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迴鄉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鍾山之下。第一個趕到鍾山的,是葛喬。
此時的葛喬,已近中年。他一身黑衣,無須,但臉上卻有了明顯的皺紋,頭發更是白了一半。
他看著遠處熟悉的景色,眼中的迷茫散去了幾分,旋即則浮現出了擔憂和迴憶的目光。
這裏曾是自己生長的地方。但自從少年時離開以後,自己已多久沒有再收到這裏的消息了?
他沒有感慨許久。因為不一時,身後便又出現了一個人的模樣。
這個人剛剛出現,葛喬就已感察到了。他猛地迴身,看向身後,旋即眼中浮現出了厭惡之色。
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身穿白袍,須發神似甚像王輿的中年人,此人身材健碩,又顯得儒雅,正是王鬆!
王鬆看到葛喬,稍稍一愣,旋即行禮道:“三師弟,許久未見,君可安好?”
葛喬冷笑道:“我好不好,難道你還不知道?”
葛喬甚是討厭王鬆。
昔年在鍾山時,他就對王鬆不甚喜歡。等到王鬆去到大周以後,葛喬也曾想要去見王鬆,消除隔閡,並且將自己的“逆我”之道告知給他。
這在葛喬眼中本是對王鬆的恩賜。但王鬆聽聞以後,卻對葛喬說自己並不讚同逆我之道,並且連帶葛喬法教的思想也一樣否定。
王鬆的“大我”,是在大同道的基礎上,拔高了個人的格位。認為人隻要自我專注,自我順心,即可以達到大同。
那麽這“大我”,其實也可以稱之為“順我”。自然是和“逆我”是完全對立的。
《鎮妖博物館》
不過王鬆雖然否認逆我,但也並沒有如何敵視葛喬。葛喬對王鬆的厭惡,一則是因為“大我”,二則也是因為王輿。
他看到王鬆跟在王輿門下,還改姓王氏,總以為王鬆是背叛了鍾山。畢竟葛喬自己也是有意避嫌,雖然借助過王輿的影響力,但從來未以王輿弟子自居,更有意避開鎬京學宮。
王鬆住在葛喬居下,他自己雖然沒承認,但世人都以為他是王輿的弟子,甚至認為他是王輿之子。
這在葛喬眼中,是背叛。
王鬆聞言,歎了口氣,上前兩步道:“三師弟。你在秦國的事情,我有所聽聞。既然無事,那便是好事。等這次再迴到大周去,我可助你脫險,讓秦國不再通緝與你。”
葛喬退開兩步,目光變得淩厲起來,周身散發著陰氣:“當日落困之時,未見你有所言語。如今也不必你故作仁慈!何況區區凡人,還困不住我。你便與你的大同之道一同安居在鎬京便是!”
“師弟,你……唉。”王鬆歎了口氣。
葛喬目光微凝,看王鬆一副唉聲歎氣的模樣,忽然又覺得有些奇怪,道:“怎麽?王學師如何沒有了昔日模樣?”
王鬆在學宮教學相長,因此被稱作“學師”。
不過葛喬看到王鬆如今這副模樣,卻甚是覺得怪異。因為,王鬆的“大我”,是以專注自我,我心最善為基礎的。
按說,就算得知了自己落魄,他也並不會怎麽在意。因為他最專注的是“自我”。可如今,竟然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這讓葛喬覺得身為詭異。他忽地上前兩步,抓住王鬆的手。隻覺得入手處元氣淩亂,不由訝道:“你……為何散去了自身元氣?”
王鬆揮開葛喬的手,道:“師弟,無需擔心。我隻是有所感慨。自從當年離開鍾山,我始終遵循自我,在夫子門下學術。可不日前夫子和師父接連離世,這讓我困惑,人死之後一切烏有。既如此,‘大我’又有何意義存在呢?師父曾說若無道心,難得始終。我想我是沒有‘道心’的。”
葛喬聞言,頓時了然。
原來,這王鬆是“開悟了”。
隻不過,他的開悟,是領悟了自己的“大我”之道是全然無意義的。以至於他否認了自己的道心,自身元氣,當然也潰去消去了。
葛喬本想嘲諷兩句,但話到嘴邊,卻最終化為了一聲歎息。
王鬆如此,但自己,何嚐不是?
“逆我”之道,終日與本性相違。這本身就已讓葛喬看不到最終得道的希望了。而聽到了師父離世的消息,他更是開始迷茫。
兩人一時默然。
便在此時,身後又想起了腳步聲。旋即,一個微顫的聲音響了起來:“二師弟,三師弟……!
”
兩人迴頭看去。
卻發現,來者正是鍾山的大師兄,“朱楊”。
朱楊比起葛喬和王鬆,更顯蒼老。他須發隻是微白,但卻滿臉褶皺,眼中的神氣早已不在,身上的血肉也極為蓬鬆,彷佛一個垂垂老朽。
既沒有當初在師門時的青年帥氣,也沒有在陳國當將軍時的威武霸道。如今的他,猶如即將腐朽的陳木……
“你……大師兄……”
葛喬不知覺間,雙眼模湖。但他同時更加意外。
為何,大師兄如今會變成這般模樣?比自己和王鬆還要垂老。
原本他來之前,也曾想過見到王鬆和朱楊時,要如何宣泄這些年的不滿。可如今,這在他眼中原是一個傻子,一個瘋子的二人,卻都露出了衰楊般的落拓。
“慚愧……”
朱楊眼中盡是失意:“餘生五十,奈何醉生夢死。早年求道反成為了最清晰的記憶。如今我終未得到,反而已有了迷失之心。”
朱楊的“喪我”之道,偽造出來一個“大將軍”的人格。可是,那“大將軍”是他自己嗎?縱使日後得道,得道的是那“大將軍”,還是昔年鍾山的“楊兒”?他被王輿點醒之後,又聽聞師父逝世。隻覺得這些年的生涯為他人做嫁衣裳了,而自己的記憶,還停留在當年剛離開鍾山時的模樣……
見到他如此慘狀,葛喬也沒有什麽心思嘲諷了。
他三人呆在原地。也不知過了多久,山中忽然瀑布三開,露出棧道。山上,一個少女出現在那裏,看向三人,眼中浮現出幾分疑惑、幾分警惕、幾分畏縮的神色:“你……你們是什麽人?”
三人聽到這聲音,皆如遭雷殛。
抬首看去,此人正是小師妹!
此時的葛喬,已近中年。他一身黑衣,無須,但臉上卻有了明顯的皺紋,頭發更是白了一半。
他看著遠處熟悉的景色,眼中的迷茫散去了幾分,旋即則浮現出了擔憂和迴憶的目光。
這裏曾是自己生長的地方。但自從少年時離開以後,自己已多久沒有再收到這裏的消息了?
他沒有感慨許久。因為不一時,身後便又出現了一個人的模樣。
這個人剛剛出現,葛喬就已感察到了。他猛地迴身,看向身後,旋即眼中浮現出了厭惡之色。
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身穿白袍,須發神似甚像王輿的中年人,此人身材健碩,又顯得儒雅,正是王鬆!
王鬆看到葛喬,稍稍一愣,旋即行禮道:“三師弟,許久未見,君可安好?”
葛喬冷笑道:“我好不好,難道你還不知道?”
葛喬甚是討厭王鬆。
昔年在鍾山時,他就對王鬆不甚喜歡。等到王鬆去到大周以後,葛喬也曾想要去見王鬆,消除隔閡,並且將自己的“逆我”之道告知給他。
這在葛喬眼中本是對王鬆的恩賜。但王鬆聽聞以後,卻對葛喬說自己並不讚同逆我之道,並且連帶葛喬法教的思想也一樣否定。
王鬆的“大我”,是在大同道的基礎上,拔高了個人的格位。認為人隻要自我專注,自我順心,即可以達到大同。
那麽這“大我”,其實也可以稱之為“順我”。自然是和“逆我”是完全對立的。
《鎮妖博物館》
不過王鬆雖然否認逆我,但也並沒有如何敵視葛喬。葛喬對王鬆的厭惡,一則是因為“大我”,二則也是因為王輿。
他看到王鬆跟在王輿門下,還改姓王氏,總以為王鬆是背叛了鍾山。畢竟葛喬自己也是有意避嫌,雖然借助過王輿的影響力,但從來未以王輿弟子自居,更有意避開鎬京學宮。
王鬆住在葛喬居下,他自己雖然沒承認,但世人都以為他是王輿的弟子,甚至認為他是王輿之子。
這在葛喬眼中,是背叛。
王鬆聞言,歎了口氣,上前兩步道:“三師弟。你在秦國的事情,我有所聽聞。既然無事,那便是好事。等這次再迴到大周去,我可助你脫險,讓秦國不再通緝與你。”
葛喬退開兩步,目光變得淩厲起來,周身散發著陰氣:“當日落困之時,未見你有所言語。如今也不必你故作仁慈!何況區區凡人,還困不住我。你便與你的大同之道一同安居在鎬京便是!”
“師弟,你……唉。”王鬆歎了口氣。
葛喬目光微凝,看王鬆一副唉聲歎氣的模樣,忽然又覺得有些奇怪,道:“怎麽?王學師如何沒有了昔日模樣?”
王鬆在學宮教學相長,因此被稱作“學師”。
不過葛喬看到王鬆如今這副模樣,卻甚是覺得怪異。因為,王鬆的“大我”,是以專注自我,我心最善為基礎的。
按說,就算得知了自己落魄,他也並不會怎麽在意。因為他最專注的是“自我”。可如今,竟然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這讓葛喬覺得身為詭異。他忽地上前兩步,抓住王鬆的手。隻覺得入手處元氣淩亂,不由訝道:“你……為何散去了自身元氣?”
王鬆揮開葛喬的手,道:“師弟,無需擔心。我隻是有所感慨。自從當年離開鍾山,我始終遵循自我,在夫子門下學術。可不日前夫子和師父接連離世,這讓我困惑,人死之後一切烏有。既如此,‘大我’又有何意義存在呢?師父曾說若無道心,難得始終。我想我是沒有‘道心’的。”
葛喬聞言,頓時了然。
原來,這王鬆是“開悟了”。
隻不過,他的開悟,是領悟了自己的“大我”之道是全然無意義的。以至於他否認了自己的道心,自身元氣,當然也潰去消去了。
葛喬本想嘲諷兩句,但話到嘴邊,卻最終化為了一聲歎息。
王鬆如此,但自己,何嚐不是?
“逆我”之道,終日與本性相違。這本身就已讓葛喬看不到最終得道的希望了。而聽到了師父離世的消息,他更是開始迷茫。
兩人一時默然。
便在此時,身後又想起了腳步聲。旋即,一個微顫的聲音響了起來:“二師弟,三師弟……!
”
兩人迴頭看去。
卻發現,來者正是鍾山的大師兄,“朱楊”。
朱楊比起葛喬和王鬆,更顯蒼老。他須發隻是微白,但卻滿臉褶皺,眼中的神氣早已不在,身上的血肉也極為蓬鬆,彷佛一個垂垂老朽。
既沒有當初在師門時的青年帥氣,也沒有在陳國當將軍時的威武霸道。如今的他,猶如即將腐朽的陳木……
“你……大師兄……”
葛喬不知覺間,雙眼模湖。但他同時更加意外。
為何,大師兄如今會變成這般模樣?比自己和王鬆還要垂老。
原本他來之前,也曾想過見到王鬆和朱楊時,要如何宣泄這些年的不滿。可如今,這在他眼中原是一個傻子,一個瘋子的二人,卻都露出了衰楊般的落拓。
“慚愧……”
朱楊眼中盡是失意:“餘生五十,奈何醉生夢死。早年求道反成為了最清晰的記憶。如今我終未得到,反而已有了迷失之心。”
朱楊的“喪我”之道,偽造出來一個“大將軍”的人格。可是,那“大將軍”是他自己嗎?縱使日後得道,得道的是那“大將軍”,還是昔年鍾山的“楊兒”?他被王輿點醒之後,又聽聞師父逝世。隻覺得這些年的生涯為他人做嫁衣裳了,而自己的記憶,還停留在當年剛離開鍾山時的模樣……
見到他如此慘狀,葛喬也沒有什麽心思嘲諷了。
他三人呆在原地。也不知過了多久,山中忽然瀑布三開,露出棧道。山上,一個少女出現在那裏,看向三人,眼中浮現出幾分疑惑、幾分警惕、幾分畏縮的神色:“你……你們是什麽人?”
三人聽到這聲音,皆如遭雷殛。
抬首看去,此人正是小師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