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傳法
修仙從成為轉生者開始 作者:森蘿萬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到現在,蘇葉也沒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
燭龍的“薪火道”,以一己之力護持文明之薪火,創星空,錄燭炬。這固然很美好,但卻太沉重。
王輿的“格位論”、“大同之世”,更加近似一個理想國,難以真正實現。王輿的精神恰如愚公移山,蘇葉敬佩,卻不會效仿。
而仲明、葛喬的想法。也都是從王輿、老者的道中分支出來的。並未形成真正的體係,蘇葉如今也沒有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了,估計也不會盡皆認同。
至於老者。
造化道,這的確是蘇葉十分認可的一條道路。但與其他道路相比,造化道太宏大了。
造化道其實可以看作是“道”的後天派生。無論是什麽道,都可以從造化道中找到關聯,也必須和造化道有所聯係。所以造化道並不是一個真正地道路,而更類似一個綱領,或修煉的基礎。
老者的道,是造化道。但他走的路,卻並不是單純的造化道。他究竟是走的什麽道路,蘇葉直到現在也沒有摸清楚。
但無論如何,老者的道,也並不是適合蘇葉的道。這一點蘇葉時可以確認的!
一個人要走的路,絕不可能是單純的模仿。無論是王輿、老者、龍神,亦或是其他的什麽人。他們的道都不可能真正適合蘇葉。
這也是為什麽,蘇葉最終還是沒辦法突破第二重星光海的原因,因為他不想成為第二條燭龍。事實上,或許連燭龍自己都放棄了薪火道也未可知。畢竟,他早就離去了!
但是,無論是什麽道,都擁有著各自的道理。蘇葉想要做的,便是將“道法”遍布天下,讓天下人都能夠有修道的可能。
一旦這成功了,那蘇葉便可以集思廣益,汲百家萬世之大道,並且從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當然了。這一點,現如今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猜想,不足以當真。
他打算傳法天下,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一旦道法遍布天下,那大地的“薪火”定然會再次燃燒起來,甚至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屆時,西北天便不會再有墜落的風險。而蘇葉更可以利用大地之上無數文明的薪火,強硬地突破星光海,甚至是徹底掌握燭龍創造的西北天。這個是眼前能看得到的收益。
不過,傳法天下,何其容易?
而且老者說的也對,不可能一開始就真的將修煉法傳遍天下。因為福兮禍之所倚,這一步要一點點來,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若能成功,不僅蘇葉會有巨大的收獲。天下生民也會因此而受益,功在千秋!
但若是不能成功,乃至於引發妖魔禍亂世間,類似大司巫一般的人借力塗炭生靈。那屆時則不但未有功績,說不定連薪火也會大受打擊。
到時候,莫說西北天墜落,就連大周也必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所以,蘇葉雖然早就有了這種想法,但他也不敢貿然行動。
而如今,王輿的到來,則讓他終於動了傳法天下的念頭。
就像老者說的一樣。王輿,毫無疑問,是一個“聖人”。
而且他在大周的影響力,隻怕遠超自己的想象。
同時,他並不是一個野心家。首先他是一個求道者,並非凡人。其次,若是他想的話,說不定現在早已建國,甚至時間長久,取周天子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他在犬戎僅僅花了半年時間,就聚集了近十萬之眾。附近的幾個部落,甚至連西北國的流民,都聚而成都。
而他本身竟然還是一個周人!
給他幾年時間,在犬戎部族創建一個國家,也不是沒可能。
然而他在這之後,卻並沒有擁兵自立。最多隻是宣揚了一些思想。
因為,他雖然想要創建大同之世,但卻不打算從武力入手。
至於為什麽會這樣,蘇葉也有一點猜測。雖然原因會有很多種,但其中必然有一個,那就是王輿注重的是思想上的改變和傳承,而不是武力的征服。
正是因為如此。
王輿,是一個傳法天下的最佳人選!
當然了。在那之前,蘇葉必須要和他真正好好談論一次。畢竟聞名不如見麵,就算眼見地再多,當真正實際操作起來,也未必是想象中那麽簡單的。
在取得老者的同意之後,蘇葉便開始做準備了。
他首先是引動幾隻開了靈智的鴿子,前去引領王輿的來到。
其次,是將山脈打開,迷障清除。以防止王輿找不到來路。
是的。
鍾山附近,一直有著一重天然的迷障。也不知道這迷障是龍神留下的,還是老者留下的,亦或者說是自然便有的。
但正是因為這迷障的緣故,鍾山始終是一個“世外桃源”、“清靜之地”,除了一些自然生長的鍾山生靈以外,從未有人來打擾。
不過隨著楊兒和葛喬的先後離去。這迷障,也的確是該打開一些了。雖不至於讓凡人發現,打破此處的安寧。但至少,也要讓一些能夠察覺到“天地元氣”的人,可以迴到這裏。
做完了這一切以後,蘇葉剩下的,便是等待,同時也仍然繼續自己對花草樹木的點化,以及對星光海的感悟。
畢竟王輿帶著三千多個弟子,步行而來,就算有飛鳥指路,也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時間逐漸過去。半月之後,鍾山東方的氤氳越來越多。
三千道氤氳衝霄而起,雖平時隱匿,但越接近鍾山,便越發明晰。
而王輿,更是與世外的造化近乎相融!
他看著北方山川,麵色未變,但心中卻也隱約有些喜悅。畢竟,對方是點燃星辰的龍神,同時也是王輿眼中的“同道中人”。
這一日。
隻見天地元氣四方擴散,花鳥草木盡皆露出安恬。而便在此時,東方的迷障徹底打開。
隨著腳步的踏入,鍾山迎來了除了老者以外的求道者。
王輿身上的衣物仍然纖塵不染。身後的三千弟子雖然一路勞累,但每一個人俱都神采奕奕。
當眾人出現在鍾山之下時,蘇葉頓時有所感覺,睜開雙眼,從星河之中醒來。
這位“聖人”,終於到了!
燭龍的“薪火道”,以一己之力護持文明之薪火,創星空,錄燭炬。這固然很美好,但卻太沉重。
王輿的“格位論”、“大同之世”,更加近似一個理想國,難以真正實現。王輿的精神恰如愚公移山,蘇葉敬佩,卻不會效仿。
而仲明、葛喬的想法。也都是從王輿、老者的道中分支出來的。並未形成真正的體係,蘇葉如今也沒有注意到,即使注意到了,估計也不會盡皆認同。
至於老者。
造化道,這的確是蘇葉十分認可的一條道路。但與其他道路相比,造化道太宏大了。
造化道其實可以看作是“道”的後天派生。無論是什麽道,都可以從造化道中找到關聯,也必須和造化道有所聯係。所以造化道並不是一個真正地道路,而更類似一個綱領,或修煉的基礎。
老者的道,是造化道。但他走的路,卻並不是單純的造化道。他究竟是走的什麽道路,蘇葉直到現在也沒有摸清楚。
但無論如何,老者的道,也並不是適合蘇葉的道。這一點蘇葉時可以確認的!
一個人要走的路,絕不可能是單純的模仿。無論是王輿、老者、龍神,亦或是其他的什麽人。他們的道都不可能真正適合蘇葉。
這也是為什麽,蘇葉最終還是沒辦法突破第二重星光海的原因,因為他不想成為第二條燭龍。事實上,或許連燭龍自己都放棄了薪火道也未可知。畢竟,他早就離去了!
但是,無論是什麽道,都擁有著各自的道理。蘇葉想要做的,便是將“道法”遍布天下,讓天下人都能夠有修道的可能。
一旦這成功了,那蘇葉便可以集思廣益,汲百家萬世之大道,並且從中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道路。
當然了。這一點,現如今還隻是一個小小的猜想,不足以當真。
他打算傳法天下,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一旦道法遍布天下,那大地的“薪火”定然會再次燃燒起來,甚至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屆時,西北天便不會再有墜落的風險。而蘇葉更可以利用大地之上無數文明的薪火,強硬地突破星光海,甚至是徹底掌握燭龍創造的西北天。這個是眼前能看得到的收益。
不過,傳法天下,何其容易?
而且老者說的也對,不可能一開始就真的將修煉法傳遍天下。因為福兮禍之所倚,這一步要一點點來,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若能成功,不僅蘇葉會有巨大的收獲。天下生民也會因此而受益,功在千秋!
但若是不能成功,乃至於引發妖魔禍亂世間,類似大司巫一般的人借力塗炭生靈。那屆時則不但未有功績,說不定連薪火也會大受打擊。
到時候,莫說西北天墜落,就連大周也必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所以,蘇葉雖然早就有了這種想法,但他也不敢貿然行動。
而如今,王輿的到來,則讓他終於動了傳法天下的念頭。
就像老者說的一樣。王輿,毫無疑問,是一個“聖人”。
而且他在大周的影響力,隻怕遠超自己的想象。
同時,他並不是一個野心家。首先他是一個求道者,並非凡人。其次,若是他想的話,說不定現在早已建國,甚至時間長久,取周天子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他在犬戎僅僅花了半年時間,就聚集了近十萬之眾。附近的幾個部落,甚至連西北國的流民,都聚而成都。
而他本身竟然還是一個周人!
給他幾年時間,在犬戎部族創建一個國家,也不是沒可能。
然而他在這之後,卻並沒有擁兵自立。最多隻是宣揚了一些思想。
因為,他雖然想要創建大同之世,但卻不打算從武力入手。
至於為什麽會這樣,蘇葉也有一點猜測。雖然原因會有很多種,但其中必然有一個,那就是王輿注重的是思想上的改變和傳承,而不是武力的征服。
正是因為如此。
王輿,是一個傳法天下的最佳人選!
當然了。在那之前,蘇葉必須要和他真正好好談論一次。畢竟聞名不如見麵,就算眼見地再多,當真正實際操作起來,也未必是想象中那麽簡單的。
在取得老者的同意之後,蘇葉便開始做準備了。
他首先是引動幾隻開了靈智的鴿子,前去引領王輿的來到。
其次,是將山脈打開,迷障清除。以防止王輿找不到來路。
是的。
鍾山附近,一直有著一重天然的迷障。也不知道這迷障是龍神留下的,還是老者留下的,亦或者說是自然便有的。
但正是因為這迷障的緣故,鍾山始終是一個“世外桃源”、“清靜之地”,除了一些自然生長的鍾山生靈以外,從未有人來打擾。
不過隨著楊兒和葛喬的先後離去。這迷障,也的確是該打開一些了。雖不至於讓凡人發現,打破此處的安寧。但至少,也要讓一些能夠察覺到“天地元氣”的人,可以迴到這裏。
做完了這一切以後,蘇葉剩下的,便是等待,同時也仍然繼續自己對花草樹木的點化,以及對星光海的感悟。
畢竟王輿帶著三千多個弟子,步行而來,就算有飛鳥指路,也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時間逐漸過去。半月之後,鍾山東方的氤氳越來越多。
三千道氤氳衝霄而起,雖平時隱匿,但越接近鍾山,便越發明晰。
而王輿,更是與世外的造化近乎相融!
他看著北方山川,麵色未變,但心中卻也隱約有些喜悅。畢竟,對方是點燃星辰的龍神,同時也是王輿眼中的“同道中人”。
這一日。
隻見天地元氣四方擴散,花鳥草木盡皆露出安恬。而便在此時,東方的迷障徹底打開。
隨著腳步的踏入,鍾山迎來了除了老者以外的求道者。
王輿身上的衣物仍然纖塵不染。身後的三千弟子雖然一路勞累,但每一個人俱都神采奕奕。
當眾人出現在鍾山之下時,蘇葉頓時有所感覺,睜開雙眼,從星河之中醒來。
這位“聖人”,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