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耆那教祭壇、火藥瓶—珍珠母
探秘全球從緬甸寶藏開始 作者:鄭個小目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箱子裏麵除了娑羅室伐底青銅像,還有兩件東西。
把一個圓盤一樣的物品從箱子中拿出來。
這是一件普通盤子大小的圓盤,雖然這個圓盤很像盤子,可是從圓盤上麵的圖案來看,這大概率是一件宗教物品。
他看了一下圓盤背麵,背麵金黃,看起來就像是黃金製作的一樣。
看向正麵,在圓盤正中間,是一個盤坐在王座上的男人,這個人皮雪白,脖子上帶著一個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圈子,在他的眉心處還有一個紅色的印記。
特別是他的頭頂,戴著一頂外表華麗的王冠。
在這個男人周圍,還有四個皮膚不一樣的“佛像”除了這四個佛像,在佛像的上下,還有四個不一樣的梵文。
一想到尼泊爾的宗教問題,鄭經相信這個圓盤是某個宗教的物品。
【便攜式耆那教祭壇】
【國家:印度】
【年代:1987】
【材質:金】
【重量:468克】
【尺寸:11x11x3】
【品相:有使用痕跡,底部有輕微刮痕。】
【簡介:來自印度北部比哈爾邦的一件耆(qi)那教的便攜式祭壇。
在1989年,這件純金祭壇被印度商人喀迪皮諾買了下來,並把它帶到了尼泊爾東部坎德巴裏市。
在2001年,商人喀迪皮諾去世,因為沒有後代,在他臨死之前,把他供奉的佛像和兩件珍貴物品埋在了坎德巴裏市十幾公裏外的一個山坡上。】
【價值:一百二十萬~二百萬】
看完這個圓盤的信息,鄭經露出果然如此的樣子。
和他猜測的一樣,這個圓盤就是一件宗教物品,隻是耆那教他沒有聽說過。
應該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宗教,要不然也不會把這個純金的祭壇都給賣了。
這個東西挺小眾,從價格就能看出來,鄭經現在也不缺錢,決定把這個留下來。
把這個祭壇放進空間,和娑羅室伐底鎏金青銅像放在一起。
喝了點水,他從箱子裏麵拿出最後一件物品。
這是一件很特別的物品,從外形來看,下麵是鸚鵡螺的形狀,在鸚鵡螺的上麵是用某種物品一片片鑲嵌出來一個圓盒一樣的形式。
在物品的頂部,有一個像是花瓣一樣的頂戴。
這件物品看起來很複雜,特別是鸚鵡螺上一片片鑲嵌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什麽,顏色看起來很是特別。
在鸚鵡螺的底部,他還看到了一朵花朵,他數了一下,有八瓣,也不知道這朵花有什麽意義。
既然看不出來,鄭經隻好打開鑒定功能鑒定一下。
【火藥瓶—珍珠母】
【國家:印度】
【年代:1992】
【材質:貝殼、珍珠母】
【重量:619克】
【尺寸:16x11厘米】
【品相:狀態良好,有輕微的使用痕跡,外表有輕微的劃痕。】
【簡介:來自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罕見優質珍珠母粉瓶。在鸚鵡螺部分,可以存放火藥,因為鸚鵡螺特殊的結構,可很好的讓火藥保持幹燥。
1988年冬季,印度商人喀迪皮諾離開古吉拉特邦家鄉,準備投奔在尼泊爾坎德巴裏市的舅舅,在離開家鄉之前,為了安全,他花費一些積蓄買下了一個能儲存火藥的珍珠母火藥瓶。
1989年夏季,走了半年的喀迪皮諾終於來到了尼泊爾東部城市坎德巴裏市。
來到這裏他才知道,他的舅舅已經在去年去世。
投奔不成,喀迪皮諾隻好用剩餘的金錢在城裏買了一間房子安頓下來。
在2001年,喀迪皮諾去世,因為沒有後代,在臨死之前,他把供奉的佛像和兩件珍貴物品埋在了坎德巴裏市十幾公裏外的一個山坡上。】
【價值:五十萬~一百萬】
看到這件物品的信息,鄭經才明白原來這個特殊形狀的物品居然是一個火藥瓶。
看到火藥瓶精致的外形,確實很像印度的風格。
有了解印度文化的人應該知道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印度文化是以擁有精致的武器和盔甲,以及精致的物品而聞名。
這個火藥瓶也不例外,在鸚鵡螺底部的那個精致的花紋就能看出來。
現在鄭經也知道鸚鵡螺上麵那一片片鑲嵌的物品是什麽了。
原來這一片片的長條就是珍珠母切割而成,然後工匠用手一片片的鑲嵌在鸚鵡螺上麵。
鑲嵌幾百片珍珠母長條後,就在鸚鵡螺上鑲嵌出了一個圓盒形狀的空間,並且,在這個圓盒形式的頂部,還有一個珍珠母條組成的把手。
捏著這個把手,他可以把這個把手給拿下來,然後就會出現一個圓形的洞口,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往裏麵添加火藥。
因為鸚鵡螺和珍珠母都不怕水,能最大程度的防水。
又仔細的看了一下這個形狀特別的火藥瓶,然後把它和另外兩件物品給放在了一起。
把這三件物品都放進空間後,鄭經又看了看這個原木箱子,鑒定了一下,發現這個箱子隻是一個普通的箱子,根本就不值錢。
他想了想把三件物品重新放進裏麵,然後在把箱子放進空間。
看到還剩下一個生鏽的鐵皮箱子,鄭經也一並收了進去,反正空間夠大,他可以使勁往裏放。
清理完羊毛毯上的鏽跡,時間才過去一個小時。
看了一下時間,發現已經晚上六點多。
他看了一下窗戶,發現外麵已經漆黑一片,看起來就像快要下雨一樣。
想到等會他想出去吃飯,來到窗前看了一下,發現天空已經烏雲密布,黑色的雲層在天空翻滾,就像有人在裏麵打滾一樣。
看來今天出不去了。
看這樣子,這雨小不了。
關上窗戶拉上窗簾,他坐在床上,拿起菜單就看了起來,
看到菜單上熟悉的菜,也不知道今天吃點什麽。
他看了一遍,越看越沒有胃口,算了,還是吃自己帶來的食物吧。
吃飯之前,他先洗了洗手,然後坐在一旁的桌子上,拿出食物吃了起來。
不得不說時間禁止的空間就是好,食物放進去是什麽樣子,拿出來還是什麽樣子,對他這樣在外麵的人來說特別合適。
吃飽喝足,鄭經決定今晚早早睡覺。
明天早點起來逛一逛加德滿都。
把一個圓盤一樣的物品從箱子中拿出來。
這是一件普通盤子大小的圓盤,雖然這個圓盤很像盤子,可是從圓盤上麵的圖案來看,這大概率是一件宗教物品。
他看了一下圓盤背麵,背麵金黃,看起來就像是黃金製作的一樣。
看向正麵,在圓盤正中間,是一個盤坐在王座上的男人,這個人皮雪白,脖子上帶著一個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圈子,在他的眉心處還有一個紅色的印記。
特別是他的頭頂,戴著一頂外表華麗的王冠。
在這個男人周圍,還有四個皮膚不一樣的“佛像”除了這四個佛像,在佛像的上下,還有四個不一樣的梵文。
一想到尼泊爾的宗教問題,鄭經相信這個圓盤是某個宗教的物品。
【便攜式耆那教祭壇】
【國家:印度】
【年代:1987】
【材質:金】
【重量:468克】
【尺寸:11x11x3】
【品相:有使用痕跡,底部有輕微刮痕。】
【簡介:來自印度北部比哈爾邦的一件耆(qi)那教的便攜式祭壇。
在1989年,這件純金祭壇被印度商人喀迪皮諾買了下來,並把它帶到了尼泊爾東部坎德巴裏市。
在2001年,商人喀迪皮諾去世,因為沒有後代,在他臨死之前,把他供奉的佛像和兩件珍貴物品埋在了坎德巴裏市十幾公裏外的一個山坡上。】
【價值:一百二十萬~二百萬】
看完這個圓盤的信息,鄭經露出果然如此的樣子。
和他猜測的一樣,這個圓盤就是一件宗教物品,隻是耆那教他沒有聽說過。
應該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宗教,要不然也不會把這個純金的祭壇都給賣了。
這個東西挺小眾,從價格就能看出來,鄭經現在也不缺錢,決定把這個留下來。
把這個祭壇放進空間,和娑羅室伐底鎏金青銅像放在一起。
喝了點水,他從箱子裏麵拿出最後一件物品。
這是一件很特別的物品,從外形來看,下麵是鸚鵡螺的形狀,在鸚鵡螺的上麵是用某種物品一片片鑲嵌出來一個圓盒一樣的形式。
在物品的頂部,有一個像是花瓣一樣的頂戴。
這件物品看起來很複雜,特別是鸚鵡螺上一片片鑲嵌的東西,也不知道是什麽,顏色看起來很是特別。
在鸚鵡螺的底部,他還看到了一朵花朵,他數了一下,有八瓣,也不知道這朵花有什麽意義。
既然看不出來,鄭經隻好打開鑒定功能鑒定一下。
【火藥瓶—珍珠母】
【國家:印度】
【年代:1992】
【材質:貝殼、珍珠母】
【重量:619克】
【尺寸:16x11厘米】
【品相:狀態良好,有輕微的使用痕跡,外表有輕微的劃痕。】
【簡介:來自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罕見優質珍珠母粉瓶。在鸚鵡螺部分,可以存放火藥,因為鸚鵡螺特殊的結構,可很好的讓火藥保持幹燥。
1988年冬季,印度商人喀迪皮諾離開古吉拉特邦家鄉,準備投奔在尼泊爾坎德巴裏市的舅舅,在離開家鄉之前,為了安全,他花費一些積蓄買下了一個能儲存火藥的珍珠母火藥瓶。
1989年夏季,走了半年的喀迪皮諾終於來到了尼泊爾東部城市坎德巴裏市。
來到這裏他才知道,他的舅舅已經在去年去世。
投奔不成,喀迪皮諾隻好用剩餘的金錢在城裏買了一間房子安頓下來。
在2001年,喀迪皮諾去世,因為沒有後代,在臨死之前,他把供奉的佛像和兩件珍貴物品埋在了坎德巴裏市十幾公裏外的一個山坡上。】
【價值:五十萬~一百萬】
看到這件物品的信息,鄭經才明白原來這個特殊形狀的物品居然是一個火藥瓶。
看到火藥瓶精致的外形,確實很像印度的風格。
有了解印度文化的人應該知道這樣一個信息,那就是印度文化是以擁有精致的武器和盔甲,以及精致的物品而聞名。
這個火藥瓶也不例外,在鸚鵡螺底部的那個精致的花紋就能看出來。
現在鄭經也知道鸚鵡螺上麵那一片片鑲嵌的物品是什麽了。
原來這一片片的長條就是珍珠母切割而成,然後工匠用手一片片的鑲嵌在鸚鵡螺上麵。
鑲嵌幾百片珍珠母長條後,就在鸚鵡螺上鑲嵌出了一個圓盒形狀的空間,並且,在這個圓盒形式的頂部,還有一個珍珠母條組成的把手。
捏著這個把手,他可以把這個把手給拿下來,然後就會出現一個圓形的洞口,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往裏麵添加火藥。
因為鸚鵡螺和珍珠母都不怕水,能最大程度的防水。
又仔細的看了一下這個形狀特別的火藥瓶,然後把它和另外兩件物品給放在了一起。
把這三件物品都放進空間後,鄭經又看了看這個原木箱子,鑒定了一下,發現這個箱子隻是一個普通的箱子,根本就不值錢。
他想了想把三件物品重新放進裏麵,然後在把箱子放進空間。
看到還剩下一個生鏽的鐵皮箱子,鄭經也一並收了進去,反正空間夠大,他可以使勁往裏放。
清理完羊毛毯上的鏽跡,時間才過去一個小時。
看了一下時間,發現已經晚上六點多。
他看了一下窗戶,發現外麵已經漆黑一片,看起來就像快要下雨一樣。
想到等會他想出去吃飯,來到窗前看了一下,發現天空已經烏雲密布,黑色的雲層在天空翻滾,就像有人在裏麵打滾一樣。
看來今天出不去了。
看這樣子,這雨小不了。
關上窗戶拉上窗簾,他坐在床上,拿起菜單就看了起來,
看到菜單上熟悉的菜,也不知道今天吃點什麽。
他看了一遍,越看越沒有胃口,算了,還是吃自己帶來的食物吧。
吃飯之前,他先洗了洗手,然後坐在一旁的桌子上,拿出食物吃了起來。
不得不說時間禁止的空間就是好,食物放進去是什麽樣子,拿出來還是什麽樣子,對他這樣在外麵的人來說特別合適。
吃飽喝足,鄭經決定今晚早早睡覺。
明天早點起來逛一逛加德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