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曼德勒遊記
探秘全球從緬甸寶藏開始 作者:鄭個小目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走出酒店,鄭經看了一下地圖,找到飯店最多的地方。</p>
從地圖上看,周圍都是辦公樓,附近飯店最多的地方和這裏隔著兩條街。</p>
看了一下距離,發現距離這裏不遠,他決定走著過去。</p>
走出這條街道,周圍的建築變得破舊起來。</p>
作為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生活著兩百多萬人。</p>
因為國內經濟的原因,第二大城市的建築看起來就像國內的三四線城市。</p>
除了市中心有些現代的高樓大廈,在別的地方很少能看到高層建築。</p>
走了大約十分鍾,鄭經終於來到了這條街道。</p>
看到街道上人來人往,和空氣中飄散的香味,他知道,來對地方了。</p>
因為係統給的智慧種族語言精通,鄭經也沒有看不懂緬甸語的困擾。</p>
街道挺長,飯店是一家挨一家。</p>
因為是第一次來,也不知道那家的好吃,隻能隨大流,哪家人多去哪家。</p>
看到一家叫做“瑪呐飯店”的飯店,鄭經好奇的走了進去。</p>
推開玻璃門,涼氣撲麵而來。</p>
舒服。</p>
這裏飯店點菜和國內的差不多,在牆上貼著飯店能做的食物。</p>
也不知道吃什麽,鄭經隻好隨意的點了兩個。</p>
魚湯米線和茶葉沙拉。</p>
找了個桌子坐下,等待了起來。</p>
沒讓他等多久,兩份食物很快就給他端了上來。</p>
魚湯米線,顧名思義,米線的湯用的是魚湯,米線用的多是又薄又細的米線,因此叫做“魚湯米線”也就順理成章。</p>
雖然緬甸人中午喜歡以米飯為主食,但是魚湯米線卻是其他時段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p>
另外一個就是麻辣燙。</p>
茶葉沙拉被譽為緬甸的國民菜,因為用料和賣相比較奇特,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特別不喜歡。</p>
</p>
看了一下賣相,確實不太好,聞了一下味道,一股茶葉發酵的味道直衝腦門。</p>
鄭經感覺這道食物點錯了。</p>
為了不讓它傷害到自己的胃口,鄭經決定最後在吃。</p>
先拿起勺子先喝了一口米線湯。</p>
濃濃的魚湯很是鮮亮,味道有些酸,喝起來很開胃。</p>
三下五除二把魚湯米線吃完,最後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茶葉沙拉。</p>
想到那股味道,鄭經有些打退堂鼓。</p>
可是一想買都買了,不嚐嚐有些浪費。</p>
這樣一想,他拿起勺子把沙拉拌開,然後像進刑場一樣吃進了嘴裏。</p>
“嘔!”</p>
一股特殊的味道讓他差點把吃進去的米線給吐出來。</p>
強忍著把它吃進去,趕緊拿過水喝了一口。</p>
把特殊的味道壓下去,鄭經看到吃了一口的茶葉沙拉就像看到了瘟神,實在是太難吃了。</p>
果然,他不是享受的人,這樣的美食還是讓別人“享受”吧,他隻享受魚湯米線這種普通的食物就行了。</p>
在店裏坐了一會,看了一下時間,發現離曼德勒皇宮下午開門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p>
曼德勒皇宮離這裏有些距離,要坐車過去,現在這個時間應該正好。</p>
依依不舍的離開涼爽的飯店,走在炙熱的街道上,攔下來一輛路過曼德勒皇宮的“公交車”</p>
曼德勒的客車是用小型貨車改造成的。</p>
為了客人下雨的時候不淋雨,車廂上安裝了一個頂棚,頂棚的左右兩側,安裝著護欄,這是害怕客人被甩飛出去。</p>
除了頂棚,在車廂內部左右兩側,還安裝著兩條長條凳子。</p>
客人就坐在這個上麵,要是凳子上坐滿了人,在上客人就隻能蹲著。</p>
要是車裏坐滿了人,在上人就隻能坐頂棚上了。</p>
沒錯,就是坐頂棚上。</p>
因為車棚用的粗鋼架焊接,所以很結實,不用擔心車棚斷開。</p>
在天氣好的時候,有些司機看到坐車的人多,就會讓他們坐頂棚上。</p>
所以,來到緬甸看到這樣的畫麵也不用驚訝。</p>
這是正常情況。</p>
來到曼德勒皇宮前,鄭經從車上跳下來,然後來到皇宮東側入口等待著。</p>
為什麽在東側入口等著,那是因為他是外國人,別的入口他進不去,隻能從對境外人開放的入口進去。</p>
不知道是不是他來早了,現在還沒有多少人排隊。</p>
隨著時間過去,曼德勒皇宮終於開門了。</p>
因為是外國人,進去的時候要抵押證件才能進去。</p>
比如,護照、學生卡、甚至是信用卡。</p>
把護照抵押在這裏,鄭經跟隨著前方的兩個老外走了進去。</p>
走進皇宮內,金瓦紅牆的宮殿建築出現在眼前。</p>
曼德勒宮呈四方形,長寬各為2000米,宮殿廣場上的房屋層層遞進,這些宮殿被一條石板路在中間隔開,分為了東西兩側。</p>
東側宮殿住著男卷,西側宮殿住著女卷,兩側宮殿之間的金鑾殿,正是皇帝的宮殿。在宮殿內部,正中高高地安放著神聖的國王的獅子寶座。</p>
看到正中的獅子寶座,鄭經拿出手機拍了起來。</p>
宮殿很小,很快就看完了,看過宮殿內部,鄭經來到寶座的下麵的大廳。這裏是國王舉行典禮和接見境外使者的地方。</p>
大廳和寶座之間有各族台階,這象征著王權高高在上。</p>
在寶座後麵的內廳,裏麵供奉著“奈特”“馬哈吉裏”的凋像。“奈特”是緬甸的神靈,有天、地、山、水等等的自然神靈,也有家族和部族的祖先,甚至還有奴隸。</p>
而“馬哈吉裏”則保佑著權和家的世代安康和繁榮。</p>
王宮看著麵積不大,但裏麵的建築挺多。</p>
這次鄭經看了皇帝上朝召見群臣的大殿、居室和嬪妃居住的一大片後宮。</p>
這些宮殿金瓦紅牆,都是緬式風格,很可惜的是,這些宮殿裏麵都沒有家具陳設,看起來空蕩蕩的。</p>
最後,鄭經看過皇宮博物館後就到了離開的時間。</p>
在離開的時候,鄭經還上去了皇宮內的瞭望塔,站在瞭望塔上,能把整個皇宮的風景看在眼中。</p>
離開皇宮,拿走自己的護照,看了一下時間,發現離天黑還有早,這個時間,鄭經決定去一趟曼德勒最有名的地方,烏本橋。</p>
烏本橋和曼德勒皇宮一樣,都是位於阿瑪拉布拉古城內。</p>
坐車來到烏本橋,鄭經發現這裏的人很多。</p>
這其中,情侶是最多的。</p>
因為烏本橋又稱為“情人橋”</p>
烏本橋橫跨東塔曼湖,長達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p>
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p>
烏本橋修建於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時期。</p>
曆經風雨的衝刷洗滌,日光的投射照耀,木頭已呈淺灰色,作為遊覽的景點,更作為當地百姓每日過往的交通路徑,至今它仍堅固地屹立在東塔曼湖中。</p>
烏本橋全橋完全由柚木鉚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長的柚木結構橋。</p>
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p>
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鬥榫。</p>
這座橋已經曆經150年的風風雨雨,但是依然結實。</p>
在當地,這座橋有個好聽的名字“情人橋”橋有長度,而愛情沒有長度。</p>
烏本橋當初建橋時,在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p>
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p>
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麵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誌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p>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保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p>
鄭經在這裏看了一會就離開了,沒辦法,別人都是成雙成對,隻有他孤身一人,吃狗糧都吃飽了。</p>
從烏本橋離開,鄭經又去了離這裏不遠的馬哈加納楊僧院。</p>
馬哈加納楊僧院靠近烏本橋,是緬甸最為重要的佛學院。</p>
前麵說過,緬甸信奉佛教的家庭,每個男人一生必須出家修行一次,也可更多,時間長短從幾周到幾年,甚至終身當和尚的都有。</p>
馬哈加納楊僧院雖說修建時間並不長,隻有50餘年,但是長期在此修行的僧人已經達到上千。</p>
而僧院最著名的則是每天早晨10:30進行的“千人僧飯”。</p>
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僧侶嚴格實行“過午不食”和“托缽乞食”,第一餐在4:00,第二餐在10:00左右開始沿街化緣,12:00以前迴到寺廟吃完。</p>
上千僧侶整齊的排成兩排,托缽赤腳,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不可左顧右盼,手臂靜靜包裹在袈裟內,靜默有序的緩緩向前移動。</p>
在院堂內,當地的信徒開始給他們分發食物,僧人拖缽接受食物和進食的時候才可以露出右臂,然後走到餐廳或者迴宿舍進食。</p>
僧人的所有食物都是當地信徒提供,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語言交流,都是靜靜的。</p>
現在這個僧院的僧侶已經不用出去化緣,會有各地信徒輪流帶材料來給僧侶做飯作為修行。</p>
因為他來的時間不對,沒有看到僧人化緣的畫麵,稍微有些可惜。</p>
離開僧院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夕陽出現在天空中。</p>
看到天空中的夕陽,鄭經這才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p>
因為擔心晚上的治安,他趕緊坐車迴到酒店。</p>
迴到房間,鄭經整個人躺在了床上。</p>
太累了。</p>
看著潔白的天花板,鄭經打開地圖功能看了起來。</p>
現在寶藏所在的地方他已經知道,可是寶藏的具體位置還不清楚,隻能等到明天過去看過才能知道。</p>
這麽大一片範圍,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找到。</p>
拿出藏寶圖看了一下,實在是看不懂上麵的路線,最後隻能放棄。</p>
鄭經現在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地圖功能上,希望它能給力點。</p>
晚上的時候,鄭經沒有出去吃飯,而是在酒店餐廳吃的。</p>
吃過飯,時間已經很晚,躺在床上看了會短視頻就找周公下棋去了。</p>
從地圖上看,周圍都是辦公樓,附近飯店最多的地方和這裏隔著兩條街。</p>
看了一下距離,發現距離這裏不遠,他決定走著過去。</p>
走出這條街道,周圍的建築變得破舊起來。</p>
作為緬甸的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生活著兩百多萬人。</p>
因為國內經濟的原因,第二大城市的建築看起來就像國內的三四線城市。</p>
除了市中心有些現代的高樓大廈,在別的地方很少能看到高層建築。</p>
走了大約十分鍾,鄭經終於來到了這條街道。</p>
看到街道上人來人往,和空氣中飄散的香味,他知道,來對地方了。</p>
因為係統給的智慧種族語言精通,鄭經也沒有看不懂緬甸語的困擾。</p>
街道挺長,飯店是一家挨一家。</p>
因為是第一次來,也不知道那家的好吃,隻能隨大流,哪家人多去哪家。</p>
看到一家叫做“瑪呐飯店”的飯店,鄭經好奇的走了進去。</p>
推開玻璃門,涼氣撲麵而來。</p>
舒服。</p>
這裏飯店點菜和國內的差不多,在牆上貼著飯店能做的食物。</p>
也不知道吃什麽,鄭經隻好隨意的點了兩個。</p>
魚湯米線和茶葉沙拉。</p>
找了個桌子坐下,等待了起來。</p>
沒讓他等多久,兩份食物很快就給他端了上來。</p>
魚湯米線,顧名思義,米線的湯用的是魚湯,米線用的多是又薄又細的米線,因此叫做“魚湯米線”也就順理成章。</p>
雖然緬甸人中午喜歡以米飯為主食,但是魚湯米線卻是其他時段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p>
另外一個就是麻辣燙。</p>
茶葉沙拉被譽為緬甸的國民菜,因為用料和賣相比較奇特,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特別不喜歡。</p>
</p>
看了一下賣相,確實不太好,聞了一下味道,一股茶葉發酵的味道直衝腦門。</p>
鄭經感覺這道食物點錯了。</p>
為了不讓它傷害到自己的胃口,鄭經決定最後在吃。</p>
先拿起勺子先喝了一口米線湯。</p>
濃濃的魚湯很是鮮亮,味道有些酸,喝起來很開胃。</p>
三下五除二把魚湯米線吃完,最後把目光看向了一旁的茶葉沙拉。</p>
想到那股味道,鄭經有些打退堂鼓。</p>
可是一想買都買了,不嚐嚐有些浪費。</p>
這樣一想,他拿起勺子把沙拉拌開,然後像進刑場一樣吃進了嘴裏。</p>
“嘔!”</p>
一股特殊的味道讓他差點把吃進去的米線給吐出來。</p>
強忍著把它吃進去,趕緊拿過水喝了一口。</p>
把特殊的味道壓下去,鄭經看到吃了一口的茶葉沙拉就像看到了瘟神,實在是太難吃了。</p>
果然,他不是享受的人,這樣的美食還是讓別人“享受”吧,他隻享受魚湯米線這種普通的食物就行了。</p>
在店裏坐了一會,看了一下時間,發現離曼德勒皇宮下午開門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p>
曼德勒皇宮離這裏有些距離,要坐車過去,現在這個時間應該正好。</p>
依依不舍的離開涼爽的飯店,走在炙熱的街道上,攔下來一輛路過曼德勒皇宮的“公交車”</p>
曼德勒的客車是用小型貨車改造成的。</p>
為了客人下雨的時候不淋雨,車廂上安裝了一個頂棚,頂棚的左右兩側,安裝著護欄,這是害怕客人被甩飛出去。</p>
除了頂棚,在車廂內部左右兩側,還安裝著兩條長條凳子。</p>
客人就坐在這個上麵,要是凳子上坐滿了人,在上客人就隻能蹲著。</p>
要是車裏坐滿了人,在上人就隻能坐頂棚上了。</p>
沒錯,就是坐頂棚上。</p>
因為車棚用的粗鋼架焊接,所以很結實,不用擔心車棚斷開。</p>
在天氣好的時候,有些司機看到坐車的人多,就會讓他們坐頂棚上。</p>
所以,來到緬甸看到這樣的畫麵也不用驚訝。</p>
這是正常情況。</p>
來到曼德勒皇宮前,鄭經從車上跳下來,然後來到皇宮東側入口等待著。</p>
為什麽在東側入口等著,那是因為他是外國人,別的入口他進不去,隻能從對境外人開放的入口進去。</p>
不知道是不是他來早了,現在還沒有多少人排隊。</p>
隨著時間過去,曼德勒皇宮終於開門了。</p>
因為是外國人,進去的時候要抵押證件才能進去。</p>
比如,護照、學生卡、甚至是信用卡。</p>
把護照抵押在這裏,鄭經跟隨著前方的兩個老外走了進去。</p>
走進皇宮內,金瓦紅牆的宮殿建築出現在眼前。</p>
曼德勒宮呈四方形,長寬各為2000米,宮殿廣場上的房屋層層遞進,這些宮殿被一條石板路在中間隔開,分為了東西兩側。</p>
東側宮殿住著男卷,西側宮殿住著女卷,兩側宮殿之間的金鑾殿,正是皇帝的宮殿。在宮殿內部,正中高高地安放著神聖的國王的獅子寶座。</p>
看到正中的獅子寶座,鄭經拿出手機拍了起來。</p>
宮殿很小,很快就看完了,看過宮殿內部,鄭經來到寶座的下麵的大廳。這裏是國王舉行典禮和接見境外使者的地方。</p>
大廳和寶座之間有各族台階,這象征著王權高高在上。</p>
在寶座後麵的內廳,裏麵供奉著“奈特”“馬哈吉裏”的凋像。“奈特”是緬甸的神靈,有天、地、山、水等等的自然神靈,也有家族和部族的祖先,甚至還有奴隸。</p>
而“馬哈吉裏”則保佑著權和家的世代安康和繁榮。</p>
王宮看著麵積不大,但裏麵的建築挺多。</p>
這次鄭經看了皇帝上朝召見群臣的大殿、居室和嬪妃居住的一大片後宮。</p>
這些宮殿金瓦紅牆,都是緬式風格,很可惜的是,這些宮殿裏麵都沒有家具陳設,看起來空蕩蕩的。</p>
最後,鄭經看過皇宮博物館後就到了離開的時間。</p>
在離開的時候,鄭經還上去了皇宮內的瞭望塔,站在瞭望塔上,能把整個皇宮的風景看在眼中。</p>
離開皇宮,拿走自己的護照,看了一下時間,發現離天黑還有早,這個時間,鄭經決定去一趟曼德勒最有名的地方,烏本橋。</p>
烏本橋和曼德勒皇宮一樣,都是位於阿瑪拉布拉古城內。</p>
坐車來到烏本橋,鄭經發現這裏的人很多。</p>
這其中,情侶是最多的。</p>
因為烏本橋又稱為“情人橋”</p>
烏本橋橫跨東塔曼湖,長達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p>
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p>
烏本橋修建於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時期。</p>
曆經風雨的衝刷洗滌,日光的投射照耀,木頭已呈淺灰色,作為遊覽的景點,更作為當地百姓每日過往的交通路徑,至今它仍堅固地屹立在東塔曼湖中。</p>
烏本橋全橋完全由柚木鉚合而成,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長的柚木結構橋。</p>
橋柱與橋柱之間相距米遠,橋柱有1000多根。</p>
整座橋相接處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靠鬥榫。</p>
這座橋已經曆經150年的風風雨雨,但是依然結實。</p>
在當地,這座橋有個好聽的名字“情人橋”橋有長度,而愛情沒有長度。</p>
烏本橋當初建橋時,在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p>
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p>
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麵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誌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p>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保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p>
鄭經在這裏看了一會就離開了,沒辦法,別人都是成雙成對,隻有他孤身一人,吃狗糧都吃飽了。</p>
從烏本橋離開,鄭經又去了離這裏不遠的馬哈加納楊僧院。</p>
馬哈加納楊僧院靠近烏本橋,是緬甸最為重要的佛學院。</p>
前麵說過,緬甸信奉佛教的家庭,每個男人一生必須出家修行一次,也可更多,時間長短從幾周到幾年,甚至終身當和尚的都有。</p>
馬哈加納楊僧院雖說修建時間並不長,隻有50餘年,但是長期在此修行的僧人已經達到上千。</p>
而僧院最著名的則是每天早晨10:30進行的“千人僧飯”。</p>
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僧侶嚴格實行“過午不食”和“托缽乞食”,第一餐在4:00,第二餐在10:00左右開始沿街化緣,12:00以前迴到寺廟吃完。</p>
上千僧侶整齊的排成兩排,托缽赤腳,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不可左顧右盼,手臂靜靜包裹在袈裟內,靜默有序的緩緩向前移動。</p>
在院堂內,當地的信徒開始給他們分發食物,僧人拖缽接受食物和進食的時候才可以露出右臂,然後走到餐廳或者迴宿舍進食。</p>
僧人的所有食物都是當地信徒提供,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語言交流,都是靜靜的。</p>
現在這個僧院的僧侶已經不用出去化緣,會有各地信徒輪流帶材料來給僧侶做飯作為修行。</p>
因為他來的時間不對,沒有看到僧人化緣的畫麵,稍微有些可惜。</p>
離開僧院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夕陽出現在天空中。</p>
看到天空中的夕陽,鄭經這才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p>
因為擔心晚上的治安,他趕緊坐車迴到酒店。</p>
迴到房間,鄭經整個人躺在了床上。</p>
太累了。</p>
看著潔白的天花板,鄭經打開地圖功能看了起來。</p>
現在寶藏所在的地方他已經知道,可是寶藏的具體位置還不清楚,隻能等到明天過去看過才能知道。</p>
這麽大一片範圍,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找到。</p>
拿出藏寶圖看了一下,實在是看不懂上麵的路線,最後隻能放棄。</p>
鄭經現在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地圖功能上,希望它能給力點。</p>
晚上的時候,鄭經沒有出去吃飯,而是在酒店餐廳吃的。</p>
吃過飯,時間已經很晚,躺在床上看了會短視頻就找周公下棋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