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天帝與酆都大帝乃是天冥兩界之主,位格之重此界之中無人可出其右。這也是為何陸淵不能直接抽身走人的原因所在,還需費盡心機尋找接替之人。</p>
而這接替之人也非尋常之人能夠為之,先不提兩人一身神力何其磅礴,但就是那一等一的業位,非是大氣運、大福源之人絕對難以承受。那陸征與黑山的真靈也是陸淵見過唯二達到此標準的存在。黑山不用多說,他原本就是冥界在前任酆都大帝隕落後孕育出來的接替之人,此番接掌酆都大帝之位可謂是再合適不過。</p>
而陸征本來不過是陸淵再尋不到合適的潛龍後,以自身的一縷元神之力結合天道相助,所演化出的一個生靈,但隨著他建立大乾王朝,登上天子之位,並將人道氣運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後,卻是讓他的真靈有了本質上的提升。</p>
雖說眼下也不過是堪堪夠資格而已,但天帝位格本就是三界最高,眼下弱上一些,說起來到時有利於三界平衡。</p>
隨著神力不斷地灌輸,兩尊以真靈為核心的神道金身逐漸重塑而出,且氣勢也在不斷地高漲。直到最後一點神力本源徹底送出,隻剩兩道純淨的元神之力留在原處,繼而直接沒入陸淵識海之中。緊接著,新生的天帝與酆都大帝徹底吸納了自身的神力與位格後,緩緩睜眼,衝著陸淵行了半禮。</p>
</p>
卻是雖然借助黑山與陸征的真靈造就了二人,但本質上早已同之前的存在沒有半分關係,故而也說不上痛恨或是親近。陸淵點了點頭,伸手自業位圖中喚出封神筆,大筆揮就頃刻間就更改了其上關於天帝與酆都大帝的業位,卻也耗盡了同三界業位圖最後的一絲因果關聯,日後若無天道應允,便是陸淵也再難以驅使此寶。</p>
隨著最後徹底正名,兩尊新任的帝王也不再遲疑,當即重返天冥兩界。而陸淵則是靜靜地看著天上的黑雲,隻見其愈發的低沉壓抑,似是隨時都會傾覆下來。可片刻後卻突然散去,隨之便是天花亂墜之異象朝著陸淵而來。</p>
早在元神之力歸位的時候,陸淵就迎來了突破的時機,隻不過事情尚未做完,陸淵也就壓了下來。而今受此異象助力,陸淵卻是再難壓製。隻見整個人無風而起,源源不斷的磅礴靈氣灌入陸淵體內,原本停滯許久的氣勢開始節節攀升。與此同時,原本作為考驗的成仙劫卻是毫無蹤跡,陸淵就這般毫無波瀾的度過了修行路上的第一個大劫難,成功踏足仙道。</p>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此界天道在背後出力。當初陸淵以分身坐鎮天冥兩界,也是因為找不到合適人選。但這兩個尊位乃是天地間因果糾纏之地,一旦入主便輕易脫身不得。後來陸淵方才明白,這其中不無天道蠱惑之故,為得便是將陸淵留在此界。</p>
或者更貼切一點就是想讓陸淵融於天道之中,而這在封神之後愈發明顯,天道以天帝與酆都大帝為跳板,不斷地同化者陸淵,想要讓其以身合道。還好陸淵有太極寶鍾護持己身,這才一直安然無恙,直到而今脫出藩籬。</p>
而天道也是看著實在是留不下陸淵,這才在背後助力,想要讓其順利突破,繼而盡快離開此界。實在是因為三界重塑陸淵出力太多。不提三界業位圖這等至寶出自他手,三界諸神那個不是陸淵赦封。若是陸淵一直留在此界,憑借他的偌大功果,隻要有心煉化天道為己用根本不是問題,這才是天道謀算不斷的緣故。</p>
陸淵對此自然也是一清二楚,但他本就無甚想法,自然也就順水推舟的享受了這天道之助。就見其破鏡之後,仍是一路高漲,頃刻間連破人仙、玄仙、地仙三境,卻又被陸淵自行壓製,幾番起伏間穩在了初入玄仙的境界。</p>
卻是陸淵為了自身考量,還是以穩固根基為要,這也是因得他積累深厚,加之此方天道不遺餘力的相助,這才讓陸淵有了突飛猛進之勢。陸淵立於半空,體量著突破之後截然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非是力量,而是對於這個世界截然不同的視角。</p>
就像是身處其中與局外觀察的區別一般,可還未等陸淵體會太久,天道就接連催促陸淵盡快離開,已然有劫雷在開始凝聚。陸淵見狀撇撇嘴,暗道了一聲小氣,隨後將敖禪招來問道:“貧道眼下便要破界而去,你可願隨貧道而去。若是不願,貧道這便為你解了束縛,你自去修行便是。”</p>
敖禪聞言思量許久,最後咬牙道:“弟子不才,願隨老爺左右。”卻是想搏一個未來,在陸淵身上賭一把。陸淵點了點頭也未多言,隻隨手解了當初留在他元神上的印記。</p>
而後喚出太極寶鍾輕輕一扣,鍾聲震蕩間,一道門戶悄然打開,陸淵以陰陽神光護住自己與敖禪,隨後邁步其中,門戶瞬間消失不見。漫天劫雲也隨之散去,此地除了一封神台一如舊觀外,再無半點痕跡。而曾經攪弄出無邊風雲的道人陸淵,也從此再無蹤跡。</p>
隻餘千百年後,史書雜記中的寥寥數語,引得後人無限遐想。</p>
而這接替之人也非尋常之人能夠為之,先不提兩人一身神力何其磅礴,但就是那一等一的業位,非是大氣運、大福源之人絕對難以承受。那陸征與黑山的真靈也是陸淵見過唯二達到此標準的存在。黑山不用多說,他原本就是冥界在前任酆都大帝隕落後孕育出來的接替之人,此番接掌酆都大帝之位可謂是再合適不過。</p>
而陸征本來不過是陸淵再尋不到合適的潛龍後,以自身的一縷元神之力結合天道相助,所演化出的一個生靈,但隨著他建立大乾王朝,登上天子之位,並將人道氣運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後,卻是讓他的真靈有了本質上的提升。</p>
雖說眼下也不過是堪堪夠資格而已,但天帝位格本就是三界最高,眼下弱上一些,說起來到時有利於三界平衡。</p>
隨著神力不斷地灌輸,兩尊以真靈為核心的神道金身逐漸重塑而出,且氣勢也在不斷地高漲。直到最後一點神力本源徹底送出,隻剩兩道純淨的元神之力留在原處,繼而直接沒入陸淵識海之中。緊接著,新生的天帝與酆都大帝徹底吸納了自身的神力與位格後,緩緩睜眼,衝著陸淵行了半禮。</p>
</p>
卻是雖然借助黑山與陸征的真靈造就了二人,但本質上早已同之前的存在沒有半分關係,故而也說不上痛恨或是親近。陸淵點了點頭,伸手自業位圖中喚出封神筆,大筆揮就頃刻間就更改了其上關於天帝與酆都大帝的業位,卻也耗盡了同三界業位圖最後的一絲因果關聯,日後若無天道應允,便是陸淵也再難以驅使此寶。</p>
隨著最後徹底正名,兩尊新任的帝王也不再遲疑,當即重返天冥兩界。而陸淵則是靜靜地看著天上的黑雲,隻見其愈發的低沉壓抑,似是隨時都會傾覆下來。可片刻後卻突然散去,隨之便是天花亂墜之異象朝著陸淵而來。</p>
早在元神之力歸位的時候,陸淵就迎來了突破的時機,隻不過事情尚未做完,陸淵也就壓了下來。而今受此異象助力,陸淵卻是再難壓製。隻見整個人無風而起,源源不斷的磅礴靈氣灌入陸淵體內,原本停滯許久的氣勢開始節節攀升。與此同時,原本作為考驗的成仙劫卻是毫無蹤跡,陸淵就這般毫無波瀾的度過了修行路上的第一個大劫難,成功踏足仙道。</p>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此界天道在背後出力。當初陸淵以分身坐鎮天冥兩界,也是因為找不到合適人選。但這兩個尊位乃是天地間因果糾纏之地,一旦入主便輕易脫身不得。後來陸淵方才明白,這其中不無天道蠱惑之故,為得便是將陸淵留在此界。</p>
或者更貼切一點就是想讓陸淵融於天道之中,而這在封神之後愈發明顯,天道以天帝與酆都大帝為跳板,不斷地同化者陸淵,想要讓其以身合道。還好陸淵有太極寶鍾護持己身,這才一直安然無恙,直到而今脫出藩籬。</p>
而天道也是看著實在是留不下陸淵,這才在背後助力,想要讓其順利突破,繼而盡快離開此界。實在是因為三界重塑陸淵出力太多。不提三界業位圖這等至寶出自他手,三界諸神那個不是陸淵赦封。若是陸淵一直留在此界,憑借他的偌大功果,隻要有心煉化天道為己用根本不是問題,這才是天道謀算不斷的緣故。</p>
陸淵對此自然也是一清二楚,但他本就無甚想法,自然也就順水推舟的享受了這天道之助。就見其破鏡之後,仍是一路高漲,頃刻間連破人仙、玄仙、地仙三境,卻又被陸淵自行壓製,幾番起伏間穩在了初入玄仙的境界。</p>
卻是陸淵為了自身考量,還是以穩固根基為要,這也是因得他積累深厚,加之此方天道不遺餘力的相助,這才讓陸淵有了突飛猛進之勢。陸淵立於半空,體量著突破之後截然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非是力量,而是對於這個世界截然不同的視角。</p>
就像是身處其中與局外觀察的區別一般,可還未等陸淵體會太久,天道就接連催促陸淵盡快離開,已然有劫雷在開始凝聚。陸淵見狀撇撇嘴,暗道了一聲小氣,隨後將敖禪招來問道:“貧道眼下便要破界而去,你可願隨貧道而去。若是不願,貧道這便為你解了束縛,你自去修行便是。”</p>
敖禪聞言思量許久,最後咬牙道:“弟子不才,願隨老爺左右。”卻是想搏一個未來,在陸淵身上賭一把。陸淵點了點頭也未多言,隻隨手解了當初留在他元神上的印記。</p>
而後喚出太極寶鍾輕輕一扣,鍾聲震蕩間,一道門戶悄然打開,陸淵以陰陽神光護住自己與敖禪,隨後邁步其中,門戶瞬間消失不見。漫天劫雲也隨之散去,此地除了一封神台一如舊觀外,再無半點痕跡。而曾經攪弄出無邊風雲的道人陸淵,也從此再無蹤跡。</p>
隻餘千百年後,史書雜記中的寥寥數語,引得後人無限遐想。</p>