像是借用了朱楊的“喪我”之道,暫時將薪火道封存了起來,直到能夠繼承另外一種足夠啟用薪火道的力量為止。
朱楊的道,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亦可以借用。
須彌世界之外。那浩瀚宇宙之中,就在蘇葉徹底斷絕與薪火道之間的聯係時……那巨大的佛像,眼中浮現出了些許詫異之色……
因為就在這一瞬,提和竭羅感覺到,自己的“佛國”中一片清澈。
雖然提和竭羅並沒有時時刻刻,都在觀測沙中世界。不過,薪火的力量,其卻能夠感受得到。
而如今,薪火的消滅,讓她頓時浮現出些許訝然。
難道說,那位“燭龍”放棄了嗎?
所以其已選擇離去了?
如果是這樣,倒也算是不錯的一件事情。亦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惋惜,有些失落……
但是……
不。
提和竭羅能夠感受得到,雖然“燭龍”的存在和“古佛”類似,但是,“燭龍”卻又與自己是一類人。如果這個感覺並沒有出錯的話,則對方就絕不可能會輕易地離去,畢竟對方的“道”,也是存續生靈的慈悲之道。
當然了,提和竭羅的感覺,雖然是對的,但也是錯的。
對的地方在於,蘇葉的確是不可能放棄的。而錯的地方則在於,蘇葉並不是真正的燭龍,薪火道,也未必是“慈悲之道”。而蘇葉選擇留下的目的,也是因為……他看到了介乎於佛國與造化之間的,第三種道!
此道,脫胎於佛國,存乎於造化,建立於薪火。
此道名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