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朋友的理解都不同。有人說朋友就是誌同道合的人,就是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興趣、共同的愛好,在一起能談得來的人。有人說朋友就是可以為你兩肋插刀的人,是在最關鍵的時候能給你幫助的人。還有人說,朋友不是酒友,不是玩伴,不是人脈,不是我們的精神庇護所。真正的朋友應該是無用的,交朋友不是為了互相利用,不是為了索取,而是為了奉獻。朋友如空氣,並不時常想起,卻無處不在。的確,朋友這個詞的概念非常寬泛。我認為,朋友有以下幾個非常重要的功能。
第一,滿足情感的需要。人是社會動物,需要交流。
第二,滿足安全的需要。比如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出於安全的需要。你可以為別人兩肋插刀,別人也可以為你兩肋插刀,這樣,不管你走到哪兒,都有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一方麵體現在你實際辦事的過程中,另一方麵也是一種價值肯定。比如我喜歡抽煙,我周圍的朋友都吹捧我,說抽煙牛,抽煙是男人成熟的表現。這種價值觀上的肯定也會給我一種安全的感覺。
第三,滿足功利的需要。這類朋友是更寬泛的朋友,交這些朋友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功利的目的。
談到朋友,就不能不談友誼。我記得俄羅斯有位哲學家曾講到友誼和愛情的關係。他認為友誼比愛情更可貴,因為友誼不索取迴報,而愛情必須有迴報。比如,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我愛你,其實他內心是想讓女孩也說我愛你。如果女孩說你一邊待著去,那他馬上就撮火了。這就是愛情,愛情總是在對等中尋求心理上的唿應,所以它在本質上比友誼更自私。而友誼有時候是沒有什麽當下的迴報的,朋友有事跟你嘮叨兩句,沒錢了從你這兒拿兩塊錢對付一下,你不會管他要利息。所以,在生活中,友誼往往被淡化,朋友的價值也被矮化了。我認為俄羅斯的這位哲學家講的是很有道理的。
有效朋友圈的極限大概是10個、30個和60個
社會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人一生中所交朋友的極限大概是10個、30個和60個。什麽意思?所謂10個,就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去找別人借錢,把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都算上,能借給你錢的人不會超過10個。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是你的安全底線。30個是什麽?就是時不時有聯係的朋友,比如你大學畢業以後還保持聯係的同學,有事沒事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彼此還想念著、惦記著,這樣的朋友大概在30個以內。60個就是關係最淡的朋友。你抄起電話,看到這人的名字,一想,知道他是誰,但好久不聯係了,比如十年沒見的同學。
也就是說,朋友這個概念再寬泛,你一生中交到的朋友也不會超過100個。這100個人裏,有60個人是經常換的。有的人因為某件事和你認識了,互相換了張名片,聊過兩次,偶爾打起電話來還記得,但沒什麽事就不再聯係了。慢慢地,他們就從這60個人裏消失了。所以,這部分人是流動的。前10個人是最穩定的,剩下的30個人處於中間狀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別看我手機的電話簿裏有3000多人,常用的也就百十來人,剩下的那些,時間長了都想不起來是誰了。也就是說,經常和你的生活、工作有關係的朋友,也就百十來人。
那麽,你應該怎樣維護和這百十來個朋友的關係呢?
有句話叫作人走茶涼,我覺得,對那60個人來說,人走茶涼是對的。為什麽?人走了茶還不涼,這桌子上的茶就太多了,就招唿不過來了。為了不讓茶涼,雙方都是刻意的,你很累,他也很累。所以,這60個人,人走茶涼,涼了就涼了吧,沒必要太在意。但是,對待最親密的10個人,即便沒茶,你也要熱。剩下的30個人,最好是人走了,就把他的茶收起來,時不時地熱一下,沒必要每天都熱著。
另外,有的人和你交友是為了某種需求,比如為了得到某個項目,或者為了搞人際關係,這種目的不純的交友叫作套近乎。比如,推銷員天天上門找你,你能把他當朋友嗎?他請你吃飯,你心裏想,管他呢,不吃白不吃,反正不上當就完了。這叫作糖衣咽下,炮彈吐出。當然,你會自己識別這種事情,不排除有個別人會慢慢和你成為一般朋友,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來說,對這種交友目的很明確的人,大家一開始都會比較警惕。
朋友需要人走茶涼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朋友和你的關係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有些朋友本來和你關係挺好,但是,當你遇到困難或遭遇變故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對你好了。
我講一個故事。早年我還在機關裏的時候,單位給我配了一部車和一個司機。那個司機開始的時候挺熱情,把我當朋友。後來我落魄了,有時候還坐那部車,他就不太高興了,我還以為是他家出了什麽事。有一次,他把我拉到政府門口,就把我趕下了車。他說你已經不是領導了,就應該在這兒下。我就在那兒下了,下車以後,我自己坐四毛錢的中巴迴到宿舍。過了一些日子,我們發行股票,他來找我,說想買便宜的股票。我當時很撮火,想抽他一頓,但最後還是賣給他了。後來我想想,他這麽做也有道理,他一個打工的,巴結領導是他的天職。你已經不是領導了,他還天天巴結你,那別的領導怎麽看?而且,巴結一個不是領導的人有什麽價值呢?你已經不是領導了,還非得讓人巴結,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們得體諒別人。
我再講一個故事。1989年,我因為遇到一些變故,要借幾百塊錢。結果,好人都不借給我錢,反而是大家通常認為的壞人借給我錢。所謂壞人,就是那些領導看不上眼的、不正經上班在外麵辦皮包公司折騰的人。當時,在政府機關裏,這樣的人都是壞人,經常被人舉報。借給我錢的這個人,當時也有人舉報他,因為我當時還在政府機關,所以準備處理他。結果,還沒來得及處理,我自己也不行了。還有一個人,他是個非常規範的好人,我們也是朋友,而且是我把他招到單位的,什麽都幫他安排得挺好。我去跟他借錢,他不借,他說我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沒戲了。我沒辦法,結果正好碰上這個所謂的壞人,我就問他能不能幫我個忙。他說什麽事,我說我想跟你借300塊錢。他說行,你明天到我這兒來一趟。第二天,我就到他那兒去了,去了以後,我跟他說,我還是打張借條吧。於是我打了張借條,借了300塊錢,然後坐著火車從海南迴北京。到了武漢火車站,有個我研究生畢業後代職下放的那家工廠的工人來接我。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堆皺皺巴巴的錢,總共70塊錢,說借給我。這都是當時誰都看不上的人。
迴到北京,我就開始折騰。後來,我們萬通慢慢做起來了。有一次,我打出租車,站在電線杆子底下,正好碰見那個借我錢的人。他問我現在怎麽樣,我說還行吧。他說我覺得你一定能做起來。我說我什麽時候把錢還給你。他說我不要,你千萬別還,等你再發達一點兒的時候再還我,那時候我拿著你的借條,走到哪兒都可以去找你。這人挺有意思的,學導演的。後來他真的遇到了一些坎坷,坐了牢。出來以後,有一次,他打電話給我,說他現在真得找我了,讓我幫他。我就給了他一些幫助,但那300塊錢我還是沒還給他。
所以,你需要直麵人生。第一,你得有心理準備,在你困難的時候,主流價值觀所認為的那些好人不一定仍然能像以前一樣對你好。第二,你得理解,當別人不幫你的時候,你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人說現在世態炎涼,領導幹部一退,就人走茶涼。你人都走了,還老要讓茶熱著,人家群眾怎麽巴結後麵的領導啊?前麵的茶老不涼,我一個群眾得巴結200個領導,還讓不讓我群眾活啊?但是,茶涼並不等於不尊重,如果你迴到這裏,我再臨時給你沏杯新茶,但我不會讓茶一直熱著。所以,你得寬容,得理解,這樣大家在這個社會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
我經常說,不要巴結領導,要巴結群眾。群眾多啊,一人給你一口你就能活。領導少啊,領導都怕事,他不罩著你也有道理,何必為難領導呢?巴結群眾,你就成為特殊群眾,你群眾素質高,最終就可以領導群眾。所以,有句話叫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朋友是找來的
朋友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指路型、互助型、默契型和傾聽型。指路型的朋友就是能給予你一些指導的朋友;互助型的朋友就是互相幫助的朋友;默契型的朋友就是你一個眼神就知道你想要什麽的朋友;傾聽型的朋友就是像垃圾桶一樣聽你傾訴的朋友。
一個人需要什麽樣的朋友,和他的年齡與經曆有關。在20多歲的時候,可能比較需要指路型或默契型的朋友。比如,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年輕女孩來說,默契型的朋友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彼此有很多小秘密可以互相傾訴。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在社會上打拚,可能更需要互助型的朋友。大家在一起做事,彼此切磋交流,共同去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未來的方向。我現在的朋友很多都是互相型的。
想交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不能等著人家主動送上門來,我現在的很多朋友都是我自己去找的。我和王石是十多年的好朋友了,關係非常好。當時他的公司已經上市了,而我們還隻是一家剛剛創辦的公司。我們聽說有一家公司,也是一幫讀書人搞的,做得很規範,於是我們就到深圳去找他。見到他以後,他和我們聊了整整一下午,給我們講理想主義的企業為什麽堅持不下去,要經受利益的挑戰,等等。後來,我們和萬科逐步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我們跟萬科並沒有任何生意上的往來,萬科對我們來說隻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引,是指路型的朋友。另外,也有一點兒互助的性質,這個互助是大範圍的,比如做公益。我在紐約做中國中心,王石一開始不太理解,說我為什麽一定要做這件事。但是,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又說你必須做,而且一定要做成,這時候他就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力量。再比如,我們請泰達來做萬通的戰略投資人,當時我沒想明白這事,跑去問王石。他說你一定要這樣做,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結果這些年做下來,我們和泰達的確合作得非常好。
還有柳傳誌柳總,我們公司剛發展的時候,我主動去找柳總,向他請教、學習,慢慢地,我們也變成了朋友。當然,還有馬雲等很多這樣的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交流。
裝孫子是硬要演一個角色,謙虛是演自己
建立朋友圈有這樣幾個原則。
第一,要真誠,要坦率,不能裝。人多的時候,你沒辦法,必須裝一下,因為你不裝,影響別人裝的情緒。但如果就這麽三五個人你還裝,那你純粹是侮辱別人的智商。
第二,不能有功利目的。所謂無欲則剛,無所求,才能坦誠。古人把朋友分成很多種,有諍友,有畏友,有佞友。所謂畏友,就是肝膽相照、披肝瀝膽的朋友。當然,這些詞都說得比較大,簡單來說,就是有共同的想法、共同的興趣,同時大家裸體相向。
也就是說,我們倆交朋友跟錢沒什麽關係,我們在一起不是為了掙錢,你不是為了跟我借錢,我也不是為了跟你借錢。我們強調,首先是以事謀人。所謂以事謀人,就是在做事的過程中觀察人。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看出哪些人可以作為長期的朋友。發現了這些朋友以後,才進入第二階段,叫作以人謀事,也就是說,我跟他交往隻是為了做事,不是為了錢。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向他尋求幫助。比如我和王石很要好,我不是因為他有錢才去認識他,我們真的是從精神上、從人格上、從企業管理上去尋求交流,互相幫助。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找他幫忙,這是互相的。王石第一次爬珠峰的時候,他不想花公司的錢,但他的個人工資比較低,就找這幫朋友湊錢。雖然交友不是為了金錢,但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朋友有能力來幫你,你也別拒絕張口。
第三,要謙虛。水為什麽會越積越多?因為地勢低。你隻有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才能吸收更多的資源。
第一,滿足情感的需要。人是社會動物,需要交流。
第二,滿足安全的需要。比如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出於安全的需要。你可以為別人兩肋插刀,別人也可以為你兩肋插刀,這樣,不管你走到哪兒,都有一種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一方麵體現在你實際辦事的過程中,另一方麵也是一種價值肯定。比如我喜歡抽煙,我周圍的朋友都吹捧我,說抽煙牛,抽煙是男人成熟的表現。這種價值觀上的肯定也會給我一種安全的感覺。
第三,滿足功利的需要。這類朋友是更寬泛的朋友,交這些朋友在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功利的目的。
談到朋友,就不能不談友誼。我記得俄羅斯有位哲學家曾講到友誼和愛情的關係。他認為友誼比愛情更可貴,因為友誼不索取迴報,而愛情必須有迴報。比如,一個男孩對一個女孩說我愛你,其實他內心是想讓女孩也說我愛你。如果女孩說你一邊待著去,那他馬上就撮火了。這就是愛情,愛情總是在對等中尋求心理上的唿應,所以它在本質上比友誼更自私。而友誼有時候是沒有什麽當下的迴報的,朋友有事跟你嘮叨兩句,沒錢了從你這兒拿兩塊錢對付一下,你不會管他要利息。所以,在生活中,友誼往往被淡化,朋友的價值也被矮化了。我認為俄羅斯的這位哲學家講的是很有道理的。
有效朋友圈的極限大概是10個、30個和60個
社會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人一生中所交朋友的極限大概是10個、30個和60個。什麽意思?所謂10個,就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去找別人借錢,把你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朋友都算上,能借給你錢的人不會超過10個。這些人是你真正的朋友,是你的安全底線。30個是什麽?就是時不時有聯係的朋友,比如你大學畢業以後還保持聯係的同學,有事沒事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彼此還想念著、惦記著,這樣的朋友大概在30個以內。60個就是關係最淡的朋友。你抄起電話,看到這人的名字,一想,知道他是誰,但好久不聯係了,比如十年沒見的同學。
也就是說,朋友這個概念再寬泛,你一生中交到的朋友也不會超過100個。這100個人裏,有60個人是經常換的。有的人因為某件事和你認識了,互相換了張名片,聊過兩次,偶爾打起電話來還記得,但沒什麽事就不再聯係了。慢慢地,他們就從這60個人裏消失了。所以,這部分人是流動的。前10個人是最穩定的,剩下的30個人處於中間狀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別看我手機的電話簿裏有3000多人,常用的也就百十來人,剩下的那些,時間長了都想不起來是誰了。也就是說,經常和你的生活、工作有關係的朋友,也就百十來人。
那麽,你應該怎樣維護和這百十來個朋友的關係呢?
有句話叫作人走茶涼,我覺得,對那60個人來說,人走茶涼是對的。為什麽?人走了茶還不涼,這桌子上的茶就太多了,就招唿不過來了。為了不讓茶涼,雙方都是刻意的,你很累,他也很累。所以,這60個人,人走茶涼,涼了就涼了吧,沒必要太在意。但是,對待最親密的10個人,即便沒茶,你也要熱。剩下的30個人,最好是人走了,就把他的茶收起來,時不時地熱一下,沒必要每天都熱著。
另外,有的人和你交友是為了某種需求,比如為了得到某個項目,或者為了搞人際關係,這種目的不純的交友叫作套近乎。比如,推銷員天天上門找你,你能把他當朋友嗎?他請你吃飯,你心裏想,管他呢,不吃白不吃,反正不上當就完了。這叫作糖衣咽下,炮彈吐出。當然,你會自己識別這種事情,不排除有個別人會慢慢和你成為一般朋友,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但總體來說,對這種交友目的很明確的人,大家一開始都會比較警惕。
朋友需要人走茶涼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朋友和你的關係可能會發生變化。比如,有些朋友本來和你關係挺好,但是,當你遇到困難或遭遇變故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對你好了。
我講一個故事。早年我還在機關裏的時候,單位給我配了一部車和一個司機。那個司機開始的時候挺熱情,把我當朋友。後來我落魄了,有時候還坐那部車,他就不太高興了,我還以為是他家出了什麽事。有一次,他把我拉到政府門口,就把我趕下了車。他說你已經不是領導了,就應該在這兒下。我就在那兒下了,下車以後,我自己坐四毛錢的中巴迴到宿舍。過了一些日子,我們發行股票,他來找我,說想買便宜的股票。我當時很撮火,想抽他一頓,但最後還是賣給他了。後來我想想,他這麽做也有道理,他一個打工的,巴結領導是他的天職。你已經不是領導了,他還天天巴結你,那別的領導怎麽看?而且,巴結一個不是領導的人有什麽價值呢?你已經不是領導了,還非得讓人巴結,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我們得體諒別人。
我再講一個故事。1989年,我因為遇到一些變故,要借幾百塊錢。結果,好人都不借給我錢,反而是大家通常認為的壞人借給我錢。所謂壞人,就是那些領導看不上眼的、不正經上班在外麵辦皮包公司折騰的人。當時,在政府機關裏,這樣的人都是壞人,經常被人舉報。借給我錢的這個人,當時也有人舉報他,因為我當時還在政府機關,所以準備處理他。結果,還沒來得及處理,我自己也不行了。還有一個人,他是個非常規範的好人,我們也是朋友,而且是我把他招到單位的,什麽都幫他安排得挺好。我去跟他借錢,他不借,他說我在政治上已經完全沒戲了。我沒辦法,結果正好碰上這個所謂的壞人,我就問他能不能幫我個忙。他說什麽事,我說我想跟你借300塊錢。他說行,你明天到我這兒來一趟。第二天,我就到他那兒去了,去了以後,我跟他說,我還是打張借條吧。於是我打了張借條,借了300塊錢,然後坐著火車從海南迴北京。到了武漢火車站,有個我研究生畢業後代職下放的那家工廠的工人來接我。他從口袋裏掏出一堆皺皺巴巴的錢,總共70塊錢,說借給我。這都是當時誰都看不上的人。
迴到北京,我就開始折騰。後來,我們萬通慢慢做起來了。有一次,我打出租車,站在電線杆子底下,正好碰見那個借我錢的人。他問我現在怎麽樣,我說還行吧。他說我覺得你一定能做起來。我說我什麽時候把錢還給你。他說我不要,你千萬別還,等你再發達一點兒的時候再還我,那時候我拿著你的借條,走到哪兒都可以去找你。這人挺有意思的,學導演的。後來他真的遇到了一些坎坷,坐了牢。出來以後,有一次,他打電話給我,說他現在真得找我了,讓我幫他。我就給了他一些幫助,但那300塊錢我還是沒還給他。
所以,你需要直麵人生。第一,你得有心理準備,在你困難的時候,主流價值觀所認為的那些好人不一定仍然能像以前一樣對你好。第二,你得理解,當別人不幫你的時候,你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很多人說現在世態炎涼,領導幹部一退,就人走茶涼。你人都走了,還老要讓茶熱著,人家群眾怎麽巴結後麵的領導啊?前麵的茶老不涼,我一個群眾得巴結200個領導,還讓不讓我群眾活啊?但是,茶涼並不等於不尊重,如果你迴到這裏,我再臨時給你沏杯新茶,但我不會讓茶一直熱著。所以,你得寬容,得理解,這樣大家在這個社會上才能找到各自的生存道路。
我經常說,不要巴結領導,要巴結群眾。群眾多啊,一人給你一口你就能活。領導少啊,領導都怕事,他不罩著你也有道理,何必為難領導呢?巴結群眾,你就成為特殊群眾,你群眾素質高,最終就可以領導群眾。所以,有句話叫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朋友是找來的
朋友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指路型、互助型、默契型和傾聽型。指路型的朋友就是能給予你一些指導的朋友;互助型的朋友就是互相幫助的朋友;默契型的朋友就是你一個眼神就知道你想要什麽的朋友;傾聽型的朋友就是像垃圾桶一樣聽你傾訴的朋友。
一個人需要什麽樣的朋友,和他的年齡與經曆有關。在20多歲的時候,可能比較需要指路型或默契型的朋友。比如,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年輕女孩來說,默契型的朋友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彼此有很多小秘密可以互相傾訴。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在社會上打拚,可能更需要互助型的朋友。大家在一起做事,彼此切磋交流,共同去尋找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到未來的方向。我現在的朋友很多都是互相型的。
想交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尋找,不能等著人家主動送上門來,我現在的很多朋友都是我自己去找的。我和王石是十多年的好朋友了,關係非常好。當時他的公司已經上市了,而我們還隻是一家剛剛創辦的公司。我們聽說有一家公司,也是一幫讀書人搞的,做得很規範,於是我們就到深圳去找他。見到他以後,他和我們聊了整整一下午,給我們講理想主義的企業為什麽堅持不下去,要經受利益的挑戰,等等。後來,我們和萬科逐步建立起了非常密切的關係。但我們跟萬科並沒有任何生意上的往來,萬科對我們來說隻是一種精神上的指引,是指路型的朋友。另外,也有一點兒互助的性質,這個互助是大範圍的,比如做公益。我在紐約做中國中心,王石一開始不太理解,說我為什麽一定要做這件事。但是,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又說你必須做,而且一定要做成,這時候他就成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力量。再比如,我們請泰達來做萬通的戰略投資人,當時我沒想明白這事,跑去問王石。他說你一定要這樣做,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結果這些年做下來,我們和泰達的確合作得非常好。
還有柳傳誌柳總,我們公司剛發展的時候,我主動去找柳總,向他請教、學習,慢慢地,我們也變成了朋友。當然,還有馬雲等很多這樣的朋友,我們經常在一起探討交流。
裝孫子是硬要演一個角色,謙虛是演自己
建立朋友圈有這樣幾個原則。
第一,要真誠,要坦率,不能裝。人多的時候,你沒辦法,必須裝一下,因為你不裝,影響別人裝的情緒。但如果就這麽三五個人你還裝,那你純粹是侮辱別人的智商。
第二,不能有功利目的。所謂無欲則剛,無所求,才能坦誠。古人把朋友分成很多種,有諍友,有畏友,有佞友。所謂畏友,就是肝膽相照、披肝瀝膽的朋友。當然,這些詞都說得比較大,簡單來說,就是有共同的想法、共同的興趣,同時大家裸體相向。
也就是說,我們倆交朋友跟錢沒什麽關係,我們在一起不是為了掙錢,你不是為了跟我借錢,我也不是為了跟你借錢。我們強調,首先是以事謀人。所謂以事謀人,就是在做事的過程中觀察人。在這個過程中,你就能看出哪些人可以作為長期的朋友。發現了這些朋友以後,才進入第二階段,叫作以人謀事,也就是說,我跟他交往隻是為了做事,不是為了錢。
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可以向他尋求幫助。比如我和王石很要好,我不是因為他有錢才去認識他,我們真的是從精神上、從人格上、從企業管理上去尋求交流,互相幫助。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去找他幫忙,這是互相的。王石第一次爬珠峰的時候,他不想花公司的錢,但他的個人工資比較低,就找這幫朋友湊錢。雖然交友不是為了金錢,但是,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朋友有能力來幫你,你也別拒絕張口。
第三,要謙虛。水為什麽會越積越多?因為地勢低。你隻有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才能吸收更多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